王厚明
颜斶是战国时期的齐国高士,他隐居不仕,一生不畏权势,不趋炎附势,因与齐宣王及其左右所进行一场“王与士孰贵”的精彩辩论而名留青史,也展现了中国古代贤士的优秀品格和精神风骨。毛泽东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首句“颜斶齐王各命前”,让颜斶更具传奇色彩。
齐宣王慕名召见颜斶。当颜斶走进宫内,见齐宣王正等待他拜见,就停下脚步。齐宣王见状说:“颜斶上前来!”颜斶也说:“大王上前来!”齐宣王脸色一沉。左右大臣见颜斶目无君主口出狂言,指责他说:“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过来,你怎么可以叫大王過来呢?”颜斶回答说:“我上前是趋炎附势,大王上前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
颜斶不畏权贵,敢于直言,一句“大王上前来”,可谓是骇世惊俗之语,亦可是招致杀身之祸的大不敬,然而颜斶看似狂妄,无礼冒犯,但并不是一根筋的执拗,而是很有策略的针锋相对,他主动设置了话语议题,即是作为君王是选择礼贤下士、以礼待人,还是选择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从而掌握了话语的主动权,既为自己的冒犯不敬开了脱,也道出了身为君王对待士人应有的态度。
齐宣王当然不想背一个轻贤慢士的名声,但也咽不下这口气,他忿忿然地质问:“王尊贵,还是士尊贵?”颜斶回答说:“士尊贵,王不尊贵。”齐宣
王很不高兴,说:“你这样说有什么道理吗?”颜斶答道:“有。从前秦国征伐齐国,秦王下令:‘有敢在柳下惠坟墓周围五十步内打柴草的,一概处死,决不宽赦!又曾下令:‘能取得齐王首级的,封侯万户,赏以千金。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国君头颅,比不上一个死去贤士的坟墓。”齐宣王无言以对。
颜斶面对齐宣王居高临下“王与士孰贵”的质问,通过例举历史上秦王对待贤士和齐王的轶事,将两条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命令联系在一起,却有力地印证了“士贵王轻”的观点:齐王头颅纵可以封万户值千金,也不抵已故贤士墓前的一草一木。颜躅针锋相对、理正辞严,充分显示出寒士蔑视王权、尊崇才学的胆识,有力驳斥了君贵士贱的论调。
一番辩论下来,齐宣王叹道:“唉!怎么能够侮慢君子呢,寡人这是自取其辱呀!希望先生能收寡人为弟子。而且希望先生能与我交往,我将以上等宴席招待您,外出有车马供您使用,先生的妻子儿女也必然锦衣玉食。”
颜斶听后却请求告辞:“璞玉生在深山中,如果经过加工雕琢,则破坏天然本色,其价值并非不宝贵,而是失去了它本真的完美。士人出生于偏僻乡野之地,经过推举任用而接受俸禄,并非不尊贵显达,但是他的精神灵魂不再完全属于自己。我希望回到我的乡野,晚点吃饭权当吃肉,悠闲散步权当乘车,不犯王法权当富贵,清静无为,自得其乐。”于是再拜离去。
纵观颜斶之辩,从“王前”的大不敬,到“士之贵”的不妥协,再到“颜周辞去”的离去,能言善辩的颜斶并非是哗众取宠、热衷功名之辈,而是有着守贞返璞、知足不辱的节操。面对齐宣王的折服和利诱,颜斶自比璞玉,拒绝沾染,留下“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的诤言,用以彰显自身价值追求,始终贫贱不移,不失超凡脱俗之志。既表现了士人不慕权势、洁身自爱的铮铮傲骨,也诠释了古代隐士崇尚精神自由、追求人格独立的可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