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微写作类型、特点及命题建议

2023-07-14 13:56:20马利云金炘辰
学语文 2023年3期
关键词:微写作中考

马利云 金炘辰

摘要:微写作是与大作文相对的一种写作形式。中考微写作类型丰富,题型多变。中考微写作特征有:写作篇幅短小;材料贴近生活;写作任务单一;创意表达增加。中考微写作命题应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应以情境为载体,应倡导“教-学-评”一致。

关键词:中考;微写作;微写作命题

微写作是与大作文相对的一种写作形式。微写作内容大多描述事物或事件、表达个人观点或情感、解决实际问题;题目设计灵活多样,情境性较强;写作要求明确,规定字数较少,一般控制在80-200字;涉及语文学习领域广。微写作受到命题者青睐,成为中考常见题型。

201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首次增加“微写作”板块,分值为10分。北京市在当年的《考试说明》指出“微写作可以借助精炼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1]8。2015年,“微写作”出现在中考试卷上。2017年浙江省各地的中考卷,除杭州卷外,均引入了以“语言运用”为形式的“微写作”。《2017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对“语言运用”提出具体要求:“根据情境,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写常见应用文”。

在中考微写作命题中,浙江省杭州、宁波、绍兴等地市在题型创新方面展开积极探索,本文以近三年浙江省中考试卷中的微写作题目为研究素材,对照新课程标准命题要求,剖析其类型与特点,并提出命题建议。

一、中考微写作类型

中考微写作,类型丰富,题型多变。

(一)从写作目的分类

所有的写作都要有一定的意图和目的,从写作目的来看,中考微写作可以分为分享经验类、劝说说服类和传递信息类(见图表1)。

(二)从试题材料的呈现方式分类

微写作试题材料的呈现方式比较丰富,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文字型、图表型以及图文结合型(见图表2)。

(三)从学习内容领域分类

微写作试题中涉及到的语文学习内容领域不仅关乎写作,同时涵盖多个领域,如写作与阅读、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等多种融合(见图表3)。

经过命题者的不倦探索,浙江省中考微写作题型不断丰富,逐步趋于稳定。但其他方面仍有不足,如对文学创作关注不够充分、写作任务选择空间不足、评分方式及标准示例与试题测量目标一致性有待提高等。

二、中考微写作特点

根据近三年浙江省微写作试题的命制及微写作的任务与形式,可发现微写作呈现如下四个基本特点。

(一)写作篇幅短小

微写作字数要求低,篇幅短小,一般写作字数控制在80-200之间,既减轻了学生在考场上的字数压力,又降低了学生对写作表达的恐慌心理。微写作重在考查学生就某一特定事物或场景的表达能力,不求面面俱到。考核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重在语言的连贯性、得体性、生动性和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等。如2021年杭州卷微写作:“请围绕‘夏天‘树林‘风三个词语,发挥想象,描写一个场景。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00字左右。(6分)”在本次写作中,字数要求仅100字。其中“夏天”是时间,“树林”是地点,“风”是描写的对象。但“风”的属性特殊,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学生该如何描写“风”呢?这就需要考生发挥想象,借助一定的表现手法,用形象化语言展现自己的文学表现力。

(二)材料贴近生活

浙江省中考微写作的材料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通常会创设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较为贴合的、能引起学生情感波动的情境。如2021年台州卷微写作题关于消除电动车安全隐患,选择恰当宣传画(见前文表格原题),这个题目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浙江省中考试卷中的微写作充满生活气息,通过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通过创设相对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的写作富有真情实感。

(三)写作任务单一

浙江省中考微写作试题要求任务选项单一,没有出现二选一、三选一等多选项。一道试题中通常只设一个任务。如2021年嘉兴卷微写作就是单一任务:“古人治水是为了理想,卡梅拉去看海是为了理想,尼摩在海底行驶两万里也是为了理想……至此你对理想也一定有了新的认识,请结合尼摩艇长的经历及自身的感悟阐述这种认识,准备在‘我的青春,我的理想阅读交流会上发言。(温馨提示:发言文稿200字左右即可) (8分)”此题任务是让学生结合名著阅读,提炼一个“理想”主题,在阅读交流会上发言。

又如2020年衢州卷微写作,要求学生对政府退回杨某“支援抗疫捐赠”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见图表4)。

此題虽然存在“政府”“个体”两个角度,但学生在写作时,只需按照要求选择老杨或镇政府其中一方面的行为来发表看法。因此仍然属于单一性写作任务。

(四)创意表达增加

浙江省中考微写作试题中创意写作试题有所增加。创写类型比较丰富,有续写、创作、补写、连句成诗等。如2020年金华丽水卷,要求学生仿照诗句,续写一节诗;2021年杭州卷,给出三个词语,发挥想象,描写场景;2022年丽水卷,选择一个季节,运用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形式相近的小诗;2021年衢州卷,从两篇散文中摘录描绘春天的词句,连缀成一首咏春的小诗等等。

如,2021年宁波卷微写作试题:某同学写了两节诗,分别表达了保尔、江姐心中的渴望。请你任选一张素材卡片,发挥联想与想象,补写一节诗。(8分)

但此题一石二鸟,不仅考查学生仿写,还要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理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7-9年级的“表达与交流”提出新要求,对写作的方式和文类,新课标均有所开拓,不仅要求“缩写”“扩写”和“改写”,还要求“尝试诗歌、小小说”的写作[2]。浙江中考微写作试题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尝试,符合新课标精神。

三、中考微写作命题建议

《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强调,考试命题“既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3]。遵照命题“意见”,依据新课程标准,笔者对中考微写作命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命题应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微写作命题必须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为目标。

第一,要注重彰显文化自信。微写作命题要渗透思想性,发挥育人功能,无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微写作命题设计,要充分彰显语文学科独有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特色,参与文化传播与交流,彰显文化自信,同时使学生学会合理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第二,要注重提升学生思维。微写作提供的文本材料,应具有情境性、思辨性和探究性,让学生在理解材料和提取信息的基础上,对材料内容、活动情境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进行提炼、质疑与创新。命题材料虽然短小,但具有张力,学生可藉此进行多角度的思维和想象,然后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创见。

第三,要注重学生审美创造。微写作命题要以具体的语言材料作为审美对象,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运用过程中,将自己的审美情趣渗透、融入到立意、选材、构思谋篇及遣词用语中,并通过不同文体形式表现出来。命题应注重触发学生主观想象,让学生对文本中有趣的素材进行联想、想象和创造。

(二)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

新时期呼唤情境化命题。真实情境是微写作命题的载体和依托。只有将知识根植于真实而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情境中,学习才有意义,知识才能最终转化为素养。

第一,微写作命题情境设计应结合学生日常生活。考试命题注重真实情境,“真实”并非指向真实发生的事件或绝对真实的场景,微写作情境不一定是在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但应该是与学生生活经验有联系的。如2022年台州卷微写作试题:“据《光明日报》4月12日报道,疫情停课期间,河北、安徽有些地方要求幼儿园开展线上教学,给幼儿上网课。此事引发热议。请写一段文字,发表你对‘幼儿是否适合上网课的看法,要求120字左右,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合理。”此題结合疫情背景下的“网课”话题,让学生的发言有现实情境基础,有真切体验,这种写作就有现实性、针对性。

第二,微写作命题情境设计应结合学生文学体验。目前结合文学体验的微写作试题类型还不够丰富,通常会结合名著阅读进行命题设计。如图表6,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及语言表达的能力。需要学生结合文学阅读的体验,深入分析人物形象,并具备一定的解图读图能力。笔者建议,文学体验可以更丰富,更深入,写作类型也可以更多样。

第三,微写作命题情境设计应尝试进行跨学科学习。跨学科学习是2022年新课程标准的热词,在新课程标准中“跨学科”一词一共出现四十余次。目前来看,微写作命题的跨学科元素,还是不够凸显。如2021年绍兴卷微写作试题(题目见表1)。

本情境显然具有虚构性和模拟性,其图文设计,增添可读性;小贴士说明Nature期刊权威性。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则跨学科学习微写作,但总体来说“跨学科”特征不够显著。学生要对画面进行有序介绍,不添枝加叶,不议论,不抒情,客观全面;学生要在分析画面基础上,看画中字,比较分析,然后联系现实展开想象,从而提炼所揭示的主题或寓意。

(三)命题应倡导“教—学—评”一致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载体,教材一定程度上也是微写作命题的重要依据。中考微写作命题应努力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材写作内容的学习要求,努力做到所教、所学与所评协调一致。

教科书阅读部分的微写作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如改写、续写、仿写等,或通过对某篇文本的学习,进行写作迁移。教材中的课文可以作为“微写作”的丰富素材,教师完全可以把对学生微写作的训练落实在日常教学中。另一种微写作形式,出现在教材写作单元、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中。命题者结合教材要求来进行微写作命题设计,具有积极导向意义,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认真落实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有利于推进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有利于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相关文体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程璟.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8).

(作者:马利云,浙江省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金炘辰,浙江省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

[责编:夏家顺;校对:胡承佼]

猜你喜欢
微写作中考
中考新题型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中考“三数”大扫描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高中语文“微写作”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95期)2016-12-21 00:52:14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微写作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分析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