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浩
摘 要: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托第二课堂教育体系,探索将劳动教育嵌入第二课堂教育体系的方法,指引高校学生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参与劳动实践,以量化指标的形式对劳动实践进行评价,与第一课堂劳动教育理论内容形成互补,让大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领略劳动教育精髓,进一步完善高校劳动教育体系。
关键词:高校;劳动教育;第二课堂;嵌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0-0072-04
劳动教育已是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劳力劳心,亦知亦行。”[1]这充分说明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学校要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学校要充分的弘扬劳动精神,这为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系统阐明了新时期劳动教育政策方针[3]。为更好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配套出台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进一步为学校落实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4]。就高等学校而言,在劳动教育落实上缺乏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实施落地方案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即教学课堂)而言的,是指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第一课堂外的且与第一课堂相关的具有素质教育内涵的教学活动[5]。根据《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引导青年学生坚持学业为主的同时,还要为学生打造一份个性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形成每名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足迹”记录[6]。探讨高校劳动教育体系与第二课堂体系有效的融合,构建新时期“劳动教育—第二课堂”体系,对于各高校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完善第二课堂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一、劳动教育的科学内涵
高校劳动教育在不同的方面有相应的内涵。第一,在地位上:劳动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专门部分,需要高校建立专门的体系,结合学校及专业特点开设相应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劳动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逐渐强化劳动知识和技能,使之在劳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劳动。第二,在内容上:劳动教育反映的是我国当前教育的发展态势,要求劳动教育的内容要能够适应时代发展,推陈出新,需要高校在领略其思想精髓的同时不断总结,努力创新,使之不断前进。第三,在形态上,高校劳动教育涵盖了劳动思想、劳动技能与劳动实践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三方面的内容侧重点各不相同,通过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支撑、互相促进,将劳动教育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进行展现,体现了高校的劳动教育是“关于劳动的教育”与“通过劳动的教育”有机统一,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过程。第四,在目标上:劳动教育以全面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为目的,突出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和劳动习惯。第五,在精神上:新时代劳动教育旨在唤起学生内心“劳动光荣”“实干兴邦”的传统美好品质,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去接受劳动教育,自觉践行劳动教育,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效性[7-8]。
二、高校劳动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对劳动教育内涵认识缺位
开展劳动教育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经之路。但是,目前许多高校对劳动教育的内涵存在认识上的缺位,缺乏实际内容。以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大多数高校并未将劳动教育納入人才培养体系中,即使有纳入,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于劳动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教育的内容和要求缺乏量化指标体系,导致劳动教育没有相应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作为支撑,使得劳动教育培养形同虚设[9]。
(二)高校对劳动教育实践定位不准
高校的劳动教育以课外实践活动为依托来开展,主要是志愿服务劳动和素质拓展学分劳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劳动情操和劳动观念。但是许多高校对劳动教育实践定位不准确,没有真正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意义,劳动教育出现偏差,缺少实际可行落实到位的方案,更多流于表面,缺乏实际效果。素质拓展学分劳动是以发放学分的形式激励学生参与劳动,锻炼劳动技能,以第二课堂活动或者素质拓展课程的形式出现,完成相关劳动内容或课程而获得相应学分。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定位不准、实施不到位而变成“送学分”的情况,缺乏实际意义[10]。
(三)劳动教育的校园氛围缺失
环境育人是高校重要的育人方式,劳动教育的校园氛围应该是学校劳动教育制度和执行力的体现,一般高校都努力加强校园学术文化氛围的营造,但是对于劳动教育氛围的营造明显不足,即使有相关的活动也仅仅局限于“发通知、挂横幅”,未能真正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这就使得高校劳动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缺失,劳动教育实施长期处于被动的状态,学生也被动参与,缺乏主观能动性,并未达到真正目的[11]。
(四)家庭劳动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是影响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多数大学生为独生子女,备受家长溺爱,应试教育阶段升学压力,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重点都放在了学业上,片面追求文化成绩,不让学生参与劳动,忽略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12]。再加上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大学生在家庭中参与劳动的情况越来越少,基本处于两点一线的生活模式[13-14]。而家长也普遍认为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回家应该放松休息。这使得家庭教育的观念逐渐减弱,学生第一步且最容易实施的家庭劳动教育就此止步。
(五)学生对劳动教育认知模糊
现代社会充满物质诱惑,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认识,导致其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发生极大改变,甚至以不良态势发展。部分学生认为任何劳动价值都是以金钱衡量,付出必有回报,少有热爱劳动,无私奉献的例子。大学生会接触到社会中传播的种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导致对劳动教育认知模糊,甚至产生错误思想[15]。
三、劳动教育嵌入第二课堂体系的研究
(一)根据第二课堂内容,融入劳动教育
第二课堂活动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是学生在第一课堂之外的主要活动场所,学校也不再单一以学习成绩为衡量学生优异的唯一标准。第二课堂以灵活多样为主要特点,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将劳动教育嵌入第二课堂教育体系,引导大学生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参与劳动实践,与第一课堂劳动教育理论内容形成互补,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高校劳动教育体系。以有趣的第二课堂为桥梁,创造各类形式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不是“负担劳动”而是“快乐与累并存,快乐大于累的美好体验”。这样学生的主动性会极大提高,教育开展实施会更加容易且有效。
(二)借助第二课堂体系,推动劳动教育
第二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被提出,尤其是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以来,高校第二课堂体系更加科学、系统和规范,并已具有完善的评价体系和可供查询记录的支撑平台。劳动教育可以借助第二课堂体系,开展形式内容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并以量化指标的形式对劳动教育活动进行评价,并利用第二课堂实践平台,记录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的参与情况,为学生形成可供查询的“劳动教育成绩单”,为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可靠支持和有力保障,也为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实施动态监测提供了条件[16]。
(三)结合第二课堂特性,实践劳动教育
第二课堂活动具有全面性、灵活多样、新颖创新等特点。通过第二课堂,组织团队,整合资源,结合新时代特点创新开展劳动教育系列活动,面对和解决各类具体问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摆脱思维的惰性。如开展社会实践、实习见习、社区服务等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将现实工作中可能涉及的诸多元素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劳动、实践劳动,使之更好地认识社会,提前为大学生进入社会作准备。第二课堂不仅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也提前让大学生感知社会的需求,通过劳动教育实践去更好地适应社会。
四、高校劳动教育嵌入第二课堂体系路径探索
(一)探索运行模式,建立规章制度
高校要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及第二课堂教育的具体情况,探索劳动教育与第二课堂相融合的运行模式,建立规章制度。各高校要根据学校的特色风格,深刻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思想精髓,找准与第二课堂体系的结合点,精准定位,定制出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劳动教育路线。高校在建章立制时,要根据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制订不同的标准,让劳动教育不再只是口号标签,而是包含丰富可实行的实际内容,并且要跟上时代发展,实时更新,与时俱进,逐渐完善。如中药学专业可以结合“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让学生参与药用植物种植的劳动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乐趣,并将实践的情况记录在第二课堂系统中,形成劳动成绩单。
(二)结合第二课堂形式多样性,开展劳动主题活动
第二课堂通过学生活动形式开展,以团日活动、社团活动、“三下乡”实践活动等为抓手,全面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利用一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树立劳动教育理念,真正主动投入劳动实践之中。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构建第二课堂劳动教育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设置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注重活动过程把控,保证活动质量和劳动教育精神的传递。在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创新精神,避免形式主义,力争实现活动的真正价值。比如学校可利用寒暑假在学生中开展“假期提升计划”“劳动计划”等活动,让学生利用假期参与到劳动中去,并撰写心得体会,根据第二课堂学分实施细则,赋予一定的第二课堂学分,让学生的劳动记录在第二课堂系统中。
(三)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劳动意识
由于家庭劳动教育缺失等原因,当代大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对劳动教育认识和理解比较片面,单纯认为其就是体力劳动,对劳动不积极、不重视,存在懒惰思想。各高校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观。通过第二课堂活动,以植树节、劳动节等节日为契机,以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价值引领,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在劳动中找到人生真谛,实现人生价值。
(四)提升校园氛围,促进劳动教育常态化
校园劳动氛围的营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打造。可以借助学校的制度性特点,开展第二课堂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逐渐转化为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这种制度性应是人性化的,随着外部客观、主观因素的改变而改变,并非压迫性要求,而是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自由调动这会使学生更大程度地接受,潜移默化地形成个体的专属劳动理念和劳动精神,长期坚持,學生的主动性得到培养,教育理念也得到升华。高校可以挖掘校园劳动教育的因素,如举办宿舍内务评比、志愿服务之星评选、洁净校园活动等一系列劳动教育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劳动教育进行宣扬和实践,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日常活动中,对学生的行动进行引领,让劳动教育文化氛围真正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在浓厚的劳动氛围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也会有很好的发展,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传统优秀品质得到继承发扬,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得以保障,培养完成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指日可待。
(五)开展家庭联动,推动学校家庭协同教育
学校和家庭联动,推动学校家庭协同教育,对于劳动教育的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家长不应该片面地追求文化成绩,而是要追求孩子的全面发展。家长需要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于孩子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为孩子树立崇尚劳动、劳动光荣的榜样,积极做好教育引导,鼓励孩子参与到家庭的各种劳动中来,发挥家庭教育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校需要完善劳动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培养优秀的劳动教学师资队伍,备足劳动教育的设备设施,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劳动教育中来。在做好相关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家庭和学校沟通联系,推动协同教育。学校应将学生在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增加家庭学校互动和家长评价环节,让家长实时了解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状况,建立家长评价反馈机制,在家长的监督中实施劳动教育。
五、结语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同时强调深度和广度。高校探索劳动教育与第二课堂体系的有效融合,做到精准定位劳动教育内涵、落实贯彻劳动教育要求、领会培养劳动教育精神,对培养有德、有才、有抱负的新时代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学生也要认真学习研读官方传达的精神理念,按照文件要求,在学校的指引下、老师的带领下,积极主动地做好每一项劳动教育要求,形成自己的学习理念。发自内心接受并且付诸行动,不仅使身体得到锻炼,也会收获精神层面的思想升华,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可、情感深处真正接受、行动上认真践行劳动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燕楠,沈慧俊,俞可. 蔡元培:教育家办学的劳工情怀[J]. 上海教育,2020(15):60-61.
[2] 王玉廷.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弱化的表现、缘由及出路[J]. 当代教育科学,2019(10):44-47.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 (2020-03-26)[2022-04-25]. http://www.gov.cn/ 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4] 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 (2020-07-07)[2022-04-2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
[5] 吴士雨,杨志禹,丁国勇. 高校学生第二课堂投入对学业表现的影响研究——基于教育数据挖掘方法[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23):72-76.
[6] 共青团中央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6-11-10)[2022-04-25].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1703/t20170320_300172.html.
[7] 宋紫月. 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价值及发展策略[J]. 新西部,2020(18):149-151+98.
[8] 曲霞,刘向兵.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辨析与体系建构[J]. 中国高教研究,2019(02):73-77.
[9] 尹者金.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特征与实现[J]. 江苏高教,2019(11):85-89.
[10] 时忆宁. 基于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高校育人路径研究[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0,18(05):28-31.
[11] 唐玉春.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 科教文汇,2022(10):53-56.
[12] 夏剑,陈江宁. 乡村学校劳动教育的时代意蕴、现实困境與可能路径[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07):15-20.
[13] 孙晓丽,林美卿.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2,24(01):90-94+131.
[14] 王春霞. 高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应用[J]. 高教学刊,2022,8(18):37-40.
[15] 杜鑫山,李鹏鹏,唐艳,等.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劳动教育的优化路径[J]. 公关世界,2022(11):122-123.
[16] 袁莹莹. 依托第二课堂平台推进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探索——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劳动实践第二课堂为例[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5(01):105-108.
(荐稿人:张丽,南京中医药大学泰州校区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