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钰 谷芝杰
[摘 要] 第二课堂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丰富学生课外知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强化经管类专业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良好的素质品德,以温州市某高校经管类专业为例,将OBE理念作为导向,结合思政教育视角下经管类专业第二课堂教学目标,从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探索第二课堂育人模式,并通过加强思政教育顶层设计、推动课程化发展、建立教师激励机制以及完善考核考评机制,创新第二课堂实践路径。
[关 键 词] 思政育人;OBE理念;第二课堂;改革实践;课程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9-0113-04
第二课堂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以育人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能力为重点,是在学校课程培养计划之外开展的开放式教育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的总和[1]。第二课堂作为当今高校开展实践育人的重要阵地,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第二课堂,发挥思想引领和实践育人的功能,既有助于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又能借助思政元素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功能,因此,从思政教育视角出发,探索第二课堂的育人模式与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OBE理念为导向,结合经管类专业人才社会需求与学生需求,进一步探究经管类专业第二课堂教学平台建设與实施,从而达到创新第二课堂育人模式与实践路径的教学目的。
一、高校第二课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完整的教育体系包含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必要补充,是完成教育价值回归、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然而,当前高校的第二课堂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无法有效践行立德树人发展目标。
(一)思政教育引导功能弱化,定位模糊
在国内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中,第二课堂作为创新实践,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第二课堂作为理论课的有效补充,融入特定的思政元素,使学生在体验活动乐趣的同时,领悟其中的思想内涵[2]。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对第二课堂的认知不足,缺乏明确定位,未重视第二课堂的思政教育功能。一是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导,在课程设置和活动形式上缺少文化内涵和思想引领内容。主要体现为课程指导教师队伍的水平相对欠缺,在实施实践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目标不清晰、定位不准确、动力不足等,对第二课堂“育德、强智、健心”内涵把握不够,教师对学生的引领作用不强[3]。二是缺乏结果导向,未设置系统的教育目标与考核指标。第二课堂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表现形式,在建设能够满足学生社交能力发展平台的同时,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但部分高校在第二课堂的建设过程中流于形式,没有明确第二课堂开展所取得的教学目标,也没有将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取得的成果成效与评奖评优等考核挂钩,导致学生参与第二课堂仅是为了完成学校要求,在其学习过程中缺乏内生动力。
(二)教育实践活动未成模块,效果不佳
教育实践活动作为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载体,具有形式多、趣味强、文化内涵多样等特点,高校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但也存在部分高校重形式而轻内涵、重学生轻教师、重结果轻过程的情况,导致第二课堂开展不成体系,实践活动零散混乱,没有模块,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实践教育活动没有很好地结合专业特色。以经管类专业为例,学生不仅需要在第二课堂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同样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包括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会计实务能力、电算化操作水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外语交流水平、外贸业务处理水平等,但目前部分高校经管类专业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不能很好地帮助大多数学生完成“理论到实操”的有效转变。二是学院所开展的专业讲座、学术沙龙、座谈交流会等活动的主题由邀请的专家决定,没有形成体系,也没有逻辑,导致学生不能系统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学生对第二课堂的开展满意度、积极性不高,也无法取得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实际效果。
(三)项目体制建设有待完善,保障不力
高校第二课堂项目化建设是通过优化整合高校各类优质人力、物质、信息资源,实现第二课堂的科学性、系统性、整体性,从而保障学生能在其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4]。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性课程在围绕人才培养方面的指向性不够。一方面第二课堂缺乏目的性与系统性,其设立并非是由于课程目标的必要性,课程内容中存在专业特色项目较少、内容丰富性有待加强等问题;另一方面在第二课堂内容建设和教学场所建设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经费得不到保障而不能顺利开展,这便导致取得的总体成效不佳,同时,经费的不足也导致相应激励办法的缺失,专业教师参与度低甚至不愿参加,使得第二课堂的教学人员多以辅导员兼任为主,而辅导员的专业并不一定适用于学生第二课堂开展的教学内容,同时部分辅导员对课程思政的内涵和价值意义认识不足,主动意识不强[5],进而表现出第二课堂在专业性指导方面存在一定缺失,其建设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四)管理评价体系存在缺失,效果欠佳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其取得的教学效果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管理评价,但目前许多高校对于第二课堂的管理及评价体系仍存在一定缺失,或缺乏创新。一方面未能形成有效的管理评价体系,在对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师资力量等方面,没有详细、科学的管理评价指标,这也导致各类教学实践活动质量良莠不齐,甚至组织活动的目的不是发展学生,而是为了收集影像素材,为了办活动而办活动;另一方面学分制度的设置导致部分学生参与课程活动时有功利性,这不利于第二课堂的开展与思政教育功能的发挥。在学分制度的导向下,目前高校第二课堂最常见的评价形式是辅导员根据学生的签到、打卡情况,再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评分,如此形成的评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专业性、科学性、客观性,导致第二课堂的开展事倍功半,甚至起到“负”作用。
二、以OBE理念为导向的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思路创新
第二课堂是在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以外开展的各项实践教育活动,具有专业性、实操性,同时也具有政治性、公益性等特征,既不能脱离专业教育只进行思政教育,又不能脱离立德树人仅追求能力提升。要追求第二课堂取得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双向成效,需要在现有开展工作的基础上创新突破。
(一)OBE理念与第二课堂思政教育功能
OBE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即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是以预期学习成果为中心来组织、实施和评价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出发点和导向的教学模式[6]。因此,基于OBE理念设计第二课堂时,要先明确学习产出,即学生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实践能获得什么,预期达到何种学习成果。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第二课是在第一课堂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相较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多次论述其科学内涵与重要意义。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第二课堂的思政教育功能是当前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本文基于OBE理念,以学习产出为结果导向进行逆向教学设计,并正向实施教学内容,深入挖掘第二课堂的创新育人模式与实践路径,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思政教育功能。
(二)基于OBE理念的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思路探究
高等学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旨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经营管理类人才,尤为重视培养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7]。基于OBE理念首先确定经管类专业第二课堂的教学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即需具备以下能力:一是具备胜任经管类岗位职业能力;二是具备胜任经管类岗位的综合素质;三是具备胜任经管类岗位的职业道德品质。
基于这三点教学目标,可以从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对第二课堂育人模式进行探索。一是丰富第二课堂教学主体。当前高校第二课堂教学主体以辅导员为主,应由辅导员转变为包含辅导员在内的多元主体,如专任教师、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企业人员、研发人员等,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育人体系,促进专业职业能力的提升。二是优化第二课堂教学内容。细化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不同阶段的专业人才培养特点设计相关教学实践活动,同时注重跨学科知识组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三是创新第二课堂教学方法。运用探究式、反思式教学方法,在第二课堂中创新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究,并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交流和思想互动。四是完善第二课堂教学评价。细化学分制度,改进第二课堂成绩单的结果导向带来的不足之处,加强重视过程性及多角度的評价,从而有效促进教学活动的良性循环。
三、以OBE理念为导向的经管类专业第二课堂实践路径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要创新方式,拓展途径,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造更多的机会和舞台。
(一)融入思政元素,加强顶层设计
明确第二课堂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并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设计系统的第二课堂教育目标与教育体系[8]。对此,需要切实结合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强顶层设计,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质。一是通过党建引领第二课堂开展。第二课堂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具有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创新性的特点,活动内容多样、形式灵活开放,以师生党支部结对的方式,由党员辐射身边学生,开展有利于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等职业道德培养的思政宣讲、学习会等。通过结对的“党建联建单位”,开展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学校的系列实践活动“岗位”,例如“乡村振兴岗”“校企服务岗”“社区服务岗”“双减服务岗”等。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专业特色社团、斜杠青年团、学生居委会等学生组织,做好各类校园文化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以学生居委会为例,可以充分发挥管理学专业学生的管理功能,以学生公寓为载体,设置“居委会主任—干部—寝室长”的三级联动机制。三是开展专业性志愿服务活动。例如组建品牌志愿服务队,分专业开展“校企合作企业助理”“财商小课堂”“金融防诈宣讲”“助农微商营销”等志愿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大局意识,同时也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推动课程化发展,满足差异化需求
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主体方面,由项目化运营转向教学活动组织,通过建立第二课堂学分制管理制度,制订经管类专业第二课堂培养计划,完善第二课堂教学教材体系,推动第二课堂课程化发展。一是依托专业,建立课程化管理系统体系。基于多元文化,学生对高校思政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提出了更多诉求[9]。对此,需要学校牵头,由学院共青团负责日常管理与审核监督等工作,学校共青团、教务处、学生工作部等为联合终审单位。开展劳动耕读育人课程等符合国家主旋律、大政策的特色第二课堂,让学生在“三农”事业的丰富实践中培养才干、收获新知。二是在第二课堂内容设计方面加强思政教育实践性教学[10]。结合经管类专业的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形式多样、载体丰富、特色性强、覆盖面广的第二课堂内容体系,从而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增加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11]。例如金融科技专业与校企合作的银行开展大数据、区块链等模拟岗位体验实训,银行则可以从公司、零售、运营、风险四大板块选聘导师,为学员从银行实务、金融现状、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多形式、多方面的授课、研学活动。通过“开班”的新形式,帮助学生了解银行业实务以及最新金融发展动态,让学生零距离接触未来就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操作技术,培养“新金融”人才。
(三)建立激励机制,推动队伍建设
第二课堂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各项活动的开展和最终取得的成效,建立教师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对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能在很大程度上将第二课堂的开展落到实处。一是加强育人实效考评权重[12]。将第二课堂的育人成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环节,以“看得见的回报”,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参与第二课堂建设的积极性。二是通过组建第二课堂导师团队的方式,将专业教师加入第二课堂的日常管理和教学活动中,满足不同阶段的学生对第二课堂的个性化需求,提高第二课堂的教学质量。尤其是学科竞赛类相关的第二课堂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鼓励专业教师对第二课堂学生进行跟进指导。三是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13]。培养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的复合型辅导员,征集一批有意愿且专业相关的辅导员参与到第二课堂的设计和开展工作中,并将取得的成效作为辅导员考核的附加项,让辅导员能在负责原有第二课堂开展任务的基础上落实师德师风,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四)完善考评机制,实施成绩单制度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能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反映和监督第二课堂开展的具体成效[14]。一是通过分类分级设置考评指标,完善教学单位“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对此,需要根据相关课程项目体系、学分认定、经费保障等制度,进行适当适时实施监管和评价标准,形成良性反馈机制和改进体系,确保第二课堂课程与其学习产出的实现。二是在遵循第二课堂考评办法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第二课堂开展的实际,继续完善第二课堂学生“成绩单”考评机制,将学生的出勤率、打卡率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降低,通过成果展示、心得分享的方式,重视学生在过程中的收获体会,以此规范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提升第二课堂活动育人实效。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思政教育视角出发,以OBE理念为导向优化经管类专业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探索第二课堂实践新路径,通过加强思政教育顶层设计、推动课程化发展、建立教师激励机制以及完善考核考评机制,深入挖掘第二课堂活动中的思政教育功能,发挥第二课堂阵地的独特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完整体系,从而丰富学生课外知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闫研,黄达,关晓晨,等.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导向构建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育人体系:以东北大学建立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例[J].高校共青团研究,2019(4):85-90.
[2]卞千.思政教育第二课堂的有效构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39):98.
[3]王冠英,周炯焱.高校第二课堂美育现状审视与优化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1):50-52.
[4]于伟东,彭雨石.高校第二课堂项目化课程体系运行机制研究[J].智库时代,2019(39):82-83.
[5]孙诗琳,石利,韩楠.高校课程思政对专业课教师素质的要求及解决对策[J].林区教学,2023(4):25-28.
[6]申天恩,斯蒂文·洛克.论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J].高校教育管理,2016(5):48-51.
[7]孙伟仁,徐珉钰,刘楠.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第二课堂支撑系统的建设路径探究[J].商业经济,2022(7):180.
[8]王秀杰,赵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探源寻路[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39):27-30.
[9]李银秀.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4):16-18.
[10]許景贤.“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3,9(7):74-77.
[11]李泰然.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之探讨[J].经济师,2023(4):159-160.
[12]李勇威.大思政视阈下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协同育人的实践进路[J].北京教育(高教),2023(4):47-49.
[13]张乐.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6):48-50.
[14]崔文豪,李恕洲,李洁.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与高校思政课耦合育人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2,43(1):116-118.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