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扬
【摘要】成才先成人,要想成才,必须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备愉快的心情和积极的心态。负性情绪不仅影响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还会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负性情绪,教师要追根究因,正确引导,调节消解,帮助学生走出情感阴影,拥抱灿烂阳光。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程;负性情绪
小学美术课程是一门艺术课程,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美术课程倡导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育心,小学美术教学应关注学生的艺术感知与情感体验,引领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感知,使学生形成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美术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许多因素会对美术学习产生影响,或正面积极的影响,或负面消极的影响。影响学生美术学习的因素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大类,情绪就是一种非智力因素,不同情绪会对学生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情绪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又称负性情绪,表现为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症状。负性情绪不仅影响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还会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
一、小学美术课程学习中负性情绪的成因
医学上讲究对症下药,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要想有效消解学生负性情绪,必须仔细查找病症,找到症结所在。学生在小学美术课程学习中的负性情绪主要源于两个方面,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
1.学生个体因素
“学生”“教师”是美术课程教学的两个重要元素,学生是最关键的一个要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需要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去探究建构。在美术课堂中,学生之所以产生负性情绪,表现出心情不愉快,情绪低落,学习消极被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学生自身。有些学生思想存在认识偏差,认为美术不是考试科目,美术只是画画做做,学得没有用,因此对美术课程不感兴趣,表现为学习热情不高。有些学生因为家庭原因,被家长责怪,在家里受了委屈,就把坏情绪带到课堂中来。有些学生与同学发生矛盾纠纷,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也会造成负性情绪。学生的性格、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习惯等也是形成负性情绪的原因。总之,美术学习中的负性情绪滋生,大多是学生个体的内在因素。
2.教师方面原因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合作者,教师的人格魅力、行为表现、教学艺术等方面都是影响学生情感的重要因素,教师的魅力会熏陶感染学生,教师的不当表现会使学生产生负性情绪。譬如,教师高高在上,过于严肃,与学生格格不入,会使学生紧张、害怕、恐惧,导致学生焦虑厌学。有些教师过于苛刻严厉,常常对学生批评责备,很少表扬鼓励学生,会造成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不喜欢美术老师,甚至讨厌老师,以至于在学习中产生抵触情绪,出现消极意识和行为。有些教师教学手段方法落后,单调枯燥,无法给学生带来快乐,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情绪,甚至使学生产生沮丧、痛苦的心情。如果教师在美术课堂上能面带微笑,语言幽默风趣,教学生动有趣,给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氛围,学生的负性情绪可能就不会存在。
二、负性情绪对美术学习产生的主要影响
情感与认知具有重要的关联,关于负性情绪对美术学习的影响,要一分为二地分析,负性情绪对学生学习有利有弊,总的来说是缺点多于优点。
1.降低审美情趣,制约审美感知
多数学生喜欢美术和美术学习,但美术课上仍然会出现一些有负性情绪的学生,尤其是那些部分外来务工子女,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心灵的沟通,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他们在美术学习中出现消极抵触情绪,这些情绪使他们不喜欢美术学习,降低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制约了他们的审美感知,扭曲了他们的审美价值观。
审美情趣是指对美术的情感和审美兴趣,是美术学习中的一种心理倾向和态度表现,负性情绪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美术的情趣,即便是美好的事物,也不能吸引他们,不能拨动他们的情感之弦,不能让他们产生积极的审美情感,导致不愿意参加美术欣赏、造型表现等活动。负性情绪同时还会抑制学生的审美感知意识和能力,有负面情绪的学生,在美术活动中,他们或对美视而不见,或发现不了、感知不到美在哪里,洞察不出作品的内涵价值,不能形成情感的共鸣。反过来,有效的美术欣赏、造型、表现等活动,会对学生的情绪起到积极影响,能够调节和消除学生负面情绪,使学生增强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
2.束缚审美思维,阻碍审美创造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影响思维。积极情绪能够提升学生思维活跃度,愉悦的情绪可以激发想象,拓宽视野,激活思维。消极情绪会束缚学生审美思维,关闭思维大门,阻碍学生审美创造。学生在紧张、焦虑、痛苦等情况下,思维的活跃度就会下降,审美理解能力就会降低,审美判断容易出现偏差,就无法创作出美好的作品。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消除学生负性情绪,激发学生积极情绪,愉悦学生心理,使他们保持乐观、积极、健康的情绪,以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助推他们打开思路,大胆想象,提高美术创造能力。
3.借力负性情绪,推动探究学习
任何东西有弊也有利,就像负性情绪一样,许多人只知道到它的坏处,很少看到它的好处。其实,适度的负性情绪,有时对美术学习是有利的,它可以成为一种助推剂,推动学生探究学习。俗话说得好:“哀兵必胜。”学生偶尔短暂的负性情绪,未必是一种坏事。适当的紧张情绪,能够起到反向推动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并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与艺术表现力。有时教師还可以利用学生的负性情绪,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耐挫力。当然,长期的负性情绪,是会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起到消极影响,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一定伤害,教师一定要妥善处理好学生的负性情绪,尽量帮助学生调整情绪,将负性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三、小学美术课程中负性情绪的导引策略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要直面学生的负性情绪,采取有效的导引策略,找到情绪出口,帮助学生消解、转化、舒缓负性情绪,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美术学习质效。笔者在美术教学中,以美术欣赏、创作、实践为切口,通过以美育人、以美育心,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审美活动,摆脱负性情绪,从心理阴霾中走出来。
1.借助美术欣赏,消解负性情绪
朱光潜说过:“在欣赏时人和神仙一样自由。”人们都很向往神仙生活,其实,人在欣赏美的时候就宛如神仙般快乐自由。美术欣赏可以让学生原本紧张的心情变得自然放松,美好的事物能够给人以美的视觉冲击,可以熏陶感染学生的情感,使其情感世界色彩缤纷,美术欣赏可以让学生忘记忧愁烦恼,变得积极乐观。
欣赏美的过程,是一种享受的过程,学生会心胸开阔,身心舒缓,各种情感困扰自然消除,各种负性情绪烟消云散。对于学生的负性情绪,教师可以借助美术欣赏,在美术作品欣赏中引导。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精选美术作品,优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养眼养心,以吸引負性情绪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色彩的明与暗”一课中,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色彩的明度概念和色彩的明度变化后,笔者给学生出示了两幅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比较,体味明度变化所产生的不同感觉。美不胜收的作品,愉悦了学生的情绪,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色彩带给生活的美,体会到用色彩装点生活的乐趣,激发了热爱生活的情感。学生的负面情绪自然消解,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去,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人。
2.依托美术实践,转化负性情绪
孟子说过:“充实为之美。”美术课堂中,有些学生之所以缺乏审美情趣,很大程度上是学生不够充实,他们无事可做,因而不能感受到美,不能体验到成功,没有享受到美术学习的快乐,从而导致他们在美术课堂中生发负性情绪,失去美术学习动力。
力行方能知其真,不亲身实践皆无用。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实践是快乐的源泉,实践让人充实,实践给人成就感,学生最怕虚度时光,如果让他们忙碌充实,即便很累也会充满快乐。实践是情绪宣泄的出口,教师可以依托美术实践,帮助学生调节负性情绪,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活动,在丰富的实践体验中自我调节,化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
意在笔先,作品寄情。绘画、手工等美术实践活动,是学生训练美术技能和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这些美术实践活动,还可以帮学生减压,让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成就感和幸福感。例如,教学“五谷作画”一课时,在学生了解的五谷画历史和相关知识后,笔者引导学生探究五谷画的特征和制作步骤,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拿出各自带来五谷杂粮种子,开展小组合作,集体制作五谷画。制作结束后,笔者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分享经验。学生积极投入,非常开心。在美术五谷画制作活动中,学生心随笔走、情随手动,尽情演绎,起到一定的心理疗效,学生内心积聚的负性情绪,随着双手的挥舞而得以释放和舒缓,积极情感乘虚而入,充盈学生的心灵。
3.立足美术创作,舒缓负性情绪
美术创作不仅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而且具有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美术创作自由度高,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可以自由想象,自主发挥。美术创作能够给学生带来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可以让他们充分释放内心情绪。美术创作是学生疏泄不良情绪的有效契机,此时学生的情感充分爆发,他们可以借助自由创作的时机,即便是乱涂乱画,至少可以让内心的负性情绪得以发泄,将紧张、焦虑的感觉统统抛开。例如,在教学“我画的动漫形象”一课中,在引导学生认识动漫以及绘画动漫的方法后,笔者让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创作,大胆表现动漫角色的神态、动作,学生自由创作,绘画出各具特色的动漫形象。动漫创作不仅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而且舒缓了学生负性情绪。美术创作帮学生自我调控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让学生放飞心灵,升华情感。
美术创作活动还可以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成长,要想创作出精美的作品,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情。学生在创作中,或许会遇到困难,受到挫折,产生焦虑,此时,教师需要适当引导,对学生进行鼓舞,而不是进行批评,用积极情感之光照亮学生心房。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帮助他们掌握创作方法,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使他们不再沮丧。
正面的情绪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负面情绪是学生学习的绊脚石。让我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借助作品欣赏、美术实践与美术创作,帮助学生调节负性情绪,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石秋子.心理绘画: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J].青年与社会,2020(24).
[2]袁逸菲.绘画心理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与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