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恶性肿瘤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3-07-12 03:50:38陈宪典杜昊炎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7期
关键词:百分率白蛋白机体

陈宪典 杜昊炎 郑 羽

慢性肾衰竭为多种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以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潴留为特征,病情持续进展会加重乏力、蛋白尿等症状,还可诱发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1-2]。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慢性肾衰竭患者重要治疗手段,其能够替代肾脏功能,加快体内代谢产物及废物清除,以维持内环境稳定,延缓肾脏损伤[3-4]。但血液透析并不能完全替代肾功能,仅能够延缓病情,无法达到根治效果,且长期随访发现,MHD患者易并发恶性肿瘤,进一步加重机体负担,增加死亡风险。目前,MHD所致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日益增高,已备受临床关注,成为降低MHD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原因[5-6]。但临床关于MHD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相关影响因素尚未达到统一共识,还需进一步明确与恶性肿瘤发病有关的高危因素,便于临床早期开展针对性干预,减少恶性肿瘤发生,改善MHD患者预后。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MHD患者恶性肿瘤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9.52±4.14)岁;体质量指数18~27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46±1.25)kg/m2;原发疾病:3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2例高血压肾病,8例多囊肾,18例糖尿病肾病;透析年龄1~6年,平均透析(2.89±0.42)年;文化程度:15例高中及以上,65例初中及以下。纳入标准:符合《慢性肾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7]中疾病诊断标准;年龄≥60岁;均行MHD治疗,且透析时间≥1年;临床资料完整;精神状态正常;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透析前伴有恶性肿瘤;伴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近期有重大手术史。

1.2 方法

所有老年患者均行MHD治疗,均采用碳酸氢盐透析,透析流量设为500 ml/min,透析液钙离子浓度1.5 mmol/L,透析3~4 h/次,3次/周。依据透析期间是否发生恶性肿瘤分为2组,收集2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恶性肿瘤家族史、吸烟史、尿量、透析时间、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尿素清除指数(Kt/v)、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总淋巴细胞计数(TLC)理想百分率等基础资料,其中实验室指标,均于透析前采集3 mL空腹血,离心处理后,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上述资料先开展单因素分析,待获得有统计学差异的项目再行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老年MHD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质量控制:所有参与研究人员均接受过统一培训,确保熟知研究目的、意义及操作流程,收集的患者数据均由专人填写并汇总,且经随机抽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且实验室指标均严格按照实验室规范操作,最大限度降低实验误差。

1.3 观察指标

(1)恶性肿瘤发生率:统计80例患者MHD期间恶性肿瘤发生情况。

(2)影响老年MHD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的因素分析:80例老年MHD患者依据透析期间恶性肿瘤发生情况分为2组,收集2组基础资料,分别开展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老年MHD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的高危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恶性肿瘤发生率

80例老年MHD患者透析期间共11例发生恶性肿瘤,发生率为13.75%(11/80)。

2.2 影响老年MHD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2组年龄、体质量指数、透析时间、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Kt/v、iPTH、TLC理想百分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影响老年MHD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的单因素分析(例,%)

2.3 影响老年MHD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体质量指数<23 kg/m2、透析时间≥3年、白蛋白水平<35 g/L、血红蛋白水平<110 g/L、Kt/v<1.2、iPTH≥300 pg/mL、TLC理想百分率<70%为影响老年MHD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且OR>1)。见表2。

表2 影响老年MHD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MHD为临床常用的肾脏替代疗法,借助透析机将血液引出体外,于体外进行过滤,再回输到体内,该过程可将体内代谢废物、多余水分清除,替代肾脏完成排泄,以维持内环境稳定,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8-9]。但MHD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患者透析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生理或病理性变化,易合并多种并发症,机体免疫能力降低,使得其他疾病风险异常升高[10]。恶性肿瘤是MHD过程中并发的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可进一步加重机体损耗,增加MHD患者死亡风险,故早期防治尤为严重[11-12]。但临床对于MHD并发恶性肿瘤的机制尚未明确,还需尽早明确与恶性肿瘤发生相关的高危因素,便于开展预防工作,改善患者预后。

多因素显示,年龄≥70岁、体质量指数<23 kg/m2、透析时间≥3年、白蛋白水平<35 g/L、血红蛋白水平<110 g/L、Kt/v<1.2、iPTH≥300 pg/mL、TLC理想百分率<70%为影响老年MHD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的高危因素。分析原因为:(1)年龄≥70岁:老年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方面机能均会发生退行性变化,且老年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多种致癌因素累加下,会增加恶性肿瘤发病风险。(2)体质量指数<23 kg/m2:体质量指数过低提示患者偏瘦,久之则可出现营养不良等现象,造成机体多种微量元素缺乏,免疫力下降,相应增加恶性肿瘤发病风险。(3)透析时间≥3年:长期开展血液透析可参与机体免疫激活过程,透析时间越长则体内免疫功能紊乱风险越高,而免疫与恶性肿瘤发生及发展关系密切,故透析时间长为恶性肿瘤发生的高危因素[13-14]。(4)白蛋白水平<35 g/L、血红蛋白水平<110 g/L:白蛋白、血红蛋白与机体营养状态均存在密切关系,其水平过低会影响机体免疫功能,难以发现出现恶性转化的肿瘤细胞,无法及时纠正或灭杀异常细胞,增加恶性肿瘤发病风险。(5)Kt/v<1.2:Kt/v是一定透析时间内透析器对尿素清除量及体积的比值,可直观反映透析的充分性,Kt/v值偏低,则提示透析不够充分[15]。而透析不充分则体内可残留较多代谢废物,代谢废物会刺激机体产生微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增加恶性肿瘤发生风险。(6)iPTH≥300 pg/mL:iPTH分泌受血内钙离子影响,长期进行血液透析会引起体内钙磷代谢失调,造成低钙高磷状态,使iPTH大量分泌,导致机体处于病理状态,相应增加恶性肿瘤发病风险。(7)TLC理想百分率<70%:TLC理想百分率是临床检测免疫功能的简易指标,其数值低则提示免疫功能处于低下状态,而免疫功能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故该因素为恶性肿瘤发病的高危因素。

综上所述,老年MHD患者恶性肿瘤发生风险较高,与年龄≥70岁、体质量指数<23 kg/m2、透析时间≥3年、白蛋白水平<35 g/L、血红蛋白水平<110 g/L、Kt/v<1.2、iPTH≥300 pg/mL、TLC理想百分率<70%关系密切,临床应做好针对性干预,以预防恶性肿瘤发生。

猜你喜欢
百分率白蛋白机体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0:46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部级优课)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基于距平百分率的万源市气象干旱灰色预测
白蛋白不可滥用
祝您健康(2014年9期)2014-11-10 17:29:39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应用化工(2014年9期)2014-08-10 14:05:08
体内诱导多能干细胞与机体的损伤修复及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