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三重逻辑及其实践路径

2023-07-17 23:31谢盛王萍
文教资料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国故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文化自信

谢盛 王萍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已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的主要阵地。利用好课堂,讲好中国故事的内涵与实质,是培育新时代青年学生文化自信的迫切需要。中国故事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有着理论、价值和现实的三重逻辑。中国故事在融入课堂的实践过程中应当把握适当和适度原则,甄选最具代表性的故事加以阐释。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加强课堂互动性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依托地域优势开展红色文化基地实践活动。

关键词:中国故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文化自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主要讲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英勇奋斗、艰辛探索,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艰苦斗争,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起新中国,然后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把落后的中国逐步发展为富强繁荣、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2]讲好中国传统优秀典故,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故事,中国人民奋力追寻实现中国梦的故事,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及国家认同感。而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并将故事恰如其分地融入“纲要”课堂,则需遵循理论、价值、现实的三重逻辑,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实践路径,循序渐进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中国故事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三重逻辑

(一)中国故事融入“纲要”课程的理论逻辑

中国故事融入“纲要”课程的理论逻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中国故事是“纲要”课程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的需要,故事内容应与 “纲要”课教学内容高度契合。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俱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逐渐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现如今,我们正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道上,谱写新篇章。从宏观视角来看,百年历史如沧海一粟,凝结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书,不过数百余页。从微观角度来看,这是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用鲜活的个体生命挽救民族于危亡。岳红琴指出,“纲要”课教学与讲好中国故事在内容与价值取向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在目標和意义上具有高度吻合性,在立场和态度上具有高度同向性。[3]将中国故事引入课堂,可以将真实的历史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了解历史,体会中国近代历程的艰辛与不易,从而学习历史人物的崇高品质,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努力奋斗。

其二,中国故事是“纲要”课程的重要课程资源和教学亮点。高校开展思政课的目的,主要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阐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培养符合时代要求、能为祖国未来的发展贡献力量的新青年。[4]思政课不是单纯的说教,要做到以理服人,为使这些理论深入人心,中国故事便是最好的课程资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中国故事引入“纲要”课堂,地理传说、传统美德故事、红色革命故事都可以成为课堂的重要资源和亮点,从而使思政课程更好地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将中国故事引入“纲要”课程,使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以一种更加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有利于中国故事的传承和发展。

其三,阐释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故事源远流长,高校作为人才培育的摇篮,必须成为中华文化与中国故事发扬和传承的载体,承担起弘扬中国精神的责任。利用思政课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当代中国青年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师在课堂上向青年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在他们的心中播下爱国家、爱社会、爱人民的种子,已成为新时代思政教师教学的必然要求。

(二)中国故事融入“纲要”课程的价值逻辑

中国故事融入“纲要”课程的价值逻辑,体现在如下几点。

其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任务。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进一步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实现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接轨,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推动文化创新,打造中国特色文化品牌,为坚定文化自信构建良好的环境。青年大学生是担负国家和民族未来希望的中坚力量,他们决定了社会的潮流和未来的发展,因而对青年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至关重要。高校应当加快思政课程建设和改革,主动关注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大学生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培育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青年大学生。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敢于创新教学思维,将历史故事和历史内涵以一种更加生动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历史掌握人生哲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5]教师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引发他们主动思考,由师生共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其二,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彰显国家文化实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蕴含于中国故事当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通过故事叙述的方式开展形象生动、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对外传播,这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题中应有之义。[6]在“纲要”课程中讲好中国故事,让青年学生成为中国故事的“传播者”,让他们在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故事内涵理解的过程中,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担当起实现文化复兴的大任,从而助力实现文化强国,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彰显中华文化的实力,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

其三,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坚定文化自信在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需要。刘雯艳指出,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就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更是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7]在“纲要”课堂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青年一代全方位、真实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逐步降低西方文化对他们认知所产生的冲击,进而提高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培养中国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8]

(三)中国故事融入“纲要”课程的现实逻辑

思政教师在“纲要”课堂上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会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我们必须妥善应对现实困境,充分把握历史细节,强调课程实践的重要性,不断改善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升中国故事融入的实效性。

其一,要解决思政教师对历史事件细节把握不充分的问题。“纲要”课程主要围绕历史事件展开,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多以宏观史实为主,对历史事件的细节讲述得不够充分,致使学生对某些历史事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以“红军长征”为例,把握历史细节,深入挖掘长征途中的历史故事,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故事,尽可能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吸引和打动学生,产生共鸣,提高课堂效率。例如,讲述“金色的鱼钩”“丰碑”等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来展现长征过程的艰辛和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高贵品格;讲述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等战争故事,让学生沉浸体会战争的激烈与残酷,了解老一辈革命家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其二,要解决学生对“纲要”课程社会实践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受传统教学理念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当前许多高校思政课多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其实,“纲要”的社会实践课程亦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目前,各地区的近现代历史遗迹、红色文化基地、博物馆等场所,皆蕴含大量的优秀故事题材。在课堂上,用故事吸引学生、升华主题,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外实践场所,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故事的来龙去脉,触摸历史陈迹,使其深刻感受历史的厚重底蕴。

其三,要解决中国故事融入课堂时教学方式单一、不够新颖的问题。目前高校思政课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普遍较低。中国故事虽然精彩,但如果教师将其融入课堂的方式过于单一,故事选取缺乏新意,则无法吸引学生的眼球,造成“老师讲老师的课,学生干自己的事”的现象。老师和学生所扮演的角色不应该只是单纯的“讲述者”和“倾听者”,学生也应该参与其中,成为故事的讲述者。他们在参与讲述的过程中会思考课程的重难点是什么、哪些地方需要深入讲解等问题,从而获得单纯依赖教师讲解之外的收获。此外还可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在“纲要”课堂上将历史故事以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课堂参与感和获得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新媒体等方式创新课堂讲授方式。

二、中国故事融入“纲要”课程的实践路径

(一)将中国故事融入“纲要”课程要把握适当和适度原则

中国故事走进“纲要”课堂,一要遵循适当原则。讲述中国故事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中国道路和中国精神的认同,因而教师要精挑细选,选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故事。[9]这些故事的讲述,有助于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帮助他们成长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先进青年,增强他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二要遵循适度原则。在课堂上穿插历史故事固然重要,但切忌喧宾夺主,忽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将课堂变成“故事会”。[10]“纲要”课程要以强大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系統梳理历史脉络,建立大的框架,展示历史全貌,然后借助中国故事,让课堂更加出彩。讲好中国故事的重点应当是“讲好”每个故事,在于“精”而不在于“多”,突出强调的是质量和细节,而不是数量。把握好这两个原则,有助于中国故事更好地走入课堂,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二)把握时代脉络,甄选最具代表性的故事将其穿插于课程讲授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11]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我们党的中心任务。[12]在这个关键时刻,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文化传承的高地,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握好时代脉络和方向,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将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故事引入思政课堂,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故事的内涵,努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青年大学生,让他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在“纲要”课程中,教师要挖掘时代内涵,把握时代脉络,跟随时代方向,给学生讲好旧民主主义革命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作为青年学生的引路人,要紧扣时代主题,甄选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故事,向学生们讲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讲活孙中山、李大钊、陈独秀等优秀历史人物,以激发青年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之情。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课堂内外主动了解中国故事

其一,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课堂上以教师讲述、学生倾听为主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上的游戏、音频、短视频冲击着学生的感官,严重干扰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因此,在“纲要”课堂上,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师生互动,拉近彼此的距离,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其中,成为课堂的主角,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同时,教师也能通过互动了解学生真正所需,从而不断调整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其二,尽可能地依托地域优势,利用好当地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实地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引发共鸣。中国近现代史上涌现了大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以武汉为例,它既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发祥地,又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阵地。辛亥革命曾爆发于此,八七会议、中共五大亦在此召开,这里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址,如汉阳铁厂、武昌起义纪念馆、辛亥革命博物馆、八七会议会址、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纲要”课程的实践资源。将红色文化基地实践活动引入“纲要”课堂,可以让学生感同身受地触摸历史,寻找历史真迹,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依托实践基地进行教学,在革命圣地与学生一起缅怀先烈,进一步向学生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进一步激发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结语

中国故事内涵丰富,它是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重要途径。在“纲要”课程中讲好中国故事,是对青年学生群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的迫切需要。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政课堂为载体,把握适当和适度原则,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加强社会实践,用典型的中国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的理想,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1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3,21.

[2] 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1.

[3] 岳红琴.关于“中國近代史纲要”课教学与讲好中国故事相契合的浅思考[J].文教资料,2020(10):151-152.

[4]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88-89.

[5] [9] 李金华,于洋,田克.“讲好中国故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探析[J].黑河学院学报, 2020(5):75-77,88.

[6] 张铤.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价值与传播策略[J].中国出版,2019(13):54-57.

[7] [8] 刘雯艳.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价值及路径研究[J].文化产业,2020(26):82-85.

[10] 宋珊.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三维审视[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31):80-82.

[1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256.

猜你喜欢
中国故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文化自信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