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阿鲁布拉克国家沙漠公园现状与保护管理对策

2023-07-17 06:01张国峰
河北农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沙地片区沙漠

□文/张国峰

土地沙化不断吞噬人类的生存空间,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发展,已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日益严重的沙化现象导致土地生产力减退,沙尘暴频繁发生,生态环境恶化,越来越威胁到我国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沙漠公园的建立,就是通过最大化保护沙漠资源,科学利用沙漠资源,使国家沙漠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更合理。2016 年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河北围场阿鲁布拉克国家沙漠公园开展试点,借助国家沙漠公园的载体,通过一系列保护恢复工程、科普宣教工程、合理利用工程等建设,增强公众生态保护意识,让更多人了解沙漠、体验沙漠,传承沙漠生态文化,通过沙区自然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的开展,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沙漠公园资源现状

河北围场阿鲁布拉克国家沙漠公园位于围场县的西南部腹地,紧邻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距围场县政府驻地约88.4 千米。沙漠公园位于围场县境内的御道口乡、老窝铺乡及卡伦后沟牧场内的荒漠区,属于荒漠类型生态系统,由老窝铺片区和卡伦后沟片区两部分组成,总面积为2788.24 公顷。老窝铺片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6°56′10″~16°58′54″,北纬42°04′13″~42°07′14″,片区总面积1449.33 公顷。卡伦后沟片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6°45′58″~116°50′06″,北纬41°54′40″~41°56′50″,该片区总面积为1338.91公顷。

(一)自然条件

沙漠公园地质构造属于河北省地质构造四个区中的内蒙古台背斜区,区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海拔高度约为1100米~1700米。由于受第三纪以来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形成了现在的东北高、西南低的阶梯地形。由于地壳长期缓慢上升,经受风化剥蚀和近代堆积作用而形成了广阔的波浪状丘陵山地及带状河谷阶地。加上内蒙古台地背斜的东部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比较复杂,长时间遭受内外营力的作用,形成了现代的地貌轮廓。

沙漠公园所在区域属于中温带向寒温带过渡、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型高原山地气候,具有水热同季、冬长夏短、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的特征。年平均气温-1.4~4.7℃,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42.9℃,≥0℃的年积温2180℃,≥10℃年积温1610℃,≥15℃年积温859℃;无霜期67~128 天。年均降水量380~560 毫米,主要集中在6、7、8 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9%,而12~2 月份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各月降水量分配特征是两头小,中间大,其曲线变化呈“单峰-谷型”。

区内日照充足,总的趋势是北部少于南部。北部坝上高原区为2577~2832 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8%~64%;南部为2832 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4%。太阳辐射总量为127.4 千卡~133.9 千卡/平方厘米。其季节分配以春、夏季居多,各占年太阳辐射的32%;秋季次之,占21%,冬季最少,占15%。年均蒸发量1462.9~1556.8毫米,平均相对湿度63%。区内灾害天气主要有干旱、暴雨、霜冻、冰雹、大风、沙暴、低温等。

沙漠公园内主要有小滦河过境。小滦河是围场县境内主要河流,也是滦河水资源较丰富的一条支流。小滦河发源于坝上地区塞罕坝国家级森林公园,该水系多年平均自产径流量424.98 立方米,折合地表水径流深为63.58 毫米/小时,水质基本良好,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根据《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GB/T17296-2000)》,结合河北围场县最新土壤资源普查结果,沙漠公园土壤可以划分为5 个土类,主要有:棕壤、褐土、风砂土、草甸土、沼泽土。

沙漠公园内共有维管植物46科78属116种,其中裸子植物1 科2 属2 种,被子植物45 科76 属114 种。其中: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有野大豆;河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 种,分别是大花杓兰、刺五加、草麻黄、河北白喉乌头、金莲花、党参、蒙古黄芪。

沙漠公园内共有野生脊椎动物22 目43 科89 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大鸨;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细鳞鲑、鸳。

(二)沙化概况

根据《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GB/T24255—2009)》沙化土地类型划分标准,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河北围场阿鲁布拉克国家沙漠公园规划范围内的各类沙化土地面积及分布进行了评估。沙漠公园内沙化土地类型包括流动沙地(丘)、半固定沙地(丘)和固定沙地(丘),其中以固定沙地(丘)为主。

沙漠公园内沙化土地面积总计为2324.34 公顷,其中,流动沙丘面积为230.56 公顷,主要分布在老窝铺片区的三园山、锥子山、滦河东岸和卡伦后沟牧场片区的河沟北侧,占项目区总面积的8.27%;半固定沙地面积为260.83 公顷,主要分布在老窝铺片区的滦河两岸和卡伦后沟牧场片区的东部河谷两侧山坡,占项目区总面积的9.35%;固定沙地面积为1832.95公顷,广泛分布在项目区内,是项目区沙地类型中最主要的形式,占项目区总面积的65.74%。

二、沙漠公园保护管理原则

(一)保护优先,持续发展

作为阻挡京津冀风沙源的北部重要生态屏障,沙漠公园以保护荒漠生态系统为首要准则。公园的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旅游开展都需以此为前提,合理控制规模并选择适宜的利用模式。考虑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按照沙区自然规律进行设计,将人为作用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至最小。在有效保护沙漠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基础上,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实现沙漠公园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因地制宜,协同发展

沙漠公园的规划建设,需立足公园的现状条件,合理规划布局,并注重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目前沙漠公园周边已形成大量优质旅游资源,其中包括木兰围场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御道口森林草原风景区、五道沟风景区以及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沙漠公园规划一方面要考虑与周边资源的衔接,把沙漠公园的建设纳入整个区域生态系统建设中,推动区域共同发展;另一方面需结合自身优势,与区域范围内其他景点形成资源互补,寻求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三)合理利用,突出特色

在保护荒漠生态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公园资源特征,充分利用现状已有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适度开展沙漠旅游活动。地方特色是公园生命力所在,规划需充分挖掘沙漠自然景观和地域人文景观的优势和潜能,在注重沙漠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力求体现厚重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

(四)科学建设,实施性强

沙漠地区是具有较高生态敏感性,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区域,故公园的建设需吸收国内外沙漠地区环境治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实施先进的手段和措施,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法对沙地进行修复,使沙漠资源发挥其最大的生态和景观价值。

(五)先易后难,分步实施

公园的建设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财务、物力情况,先主后次,先易后难,逐步扩大完善公园交通设施、服务设施和游览景点的建设,根据公园荒漠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进行适度建设。

三、沙漠公园性质

根据河北围场阿鲁布拉克国家沙漠公园的地理条件、自然资源、文化特色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确定公园性质为:以保护区域荒漠生态系统和恢复植被为根本出发点,以巩固防沙治沙成果为基础,以科普宣教和生态休闲为依托,以满蒙地域文化为特色,打造京津冀地区最有影响力的集沙地保护恢复、科研监测、科普宣教、观光游览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国家级沙漠公园。

坚持全面保护,合理利用,严格保护荒漠生态系统,合理利用荒漠资源,充分发挥沙漠公园的生态保护功能。科学研究与科普教育价值,以及生态旅游目的地的作用,通过建设,将公园建成集生态保护、科研监测、科普宣教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国家级沙漠公园,成为国家沙漠生态旅游名片。

四、沙漠公园功能布局

功能分区与面积一览表

根据河北围场阿鲁布拉克国家沙漠公园各区域景观特征,结合公园性质和定位要求,建设规划方案将公园划分为四大功能分区。河北围场阿鲁布拉克国家沙漠公园总面积2788.24 公顷,其中:沙地保育区面积2124.43公顷,占总面积的76.19%;宣教展示区面积150.55 公顷,占总面积的5.40%;沙漠体验区面积476.27 公顷,占总面积的17.08%;管理服务区面积36.99 公顷,占总面积的1.33%。各功能区面积表所示。

五、沙漠公园分区建设内容

(一)沙漠生态系统保育区

沙漠生态系统保育区是公园中面积最大、生态系统最完整、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该区域内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和管理,除开展必要的保护、恢复、科研监测工作外,不得进行任何与沙地保育无关的其他活动。

1.基本情况。沙地保育区分布在两个片区内,其中,老窝铺片区的沙地保育区集中在御大线西侧,面积为929.86 公顷;卡伦后沟牧场片区的沙地保育区位于片区南北两侧的大面积山体上,面积为1194.57公顷。

2.建设目标。保持荒漠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提高沙漠公园的生态功能,保护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建立完备的保护站点以及巡护体系,提高保育区的保护水平和监管能力,树立区域保护典范。

3.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沙漠湿地生态系统保护规划,包括水质保护恢复措施1 项、界碑5 个、界桩200个、标志牌20 个、围栏封育15 千米;生物资源及其栖息地保护规划区8.4 公顷;荒漠生态系统恢复规划区包括退耕还(灌)草13.2 公顷、沙生植被补植100.8 公顷、林分抚育165公顷。

(二)宣教展示区

宣教展示区是向公众展示沙地生物多样性和先进防沙治沙技术及宣传沙漠知识的宣教平台。

1.基本情况。宣教展示区位于老窝铺片区御大线东侧,主要区域包括小滦河河道两侧,以及现状实施防沙治沙工程的山体部分,面积150.55公顷。

2.建设目标。通过防沙治沙技术展示、建立科普馆和宣教中心等途径,展示沙地生态服务功能,有针对性地对各种类型的教育对象开展不同的教育内容。此外,宣教展示还应为中小学生、大中专院校以及科研机构提供科普宣教基地。通过不同类型、不同方式、不同内容的宣传教育,最终达到大家认知、全民行动,自觉投入到保护荒漠生态系统的行动中。

3.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建设沙漠湿地科普长廊600 米,沙地植物园7.8 公顷,湿地植物园3.5 公顷;建设沙地解说系统,包括全景解说牌3 块、景点解说牌20块、交通引导指示牌20 块、警示牌50 块、公共设施服务牌15 块、其他形式配套解说1 套、对外宣传影像资料1套、图片资料1套。

(三)沙漠体验区

沙漠体验区是沙漠公园开展沙漠生态旅游的集中区域,在保证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规划建设适量组织游人进行沙漠观光、游览、探索等活动。

1.基本情况。沙漠体验区共分两片,其中:老窝铺片区沙漠体验区以参与体验式游览为主,主要在宣教展示区东北侧,延展至边界,以及片区南部有明显沙地特征的地区,面积约354.18 公顷;卡伦后沟牧场片区的沙漠体验区以休闲游览方式为主,主要在联系厂部和林点的沟谷区域,面积约122.09公顷。

2.建设目标。充分利用沙漠公园独特的资源优势,在满足环境容量的前提下,完善公园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现有旅游标准,积极开展沙漠休闲体验的生态旅游活动。通过设置适当的游览景点和项目,让游客亲近沙漠、亲近大自然,在满足游客休闲游憩的同时,引导他们产生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环保意识。

3.建设内容。合理利用工程包括沙漠湖泊、沙漠拓展乐园91.5 公顷、沙地露营区10.8 公顷、沙漠徒步体验走廊4.3 公顷、沙漠文化产业基地19.6 公顷、建设观景平台200平方米。

(四)管理服务区

1.基本情况。基础设施服务工程主要是管理服务区,是沙漠公园开展管理、服务和接待等活动的主要区域。管理服务区主要建设必要的管理设施和旅游服务接待设施。河北围场阿鲁布拉克国家沙漠公园包括一主一次两个管理服务区。主服务区位于老窝铺片区主入口南部相对平坦的地方,且临近御大线,交通便捷,易于到达;另一服务区利用卡伦后沟牧场原有厂部,进行改建与外部环境改造提升。

2.建设目标。建设沙漠公园完善的管理体系,使公园得到有效管理和保护,为游客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3.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游客管理服务中心800 平方米,主入口广场1500800 平方米,停车场2500800 平方米,入口大门2 个,建设厕所12 个,垃圾收集桶100个,主干道4.4 千米,次干道16.7 千米,游步道10.8 千米。同时配置办公设备2 套,巡护用车(摩托车)3 辆。此外,购置办公设备及巡护用车等。

六、保护管理效益评价

(一)生态效益

沙漠公园具有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沙漠公园的建设对荒漠生态系统实施严格保护和人为活动严格控制,为各类沙漠生物提供多样化的栖息空间,对于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气候及土壤状况好转;生物多样性增加;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作用显著。

(二)社会效益

随着沙漠公园的逐步开发完善、知名度的提高和客源市场的不断扩大,沙漠公园的建设也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加强生态文明传播;提供休闲旅游胜地,打造沙漠旅游名片;建立科研科普基地,加强科技信息交流;促进地区产业转型,增加群众就业机会。

(三)经济效益

1.直接经济效益。沙漠公园的建设将极大带动当地沙漠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业是综合性、关联性很强的产业,旅游过程中的行、游、住、食、购、娱都将带来可观的直接经济效益。

2.间接生态效益。沙漠公园的建设不仅表现为对项目区经济效益的增加,而且对于提升区域旅游景点的客源和市场,间接带动区域基础设施、文化旅游、娱乐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收入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沙地片区沙漠
能钻过柔软沙地的蛇形机器人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沙地迷宫
沙漠之旅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走进沙漠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走进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