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淑君
[摘 要]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事关高校发展的全局,是高校事业发展的核心,不仅代表着学校的办学水平,更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及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培养新兴领域工程科技人才,主动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以学科建设为抓手,从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加强学科平台建设、组建高层次学科团队、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推动学位点建设等方面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构筑核心竞争力。
[关 键 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现状;发展举措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8-0001-04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提出关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均事关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强调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2018年,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提出,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要,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新工科是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行动,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抓手,是新时代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有助于破解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供给与产业需求脱节的矛盾[1]。工程教育决定人类未来,培养面向未来的工程人才是世界高等教育共同面临的挑战,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世界高校的广泛共识与积极行动。
高校建设的核心就是学科建设,学科的水平决定了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特色以及社会知名度。如何加强和做好学科建设工作已经成为事关高校发展全局的战略性任务。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学科定位(学科方向、发展层次)、学科队伍(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学科基地(实验室、重点学科、科研和实验设备等)、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管理六要素。大学的三大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良好发挥必须通过学科建设来实现,这是关系高校全局及长远发展的建设。
我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实力、地位、级别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制度环境与办学条件的差异,学科建设和重点高校相比较,还处于弱势地位。但我院作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要办出特色,提升办学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强学科建设。因此,学科建设是我院整体建设工作的核心,加强学科建设,是我院自身内涵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学院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决定着各教學单位的特色和地位[2]。
二、我院学科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院学科建设概况
我院现有45个二级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和教育学6大学科门类。201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山西省高等学校重点扶持学科;2017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又获批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2019年,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被增列为山西省高等学校重点扶持学科;2020年,我院培育建设2个院级重点学科:工商管理和体育学。2018年,我院被列为山西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重点考察对象,近年来学院非常重视该项工作,将其列为 “十四五”阶段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和2023年学院两项重点工作之一,并择优培育了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机械和体育5个专业硕士学位点。
(二)我院学科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近年来我院学科建设整体情况分析来看,由于学科基础薄弱,目前学科实力还不够突出,学科优势还不明显,重点扶持学科的发展潜力仍显不足,学科的整体发展还相对较弱,具体表现在:
1.学科定位不够准确,特色不够突出
由于我院是新建本科院校,自1999年本科招生以来,一直以教学为主,专注于专业建设,而学科建设时间短,大多数教师对学科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在学科建设中对于学科的定位不够准确,科学研究的开展没有立足地方需求、对接市场需求,对于如何与区域急需或紧缺产业及区域优势资源紧密结合,以及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市场需求凝练和调整特色学科方向方面认识不够;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精确考虑到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学科建设与地方行业产业建设脱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结合不紧密,没有形成明显的学科特色。另外,限于学院内部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良好的福利待遇等,尚未形成有效激发教师积极投入学科建设中的动力,各学科建设单位在学科建设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没有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使对学科建设缺乏顶层谋划,没有形成自身特色和亮点,这对重点学科的建设和长足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学科梯队不够合理,缺少高水平学科带头人
学科建设中,学科带头人及学科方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非常关键。但长期以来,我院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地理位置不好、所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等,使我院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基于“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全国各高等院校为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争相出台一系列“引凤落巢”引人政策,通过改善工资与福利待遇、提高科研经费等途径来吸引高层次的人才,但是,高精尖人才往往对科研环境、学校的整体氛围等有着较高的要求,使我院引进高端人才的政策落实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我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具体的科研过程中往往“单打独斗”,缺少团队、实验条件等支持,使科研进程受到很大制约。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我院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3.学科平台缺乏,难以支撑重点学科建设
平台建设是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科建设的基本保证,学科平台在汇聚科研团队、支撑学科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我院是地方本科高校,地方政府能给予的财政支持比较有限,于是财力不济使我院能够投入学科建设中的资金非常有限,再加上学科自身的发展基础较弱,难以争取到國家和社会科研经费和建设经费的支持,进而使学科开展科学研究没有足够的平台支持,科研的职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导致重点学科建设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4.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相互割裂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在本质上是相互支撑、相互耦合的,存在着广泛的协同关系。学科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支撑,专业建设为学科建设提供动力。但由于我院教师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传统管理体制的限制以及学科与专业的受重视度不同等原因,我院在要不要开展学科建设、如何开展学科建设、如何处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方面缺乏较为清晰的定位与认识,学科专业建设理念模糊。具体体现在:一是部分教学单位只重视专业建设忽视学科建设,对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对科研投入精力较少,积极性不高。一些教师认为,我院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只要做好本科教学工作和专业建设就足够了,只有研究型的大学才需要建设学科,从而从领导到教师都对科研投入较少,积极性不高,没有把学科建设上升到学院发展的战略高度。二是部分学科专业设置不够规范,没有做到围绕学科建设专业,有的学科建有多个隶属于多个一级学科的专业,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割裂,缺乏对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认识,导致学科团队难以组建,学科方向难以凝练。三是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中缺乏学科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理念,学术研究缺乏有序引导和规划,往往根据自身兴趣展开,而不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三、我院学科建设的发展举措
学院各单位需认真贯彻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按照学院“123”发展思路,以各教学单位为建设主体,加强顶层设计,依据学科建设的意义和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从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学科发展对策及发展思路等方面实施学科建设工作,并逐步实现学科建设的目标。要在完善学科建设管理机制、强化学科内涵建设等方面下大力气,加强学科建设的内在动力,积极培育学位点,活跃学科学术氛围,结合专业建设,逐步构建学科专业一体化的建设体系,推动学科建设的稳步发展和学院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工作。
具体举措如下:
(一)明确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做好学科建设规划
在职能部门学科建设办公室的组织和督促下,各教学单位进一步创新思路,研究、解决学科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制订详细的学科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进一步明确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加强统筹规划,在调整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师资队伍与资源建设、提升科研水平、注重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等方面狠下力气,加快推动学科建设步伐。同时,在新工科建设思路的引领下,注重分析和研究国家和山西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发展趋势和有关政策,结合学校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努力创造发展条件,营造学科建设氛围。
(二)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
优势、特色学科就是学院的一张“名片”,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发展特色学科,不仅能够推动特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还对我院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我院学科建设的基本现状,紧紧围绕学院发展定位,在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我院的工科办学特色和优势,牢牢把握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做强、做优优势、特色学科,着力打造学科建设高原,并以点带面,逐步形成院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的滚动式学科建设布局。在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教学单位,面向产业急需建设与行业企业等共建共管的现代产业学院,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理工结合、工工交叉、工文渗透,孕育产生交叉专业,推进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培养工程人才,逐步形成以工科为主,理科为基础,管理、体育、艺术等学科为纽带,理工融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三)加强学科平台建设,构建知识创新体系
学科平台是高校汇聚优秀科研人才、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培养未来科研领军人才、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的重要学术基地,是高校争创一流学科的关键要素,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另外,在国家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中关于科研平台层次与数量的打分权重也很高,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所以,科研平台建设水平的高低,已成为高校学科建设的关键要素,是高校提高学科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和保障[3,4]。学科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水平创新人才需要,是高校提高教育质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带动高校教育水平整体提高,使之成为高校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科建设水平不仅能够反映其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水平的高低,还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判断一所高校科研水平、人才培养和服务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高校科研平台是从事科学研究与学术活动的场所,也是构建学科与专业一体化发展体系的重要基地。
按照突出重点、分类建设的原则,突破学科的限制,形成“以任务带学科,以任务聚学科”的模式,做好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建立与重点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全面合作关系,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共建共享,通过重大任务和重点项目,开展高水平研究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快省级平台(基地)建设工作。构建以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为主要架构的知识创新体系,组建跨系部、跨学科的科研平台,为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平台保障。
(四)组建重点学科组,明确学科带头人
学科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师资队伍问题,没有一支德才兼备、教学科研成果丰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就谈不上学科建设。通过这些科研成果与高层次人才可以向国家和各级政府争取到更大、更多的科研项目与经费支持,搭建高水平的学科平台,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因此,各教学单位需要建立培养高水平人才的科学观念,制定系统的切实可行的内培外引机制,使教学单位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均衡发展。在师资队伍建设时要注重结构层次,不光要重视教学水平,也要重视科研水平,还要考虑整个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和国际化程度等。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梯队结构和可持续发展更是重中之重。另外,进一步加大引育力度,积极培育和引进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领头羊作用是未来学科建设中的一项核心任务。为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学院组织各重点学科成立了学科组,并由系部推荐产生对应的学科带头人,实行学科建设带头人责任制,进一步压实学科建设工作的主体责任。
(五)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强化学科内涵式发展
学科和专业是两个不同的教育范畴。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在内涵和建设要求方面有所差异,但在本质上是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整体。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办学能力和水平的体现,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的体现,共同为社会服务。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资源共享,决定了两者是共生关系。但由于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传统管理体制的限制以及学科与专业的受重视度不同等原因,当前我院在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相互割裂的“两张皮”现象。目前我院的人才培养围绕“立德树人、强化实践、突出应用、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主要开展本科教育教学,专业建设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占据了学校规划发展的突出位置。因为只重视专业建设,导致学科建设中存在一系列困难,如科研条件差、教师科研意识薄弱、高水平应用研究成果少、研究方向不聚焦、研究问题与行业产业需求结合度不高等。但与此同时学院作为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支持高校,山西省确定的向应用型转变的首批试点高校,同时也是山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院建设也强调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在全链条贯通的办学实践中,学科知识体系作为学院建设的内在根基性因素,在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上的隐性作用开始凸显[5-7]。
学院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有策略地推动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构建完善的学院—系部—学科的学科建设体系。在国家政策规划的指引下,根据我院学科专业规划发展需要,积极探索,通过调整、重组、培育、构建的方式,围绕学科建设专业,实行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同步规划,实施一体化建设,促进资源共享,避免在人才队伍、仪器设备、平台基地、社会服务等方面重复投入,集中有限的资源重点突破学科专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瓶颈”问题,厘清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科教融合推动教师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统一,以产教融合促进专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形成良好的學科建设氛围,形成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交互赋能的协同效应,从而为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提供优质、高效的保障。
(六)以学位点建设为抓手,加快学科建设步伐
在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过程中,学位点的培育建设工作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科建设是一个长期坚持、常抓不懈、不断积累的过程,学科建设的结果是培育学位点的授权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学科与学位点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学位点的达标是学科建设成效、实力和特色的集中体现[8,9]。
搞好学科点建设不可能仅靠申报前的突击工作,而是要结合新学科的产生与学科的发展规律,持之以恒地在学科建设的不同阶段,从管理上做好各项有关工作。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以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申报工作为突破口,以满足专业硕士学位点指标要求为导向,以新工科建设思路为指引,经过充分调研分析,结合区域和地方经济建设,根据学校长期形成的优势和特色,统筹规划学位点布局,积极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建立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学科队伍,并进一步凝练学科研究方向,突出学科优势和特色,构建“学科带头人+学科团队+学科平台”的组织模式,形成学科自身竞争优势。
四、结束语
学科建设是高校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高校提高办学水平、培育办学特色的主要途径,事关高校发展的全局,是高校事业发展的核心。我院全体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和关键性,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将学科建设作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来抓;要以学科建设为着力点,完善体制机制,使学科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推进师资队伍、科研平台、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建设,实现学科的健康发展,促进学院教学、科研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天津大学深入推进新工科建设 探索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改革.[EB/OL].(2022-10-14)[2023-04-18].http://www.moe.gov.cn/jyb_sjzl/s3165/202210/t20
221014_669467.html.
[2]吕红军.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建设的策略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学版),2020,42(1):80-85.
[3]张玉安,曲宏.高校学科建设与科研平台建设的思考[J].新西部(理论版),2014(23):92-93.
[4]陈彪,严嘉,胡波.科研平台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基于某高校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的数据[J].中国高校科技,2017(12):4-7.
[5]张永莉.“双一流”背景下的地方高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8(5):99-102.
[6]钟秉林,李志河.试析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5(22):19-23.
[7]施亚,何盈,李艳.“双一流”建设中地方本科院校的机遇与挑战: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21(1):5-8.
[8]牛荷生,许丽琼.利用学位点建设的契机促进新学科建设和发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3(1):91-92,99.
[9]张海生.转型背景下新建本科高校专业学位点建设:基本逻辑与实现路径[J].煤炭高等教育,2017,35(4):46-51.
◎编辑 尹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