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苹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电子商务与移动通信技术也日趋完善,同时与现实行业紧密结合,推动了全球的经济发展模式向数字化转变,人类的生活、消费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面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正在积极推动数字化经济的发展,促进产业数字化的转型和提升。跨境电商是互联网贸易和实物贸易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全球化、便捷性、多方位等诸多数字化特征。跨境电商与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存在一定区别,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有基本的商务能力和网络意识,而且还需要拥有跨国沟通的能力,以及对国际物流的运转模式有一定的了解。
一、当前跨境电商行业的专业人才需求
(一)数量需求
在当前跨境电商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经营规模的激增与行业内优秀人员的缺乏形成了一定的矛盾,使该产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根据我国《“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至2025年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相关从业人数将达到7000万,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至2.5万亿元。以上数据表明,目前的教育体系无法满足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需求,亟须通过解决人才缺口来促进行业的发展。
(二)技能需求
跨境电子商务是一种以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为基础,以国际贸易为形式的商业活动。跨境电子商务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国际语言交际能力,并能熟练地运用主体国家的语言。比如英语,有接近1/3的公司表示,在招聘员工时,要求至少有英语六级的水平。25%的公司表示,所招聘的员工至少需要达到英语四级的水平。综合而言,85%以上的跨境电商公司对其员工的英语交流水平有直接的要求。跨境电商的实质是对外贸易,专业人才除了熟知国际贸易、国际物流等知识外,还应该精通电子支付、跨境转账、网络安全等专业技术。
二、当前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规模较小
我国的跨境电商行业起步较晚,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兴产业,其行业内的人才培养还处在摸索阶段。截至目前,我国本科院校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仅有34所,且招生规模有限。当下我国从事跨境电商专业的人员大多数都是跨专业,普遍缺少综合性的知识培养系统,因此复合型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规模亟待扩大。一方面,传统的商务贸易人才尽管对全球经济有很深的认识,也熟悉整个国际市场的运作,但他们对网络技术的掌握却很少,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网络上的有效资讯,不能适应跨国电商的繁杂变化。另一方面,传统的网络技术人员在国际贸易、行业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不能准确掌握跨境电商的操作流程,从而降低了贸易活动的效率。
(二)培养定位模糊
目前国内各高校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体系还不够明确,在人才定位方面仍然较为模糊。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体系不明确,与企业的现实岗位需要不相适应。传统的电子商务相关课程是以网络营销为核心的,根据本土电商的发展需要构建课程体系。这种教学模式与产业需求脱节,不能更好地服务于行业、企业。其次,教学实践的目标不明确。目前,我国外贸类专业人才缺乏合适的实训实践环境,其教学内容多数仍为传统的网络营销方式的理论知识,造成了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缺失。最后,外语能力的培养方向不明确,对于跨境电商人才的外语教学而言,应该侧重于网络交际与专业词汇。然而,目前的外语教学模式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体系,侧重于对单词和语法的学习,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估标准,缺乏实际的外语交流经验,从而极大地制约了跨境电商人才的国际交互能力培养。
(三)校企合作实效较低
目前,跨境电子商务教学多采用校企合作模式,以企业实习为中心,实施专门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学生完成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后,校方和公司签署联合培养和实习协议,让学生能够去公司进行实践,从而获得有效的行业经验。这种培养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快速、宏观地使学生理解目前的跨境电商运营方式。然而,学生受知识水平和岗位技能程度的限制,大部分公司会将学生分配到技术水平要求较低的服务性、保障性等岗位。学生不能直接参与到跨境电商活动的各个环节,无法正确理解公司的经营模式和经营思路,从而影响实训活动的效果。
三、基于课程矩阵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一)精准定位人才需求
加强对网络技术以及商务技能的联合培养。当前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环节,而专业的网络技术培养是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核心领域。通过开设各种具有网络特性的教学课程,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跨境电商所需要的网络能力,并指导他们学习一两门编程语言,为他们未来的工作打下技术基础。另外,还需要让学生充分掌握商务贸易领域的技能,从而能够在实际跨境电商业务中进行有效利用。在学校的教学计划中,既要适应目前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需求,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长期發展能力,并大力推行多元化的复合型专业课程。为有效服务海外大型企业的商业往来,则要求从业人员掌握更多的职业谈判技巧,从而能够适应专业化的外贸业务。所以,需要精准定位人才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设专门的课程体系,让他们既具有基础的行业能力,又掌握拓展型职业技术。
(二)实行产教融合
1.与当地的电子商务企业进行对接
目前跨境电商的人才培养体系与当地公司的经营方式紧密相关。学校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通常选择与当地具有一定本土化特色的跨境电子商务公司进行深入的合作。首先,引进一些公司的管理人员来协助学校优化课程体系的设置,并将其与公司的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其次,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企业中参与跨境电商的运营过程,既可以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又使学生能够发现其所学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解决,从而达到教学与实践相统一的目的。
2.开设专业性的技能培训
在学校构建课程体系时,既要借鉴本地企业发展特点,又要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紧密的协作,制定更为科学的教学体系。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跨境电商行业先进人才的经验座谈会,促进跨境电商的教学理论与国际上的主流发展趋势接轨,提升资讯的及时性,让学生掌握更为专业的尖端知识。与此同时,高校还需要加强对“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打造,通过让领域内的优秀从业者对教师进行指导,使老师们更好地掌握目前行业发展的最新信息,从而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此外,在深化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也可以为专业教师提供实践培训的机会,通过增设一些岗位引入高校教师,促使他们能够及时掌握企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从而为教学方案的优化调整创造良好的条件。在优秀教师和专家的协助下,学校可以对整个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同时,也能强化专业教学与行业发展的密切联系,这对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
3.打造校内外跨境电子商务实习基地
在高校教学中,理论知识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而在企业实习中,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因此,深入推进校企协作,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工作技能。只有深入公司的运作中,学生才会对跨境电商的运作过程有深刻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和实际操作水平。综合以上需求,建立跨境电商校企实习基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集中性的人才输入,让学生亲身体验跨境贸易的全过程,学习整个商业体系的运作方式,同时也可以为公司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三)健全以数字技术为衡量指标的科学性评价制度
以往的评价体系都是以学生的课程成绩来评定,这种方法不能很好地分辨出某些具有较好的实际操作技能,但又不擅长测试的学生,从而埋没了一些专业技能人才。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专业人才,学校要健全评价体系,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将学生的技能运用水平作为评价指标,使考试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对专业人才的工作进行评价。同时,评价指标要与企业目前的人才需求相适应,适时地修正考评制度,以保证所遴选出的高素质员工符合公司的实际要求。同时,评价指标必须与数字经济时代的大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以综合评价大学生对数字技术的理解和运用,从而为企业和社会选拔出全方位的数字化跨境电商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数字经济成了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在此背景下,跨境电商的发展速度惊人,因此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也不断提升。这就要求高校必须立足于时代发展特点,抓住数字经济时代带来的机遇,不断优化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争取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能强化专业教学对行业发展的服务效能,进一步为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基金资助: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重点课题“数字经济背景下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服务黑龙江经济能力提升研究”(GJB1422601);2021年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重点研究课题“数字经济背景下独立学院转设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HGCKL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