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宇
摘 要:一线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常一味讲解,或出示例文让孩子模仿,课堂上不让孩子写,课后又丢给家长辅导,导致家长和学生闻之色变,大呼头疼。近期,笔者在执教一节低年级作文课后很有感触。教师让孩子写作之前应该先观察儿童的生活,了解儿童的兴趣点和在写作时的困惑,创设高度贴近学生生活情境的习作情景,从而让孩子表达出内心的想法。通过具体化目标与提供支架,让习作教学落地,让孩子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作文教学源于生活,让孩子乐于表达才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关键词:情境作文 教学策略 “语用”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10.013
提到作文,教师常常说不会教,孩子常常说不会写,家长也只好找来作文选帮孩子完成作业。当我们困惑于孩子为什么不会写文章或是写的文章都千篇一律时,有没有反思过我们的教学?我们常常把原因归结于孩子们不读书,缺少词汇量,或没有生活体验。可实际上,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蹲下身子来和学生交流,让孩子表达出心中所想。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学往往脱离实际生活的需要,仅出示作文题目就让孩子挖空心思地去写,没有重视其在实用语境下的口语交际训练,忽视了语用表达的需要,如此会让孩子从小就厌恶写作。用所谓的例文束缚了孩子的想象力、个性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非常可怕的行为。
近期参与了有关作文教学的课题组活动,同时我自己也有一项情境作文教学的子课题。为此,我便拜读了有关写作教学的书籍,包括于永正教师的《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篇》、李吉林教师的《李吉林与情境教育》、吴勇教师的《我让学生爱上了习作》,等等。阅读大师名作让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开阔了自己的眼界。通过阅读发现,名师在课堂上或精心选择了贴近孩子生活的写作对象,或创设了高度贴近儿童生活的习作情景,或解决了真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由此让每节习作课都充满趣味。此时,孩子们提到作文课将不再皱起眉头、苦思冥想,而会是兴致盎然,甚至不愿停下手中的笔,而这不就是我们习作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吗?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执教了一节二年级的写话课。在备课授课过程中,我对指向“语用”的情境写作教學又有了一些新的探索和研究。
一、树立主体意识,从“要我说”转变为“我要说”
本次写话的题目是“如果可以养小动物,你想养什么?写写你的理由,试着多写几条”。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教学亦是如此。课堂的氛围、学生的反应、作文的成果是对写作课教学效果最直接的检验。在备课、试课《我想养的小动物》的过程中,经过对教学设计的反复修改,我发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主动表达的意愿。结合对孩子生活的观察,了解到孩子们都想养宠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少有家长愿意让孩子养宠物,因此我根据孩子实际的生活体验创设了情境。开始我以自身出发创设情境:“同学们,教师想养一只小动物,但是教师的妈妈不同意,你们能不能帮我想想办法,如何说服我的妈妈同意我养小动物呢?”
此时举手发言的同学寥寥无几,课堂氛围并不活跃。这是为什么呢?后来通过教师间的研讨得出原因,因为此时学生不是问题的主体,他们感受不到真实的情境。学生认为教师想养但养不了的这种情况和自身没有什么关系,因而缺乏主动思考和表达的意愿,学生仅认为是在回答课堂提问,而不是在进行自我表达,只是教师“要我说”。
因此我修改了提问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营造了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将“要我说”变成“我要说”。
于是,大部分同学都积极踊跃地举手发言,甚至争抢着表达自己想养什么小动物,以及父母不同意的原因。
通过前后对比发现,换一种角度提出问题,课堂效果的差异非常明显。因为问题的主体变成了学生本人,充分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而激发了他们表达自身感受的意愿。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首要在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写作兴趣,让他们愿意“说出来”,进而再“写出来”,由此形成语言组织与表达的基本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重视口语交际,练习表达,为“写出来”奠定基础
有了“良好的开端”固然可喜,可“写出想养的理由”才是本节课的目标,否则就成了一节“虚假繁荣”的无效课堂。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让一个学生扮演家长,一个扮演学生,现场模拟如何说服爸爸妈妈同意自己养小动物的请求,孩子们都积极踊跃地想要尝试。但由于二年级的孩子思考不充分,语言组织不流畅,所以往往无法达到说服父母的目的。
因为说得不太好,我便顺势引导孩子写下来。为此,我又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景。
师:教师和你们遇到的情况相同,我想养一只金毛犬,可我妈妈也不同意,我说了很多理由都没有用。(此时教师就和孩子们产生了共情,孩子们由此感同身受,便更愿意和教师倾吐,也愿意听教师的建议)
师:刚开始我妈妈也不同意我养,但最后我用了绝招。
生:教师的绝招是什么?(此时孩子们就特别想知道绝招是什么,由此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听课的热情)
师:绝招就是写出来。我写的诚恳又理由充分,妈妈不好当面回绝我,所以我就成功养了金毛犬。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说和写的不同,当面说可能就直接被爸爸妈妈回绝了,而写出来,我们就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如何更加合理地表达我们的理由。我也知道有些同学可能不敢当面跟爸爸妈妈说,而如果我们写下来家长就没法直接拒绝我们了。如果态度好一些,理由充分一些,再多用一些我们学过的词语,爸爸妈妈一看觉得宝贝这么厉害,说不定就同意了。想不想试一试?
通过这样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写的欲望,孩子们都跃跃欲试,想尝试一下这个绝招,由此就实现了让学生从“说”到“写”的转变。
三、突出读者意识,以实现目的为牵引,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
吴勇教师指出:“功能性写作教学”指向“真写作”——教学给儿童构建了“功能情境”,要让每篇习作都有明确的读者,有明晰的交际目标,有设定的语言交往环节。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清楚谁会是这篇文章的读者,将课堂环境下的习作题目还原为生活写作。
本节课原本设计的出发点是解决教师的妈妈不同意养小动物的问题,读者实际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解决的也是别人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此次写作就没有强烈的目的性。而当出发点变为说服自己的爸爸妈妈同意自己养小动物时,交流目的变成了帮自己解决问题,交流对象变成了自己的爸爸妈妈,而他们的爸爸妈妈就成了文章的读者,因此就有了很强的目的性,可以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
四、教师提供支架,落地“情境”
通过创设情境,孩子的兴趣会很高,课堂上热闹非凡。但是,写作教学的关键点还在于“写”。当孩子们拿起笔,完成一篇篇写话后,我们会发现还是有些孩子不太会写,其词汇比较匮乏,只会用“美丽”“可爱”这样的词语,条理也不够清晰,不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时,教师该就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指导过程可被分解为两个部分,具体如下:
1.写具体
同学们的讨论可以说是精彩纷呈。这样的理由一定要把它记录下来。写之前,教师提出一点建议,我们写理由要抓住小动物的特点写得具体细致一些,教师送给你们一个词语宝库,它可以让你们的文章增色不少。(出示ppt)
写作时间:8分钟。
教师巡视,收集学生作品三篇,圈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评讲后请学生根据指导,围绕“具体”进行二次修改。
2.有条理
如何让你写给爸爸妈妈的信,更方便阅读?先请学生说。(可以分条表述),再出示例文(我写给妈妈的信):
妈妈,我想养一只金毛犬。理由如下:
它身上披着金黄色的毛,亮得像擦过油一样。它还有着很灵敏的听觉,如果附近有丁点响动,它就会把耳朵竖起来。它非常讨人喜欢。
别看白天金毛犬喜欢懒洋洋地晒太阳,到了晚上,它会像看门的卫士一样守护好我们的家门,一有动静就会“汪汪”地叫起来。
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当爸爸和妈妈不在家时,它会成为我最好的伙伴。
我会好好照顾它,会常常带它出去散步。
请学生谈感受。
小结:表述生动具体,条理清晰,注意要选择最能打动爸爸妈妈的理由。
请学生再次修改。
有了如此的支架,整堂课的教学就算是成功了,孩子们能把小动物写具体了,也能把理由写得有条理又充分了。
五、情境作文教学后的反思
《养小动物的理由》这一课可谓打开了我对“情境作文”教学的探索之门。课后,我也重审了自己的教学,对于低年级学生,写作教学应该更加侧重于培养兴趣,让孩子乐于表达,快乐写话。
六、激活学生的内心体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1.创设角色扮演情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奥苏泊尔认为,个体的认知活动往往通过有趣味的活动来维持,并且由此产生属于自己的内心体验。在作文教学中,角色扮演可以在引发学生认知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角色的理解,让学生深入体会到人物的情感,避免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脱离实际的问题。教学实践证明,开展角色扮演活动犹如让学生参与一场有趣的游戏,既可以帮助学生放松心情,缓解学生对作文的恐惧,也可以有效地避免作文教学的僵化,从而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进行课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按照课文的描述开展角色表演活动。教师模拟课文中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充分理解文中人物的行为表现,感受人物的感情,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本次的作文主题可以是角色扮演活动的感想,教师不规定写作的具体内容,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改变学生写作中无话可写的现象。
例如,在教学《小马过河》时,就让四个学生分别扮演小马、老马、老牛和松鼠。通过角色扮演把全班学生都带入课文情境中,由此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感受,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就这篇课文讲述的道理写一篇感想。从学生的作文来看,大家都能够认识到只有自己亲自试过才知道的道理。有些事情前期做多少次调研,都不如自己亲身体会一下;做旁观者,没有亲身经历,就永远不会知道其中的艰辛。很多学生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认为不管做什么事情要么是亲自去尝试,要么是询问使用过的人,切记不要主观判断。由此可见,学生的感悟还是比较深的。
2.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强化语言运用能力
现代语文教学理论认为,学生语言技能的形成既需要课堂中教师的引导,还需要社会实践来强化。因为社会实践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学情境,是课堂上教師人为创设的情境无法比拟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前,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作文教学的内容,并给学生确定一个作文主题,然后再根据作文主题选择合适的社会实践活动。
例如,在以“植树”为作文主题时,社会实践活动就应该是种树。在植树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植树造林对环境的好处,以及植树的方法与步骤等,引导学生开展种植活动,让学生们在植树活动中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等到植树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把活动的感想写成一篇作文。因为学生在亲身体会后对植树活动的认知会大大加深,能够认识到植树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感受树木生长的不易,从而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事实证明,这样的实践活动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植树造林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作文教学中,为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创造力。在教室中听课的效果无法与社会实践活动相比,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到情境教学对儿童认知方式的作用,多带领学生在生动的语用情境中体验生活,进而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教学实践证明,生动的语用情境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感而发,并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其能够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
参考文献:
[1] 马玉《创设情景,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第44期。
[2] 张小花《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西部素质教育》2020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