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琴
( 鹰潭市余江区人民医院供应室, 江西 鹰潭 335200 )
手术是治疗骨科创伤的主要方式,但术后易导致病患肢体活动受限,出现各种并发症,且部分病患表现出强烈的疼痛感,对病患身心造成严重影响。创伤骨科手术病患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能促进病患术后肢体和生理机能的快速恢复[1]。 常规的护理对于创伤骨科病患术后疼痛的缓解及康复影响一般,需寻求更有效的护理干预。 本研究就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对创伤骨科病患疼痛缓解时间的影响进行探讨。 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7 年1 月—2020 年2 月收治的80例骨折病患,数字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 例。 男女比例均为3:2;平均年龄均为(40.65 ±4.48)岁。 比较2 组病患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有可对比性。
观察组患者采取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术前准备。 ①术前告知病患及其家属手术的目的、手术流程、术后各项注意事项以及患者术后护理要点,并详细介绍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消除病患紧张、焦虑感。 ②告知患者需要术前禁食6小时以及禁饮2 小时,若患者未发生便秘,则术前无需灌肠;除糖尿病病患外,术前2 小时葡萄糖溶液300 mL 口服。 告知患者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患者能够做好充分心理准备,提高依从性。 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并在术前1 天告知患者手术的各项知识;对于存在理解障碍或文化水平程度较低者,应采用图文并茂、重复讲解等方式,给予患者耐心指导,并告知其术前需保证睡眠充足,避免情绪波动;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并对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给予患者充分鼓励和安慰;对于性格孤僻者应格外关注,并增加交谈次数,对于该类患者应多鼓励、多倾听,从而获得患者信任度,加强心理疏导,使患者心理负担减轻。 (2)术中。 做好交接工作,由手术室护士带领病人进入手术室,指导合理摆放体位,一般以平卧位为主,并在肩部和背部均垫上10 cm 高的软枕,使其头部后仰。 同时将手术室湿度、温度均控制于合理范围中,术前加强保暖护理,避免低体温发生。 在手术时,患者情绪常发生异常或者不稳定情况,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缓解、疏导,向每位患者详细讲解手术室设备和布局,从而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根据每位患者手术情况选择性的留置引流管,术中对每位患者表现情况进行密切关注,确保手术顺利进行;采用保温毯进行覆盖,尽量减少术中输液量,所输液体需在保温箱中预热。 (3)术后。 ①护理人员护送患者回病房后,指导其正确咳嗽、吞咽和体位,并加强睡眠和饮食干预;告知患者术后相关护理知识以及注意事项,若术后出现出血症状,需及时进行处理;同时需观察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需立即采取针对性处理[8]。 ②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并采用沙袋进行压迫止血,保证伤口部位的干燥和清洁,避免感染,在术后需要观察每位患者生命体征,若患者发生呼吸困难、呕吐以及咳嗽等情况,需立即告知医生,同时对患者进行干预措施,护理人员需要配合医生完成血块清除工作;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声音嘶哑,需及时告知,并及时进行喉镜检查。 同时在手术后早期恢复患者饮食,利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9]。 (4)术后镇痛。 给予患者充分镇痛能促进患者下床活动,给予患者采用自控镇痛泵方式以及非阿片类药物镇痛方式,能将患者疼痛感缓解,预防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引起的应激反应情况[10]。 (5)术后护理。 ①心理护理:术后需要帮助病患缓和情绪,叮嘱病患家属予以病患充分的关心与爱护,激发病患的治疗信心,让病患有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②疼痛护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将患者注意力转移,例如谈话、热敷、按摩等,采用对罗哌卡因、乙酰氨酚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注射进行多模式镇痛,并密切观察病患生命体征;③饮食护理:术后6小时内适当选择流食,结合病患的病情予以麻油或橙汁,促进肠蠕动及排便,以高维生素、高蛋白的清淡饮食为主。 ④早期康复护理:待病患术后生命体征基本稳定、疼痛得到有效缓解后,按摩患肢近端并协助病患进行患侧趾、踝、膝等关节被动屈伸活动,指导其进行股四头肌、踝关节伸屈练习,10 次为1组,3 组/次,每组完成后可休息2 分钟,3 次/d。 恢复良好者在护士指导下进行早期主动康复锻炼。(6)术后的进食和饮水。 每小时饮水剂量为100 mL,每天总饮水量在1 500—2 000 mL,在手术完毕后需要对每位患者营养情况进行评估,对于存在营养不良患者,需及时给予其营养补充,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术后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及时评估,并做好疼痛宣教,使其能够理解疼痛为正常现象,使其消除顾虑。 对于存在严重疼痛患者,需给予其止痛药,并对镇痛效果进行观察;对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检测,比如体温等,并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 具体包括:术前健康宣教、营造舒适、安静、整洁的病房环境,指导病患正确的肢体摆放位置,告知病患术后疼痛护理与相关注意事项。
观察指标如下:(1)术后1 天、术后7 天、术后14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2]对每位患者自身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 分值在0—10 分之间,若患者分数越高则代表患者疼痛程度越高、分数越低代表患者疼痛程度越轻。 (2)记录并比较2 组疼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 (3)对比2 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进行测量,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4)对比2 组患者的心理状态。 采用SAS 和SDS 进行评测,分数越低越好。
2 组术后1 天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天、术后14 天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2 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比较(,分)
表1 2 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比较(,分)
组别术后1 天术后7 天术后14 天观察组(n=40) 4.26 ±1.122.26 ±1.311.51 ±0.41对照组(n=40) 4.30 ±1.083.37 ±1.272.41 ±0.75 t 0.1632.7086.659 P 0.8710.0080.000
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为(1.37 ±0.78)天和住院时间为(14.26 ± 2.57)天,均分别短于对照组的(2.79 ±0.86)天和(20.88 ±4.2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35、8.488,P=0.0000、0.000)。
护理前, 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评分为(21.63 ±1.00)分,生理职能评分为(23.43 ±1.53)分,生命活力评分为(23.41 ±1.08)分,社会功能评分为(22.81 ±1.30)分,角色功能评分为(23.87 ±1.02)分,认知功能评分为(22.16 ±1.16)分,心理健康评分为(21.66 ± 1.12)分,总生活质量评分为(25.81 ±1.42)分;对照组患者的生理功能评分为(21.52 ±1.03)分,生理职能评分为(23.36 ±1.63)分,生命活力评分为(23.37 ±1.04)分,社会功能评分为(22.86 ±1.31)分,角色功能评分为(23.91 ±1.01)分,认知功能评分为(22.11 ±1.12)分,心理健康评分为(21.57 ± 1.15)分,总生活质量评分为(25.87 ±1.43)分,2 组患者的各项评分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0、0.198、0.169、0.171、0.176、0.196、0.355、0.188,P=0.683、0.844、0.866、0.864、0.861、0.845、0.724、0.851)。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评分为(36.21 ±2.24)分,生理职能评分为(36.86 ± 2.64) 分,生命活力评分为(35.97 ±2.74)分,社会功能评分为(36.12 ±2.14)分,角色功能评分为(36.21 ±2.53)分,认知功能评分为(35.58 ±1.98)分,心理健康评分为(36.66 ±2.05)分,总生活质量评分为(42.27 ±2.32)分;对照组患者的生理功能评分为(28.12 ±1.35)分,生理职能评分为(29.10 ±2.31)分,生命活力评分为(29.10±1.33)分,社会功能评分为(28.86 ±1.62)分,角色功能评分为(29.11 ± 1.10)分,认知功能评分为(27.67 ±1.22)分,心理健康评分为(28.87 ±1.55)分,总生活质量评分为(33.33 ±1.99)分,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63、 13.991、 14.266、 17.107、 16.278、21.511、 19.170、 18.498,P=0.001、0.001、 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SAS 评分为(32.54 ±2.47)分,SDS 评分为(31.59 ±2.71)分,对照组患者SAS评分为(32.11 ± 2.76)分,SDS 评分为(31.76 ±2.55)分,2 组患者的各项评分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7、0.262,P=0.507、0.794);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 评分为(17.21 ±1.34)分,SDS评分为(18.76 ±1.15)分,对照组患者SAS 评分为(21.33 ±2.21)分,SDS 评分为(22.11 ±2.31)分,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57、7.458,P=0.001、0.001)。
骨折术后疼痛护理和肢体功能恢复是现代快速康复理念中重要的一环。 快速康复外科广泛应用,为围术期处理措施,涵盖多项内容,例如外科学、麻醉学、康复医学、护理学、营养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已在临床获得广泛应用[3]。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主旨是改善围术期患者的恢复情况,它弥补了目前临床上护理的不足和缺陷,对其进行优化和补充[4]。 它能够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疏导,在缩短治疗时间的基础上,提升治疗效果。 骨科手术过程较为复杂,并且伴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并发症,但是手术治疗是骨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和创伤,因此,给予患者护理干预是必要且重要的[5]。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应激水平,从而促进患者快速的康复和恢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内涵较为深刻,它是指在整个围术期中利用各种护理方式减少手术并发症和应激的发生率,从而将临床治疗效果大大提升。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并不是单纯的理念知识,涵盖术前理论知识讲解、术中手术方法、术后科学护理等,它突破了传统护理当中的不足,比如忽视心理疏导、不主张术前检查、手术不严格禁食、围术期镇痛单一、围术期抗生素输液等,将护理的科学性大大提升,也将护理的局限性大大减少[6-7]。 骨科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是十分有必要的,骨科手术患者的恢复时间较长,并且病情较为严重,因此,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的判断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围术期护理环节的严谨性非常重要。临床研究表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削弱患者应激反应,在股骨头、膝关节置换当中具有显著效果,患者恢复进程较常规护理程序快,并且有效规避了并发症的发生[8-10]。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临床广泛的应用,具有多种优势,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将优质护理模式长效机制建立,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其与常规护理相比,在多个方面均具有优势。 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以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心理需求进行干预,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缓解患者应激心理反应、焦虑以及恐惧等心理;在护理过程中以每位患者作为中心采取多项护理,通过进行各项护理操作,能显著提高每位患者依从性,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在术后进行镇痛操作,能降低患者疼痛感,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快速康复理论在护理过程中对每位患者心理变化进行观察,给予患者讲解疾病转归、病情、手术方式以及治疗方式等,同时给予患者心理干预,降低患者心理压力,在术后进行饮食方面指导和康复指导,促进患者体力恢复。 在本次结果中,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通过在术后实施快速康复理论,能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在护理过程中除不断完善和改进手术方法之外,提升临床护理水平也十分重要,全面科学的术后护理对于治疗能够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并贯穿于患者康复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在快速康复理论下要掌握各项护理要点,熟悉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知识,不断提高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通过对患者应用该项护理后,和常规护理相比,存在多种优势,该项护理从患者心理以及生理等多方面进行护理,患者进行各项手术时,由于患者手术创伤大,患者情绪常常波动,心理情绪无法稳定,容易对手术开展进行影响,而实施该项护理模式后,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利于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利于手术顺利进行,改善患者应激情况。 睡眠护理,良好的睡眠是术后恢复的基础,也是术前准备的一项重要环节,患者在接受骨科手术后,往往由于疼痛等,使得患者的睡眠不好,进而影响到患者的恢复和康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模式下,患者依然会存在睡眠障碍,但是睡眠质量会得到显著的改善,逐渐的恢复到正常的水平,指出术后睡眠障碍可能与焦虑情绪、环境陌生感、失眠史、手术应激反应、疼痛不适感、药物副作用、他人惊扰、体位摆放不当等因素有直接关系[11-20]。
快速康复外科,即FST,是指运用循证医学证实的各种有效手段对围术期的患者进行护理,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相关应激状态,减少器官的应激反应,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改善预后的护理干预理念。 它是由丹麦外科医生Kehlet 在20 世纪90 年代提出的,并且在医学的发展长河当中不断的进行优化和完善,并取得可喜成果。 近年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也逐渐的被运用在骨科的护理当中,尤其是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比如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患者,提出了新观点、新方法,在阐述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基础上,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的机遇与启示,以期为今后快速康复护理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随着快速康复外科临床路径的发展和完善,临床的护理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和进步,但同时也面临必然的转变与挑战。 护理工作领域不再局限于医院,逐渐向社区和家庭当中开展,要求院内护士、社区护士、家属、照护者共同协作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性的护理干预服务,护理工作也不仅仅只是患者医疗照顾的重复,通过采取多项护理操作,为患者提供特色服务,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从而为患者提供社会、心理、生理等优质服务,对患者进行术前指导、心理干预,预防并发症,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同时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对专业知识进行更新,从而适应医学发展的新考验,提高护理职业价值。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Hcnrik Kchlc 教授提出“术后加速康复”概念后,被人们称作为快速康复外科之父,是指围术期中外科医学、护理以及麻醉等最新研究证据集合的创新理念,能对临床护理路径进行优化,显著减少患者创伤应激,促进患者器官功能早期康复,显著预防并发症发生,将患者住院时间缩短,促进患者康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核心是减少创伤及应激。 最初,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被运用在结直肠癌手术当中,逐渐发展到不同的学科,例如肝脏、胰腺、胃、食管、胸部、妇科、整形外科、急诊部门,在骨科的运用也十分广泛。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7 天、14 天的VAS 均低于对照组,疼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SF -36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AS 评分和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能缩短创伤骨科病患疼痛缓解时间和治疗时间,减少病患术后疼痛感。 分析原因在于,常规护理时术前灌肠导泻会对胃肠道产生应激刺激,导致胃肠道电解质紊乱、菌群易位,出现术中胃壁水肿、肠腔感染等并发症,不利于预后。 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认为术前灌肠与插管等机械性准备操作会增加病患的胃肠道感受到不一样的刺激,引发创伤。 术前营养支持、强化术后保温、帮助快速苏醒,增加术后安全系数。 术后疼痛如得不到有效缓解会降低病患治疗及护理依从性,还会给病患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本研究采用多模式止痛方案,通过按摩促进患肢局部血液循环,采用罗哌卡因、乙酰氨酚、非甾体抗炎药注射切口能提升术后痛感强烈病患舒适度,且安全性较高,多种措施共同作用能有效降低病患术后疼痛,使病患保持愉悦的身心,减轻术后主观疼痛感。 在术后早期加强病患被动锻炼、主动锻炼可以改善其关节滑液和局部血液循环,为肢体活动能力恢复提供有利条件,缩短病患住院时间,促进病患康复。
综上所述,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能缩短创伤骨科病患疼痛缓解时间和治疗时间,减少病患术后疼痛感,临床应用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