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传统绘画中包含较多的优秀人文精神,因此其是传承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媒介。要想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应挖掘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人文精神,将此作为欣赏传统绘画作品的立足点,感受画家的品性与精神。以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人文精神为研究对象,对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历史进行简单介绍,并基于中华传统绘画中人文精神的内涵,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中人文精神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中国传统绘画;人文精神;个性发展
中国传统绘画可彰显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傳统文化,并且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可促进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要想了解中国传统绘画,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了解绘画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作者情感,基于此提升对传统绘画作品的鉴赏水平。
一、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历史
中国传统绘画凝聚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精髓,具有鲜明、独特的文化精神和艺术观念。原始社会彩陶上的美丽图案开启了中国绘画艺术之先河,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在社会环境与审美观念的影响下,绘画艺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从秦朝开始直到当下,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展示出不同时代的审美特点与艺术特点,为人民群众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提供了渠道。
中国传统绘画萌芽在旧石器时代。由于资源匮乏,先民们便在陶器、岩石上进行绘画,其中,内蒙古阴山岩画最具代表性。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会通过岩画记录狩猎、舞蹈、战争等内容,这时的岩画结构逐渐复杂,由单个物体发展成相关联、有动作的人。后来,绘画不仅出现在岩石、陶瓷器上,也在夏商周时期出现于青铜器上,为绘画意识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秦汉时期,绘画逐渐出现在宫室建筑上,这促使我国绘画意识实现了多元化发展。隋唐时期是我国绘画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题材、技艺等发生较大的变化,充分体现出隋唐时期的文化特点,为接下来绘画意识的发展提供了驱动力。宋朝,绘画艺术更加完善,不仅有人物、花鸟等内容,还有妖魔鬼怪,展示出当时民风的多元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清明上河图》。元明时期,画家更加注重自身情感的抒发,会通过借景抒情、借物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多年历史文化的优化整合,中国传统绘画呈现出较强的民族特色,反映了我国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为我国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
二、中国传统绘画中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是人类的自我关怀,主要表现为对人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对人类遗留下的精神文化的珍视,是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与塑造。中国传统绘画中包含较多的人文精神,具体如下。
(一)注重个性发展
中国传统绘画中包含较多与个性发展有关的内容,部分艺术家会通过绘画这一渠道表达自己对品行、修养的重视。魏晋后,中国传统绘画作品逐渐呈现出风骨、气节相关的风格,赋予了绘画作品更深刻的内涵与情感,使绘画作品变得更加具有艺术感[3]。一般来讲,绘画作品能反映画家的艺术风格与特点,体现画家对生活、仕途等方面的追求。若是画家不具备良好的品行或者修养,那么会影响绘画作品的效果,不能保证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如明末清初画家朱耷的《古梅图》,画面主体是一棵古梅,其树根裸露在外边,主干中空且有裂痕,树枝下垂,数朵梅花交相辉映,使人感受非常古怪。树的形象挺拔古怪,虽然根不着土,但是显示出顽强的抵抗力和生命力。这一绘画作品充分体现了画家的个性与情感,通过作品表达了画家对明朝的怀念。
(二)关注自我内心
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画家会将自己的情感付诸画笔,通过对不同景物、人物等内容的勾勒,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在绘画过程中,一些画家十分注重自身内心情感的变化,会借助不同的绘画作品展示自己的思想状态等。也正是因为我国画家独特的表达方式,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内涵才更加丰富,更能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一绘画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大部分传统绘画作品都比较注重写意,是画家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载体[4]。如展子虔《游春图》描绘了江南二月人们的春游情景。该图利用全景的方式,展示出山水的美丽,通过对楼阁、院落、桥梁、舟楫的描绘,使踏春赏玩的人物车马变得更加生动,呈现出一幅春日景象。该作品不仅展示出画家高超的技艺,同时体现出画家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三、中国传统绘画中人文精神的表现
(一)意境
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有很大的不同,西方绘画更加注重写实,而中国传统绘画整体来说比较注重写意,力求通过对事物神韵、意境的描绘达到神似的目的。写意这一表现手法的运用不仅使画家摆脱了外在事物的约束,同时给予了画家更多的创作空间,使画家在想象力与艺术思维的支撑下创造更多有意境、艺术感的绘画作品。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不仅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反映出我国画家的审美特点。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历程的分析可以发现,从魏晋时期开始,中国传统绘画便由形似向神似转变,更加注重意境的创建与情感的表达[5]。这一人文精神的渗透,不仅改变了中国以往的绘画审美,同时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唐代韩干的《牧马图》为例,当时的唐朝国力强盛,社会安定,国家处于积极发展的状态。受开拓进取、开放包容时代精神的积极影响,《牧马图》充分体现了当时国家的富足。作品中描绘了一个牧马人与两匹马。其中,牧马人坐在白马上,手中牵着黑马的缰绳,仿佛两马一人仍然在奔跑中。在这幅画中,画家对两匹马的描绘非常详细,两匹马的后腿略微弯曲,左前腿离地,马匹的轮廓也非常流畅,看起来膘肥体壮。通过对马匹轮廓、形态的分析,可以看出当时国家的富裕及以丰腴为美的审美取向。画家对牧马人的描绘也非常具体,牧马人并不消瘦,而是非常强壮。通过对牧马人形态、动作的观察,可以看出其非常悠然自得,仿佛对放牧十分自信。通过画家的勾勒,整幅作品变得生动、形象,给人非常真实的感受。
(二)构图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些画家还会利用构图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思想,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不同画家对绘画构图有不同的想法,有的画家会利用全景来表现景色或者人物,有的画家则是利用边角之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不同的画面构图给人的感受不同,所呈现出的人文精神也不同。在中国传统绘画作品赏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绘画作品构图的分析,了解画家内心的想法与情感[6]。
如南宋画家马远的《踏歌图》中,并没有利用全景的方式进行绘画,而是选择一处细节,通过见微知著的方式体现了江南人民收获时的喜悦之情。独特的绘画构图,给观者提供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间,使人們可以想象到当时人民群众心中的喜悦,了解江南的风土人情。
再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画家采用了鸟瞰式全景法,将汴京东南城角中人们的生活以非常具体、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得画面内容非常真实。在包含五百余人物的画面中,穿插着各种各样的情节,使人感觉仿佛置身其中。基于科学的构图,整个画面关系非常和谐,表达出画家良好的观察能力与画面组织能力。
(三)笔墨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笔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具有深化画面意境、表达画家情感的重要作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笔墨不仅是重要的表现手段,同时也是提升绘画艺术感的有效途径。运用不同的笔墨技巧,创设的画面意境也不同,可反映出画家独特的绘画风格与情感。清代画家恽南田曾经说过:“有笔有墨谓之画,有韵有趣谓之笔墨。”[7]由此可以看出笔墨在绘画中的作用与价值。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笔与墨是两个不可分割的主体,笔中有墨,墨中有笔,这是中国传统绘画对笔墨的基本要求。若是出现了笔墨运用不合理的情况,那么就会影响绘画主题及情感的表达,无法呈现画家想要营造的意境。因此,可以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笔墨的分析,了解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感受不同的绘画主题与情感特点。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笔一般包含落笔、行笔、收笔,墨则是指不同浓淡、干湿的墨所形成的不同色彩。
以元代赵孟頫的《浴马图》为例,这幅画描绘了炎炎夏日,绿树成荫,一群马倌给一群马在河里洗澡的场景。画面中一共有9名马倌、14匹骏马,每个人物、马匹的动作、神态都不同,看起来十分生动形象。画面中,马倌有老少之别,穿着不同颜色的服装,或立在水中为马洗刷,或牵马临溪,或跨马下水,或驱马上岸,或骑马上张望,或在岸边小憩。这幅作品中画家对笔墨的运用十分精妙,不仅将每个人的形态、衣着勾勒出来,同时画面色彩十分丰富,给人愉快的感受。在这一绘画作品中,画家采用了整体场景的表现方式,利用中景构图和远近、虚实、冷暖的对比,将人、马、环境有机统一,体现出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景象。绘画技法方面,画家采用了青绿山水的表现方式,通过色彩与勾线描绘出大概的意境,同时利用墨色、青绿色,改变了以往人们对青山绿水的认知,使整幅画面变得更加透亮。作品笔法古朴遒劲,树干坡石,皴法洗练而结实。无论是清澈透明的溪水、婆娑多姿的水草,还是双勾填绿的梧桐、柳树及其他夹叶树,画法皆有章法特征。
(四)表现技巧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为凸显绘画的主题与核心内容,部分画家会利用一些表现技巧,使整个画面内容变得更加丰富、真实。传统绘画中有较多类型的表现方法,如谐音法、隐喻法、象征法、赋予法等,通过不同手法的运用,使作品内涵变得更加深刻。
1.隐喻法
隐喻法就是一种比喻方法,是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隐喻手法的运用,可以使绘画作品变得生动、简洁。在宋徽宗赵佶的《芙蓉锦鸡图》中,锦鸡悠闲地落在芙蓉枝头,侧首仰望翩翩飞舞的彩蝶,气氛祥和。透过画面,人们可以感受到和谐、平静的氛围,从而产生积极的生活态度。这幅作品就通过悠闲自得的锦鸡暗喻和平的生活,展示出画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象征法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些画家会利用梅花、牡丹、莲花等来表达自己的品质。以梅花为例,梅花象征着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品质,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比较常见的题材[8]。以宋代马远的《梅溪放艇图》为例,图中雾气蒙蒙,山峰若隐若现,通过船夫的努力,小船不断向前行进着。船头上,一个人正在眺望,位于岸边的两树古梅正处含苞待放的状态,看起来十分有生气。
3.谐音法
谐音法就是利用同音不同字的方式置换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字,如葫芦谐音“福禄”,“蝙蝠”谐音寓意“遍地是福”等。
4.赋予法
赋予法主要是通过不同花纹的运用,赋予整个画面吉祥、如意的内涵。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些画家会将龙纹、带状花纹等运用到绘画作品中,借此来表达画家对相关事件的祝福。赋予法的运用,可使画面形象更加饱满,情感更加细腻,使整个画面变得更加有感染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绘画人文精神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个性发展与关注自我内心两个方面。我国传统绘画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的中华传统艺术文化,丰富了我国精神文化的内容,为我国艺术影响力的提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绘画过程中,画家会利用绘画作品的意境、构图、笔墨、表现技巧等手段展示自身的情感或者想法,赋予整个画面更多的活力。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传统绘画的内涵与人文精神逐渐丰富,在提升我国人民群众审美意识的同时,为推动我国文化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艳宏.在石窟壁画中实证的中国传统绘画面貌:以榆林窟第3窟文殊变壁画背景山水图为例[J].东方收藏,2022(9):35-37.
[2]夏颖.随类赋彩与视知觉艺术呈现:浅谈中国传统绘画设色[J].中国美术,2022(4):97-98.
[3]张雨梦.“传神”观与“本性”说:浅谈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个内在关系[J].南方文坛,2022(1):175-176.
[4]付子畅.论当代工笔画中对中国传统绘画思想的继承:以何家英作品为例[J].美与时代(中),2021(12):52-53.
[5]何水法.中西方艺术交融的创新尝试:简评张碧云博士新著《寻艺中西:中国画与油画交融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361.
[6]郭大松,李军,脱斌锋.中国传统绘画与园林营造的关系解析:以网师园为例[J].城市建筑,2021(20):153-155.
[7]刘珂欣,唐佳烨,陈杰.原创图画书对传统中国绘画的继承与创新研究:以“九神鹿绘本馆”中国原创绘本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9):62-63.
[8]宋明宇.古典艺术精神的当代呈现:试析中国传统绘画的当代价值[J].美与时代(中),2020(4):8-9.
作者简介:
赵红绘,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绘画、平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