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非常悠久,这些传统文化都非常宝贵,且具有很高的傳承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一种多姿多彩的形式出现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生活中,它无处不在,并且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育人的作用,会对学生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它还可以运用于学习生活中。教育领域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工作中已经越来越常态化,对于各个科目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其中,初中物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和可融合性,正是这种融合与碰撞促使初中物理的课堂更加具有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物理学科的意义,促使教师们更加深入研究两者的融合性,并且积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在这种融合的课堂中感受到轻松愉悦的氛围,并且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同步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带来的民族自豪感。本文针对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物理教学的意义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融入 初中物理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5.045
当前教育机制不断改革,教育工作者们要根据时代的发展灵活创新,不断变通自己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师们要深入思考,不断在自己的课堂上融合一些新的理念,并将其作为当前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众所周知,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物理学科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当前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氛围比较严肃,虽然课堂中结合了丰富的实验,但对于学生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有一些学生难以在课堂上把当堂的知识点理解透彻,这就造成他们对于物理相关知识点的印象不够深刻,难以记牢物理知识,在课后作业和考试过程中就会暴露出这个问题,从而使一些学生的物理成绩不理想,对物理课堂产生抵触心理。这时候,物理教育工作者就应当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把钥匙来启动教学工作的大门,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可作为教学的元素,并且把这种元素和物理课堂有效融合起来,以此来增强学生们的记忆力,使学生们带着更加轻松愉悦的心情遨游在物理知识的海洋里,从而对物理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这种新型的融合方式可以为传统的物理课堂注入蓬勃的活力,让学生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底蕴,也能够使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更加强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民族自信心。因此,教师们应当积极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物理课堂有效融合的途径,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物理课堂的教学工作齐头并进,实现两者的共赢,让学生们在这种良好的教学模式下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这种有机融合也能够使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使学生们学习物理的效率最大化。
一、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物理教学的意义
物理这门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是需要一定想象力的,物理教材中蕴含一些专业知识,如果没有结合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案例进行讲解,这些知识对于学生们来说理解起来是比较困难的。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为物理教学课堂寻找一个突破口,由于传统文化中关于物理学知识的典型案例并不在少数,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突破口,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一些比较经典且具有可分析性的例子,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物理教学课堂,并且为相关的物理知识提供更加精确的依据,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们更加直观地掌握物理学科的相关知识,还能使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物理学科所带来的乐趣,便于他们理解物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并且能够有效提高他们对这一学科的兴趣。
一个优质的课堂相当于一场优质的电影,电影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能够有效抓住观众的眼球,课堂也是如此,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以及其中包含的育人理念,对于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这种新型的融合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们对于物理学科的新鲜感,并且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抓住学生们的眼球,让学生们对这种新型的物理课堂充满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知识文化素养以及自身德育的提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即在物理课堂中融入一些人文情怀,让学生们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的同时得到精神方面的升华,让他们体会到物理不是一个冰冷的学科,而是有温度有人文情怀的学科,以此提高学生们对于物理学科的热爱程度,消除他们内心“物理难,害怕物理”的印象,有助于学生们重塑学习物理的自信心,使他们物理成绩得到稳步提高,同时,这也能够增强学生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二、有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物理教学的策略
1.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
教师在创新物理教学课堂工作时,应当转变思路,深度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物理课堂的共同点,有针对性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物理教学的课堂中,同时,教师应寻找一个适当的切入点,在讲到一些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物理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传统文化的例子来引出这个物理知识点,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恰如其分,而不是把融入传统文化当作任务,为了融合传统文化而设计相关的物理课堂,也不应该顾此失彼在物理课堂上大篇幅讲述中华传统文化,这样就失去了物理学科在课堂中的主导性,这有违这项工作的初衷。教师应当始终坚持提高物理教学课堂的效率、提升学生们的物理成绩的原则,以全面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可能选择适合学生们学习并且比较通俗易懂的教学资源,而不是选择一些相对来说比较隐晦,并且理解难度较大的传统文化来融入物理课堂中,这样会给学生们造成双重的压力,学习物理相对来说是比较抽象且复杂的过程,学生们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本来就缺乏兴趣,如果在这时再加上一些难懂的传统文化,那么就会使原本的课堂变得更加晦涩难懂,这会大大降低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教学效果也会适得其反。教师们应当选择一些有趣且比较常见的传统文化,这样才能使严肃的物理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愉悦,使学生们在这种学习氛围下,真正爱上物理,真正掌握物理的相关知识。
教师们在讲到摩擦力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们讲一个传统的民间文化作为课堂的引入,以拔河為例,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普及拔河这项运动的由来,讲解拔河背后蕴含的一些故事,如拔河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一开始是作为作战用的一种兵器,是士兵们用来防止敌军逃跑的一项作战方式,这项运动需要士兵们具有强大的力量。接着引入拔河运动背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即摩擦力的原理,如拔河者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拔河的结果,接着向学生们讲解想要在拔河比赛中取得胜利应该尽可能选择鞋底粗糙的鞋子以增大鞋子与地面的摩擦力,同时尽可能选择体重比较重的队员,因为重量越大,压力越大。通过引入传统文化使物理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更加生动,同时,也使学生们对摩擦力这一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
2.把中国古代典籍和诗词歌赋融入物理课堂中
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文学书籍以及诗词歌赋,大多都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以及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他们的作品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和他们所处环境的自然现象,这足以体现出我国古代文学家们所具备的观察能力是十分强大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些文学作品中有一部分也包含着物理知识,初中生们所学习的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的数量是比较大的,他们所具备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是我们不容忽视的,教师们可以从这一出发点入手,寻找一些具有物理知识的文学作品,并且把这些作品在物理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学生们在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尽可能把学生们带入文学作品所展示的意境中,让学生们感受文学家们的心境,逐步过渡到学习物理知识中,这一自然过渡能够缓解学生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压力,让他们在这种自然的衔接中,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体验沉浸式的轻松课堂,这样不仅能使他们从本质上真正掌握物理知识,还能够丰富他们的文学素养,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并诠释物理学科,同时,这些文学作品具有浓厚的中国色彩,教师们可以将这种专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独特的文学浪漫带入物理教学课堂中,让学生们能从物理学习中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比如,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学生们已经不单单满足于单调的学科教学,还注重人本主义理论,他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还希望在课堂中得到情感的升华,他们注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及自身发展,由于他们从小学开始便学习诗词歌赋以及中华传统典故,基于这种情况,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教师们就可以利用他们的兴趣点,并且充分把这些兴趣点融入物理教学课堂中。
3.在融入的过程中秉持正确的教学原则
教师们在选择与物理课堂相融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应当尽量选择科学严谨的中华文化,要以正确的目光来考量选择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否能够有效地适用于物理教学课堂,确保这种融合是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并且教师也应该结合实际,选择一些与当下实际情况相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防止出现所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差距较大的现象,这样会加深学生们理解的难度,使这项融合工作出现一些阻碍。同时教师们也应该以理性的目光去看待这项融合工作,不能够盲目地把中华传统文化套用到每一节物理课中,这样会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比如教师们应当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学视野,只有教师具备长远的目光,才能够使这项融合工作进行得更加完美。教师们应该过滤掉具有糟粕性质、并且与物理知识体系毫无关联的中华传统文化,有目的性地针对所要教授的章节,选择一些能够有效融入物理课堂的文学作品,这样才能使两者的融合发挥出真正的意义,使物理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4.改变教学策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反向渗透
在物理教学工作中,我们很容易以一个比较常规的认识来进行融合工作,但作为教师可以转变思路,让学生们运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来鉴赏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学作品,教师们通过精心讲解物理知识,给学生们一把开启鉴赏文学作品大门的钥匙,使他们认为,所学到的物理知识是对自身有所帮助的,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他们利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读懂相关的中华文学作品,能够用自己的知识来解释诗中的一些自然现象,从而真正理解作者的心境,在这个时候,他们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同时,也在另一个层面增强了他们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比如教师们可以在教授杠杆原理这一章节时,通过讲解杠杆的平衡原理,让学生们充分理解这个物理知识,之后让学生们通过掌握的物理知识来判断民俗谚语中的“四两拨千斤”是否正确,让学生们对于这句谚语中的现象进行相应的物理解释,因为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秤砣的力臂很大,那么“四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这样能够更加彻底地帮助学生们掌握杠杆原理,使他们自主探索一些传统文化知识的准确性,从本质上提高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使物理教学工作者更加顺利地开展教学工作,同时也使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不断提高,直至达到教学工作者们的心理预期。
综上所述,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中华优秀文化是一条源远流长的小溪,它永恒且平缓地流淌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学工作也在与时俱进,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对于物理课堂来说,适当融入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十分有利于教学的,正是这种融合使学生们改变了对物理的看法,使他们对于物理的兴趣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后期能够真正地把物理当作自己热爱的学科来学习,使学生们的物理知识更加的丰富,也使物理的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顺畅。同时,这种融合能够增强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在提高自己物理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地开阔自己的文学视野,使这项融合工作达到教学工作者的预期。这也给教学工作者带来一些警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物理的联系相对来说比较小,但不能完全把两者割裂开来,应当以长远的目光有效借鉴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合理的方式,把两者有效地融合起来,使这些宝贵的中华遗产发挥出它们真正的价值。实现物理课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们的文化底蕴,夯实他们的物理基础,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散发出真正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徐初东、熊万杰、谭穗妍《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年第31期。
[2] 严仲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探索》,《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年第30期。
[3] 孟志新、刘鹏涛、李兆《“物理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讨与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21年第24期。
[4] 梁希侠《融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于物理课堂——视频公开课“热含妙理”拾贝》,《中国大学教学》2013年第10期。
[5] 熊万杰《将中华传统文化思想融入大学物理教学之初探》,《物理与工程》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