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乐舞蹈史诗《大荒魂》为例谈红色题材舞蹈的创作

2023-07-17 11:17鲁紫微刘益名
艺术评鉴 2023年12期
关键词:舞蹈创作

鲁紫微 刘益名

摘要:由北大荒集团和哈尔滨师范大学联合出品的音乐舞蹈史诗《大荒魂》,是黑龙江省进入21世纪以来首部以北大荒精神为主线创作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该作品以奋斗为创作主题,运用舞蹈、音乐、朗诵、器乐等多种艺术手段,进行诗意化叙事,讲述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代又一代垦荒人挥洒汗水、奉献青春、艰苦奋斗、开垦荒原变粮田的奋斗历程,传递着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内容的北大荒精神,同时也是为弘扬龙江四大精神和庆祝党的百年华诞献礼。本文基于笔者参与参演音乐舞蹈史诗《大荒魂》的理解与感受,对该作品的舞蹈创作背景及创作手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北大荒精神  舞蹈创作  音乐舞蹈史诗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3)12-0069-05

“红色题材”是当下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热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舞蹈领域内“红色题材”创作从未间断,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大歌舞《人民胜利万岁》的奠基、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成功首演、再到20世纪60年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在我国芭蕾舞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成功尝试、陆续有《中国革命之歌》以及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等,这些“红色”经典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党和国家百年奋斗的伟大历史足迹,用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形式,向时代致敬,彰显出中国精神、中国气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表现特定历史时期中的革命思想、爱国情怀、英雄主义,凝聚时代精神,传播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唤起国人血脉中的集体记忆,寄革命精神和时代情怀于内容中,传递精神力量。

一、红色题材音乐舞蹈史诗

音乐舞蹈史诗从展现内容、价值传递等许多方面都与“红色题材”“红色”精神一脉相承。音乐舞蹈史诗是一种结构宏大、主题统一、手法多样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它通常选取一段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时期和历史事件作为创作背景,以舞蹈、音乐为主,并综合灯光、朗诵、戏剧、舞美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以“史”为线,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复现生活场景,在舞台展现特定历史阶段的人物故事及生活状态,唤醒观众对时代的集体记忆,传达艺术审美与文化内涵,传递时代精神和民族之魂,兼具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在艺术的价值观传递上,音乐舞蹈史诗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探寻历史足迹中英雄人物的革命精神,彰显社会性和真实性,用艺术手段宣扬先辈留下的时代情感,呼吁人们传承红色基因,传承中华民族红色精神,是一种取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艺术形式。

二、音乐舞蹈史诗《大荒魂》的创作背景

以北大荒精神为主题的音乐舞蹈史诗《大荒魂》的创作,凸显出东北的地域民族特色,以人民为表现主体,旨在用艺术形式展现大荒儿女在恶劣自然环境中,始终以饱满的激情,勇往直前、开拓奋进的精神面貌。

(一)北大荒精神、时代的恢宏史诗

每一段岁月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每一个时代都会留下每个时代的精神印记。红色题材作品的舞台叙事始终离不开人民,围绕着人民生活。北大荒精神是黑龙江独特的红色资源,而深挖北大荒这片黑土地厚重的历史足迹,垦荒人的英雄故事,挖掘现实生活中的创作素材,是作品价值性的体现。《大荒魂》从选材、采风、创作、排练、制作再到合成的过程,始终坚持以史为鉴,以人民生活为中心。在创排过程中,编导和学生多次深入东北烈士纪念馆,寻找大荒故事,从中选取素材,激发创作表演灵感。用舞蹈肢体语言诉说着那段平凡岁月中的感动,塑造黑土地中平民英雄群像,彰显爱国主义、时代精神与英雄光芒。

音乐舞蹈史诗题材的舞蹈创作需要把握住真实性创作原则,做到艺术作品服务于人民。《大荒魂》的舞蹈语言和舞台场景的艺术设计都比较生活化,从素材的真到情感的真,故事的真到叙事的真,从生活的真实到艺术的真实,将北大荒几代人的生活点滴体现得淋漓尽致。拓荒片段中挥洒汗水辛勤劳作,家书片段躲在白桦林中书写对家的思念,是在希望的田野中挥舞镰刀,是洪水来临时的无私奉献,舞台上一幕幕拓荒劳作的舞蹈画面,仿佛这就是真实场景,打破了现实中的时空界限,呼唤观众回望历史,不忘初心。

(二)艰苦奋斗、不屈不挠

北大荒地处我国东北部的黑龙江省,地理位置偏僻,人迹罕至,野兽成群,土地荒芜。该地区自然条件艰苦,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处在冰霜期,受季风气候影响,大荒夏天气候炎热,人们顶着烈日在酷暑中劳作非常辛苦,冬季气候极其寒冷,最低气温甚至可达零下40摄氏度,冰天雪地,寒风凛凛,人们露出的皮肤被寒风吹得麻木、冻得发红。20世纪的通信设备和交通还不发达,生活在这里的知青只能通过写信的方式与家里人联系,音乐舞蹈史诗中《家书》的片段就取材于这段真实经历,白桦林中遥望对家的想念,一封封书信传递的是“我在这一切都好”的善意谎言,在这样艰苦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下,转业官兵和知识青年将青春与汗水挥洒在北大荒这片土地上,一镐一锄把荒原变粮田,发扬社会集体主义精神,展现“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北大荒精神。

(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音乐舞蹈史诗《大荒魂》共分为四個章节,《铸剑为犁》《激情岁月》《大地春潮》《梦想耕耘》,整部作品在100分钟的时间里,演绎着70载岁月里在大荒土地上三代垦荒人献了青春献子孙的奋斗历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光更迭、斗转星移,从《拓荒》到《家书》,从《春希》到《梦想耕耘》,舞台上舞蹈片段的服装、道具、肢体表演、结构设计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设计符合年代的编排,完成从黄沙漫天一片荒芜的北大仓逐步变成产粮基地北大荒的舞蹈史诗呈现。《大荒魂》以“奋斗”为主线,观众从劳作方式的变化也能看出时代变迁、技术进步,从人拉“犁”最传统的农耕工具到手挥锄头、镰刀,再到开上拖拉机、操作计算机,大荒实现了农业技术现代化,北大荒人以饱满的激情“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响应党的号召,紧跟时代步伐,打造“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生动体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三、音乐舞蹈史诗《大荒魂》舞蹈创作技法分析

音乐舞蹈史诗《大荒魂》的编排和结构都经过精心设计。在动作创作上,作品的舞蹈语汇十分丰富,舞蹈语言主要以具有地域特点的生活语言为主,独舞、双人舞再到群舞以及戏剧性舞蹈片段中的肢体语言创作,融入了芭蕾舞、现代舞的舞蹈语言,一些舞段中还利用了东北秧歌元素和古典舞蹈,同时舞蹈动作注重音乐的节奏与主题情绪表达,与整个史诗情节有机融合,既突出了地域特色,又达到了很好的审美表达效果。

(一)第一幕《铸剑为犁》

第一幕由《荒原之魂》《火光》《拓荒》《军魂依旧》四个情景组成,講述了20世纪40—50年代的第一代垦荒人,解甲归田,挺进荒原,在王震将军的带领下,十万转业官兵、知识青年挺进北大荒,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在时空法式的营造上,音乐舞蹈史诗在时间上整体采用传统叙事方式,按照历史顺序线性叙事,序幕运用了错位时空手法,处在现在时空的小女孩和历史中的英雄人物铜像之间动静呼应。铜像是矗立在舞台上静止的时代丰碑,白衣小女孩从舞台的下场口出场,从铜像前走过三七点钟方向,依次抚摸,形成一静一动的对比,以小女孩的视角回顾历史,在现实与回忆之间交织,将平行时空的两组人物放在舞台上的同一个构图中,是舞台创作中的创新点。第一幕在《火光》的歌声中拉开序幕,缓缓展开叙事,《拓荒》片段中的男女双人舞展现了爱情甜蜜,是那个年代知青们朴实的幸福,《军魂依旧》独舞双人舞体现的是时代感与历史使命的担当,彰显英雄价值与文化内涵。第一代垦荒人在这片黑土地上奉献着青春,用热血与生命凸显了巍巍赫赫的北大荒精神。

(二)第二幕《激情岁月》

第二幕是由《天边的大荒》《家书》《战天斗地》《冰凌花》四个作品组成,“青春”是第二幕的主线,1968年知识青年到农村的一声号令,山东、天津、上海等全国各地的支边青年奔赴北大荒,投入到北大荒波澜壮阔的建设中,这支队伍是北大荒知识层次最高、生命力最强的一支队伍,是北大荒精神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在叙事手法上采用情景叙事,捕捉生活元素,加工成舞蹈语言,《天边的大荒》“开火车”“齐步走”,《家书》段落中创造性地将芭蕾舞形式融入进去,用芭蕾语言形式书写与母亲的对话,肢体的延伸跳跃表达对家的思念。以小见大,舞台后区,芭蕾女孩的身后拿着书信的群舞是无数背井离乡的北大荒青年缩影。《冰凌花》是“以物传情”,舞姿抒情柔美,以象传神,塑造绽放在傲雪中的冰凌花形象,队长在抗击洪水中牺牲,赞美的是队长的奉献精神。

(三)第三幕《大地春潮》

《春希》《在希望的田野上》《大事件》《奉献》,第三幕整体基调积极向上。1978年,第三代北大荒人在改革的浪潮中,二次创业,主动担当,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改革开放让这片土地生机勃勃,充满希望,改革开放让北大荒焕然一新,无限风光。《春希》片段“借物抒情”,运用“比、兴”的手法,诗意表现满园春色,生机盎然。稻草人和小女孩的出现使得情节生动活泼,庄稼的生长,种子的发芽,绿色象征着生机,小女孩与稻草人玩耍隐喻希望,万物随春醒,大荒青年们热烈地投入到农耕生活中去,展现出万物气象更新的深远意境,《在希望的田野上》提炼出许多生活动作,舞台上利用斜线的调度,骑着自行车的青年男女,开拖拉机的工人,“播种、锄草、收获”,头戴草帽,挥舞着镰刀,时而单手扶着腰埋头苦干,时而直起腰身擦着汗,将农耕生活和劳动人民的喜悦展现得淋漓尽致,《大事件》《奉献》片段是人文精神的彰显。

(四)第四幕《梦想耕耘》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现如今北大荒迎来了机械化时代,北大荒人通过一步步脚踏实地、紧跟时代步伐,迈向新征程。《爷爷的犁》《中国饭碗》《走向世界的北大荒》《梦想耕耘》四个作品组成第四幕。第四幕中的《梦想耕耘》是整部音乐舞蹈史诗中的一段纯粹的舞蹈表演,也是舞台上舞者人数最多的舞段。个性化的舞蹈语言,速度与力度配合下带来的内柔外韧动作质感,将新时代北大荒现代化与科技感的制造生产模式用意识流方式呈现于舞台之上,舞段简洁大气,舞者“动作齐、方位齐、情绪齐”,展示了党的领导下劳动人民齐心协力、团结一心,共创美好未来的“北大荒精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舞蹈创作中,该舞段巧妙运用了“限制”的编舞技法,5分钟的时间里没有大幅度流动的舞台调度,整个段落中200余名演员的表演在移动车台四层阶梯上,每个人舞蹈的空间都十分有限,限制了下半身移动,突出了纵向的空间,以及上身和手部动作的塑造,突破有限空间,营造了无限意蕴。动作的编排上编导运用“卡农”技术,提炼出“敲击键盘”的主题动作,由此发展成一段舞蹈语汇,贯穿舞蹈始终,“指”“看时间”的生活化动作,舞者互相搭起手臂,90度俯身,从下场口到上场口依次由坐下到站起,如滚滚浪潮横向翻涌而过,在流动与交替式起伏中表现时代推进、科技发展,以及北大荒的历史变迁,将整个作品推向高潮,体现了北大荒的工人们实现农业现代化、科技化劳作环境的美好愿景。

四、音乐舞蹈史诗《大荒魂》舞蹈中服装、音乐、道具的运用

(一)服装

舞蹈服饰的运用辅助舞者肢体语言的情感表达,是舞蹈作品进行视觉审美传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舞台上服装设计应贴近时代,符合史实,遵从艺术创作真实性的原则,音乐舞蹈史诗《大荒魂》的服装十分接地气,无论是选材、设计、颜色、款式等都紧紧贴合情节内容,散发着一股厚重的“黑土”气息。

从叙事功能的角度来看,服装具有象征和符号意义,为故事内容的交代和情节表达助力。音乐舞蹈史诗《大荒魂》的服装设计生动展现了20世纪中期到21世纪东北地区人民的服饰变化,从第一代挺进大荒的解放军军装;第二代垦荒人支边、知青年代的花衬衫;年轻一代的现代着装,《大荒魂》中不同篇章中服饰变化交代了情节中的年代背景,使作品呈现的时间线索更加清晰,同时展现了东北的地域特色,烘托“黑土”“耕耘”的主题基调,具有象征和符号意义,起到了补充说明作用,服饰的审美表达辅助舞蹈叙事推进。

从形象塑造的角度来说,服饰的运用凸显形象特征,使人物角色形象塑造更加鲜明、立体化。在物象的塑造上,服饰突出颜色进行意象表达,《冰凌花》片段以银色为主色调,塑造傲雪中盛开冰凌花的冰清玉洁,以绿色为主色的《春希》体现希望的春日万物生长,一片生机勃勃春和景明的气象,《尾声》则以秋日黄色为主,是庄稼成熟硕果累累的丰收喜悦,也是历尽几十年风霜终成北大荒的苦尽甘来。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剧情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各自有符合情节的服饰,如《序幕》片段中的白裙小女孩,《拓荒》中穿着白色背心和粉色碎花衬衫的一对知青,《爷爷的犁》中穿着麻布衣服的男孩和爷爷等,每一场中主要角色与群舞演员的服饰设计,在舞台上形成明暗对比,凸显出形象特色与舞台结构。

音乐舞蹈史诗《大荒魂》中的舞蹈服饰作为辅助舞者进行审美传递的一种艺术语言,衬托内容塑造与形象表达,在舞台上呈现出“俗”中“雅”,以及简洁朴实又意味无穷的艺术视觉效果。

(二)音乐

音乐舞蹈史诗的音乐创作以传统民族音乐为基础,将流行音乐元素、数字化处理等现代元素融于其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以北大荒为灵感,借助音乐抒发出诸多情感与感悟。音乐舞蹈史诗《大荒魂》的音乐既有经典旋律演唱,也有为之专门谱写的原创歌曲,无论是经典还是新编,整部舞蹈史诗音乐在传统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音乐《爷爷那张犁》《中国饭碗》等新创歌曲,经典重新演绎的《北大荒人的歌》,契合内容,贴合主题,是历史与现实生活的缩影,饱含时代深度,贴合人民生活,充分体现了黑龙江黑土地的文化特色。音乐和舞蹈这两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在《大荒魂》的时空结构中相互衬托,展现出北大荒土地上70年来的生活场景,观众承载着时光列车,重温垦荒者们将这片荒芜的黑土地变成一望无际的粮食基地、商品粮基地。音乐的歌声,经典的旋律,映衬着即使岁月在时间中流逝,新一代的年轻人依然会一直铭记北大荒精神。

(三)道具

道具的运用在音乐舞蹈史诗中主要起到塑造人物、烘托气氛、衬托意境、传递情感等方作用。《大荒魂》中道具的选用遵循真实性原则,“镰刀”“锄头”“大米”“自行车”等道具的出现,充分体现了生活的真实、创作的真实、情感的真实。道具“犁”的选取也是一个亮点,犁是较为原始的一种农耕工具,需要人力,或者牲畜牵动。音乐舞蹈史诗《大荒魂》道具“犁”多次在舞台上出现,从序幕、火光,再到爷爷的犁片段,道具犁既是一种有地方特色能代表农作特征的道具,更是一种劳动人民团结、创造、勤劳的象征。

五、音乐舞蹈史诗《大荒魂》价值体现

北大荒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体现,北大荒的艰苦奋斗史,记录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程。音乐舞蹈史诗《大荒魂》的创作响应了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艺术形式向观众、学生传递了丰富的思想性、道德性和文化性的視觉审美体验,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北大荒精神、思想品德等具有教育意义。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以艺术方式体现了史诗融合,《大荒魂》音乐舞蹈史诗是将北大荒到北大仓的过程完美展现出来,以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为中心,深刻表达了党领导下的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展现了北大荒精神在时代精神中的体现和传承,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地域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六、结语

音乐舞蹈史诗《大荒魂》是一部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史诗作品,以北大荒为题材,讲述了几代北大荒人在这片黑土地上挥洒青春,用生命谱写可歌可泣的拓荒史诗,用艺术的方式讲述北大荒从开发到建设、从“大荒”变“大仓”经历的雨雪风霜、四季更迭,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塑造平民英雄形象,传承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北大荒精神。无论从艺术创作手法、舞台形式结构,还是道具、服饰、音乐综合运用上,《大荒魂》都以历史为参考,以奋斗为主线,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创新与创造彰显大荒这片黑土地上的文化命脉、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大荒魂》以文化育人、艺术育人,即使是岁月蹉跎,时光流逝,它所塑造的北大荒精神永远会存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

参考文献:

[1]夏文慧.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的艺术价值探析[J].时代报告(奔流),2022(03):49-51.

[2]庆祝建党100周年 弘扬龙江四大精神——哈尔滨师范大学原创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大荒魂》[J].艺术研究,2021(03):2-3.

[3]赵珮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教育价值研究[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20年.

[4]刘一帆.浅析大型原创音乐舞蹈史诗《大荒魂》的录音创作过程[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年.

[5]《大荒魂》大型原创音乐舞蹈史诗[J].艺术研究,2020(01):8-9.

[6]彭利端.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政治记忆建构探析[D].南京:南京大学,2019年.

[7]尹佳鸽.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舞蹈的比较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

猜你喜欢
舞蹈创作
戏剧艺术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初探
朝鲜民族传统舞蹈类型划分下的创作分析研究
大众舞蹈与舞蹈创作的融合研究
音乐表现手段对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
浅议舞蹈中的想象力
试论动作结构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
群众舞蹈创作与专业舞蹈创作的区别
刍议舞蹈文化及舞蹈创作
试论“夸张”手法与舞蹈创作的关系
让舞蹈成为心灵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