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英雄的精神生生不息传万里

2023-07-17 04:08郭嘉冰
中国铁路文艺 2023年7期
关键词:杨勇报告文学动车

作者简介:郭嘉冰,成都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主任,《西南铁道报》总编辑。

一口气读完了报告文学《握紧生命的闸把——追记成都局集团公司贵阳機务段动车组司机杨勇》,我被作品深深打动。作者用饱蘸深情的表达,书写了“中国铁路优秀共产党员”杨勇烈士46年生命的历程,历经数月的辗转采访、谋篇构思、下笔落墨、几易其稿,终于在这一刻尘埃落定——掩卷唏嘘,又到6月,这部作品是对杨勇烈士的追思、缅怀,从另一个维度致敬英雄、致敬时代。传承弘扬烈士精神,谱写新时代中国铁路共产党员的奉献之歌。

作为人物类报告文学,怎样真实而非虚构化、立体而非平面化、典型而非面孔化地刻画和塑造人物形象,是作者面对的首要问题,也是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写作对象是烈士,采访活动异常特殊——和主人公的对话,只能借助第三方搭建的心灵桥梁,去感知、把握、领悟。

作者从一年前杨勇的最后时刻也是英雄时刻入笔,从生命最绚烂的绽放时刻回到最初的样子,流畅、细腻地向读者描述了杨勇拆装手表的少年倔强、部队摩托兵的童心未泯、入路学员制作检点锤的专注执着、喜入“全国青年文明号”的浑身“冲”劲、年过不惑的动车梦圆……以及初见女友的细心体贴和莫名紧张、被儿子同学羡慕不已的英武和帅气……一路走过的足迹、一路陪伴的亲情,使整个形象有血有肉、有情有义,英雄的气韵荡气回肠、可感可触。应当说,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刻画和塑造,得以使人物形象饱满而富有张力,让读者对人物产生亲切感、参与感、敬慕感。

作为报告文学,文学性是其显著特点。在杨勇事迹一年前集中报道、见诸媒体、影响广泛的基础上,怎样通过艺术化的手法,扩展其形象内涵、彰显其独特个性,进而让读者在不同以往的阅读体验中,形成更深刻的认知、受到更强烈的冲击?作品充分调动了多种表达方式,对在长达几个月的采访中积累的大量素材特别是细节,进行了巧妙的铺陈、细腻的刻画。比如,与同龄司机共同选择报考高铁司机时目光相撞的笃定,寥寥三两句,点燃的激情却映照出中国高铁的无穷魅力;比如,父与子在校门口一收一放、一静一动的对白,在体现父子情深的同时,也折射出另一种情感——铁路、高铁、动车司机,构成了儿子对父亲的满满骄傲;再比如,带上乘务班的兄弟为他相亲壮胆,长期生活在男性世界的火车司机特质跃然眼前,忠厚可靠又憨厚可掬,蠢蠢之中也难掩羞涩,很真实也很朴实。

动车司机杨勇是新时代紧握闸把的英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间展现得炽烈、壮烈。塑造好这个人物,有其特殊的社会意义和时代价值。作品以充满感情、充满力量的笔墨,带领读者实现了与英雄的时空对话,找到了报告文学的灵魂。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将切身感受融入第三人称叙事中,写到在采访杨勇妻子时,听到她动情的讲述后,汹涌袭来的感动震撼其心灵,泪水如潮瞬间奔涌……这一刻,独特的心灵感受和共鸣贯穿于真实可靠的叙述中,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力。

如今,烈士杨勇生前所在的贵阳机务段门口,矗立着一座用机车配件锻造的芦笙雕像,名为“笙笙不息”。在时间长河里,在慨然天地间,英雄从未走远,故事未完待续。杨勇的名字闪耀着精神的光辉,沿着铁道线生生不息、传扬万里。

猜你喜欢
杨勇报告文学动车
杨勇书法作品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坐上动车去西藏
Insights into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ring-shaped magnetoelectric energy harvesters via mechanical and magnetic conditions∗
Quantum nature of proton transferring across one-dimensional potential fields∗
故乡
动车西行记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乐!乘动车,看桂林
阵痛与激情:1979—1989年的灾难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