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3-07-17 20:01:36贠克仁
关键词:生物传统课程

摘 要:生物课程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窥探世界生物奥秘的入门引导,但是由于其在教学内容中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往往造成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为了解决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效率低下、内容单调、内涵单一等问题,本文对初中生物课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在初中生物课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分类举出目前初中生物课上所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改善,以期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 传统文化 渗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5.048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人们的精神家园。立德树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初中阶段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物科目的教学特点,扬长避短,并尝试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优秀的生物专业素养。生物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时刻结合真实资料以及与时俱进的素材案例进行日常教学,这样才能够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注重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使之成为课堂教学内容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传统文化的底蕴进行熏陶,帮助学生开阔文化视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后,他们就会更高效地参与生物教学当中,从而高效地学习相关知识。

一、生物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生物教学当中,和学生们的学习素养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能让学生们更好地继承和了解这些文化,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另外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我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所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

中學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时期,对于思维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小学生来说,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一定要通过课程引导其走向正确的人生大道。教师应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生物课程当中。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大量的道德理念,而这些有价值的理念和想法不仅能给学生个人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帮助,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所以教师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进生物课堂教学当中,从而将科学的价值理念传播给学生们,继而促进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格。

二、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1.忽视生物课程

在当前初中生物的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开展教学活动,这就导致教师过分关注学生们的综合成绩,忽视了引导学生进行快乐学习。教师把生物教学变得作业化和任务化,使学生把生物课程看成是“繁重课业”,学生自然难以对其产生兴趣,教学效率也无法得到提高。此外,在初中的学习中,教师过于关注“语数英”的成绩,从而忽视“生物、地理、历史”此类课程,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出现了忽视生物学科的现象,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对其进行了主动忽略。

2.初中生缺乏对生物课程的兴趣

目前,我国初中生物的教育体系已非常健全,知识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我们可以发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初中生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不仅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爱国情怀,还能使其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但在目前的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这种模式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产生了低效的教学效果。

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通常是教师引导学生泛读课文,根据文章内容来分析其中的生物知识,最终通过提问来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循环往复的单调教学方式。在教师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台下的很多同学都会出现发呆、瞌睡、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被课堂上偶然出现的其他东西所吸引等情况,致使教学效率低下,而且学生参与度也不是很高。初中阶段的孩子们正处于启蒙时期,他们非常喜欢听故事、看图画。而课堂上单一又枯燥的教学内容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生物教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探究新型的教育模式来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与学习氛围,在日常生物教学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物学习习惯。

3.陈旧的教学模式难以开拓学生的思维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循规蹈矩地进行教学,陈旧的教学模式难以开拓学生思维,同样无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创新教学方法,以此来提升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以往的初中生物课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对知识本身的讲解,而忽略了音频、图像辅助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进而导致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成为一种新趋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新媒体技术与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利用音乐、视频、图像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这些新媒体都具有一定的动态效果,可以弥补传授静态知识时的不足,吸引更多的初中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此外,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教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所以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更新教学素材,尽量与现代同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带入感,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4.教师与学生沟通不足

近年来,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教学有了更高深的认识,但是纵观实际的生物教学内容和方式,还是有比较多的因素限制着高效教学模式的正常开展。处在初中教育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对这个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好奇心,在上课时碰到有困惑的问题都会去问教师,但是许多教师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长此以往就会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出现壁垒。

初中学生的思想尚未发育成熟,即使教师绞尽脑汁地讲解各类问题,仍然很难准确传达出文章中所蕴含的各种抽象性的知识。很多教师只是在课堂中简单进行口头讲解,缺乏深层次的探究分析,更多的时候还是照着教案进行程序式的教学,不知道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比较分散,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影响整个教学的进度。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许多教师还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味地将教材中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中遇到困惑的地方也没有选择第一时间去找教师进行询问,寻找正确的解答,此类情况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开拓。

三、生物教学中结合传统文化的实际措施

1.注重“以人为本”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尝试将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融入初中生物的教学中,这是一次全新且具有光明前途的尝试。教师要从教学大纲设计和课程内容安排等方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们实际吸收知识的程度出发,注重教材内容选取的灵活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需要体现出与生命教育之间的统一性和关联性,教学时既要帮助学生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又要不断加强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并通过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在日常生活过程中感受到生物课程的实用性,并将其个人能力切实体现于生命教育的学习之中。

此外,學校或生物教研组在每学期都可以适当举办生物科目的趣味知识比赛,在比赛主题及内容上增加一些传统文化内容,如名人典故、诗词、成语等,供同学们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通过这样的趣味活动,不仅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这种活动十分有趣并且具有重要的意义。

2.在导入中融入传统文化

在课前的引导中,同样可以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学态度。教师可运用古诗词、名人典故进行趣味导入,从而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例如,进行《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课的学习时,教师可以事先朗诵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句“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从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生物的奇妙,导入本节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如,在讲授“植物分类”这节课时,可以利用植物标本的特点来吸引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使学生对植物种类进行初步认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的记忆,拓宽知识面。

在讲授“生物的多样”这节课时,教师可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结合“生物的多样性”这一主题,向学生展示中华地大物博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生物本身的特点,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要素,并将其融入课堂之中,通过讲座、报告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知识讲座来增强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另外,教师要重视课堂内外的各项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最后,还要注重与学校其他课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进行演讲,让学生在心中埋下学习传统文化的种子,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3.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

大家都知道,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中国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让中国人摆脱了贫穷,更是让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水稻增加了产量。生物教材中其实也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如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与技能。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学生为国家争光的责任感,使其成为既懂技术又懂经济,既懂知识技能又有家国情怀的综合性人才。生物教师可通过讲述科学家自强不息的故事,如我国著名科学家水稻之父袁隆平经多年的努力,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杂交水稻。袁隆平的实际案例也能激发初中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产生民族气节,发扬优良传统。从古到今有许多科学家都以其才能与刻苦钻研的精神对人类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生物课程的学习时,也要学会这种自强不息、全面发展的品质。

4.在生物学习中构建文化传承的思想

诗、词、歌、赋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这些人文精神带入到初中生物课堂中,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诗词歌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拉近生物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借助诗歌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诗词意境,创设情境,促进情感交流。通过诗词歌赋进行课堂教学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审美情趣,从而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

此外,成语也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利用成语可以有效促进课堂内容的推进。如进行植物体结构的学习时,教师可以用“藕断丝连”这个成语来引出“丝”的基础概念,让学生了解输导组织的作用。而在《神经调节的基础方式》这节课上,教师可以利用“望梅止渴”这一成语来解释复杂性神经的形成过程,并结合生物学知识对复杂性反射和简单反射进行比较,从而帮助学生区分出不同类型的反射,如动物体反射等,同时还可以举一些例子来解释“望梅止渴”这一现象,这同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总之,生物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养成,对初中学生的科研素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有重要意义。伴随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生物课程也越发注重对中小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生物课堂进行有机融合,让传统文化走进初中生物课,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传统文化的教化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促进中学生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生物学课程,能够提升学科育人的价值,为学生的成长补充丰厚的营养。因此,教师要继续深入研究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物学课程的路径和方法,力求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龙槿彦《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安庆师范大学2022年硕士论文。

[2] 何小霞《如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学生物教学》2019年第12期。

[3] 张啟洁、张蕊《初中生物学教学融入中国历史文化的探索——以“生物圈中的人”为例》,《中学生物教学》2022年第11期。

[4] 董平平《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石河子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5] 王娜《初中生物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中学生物学》2020年第11期。

[6] 黄芝麟《初中生物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教学实践研究》,海南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7] 张萍、陈昀《浅议课程思政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创新》,《中学生物教学》2021年第13期。

〔贠克仁,男,汉族,甘肃定西通渭县人,大专,中小学高级教师(副高),研究方向:生物教学〕

猜你喜欢
生物传统课程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9期)2022-09-15 01:12:54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4期)2022-05-23 12:41:48
上上生物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6:56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第12话 完美生物
航空世界(2020年10期)2020-01-19 14:36:20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