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珊珊
摘 要:惠州乡土文化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历史地理、风俗风情、传说故事、古建遗存等都是其乡土文化的代表与载体。本文尝试将惠州乡土文化有机地、巧妙地、合理地融入小学中高年级双语绘本之中,尝试寻找乡土文化与英语课程的契合点,实现内容的有机融合;探求乡土文化入驻课堂的切入点,促使课堂丰富多趣;不断研发乡土文化与课程结合的创新点,发挥作业的优势;挖掘乡土文化的闪光点,通过实践强化认同。
关键词:惠州乡土文化 小学英语 双语绘本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5.030
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乡土文化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历史地理、风俗风情、传说故事、古建遗存等都是乡土文化的代表与载体。惠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乡土文化厚重、浓郁,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惠州人。惠州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借助教育的力量。依据英语新《课标》中“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的要求,英语教师尝试将惠州乡土文化有机地、巧妙地、合理地融入小学中高年级双语绘本之中,引导学生以新奇的视角来发现、感知乡土文化,从而热爱、喜欢乡土文化,鼓励学生成为乡土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承者。
一、将乡土文化融入小学中高年级双语绘本教学的难点分析
乡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属性,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类型,也产生、发展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将乡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进行融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双语绘本教学模式是一件极具挑战的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需要克服一个又一个教育实践中的各类难题,还需要及时解决接二连三出现的意外情况。因此,教师在开展乡土文化融入双语绘本教学之前,应该对即将出现的各类困难与问题进行预判,再积极寻找一些解决策略。
1.乡土文化与英语教学内容相差甚远
惠州乡土文化内容涵盖的类型非常广泛,有流传较广的民间故事,令人着迷的民间传说,有热闹有趣的民俗活动,除此之外,惠州地区的红色文化也十分丰富。然而,这些乡土文化内容都没有既定的英文版本。英语教学的内容则重点集中在单词、语法、句型等。如果教师将乡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科的教学之中,就意味着要将所有的文化故事译为英语文章。文化故事的翻译对译者有很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可能会出现语法、用语错误,这样不仅不会实现预期的目标,还会导致教学失误,得不偿失。
2.乡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方式需要创新
乡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以什么样的形式融入,出现于教学的哪个环节,在具体的环节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都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教学素材是一段音频,是应该出现于创设情境之中,还是应该出现在互动环节?如果是一则用英语讲述的小故事,应该在学生进行绘本学习前进行播放,还是作为拓展内容进行播放?这些都需要教师对各个环节进行创新性设计。
3.乡土文化与英语的创新融合难以实现
乡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创新融合是开展双语绘本教学的基础。但是,二者的融合创新却需要克服乡土文化的搜集与整理、乡土文化故事的编译与校对、绘本版块的设计与梳理、文化交融的发展与创新等难题。这项工作不仅工作量较大、工作难度较高,并且还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例如,部分乡土文化照片的使用,会涉及版权等问题。部分英语词汇的运用也对承担翻译工作的教师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乡土文化与英语的创新融合难点还体现为小学生的英语单词储备量较少,大多数词汇都不会识读,对于复杂句型的掌握也比较有限。这就意味着教师要运用简单的单词、句子来讲述故事。相关故事才能以大多数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
4.较难搭建乡土文化与英语文化的框架
融入了乡土文化的小学双语绘本教学应该使教学内容呈现出较为清晰的条理性、逻辑性,即将乡土文化进行搜集、分类后,选取比较适合于小学英语学科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内容,将其进行二次开发与创作,再进行重新组合与划分,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体系框架。在此框架内,乡土文化的类型全面、主线清晰,所涉及的各类小故事自成一体。由此可见,课程框架体系的搭建不仅需要教师有教材出版经验,并且具备能够搜集各类文化类型的可靠渠道。由此看来,这项工作具体实施起来难度是较大的。
二、将惠州乡土文化融入小学中高年级双语绘本的实践路径
惠州乡土文化融入于小学双语绘本教学中,能够使德育内容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有效途径,更是开阔学生文化视野、促进多元文化交织相融的可靠做法。惠州乡土文化作为广东地区颇具特色的文化类型之一,将其有机地、巧妙地融入于英语学科之中,对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教育实践之中,教师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每个版块的知识进行一一设定,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对已经设定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期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
1.寻找乡土文化嫁接课程的契合点,有机融合内容
惠州乡土文化历史悠远,博大精深。乡土文化所承载的民心民性、民情民魂有著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教育工作者需要将承载着惠州乡土文化的民间故事、历史人物、名迹景观等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之中,这就需要寻找到乡土文化与英语课程内容的契合点,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嫁接到课程内容体系中。乡土文化与课程内容的契合点是“主题”,即每个英语单元的主题。英语单元内容都是围绕特定的单元主题设定的,教师可以选取惠州乡土文化中相同的主题内容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在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后,再向学生展示、讲解与主题相符的惠州本土文化,形成以英语知识为基础,以乡土文化为枝叶的内容体系。内容嫁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有趣、更接地气。内容的嫁接也是传播乡土文化最直接、最易实行的方式,符合认知能力与认知水平不高的三年级学生(见表1)。
2.探求乡土文化入驻课堂的切入点,使课堂丰富多趣
乡土文化具有历史性、地域性、民族性的特点。英语课程以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技能为目标。对于学生而言,英语具有外来性、陌生性、知识性等特点。那么,将惠州鄉土文化融入英语课程之中,并且在英语课堂上向学生介绍、讲解相关内容,就必须找到一个适宜的、准确的切入点,以一个特定环节的形式出现于课堂链条之中,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有趣。课堂植入是指将惠州乡土文化作为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基本板块,围绕每个英语教学单元主题,设计相近主题的版块内容。版块内容最好是以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的形式展现,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每周或者每节课为学生播放一个小视频,让学生能够对惠州的乡土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可以形成乡土文化英语短片视频库,为其他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同时也能让学生深刻理解乡土文化的内涵(见表2)。
3.研发深入理解乡土文化的创新点,发挥作业的优势
乡土文化需要弘扬,更需要传承。每一个地区的乡土文化都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但是受新媒体的影响,小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兴趣并不高。要让每位学生成为乡土文化的传承者,就必须创新教育方式,让其伴随着英语知识的学习一同入脑入心。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布置特色作业的方法来鼓励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乡土文化。特色作业是指教师为学生布置的富有创新性的家庭作业。特色作业不仅体现为将英语学习任务与乡土文化有机结合,还体现为作业的形式并非传统的读、写、背。特色作业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使英语课程的学习变得精彩纷呈(见表3)。
4.挖掘乡土文化的闪光点,通过实践强化认同
乡土文化传承百年,时至今日,仍然闪耀着夺目的光芒。新时代,教师应该立足于民族文化传承的视角,将乡土文化的时代闪光点挖掘出来,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强化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小学高年级英语的任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拓展是教师以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为目标设计的乡土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拓展立足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围绕乡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展开。例如,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鼓励学生了解各国文化的内涵,比较异同,汲取精华,尊重差异,可以设计家乡建筑与法国建筑的对比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不必是一篇文章,也可以是能够表现突出特征的几个词汇。学生们可以在英语课堂上,围绕几个核心词汇向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讲解。实践拓展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见表4)。
总之,惠州乡土文化是广东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生于、生长于惠州地区的孩子们应该了解、熟悉并爱上惠州文化,从惠州地区的乡土文化中汲取到促进自身成长发展的精神养料。将惠州乡土文化融入小学中高年级双语绘本教学之中,是对传统教育思想、做法的一种挑战,更是对新时代下与时俱进、开放包容教学理念的践行。教师们需要从教育实践中探索路径、探求方法、寻找灵感,并进行及时总结,提升其理论性,体现其借鉴与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任闽凤《基于双语绘本的小学低年段双语阅读启蒙教学研究》,《新课程》2021年第7期。
[2] 徐秋菊《绘本阅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山西教育》2020年第1期。
[3] 邱婷婷《中英文绘本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4] 王静《让英语绘本走进孩子的世界》,《教师》201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