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洁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日益受到重视。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项非常关键的课程,它在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年齡还小,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很难掌握这些抽象而又繁复的东西,教师在教学生时,一般会采用画图方式,目的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直观的图片,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如此可以有效推动学生学习的进度,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数学思维能力。为此,本文对小学生画图能力培养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方法,希望对小学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阶段;数学;画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1-0162-03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比较偏向于理科的科目,内容比较抽象并富有逻辑性,而小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比较弱,因此很难掌握。此外,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部分教师的思维方式还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往往只会把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没有考虑学生是否理解,从而造成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缺乏足够的了解,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率。为此,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使学生将画图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此,教师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对画图的兴趣与认识,让他们在面对数学难题时,运用画图的方式,更好地了解和寻找问题的答案。
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画图能力的意义
(1)提高学生画图兴趣
只有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浓厚的兴趣,并积极投身于教育中,才能提高教育效果。由于数学教学中的很多环节都是单调乏味的,为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巧妙借助手边的工具,让数学的知识变得生动,学习变得有趣,从而让学生主动去探索与学习。同时,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因其爱好而发生变化,他们会对所关注的事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这种求知欲是他们的首要动机,而形象生动的图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让画图成为需求
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喜欢画图,也不愿意自己去作画。而对学生来说,如果在学习中遇到困难,那么画图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画图活动是一种比较消极的活动,因此,要让孩子们真正了解画图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3)让画图成为习惯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助推学生高效学习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在激发了学生画图的兴趣以后,教师要对他们的画图习性进行训练,而一个良好的习惯的形成需要持久的训练,教师要给他们以激励,让学生产生不断进步的内需力。
(4)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只有让学生的感官、四肢和思维等充分的释放,给他们创造出自由的学习和想象空间,才能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成长。在学生的思维培养与研究中,图形转换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方法。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深入发掘教学内容,培养他们的数形结合意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用视觉直观的方式处理对应的问题。例如,在学习“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关键在于学生要正确理解“周长”这一概念。教师可以利用最基础的画图方法——“描一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周长的概念,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小学数学教学中导致学生画图能力弱的原因
(1)课堂时间不足
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时长一般是40分钟,大部分教师都会将精力放在原本设定好的教学目标上,只想着如何完成目标,而不是想着如何将更深入的知识、更有价值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且低年级的教师会将“培养学生画图能力”的任务直接推给高年级教师,认为这并不属于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些教师做了图表解析,但不让学生动手画画,让学生被动地听。久而久之,学生无法形成画图的习惯和观念。而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教师更注重的是培养和分析学生的自我发现和思考的能力,提前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可以自己去探索问题,自己动手动脑进行题目的计算等,只有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出正确的结果,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深入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
(2)教学过程展示机会缺乏
在上课期间,很多教师也会有意识地把画图的方法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传授给学生,但是学生缺乏自己动手练习的时间,有些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也会选择画图解决问题,而在学生运用这种方式之后,大部分教师只会简单进行讲解,再加上现在的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普及,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大多都是图像、声音、视频等,这比作图要更直观、生动、有效,所以在课件的作用下,学生会感到自己的画图没有任何的好处,也就没有了作图的动机,进而当然也就无法理解教师为什么要教授如何通过画图来解决问题,而且教师都比较看重答案,认为作图并不需要进行训练,所以学生的作图水平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在这个时期,教师更要让孩子有充分的表现的时间和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学会用画图的方法学习。
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画图能力的方法
(1)重视教学过程,交给学生画图技巧
在目前的教学中,存在一些状况,比如一些学生刚学习时很爱画图,他们习惯性地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画图和解题的研究越来越少,到最后,他们就会变得越来越不耐烦。于是,他们渐渐放弃了用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究其根源,在于没有对画图产生正确的认识,在运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时,往往会产生各种误差,进而失去对运用画图进行学习的兴趣。由此得出,要培养学生主动通过画图解题的意识与能力,首先要让他们学会画图的技巧,然后让学生通过不断实践,学会用画图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同学们经常会见到一些实物在起作用,比如摆小棒,摆三角形和圆形图片,如在教师教学生20内退位减法,教15-9这道题时,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算理,常常是先为自己与学生各备一组小棒,再通过具体操作强调算理。用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算理,这显然是对的,但是教师不能简单地将实物摆出来便结束了实际教学,应为后面的画图教学做好充足的铺垫。同学们经过亲自动手操作,明白15-9算理,再进行后面“做到了”的习题时,可使同学们由摆实物移植到用图表达。借由画图,让学生清晰直观地看到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变。而要做到高品质的转化,就必须不断训练,最后从量变到质变。同时,在日常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充分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以各种方式指导学生画图。并且要注意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正确把握学习的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画图学习的空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整个画图的全过程,从而有效地提高画图的水平。
(2)以尺规作图,培养学生抽象思维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一般都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然后再过渡到抽象思维,这也是现在教材将尺规作图放在教学中的原因。尺规作图也是一种学生实际执行的操作,具有不可替代的直观性,因此只要做好铺垫,小学阶段也是可以达到这一要求的。例如,在一年级的教学关于学习平面图形中,学生在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它们的基本特性后,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些图形,使他们能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及画图的基本方法,并能使学生他们对于画图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学习长度单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不同长度的线段,并将它们的长短进行对比,从而为以后画线段图和绘制各种平面和立体图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画垂直线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各个方位上画出垂线,以便为以后的画高做好铺垫。
(3)通过数形结合,提高学生画图解题能力
数与形的融合是最关键的一种思维方式,只要正确应用,对数学的研究将会有很大的帮助。什么是数字和形状的组合?所谓的“学”,就是将数字与知识相融合,用图画表达自己的观点,两者相融合,无论是学习的过程,或问题的解答都會更加简便。所以,在教学中,应强化对学生的指导,使其自觉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术,尤其是数学与形体的关系。在此期间,数型思维与数理的融合,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从平时的生活中慢慢融入其中,一步一步建设。在此阶段,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向其灌输数形的观念,并给予他们鼓励,使他们在解题时多采用数形相融的方式,有意识地画图,利用图象解决问题,形成画图意识,自觉把画图的方式应用于解题,进而提高画图水平。同时,教师也要不断积累经验,给学生提供科学的画图方法,使他们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画图水平,从而达到学习与应用相融合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乘法的时候,学生遇到了一个问题:将一根木头锯成四块,且这四段要求等长,每一段的用时是3分钟,那么我们需要花费多少时间锯完这根木头?大多数同学都会把算式写成4×3=12 (分),教师在巡查时,引导同学们:“请同学们把这根木头被锯的具体情况表示出来。”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木头被锯的示意图画出来后,他们突然恍然大悟:“啊,原来是这个样子,有示意图就清楚多了。”
(4)引导学生动手画,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注重的是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这里面的动脑是思维,而实际的动作是解决问题和画图的技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练习提高自己的画图水平。在此阶段,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通过思考与探索提高画图技能。比如,在进行乘法这一部分的教学时,学生一般都很难理解抽象的知识,若教师巧用画图的方法,便可以让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比如:··········这是多少个小圆点?如果用式子表示,应该怎么列?此题可以用一下方式表示:3+3+4=10;4+3×2=10;3×3+1=10等等,直接让学生看式子,可能无法理解,若通过画图,将这些小圆点用斜线区分开,比如4+3×2=10就可以这样表示:····/···/···,通过直观的图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5)创设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图画思维
在课堂中,教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情景中对教师所说的问题进行反思。在思维活动中,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存在一些矛盾,因而会对其他同学问题的回答产生兴趣。例如,数学题中常常会遇见的鸡兔同笼的问题:已知笼子里有鸡和兔若干只,一共有6个头,20个脚,问笼子里鸡和兔子的数量各有多少?这种问题经常让学生们感到头疼,不知道从何下手,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画图的方法,比如在纸上画出6个脑袋,每一个脑袋上画2只脚,这样笼子里就有6只鸡,而现在笼里的腿是12只,比题目中知道的少了8只脚。那么就要给每只鸡加上2只脚,当加到第4只鸡的时候,就会发现已经达到了题目中的要求。如法炮制,我们在一张白纸上画6个头,每一个头上加了4只脚,那么现在笼子里有6只兔子,但笼子里有24条腿,这不符合题目的要求,就应该把它们的两只脚擦去或者划去,当到了第二只时便发现这个题的答案已经出来了,此时笼子在共有2只鸡,4只兔子。
(6)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画图能力
科学技术越来越成熟了,各种多媒体技术被大量应用到了课堂上,对学生的数学教育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所以他们的好奇心比较重,而且学生的精力集中时长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让学生产生一种视觉上的联想,学生好奇的时候,就会全身心投入学习中,跟着教师学画图,提高自己的画图水平。因此,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讲授“三角形”这一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做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或者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物品的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明白什么是三角形。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多媒体展示的图片,尝试在纸上画出多种类型的三角形,随后教师利用学生画出一些有特点的三角形,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如此,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深刻,理解更深入。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中运用画图法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培养他们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画图能力,进而提高数学学习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庄志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画图能力的有效方法探究[J].新课程,2020(01).
[2]张华.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画图策略提高解题能力的研究[J].启迪,2022(05).
[3]谢敏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解决具体问题[J].试题研究,20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