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Harris 评分、WHOQOL-BREF 评分及DVT 发生率的影响

2023-07-15 09:22李彤彤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13期
关键词:置换术髋关节手术室

李彤彤 郭 超

( 天津市天津医院门急诊手术室, 天津 300202 )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体的骨质疏松程度会越来越严重,关节肌肉群尤其是髋关节逐渐萎缩,对周围骨的牵张力也不断退化,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更容易出现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骨折等情况[1]。对于上述疾病,临床上主要采取髋关节置换术的方式进行治疗,通过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工关节代替受损的关节,从而达到恢复和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2]。 但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高龄会导致机体的抵抗力和耐受力下降,再加上髋关节置换术会造成较大的手术创伤,可能会导致患者术后出现感染、深静脉血栓、血肿等一系列并发症,所以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3]。 有资料显示,手术室护理是一种高效率、低成本、易操作、效果好的护理模式,在多种手术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4]。基于此,本文以我院2020 年1 月—2022 年1 月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76 例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手术室护理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和DVT 发生情况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 年1 月—2022 年1 月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76 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 例,对照组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23 例、15 例;年龄60—85 岁,平均年龄为(68.69 ±1.44)岁;疾病类型:股骨颈骨折、退行性骨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陈旧性骨折、其他分别为19 例、3 例、10 例、2 例、4 例;手术类型:单侧置换、双侧置换分别为31 例、7 例。 观察组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24 例、14 例;年龄61—85 岁,平均年龄为(68.73 ±1.62)岁;疾病类型:股骨颈骨折、退行性骨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陈旧性骨折、其他分别为20 例、2 例、11 例、2 例、3 例;手术类型:单侧置换、双侧置换分别为30 例、8 例。 对2 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疾病类型、手术类型等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发现2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纳入标准:①年龄≥60 岁;②具有髋关节置换术需求并符合相关手术指征;③本次为首次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④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正常;⑤无骨恶性肿瘤;⑥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合并骨恶性肿瘤或其他恶性肿瘤出现骨转移;②精神状态异常,不能或不愿配合研究;③存在血栓病史;④全身出现大面积或严重感染;⑤临床病历资料不全。 护理干预时间均为30 天。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 手术前叮嘱患者禁止饮食,做好手术前的器械准备和消毒工作,术后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主治医师进行处理,同时叮嘱患者及其家属术后需注意的相关问题。 观察组给予患者手术室护理。 术前:(1)组建由护士长、科室副主任、护理人员共同组成的手术室护理小组。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并制定手术室护理的具体任务和流程,组长不定期抽查组员的工作完成情况和知识掌握程度并推动手术室护理流程逐渐完善。 (2)准确掌握患者病情。 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向其说明髋关节置换术的大体流程以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注意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尽量缓解其紧张、恐惧等情绪。(3)对于术前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需组织相关科室医生会诊并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 如患者合并慢性肺部疾病,术前需要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常规抗感染预防,并根据情况给予患者低流量间断吸氧,如患者合并糖尿病,则需要使用降糖药物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并做好饮食控制,尽量保证患者可以以最佳身体状态接受手术。 (4)指导患者进行术前的肌肉收缩运动。 上肢肌力锻炼可以帮助患者术后快速恢复上肢力量,保证术后可以尽早使用拐杖;股四头肌收缩功能运动,在保持肢体静止的情况下进行股四头肌的持续收缩,收缩5 秒后适当休息,反复进行。(5)检查患者是否做好禁食禁水等术前准备。 准备好手术所需要的纱布、器械、敷料等所有物品并按照要求做好消毒工作,最后当患者进入手术室时,需再次确认患者的身份信息[5]。 术中:辅助麻醉医师完成手术麻醉,手术过程中严格限制进出手术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严格贯彻落实并监督手术室无菌操作原则[6]。 术后:(1)注意患者术后复苏期的护理。 将患者由手术室转移至麻醉恢复室时要注意搬运方式,注意使患肢与躯干的水平一致,患肢注意保持外展位,禁止两腿交叉,确保患者髋部的平稳和稳定,密切观察患者心电图、手术创口、血浆引流液、患肢、意识、呼吸等基本情况,同时准确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以便后续采取相应的镇痛措施。(2)帮助患者清洗手术创口,留置术后引流管,观察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3)定时帮助患者翻身。 在患肢下放置软枕垫,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当患者情况允许时鼓励其尽早下床训练。 (4)术后尤其是术后1—4 天密切观察患者下肢情况。 如果出现下肢肿胀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5)由于手术麻醉的影响,患者有可能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因此术后应及时纠正患者生理紊乱,必要时应用氟哌啶醇等药物。动态评估患者跌倒、坠床、非计划拔管等风险,危险性较高时给予患者必要的约束性保护,且在采取措施前应取得患者的理解,防止引起患者反抗。 (6)术后功能锻炼要基于针对性、全面性和渐进性3 个原则进行。 术后1 天主要进行踝关节的屈伸训练,10 min/次,2 次/d,术后2 天加强腿部肌肉的等张、等长练习和关节活动,20 min/次,2 次/d,术后3 天指导患者进行髋关节的伸直训练和上肢肌肉训练,10 min/次,5 次/d,术后4—5 天可以观察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条件允许时指导患者下床活动:先移动到健侧床边,健侧腿先离开床下地,然后在患者家属的协助下将患侧腿离床并着地,最后利用双拐站起,10 min/次,上午、下午各1 次,术后6 天加强患肢肌力的训练,指导患者借助助行器逐渐练习行走,术后7 天及以后,主要为关节活动和肌力训练的加强。(7)给予患者科学的饮食干预。 帮助患者养成低盐低脂饮食的习惯,叮嘱患者可多食用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7]。 护理干预时间均为30 天。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指标如下:(1)髋关节功能。 通过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估2 组患者干预后的髋关节功能,该量表包括功能、疼痛、活动度、畸形4 项,其对应分值分别为47 分、44 分、5 分、4 分,评分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8]。 (2)生活质量。 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化版(WHOQOL -BREF)评估2 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分为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4 个维度,各领域分别包含7 个、6 个、8 个、3 个条目,每条目对应分值为1—5 分,经过百分制换算后得到各领域最终评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9]。 (3)凝血功能指标和DVT 发生率。 比较2 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凝血酶原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并比较2 组患者术后DVT 的发生情况,其中术后患者下肢轻度肿胀或出现浅静脉曲张为轻度血栓;患者下肢久站胀痛或肤色暗沉无溃疡为中度血栓;患者下肢站立后疼痛、肿胀明显且下肢静脉曲张为重度血栓。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分析采用SPSS26.0 进行,DVT 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比较,组间两两比较采用卡方(x2) 分割法;Harris 评分、WHOQOL-BREF 评分及凝血功能指标等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2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 统计结果以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Harris 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功能、疼痛、活动度及畸形4项Harris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 组髋关节功能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 组Harris 评分比较(,分,n=38)

表1 2 组Harris 评分比较(,分,n=38)

组别功能疼痛活动度畸形观察组41.81 ±2.2538.03 ±2.17 3.89 ±0.65 3.47 ±0.21对照组40.62 ±1.6436.22 ±2.45 3.46 ±0.47 3.28 ±0.32 t2.6353.4093.3053.060 P0.0100.0010.0010.003

2.2 2 组WHOQOL-BREF 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4 项WHOQOL -BREF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 组生活质量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 组WHOQOL-BREF 评分比较(,分,n=38)

表2 2 组WHOQOL-BREF 评分比较(,分,n=38)

组别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 社会关系领域观察组 67.34±8.71 68.97±10.32 62.48±9.05 69.15±9.68对照组 63.06±8.12 63.33±9.26 57.14±8.39 62.43±8.23 t2.2162.5072.6673.260 P0.0300.0140.0090.002

2.3 2 组凝血功能指标和DVT 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PT、aPTT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Fb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DVT 发生率为2.63%(1/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9%(6/38),2 组凝血功能和DVT 发生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 组凝血功能指标和DVT 发生率比较(,n,%,n=38)

表3 2 组凝血功能指标和DVT 发生率比较(,n,%,n=38)

组别PT(s)aPTT(s)Fbg(g/L) DVT 发生率观察组14.87 ±1.3939.92 ±4.06 2.31 ±0.49 1(2.63)对照组13.75 ±1.4437.85 ±3.16 2.71 ±0.52 6(15.79)t/x23.4502.4803.4513.934 P0.0010.0150.0010.047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免疫功能、新陈代谢功能、器官组织功能等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这也导致老年人出现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炎等骨科疾病的风险上升,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10]。 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治疗上述骨科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指的是通过开放手术的方式用人工髋关节材料置换损坏的人体髋关节,髋关节在人体中是最大的承重关节,在人的行走、站立及蹲坐等日常动作活动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髋关节功能异常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髋关节置换术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已成为目前治疗老年人骨科疾病的一种可靠手段,通过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改善患者髋关节的生理功能,缓解由于疾病导致的疼痛和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从而恢复和改善患者的关节运动动能[11-12]。 骨性关节炎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首选适应证,其他还包括骨无菌性坏死、骨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 总而言之,只要患者关节X 线片出现破坏征象,伴有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且借助其他非手术治疗方式效果不理想,就可以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 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技术成熟、手术效果显著、手术治疗期较短等较为明显的优势,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的人工髋关节材料越来越先进,但髋关节置换术也并非十全十美的,一方面术后患者跑步、登山等强度较大的运动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由于骨与人造关节间可能会出现松动,因而部分患者需要进行人工髋关节的更换。 另外,髋关节置换术依然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手术创伤,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加上老年人身体各项功能的退化,术后更易出现相关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如果不能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则可能会引发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症状,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3-14]。 所以,护理干预是否有效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密切关系。

手术室护理是将患者作为主体,分为术前、术中、术后3 个阶段给予患者人性化的全面整体护理,有效保证了护理服务工作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实际需要[15]。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手术室护理的观察组其功能、疼痛、活动度及畸形4 项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这是因为在手术室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术前详细掌握了患者病情,有利于术中预防相关危险因素的出现,同时可以与手术医师熟练配合,从而提高手术效果,另外术后指导患者早期下床进行功能锻炼, 有效促进了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16-17]。 本研究中,观察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4 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手术室护理不仅给予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各种基础护理,同时还对其进行了心理护理、运动指导、饮食干预等,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理念,加上患者病情的逐渐改善,其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18]。 另外,观察组PT、aPTT、Fbg 等凝血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为,护理人员在术后1—4 天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发期通过密切观察患者下肢情况并给予及时干预有效预防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同时早期功能锻炼可以促进患者的静脉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从而有效避免了由于凝血功能障碍引发的下肢深静脉血栓[19-20]。 DVT 是骨科手术后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术后并发症,有资料显示髋关节置换术后有30%—40%左右的患者都会出现下肢DVT,且年龄、手术时间、体质量指数、血糖水平、失血量、卧床时间和血糖水皮等都是导致髋关节术后下肢DVT 出现的重要危险因素。 分析其原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血管动脉会逐渐硬化,导致血液紊乱、血液流变异常等情况更加严重,影响静脉回心速度,另外老年患者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进行肢体活动,从而提高下肢DVT 发生风险;手术时间越长对患者造成的手术创伤就越大,患者出现的应急反应和抗氧化功能受损程度就越严重,在较强的刺激下促进血管内凝血;血糖水平较高的患者常合并血液粘稠度升高、血脂紊乱、血管粥样硬化等情况,因此出现下肢DVT 的危险性高于正常人群;出血量越大的患者其出现血液浓缩情况的程度也就越严重,静脉血管为保证足够压力会进行闭缩,也是导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 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基于对上述危险因素的分析,本研究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中制定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DVT 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手术室护理具有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DVT 出现的效果。

综上所述,应用手术室护理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恢复和改善,同时还能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从而降低DVT 发生率,可以考虑作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干预的一种有效方案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髋关节手术室
髋关节活动范围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3D打印人工髋关节获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