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贺静 韩捷
我国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70%,其中低产田超过30%。粗放的耕作方式,造成耕地质量退化、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低、耕层变浅、土壤酸化、土壤盐渍化等问题。开展退化耕地治理,提升耕地质量是守牢耕地质量红线,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开展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示范区建设,就是落实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的具体行动。打造示范亮点,集成技术,展示效果,加强示范宣传,通过技术示范引领,引导广大农民积极投身耕地质量建设中,从而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工作全面开展。
微生物菌剂是一种无毒害、纯天然、环保的生物肥料,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的酸碱度,替代部分化肥,而且还有利于土壤养分的转化,改善土壤结构。目前增施土壤微生物菌剂已经成为提高土壤质量,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唐山市依据冀东玉米主产区中低产田特点,集成土壤微生物调控技术,创建土壤微生物调控技术示范区,推广应用土壤微生物调控技术,提升玉米中低产田耕地质量,提高玉米产量,实现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
(一)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通过示范区创建,推广应用先进的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技术,引领带动全省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工作全面开展。
(二)突出模式组合。针对特定区域耕地质量状况,采取综合技术措施,组合成具体技术模式,以便大面积推广。
(三)提升与治理相结合。针对耕地土壤存在的具体退化障碍问题,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针对耕地质量不高的区域,采取综合提升措施。治理与提升相结合,全面提升耕地质量。
(四)挖掘单项技术。针对耕地质量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挖掘耕地质量提升治理的单项技术,为集成技术模式提供技术依托。
(一)示范区基本情况
示范地点为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虹桥镇虹定府村会军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面积1000亩,核心示范面积150 亩。示范区土壤为潮土,0~20 厘米土壤养分含量:pH7.8,有机质20克/千克,全氮0.96克/千克,有效磷37.1毫克/千克,速效钾225毫克/千克。示范作物为玉米,品种是纪元888号。
(二)示范关键技术与田间管理
示范选用“配方肥+复配微生物菌剂(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土壤调控技术模式。
配方肥和微生物菌剂全部底施,7 月1 日播种。玉米播种前一次性将缓释配方肥(26-8-10)40 公斤/亩+微生物菌剂(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3 公斤/亩撒施地表,然后进行翻耕20~30 厘米,对照区10 亩,播种时一次性施入缓释配方肥(26-8-10)40 公斤/亩。示范区和对照区均在玉米生长期每亩追肥尿素15千克。
栽培管理措施按照农民习惯进行,除了底肥外的其他措施正常田间管理。
(三)保障措施
1.成立专家技术团队,围绕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要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示范区,开展巡回指导和现场技术服务。
2.围绕示范区创建,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报道。把示范的技术、效果进行广泛宣传。
(四)示范效果
1.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示范区与对照区相比,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有所提升,成熟期示范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比对照区提升13%和38.5%。土壤物理性状测定结果显示示范区土壤容重1.34 克/立方厘米,较对照区降低了5.86%。说明土壤微生物调控技术对提升土壤养分,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通透性上效果显著。
2.对玉米产量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示范区与对照区对比发现,土壤微生物调控技术对玉米产量及生物学性状都有积极作用。经测产分析,示范区玉米长势整齐一致、抗病抗倒,籽粒饱满,株高、穗位都有所增高,玉米穗长、穗粗、百粒重分别增加6.4%、0.6%、5.98%,玉米禿尖较对照减少0.5 厘米。根系较对照数量增加,根系总量和根长增加约20%。平均亩穗数4600株,平均穗粒数488.3 个,按85%折算平均亩产601.4 公斤,较对照平均增产8.4%。
3.对玉米养分吸收及利用的影响。示范区玉米植株全氮的积累量较对照区有所提高,达到175.46 千克/公顷。而且示范区较对照区籽粒全氮积累量有所增加,叶片全氮积累量有所减少。与对照区比较,示范区玉米整株全磷积累量增加55.73%,籽粒全磷积累量增加13.23千克/公顷。示范区玉米整株全钾积累量较对照区提高25.39 千克/公顷。籽粒全钾积累量提升21.64%,茎秆全钾积累量降低20.84%。
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通过土壤微生物调控技术的应用,改善了冀东区玉米中低产田土壤生态环境,培肥了地力,同时提高了中低产田玉米产量,实现了冀东区玉米中低产田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效益。示范区玉米平均每增产46.5 千克,亩新增产值102.3 元。示范区面积1000 亩,新增总产值10.23万元,实现增产增收。
(二)社会效益。通过土壤微生物调控技术推广应用,指导冀东区玉米中低产田土壤调控,提高耕地质量和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广大农民积极投身耕地质量建设中,促进区域农业发展,保证粮食安全。
(三)生态效益。改良冀东地区玉米中低产田土壤结构,增强耕层通透性,培肥地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量,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