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2023-07-12 03:23李辉
家长·中 2023年5期
关键词:空间思维教师

李辉

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引,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地理素养及综合能力培养与提升”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素中最為基础和关键的就是地理空间思维的培养。学生具备该思维,才能在面对现实问题时进行客观、全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并运用地理语言来解释问题、用地理知识来解决问题,进而实现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这是由地理学科所具有的空间性所决定的。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至关重要。但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教师在教学中遵循的教学观念、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着明显的滞后性和不协调性,由此影响了教学质量,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的培养也缺失了良好的环境。在此,文章对现阶段初中地理教学作出分析,详细阐述了地理空间思维内涵及构成以及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的意义、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列可行措施作为后续教学的参考。

一、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新课改不仅改变了我国基础教育环境以及依赖的教学资源,对教学结构及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与重组,也对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也被积极且广泛地运用在了具体的教学活动,以期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当前教育事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初中地理教学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教学过程进行了一定调整和优化,使其更具科学性,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基于地理学科空间性强的特征,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的培养,以此帮助学生能够从地理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

地理空间思维是学生学习地理必须要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但通过对实际教学观察发现,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的培养并不乐观,一是由于部分教师未能及时完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无法精准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二是由于学生本身所具备的空间思维能力较弱,在学习中无法真正了解知识,从而对学习产生的一定的畏惧或抵触情绪,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空间思维培养受限。鉴于此如何改变现状,让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得到有效培养、让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也成了当前教师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二、地理空间思维内涵及构成

所谓空间通常指场所与环境。从学术意义上来讲,空间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不依靠意识却又可以作为对意识反映的客观事实的存在形式,长度、宽度和高度是其最明显的三维性特征。地理学科研究的是我们所处的地球表面存在的各空间要素及分布特征、区域演变等学科,自然也具备了这样的空间特征。思维是人的大脑对某件事物进行的系列推理性、指导性的分析过程,它力求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空间思维通常包括了空间概念、呈现工具以及推理过程这三大部分。地理空间思维就是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以及地理图像的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形成一种立体性的、客观性地理空间模型,然后基于认知能力而学习如何去展示地理空间,了解与其相关的各种概念并做出决策。

三、初中地理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内涵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核心素养,在具体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既是最基本的教学要求,也是当前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基于此,初中地理教师在设计和实施具体教学中必须要将知识教授与核心素养培养融合起来。但相对于其他学科,地理学科的空间性、抽象性比较强烈,是以空间及其变化为主体进行研究的抽象内容,学生若没有树立起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是无法学好地理的,是无法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的。所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过程中要融合生活元素,要让学生在生活阅历的加持下逐步理解地理知识、形成地理空间思维,然后在该思维的指引下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二)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特点

地理学科涉及的所有内容都属于空间思维范畴,若学生没有形成这种空间思维能力,是很难通过文字表述或地图来理解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生只有在参与教学中、在教师引导下具备了这种空间思维能力,才能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地理学科中所涉及的各种环境、空间分布等不同的表现,同时学生也还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去思考某地区在各方面的发展状况。需要注意的是,地理学科内容之间并不是独立的,而是整体的、系统的,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系统的框架,从而认识地理的综合性以及地理与环境之间、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的紧密关系。

四、初中地理学生地理空间思维培养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素质教育下学生是教学主体,占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活动必须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展开,因此在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的过程中需要遵循这一原则的。而教师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主导者”,而是“引导者”,是通过发挥自己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大程度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并在参与中提升对知识的理解、认知和应用水平。

(二)启发性原则

学习就是“从学中思、从思中学”的过程。学生学习不仅是要学习书本中直观展现出来的知识,还要从知识中去挖掘、延伸。而启发就是促使学生思考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基于启发性原则,善于结合教材知识去启发学生,让其主动去思考并在恰当的时机给予正确的指导。

(三)直观性原则

初中生虽然在思维方式上有所转变,但仍然是以直观思维为主,认识事物通常会先看其呈现出来的表象,即第一眼视觉印象。这是由初中学生直观性思维决定的。对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特点和学习规律,在开课前准备好与所教内容相符的一些直观性地理材料,让学生对看见的地理知识形成直观理解并产生基本认知,由此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五、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的措施

(一)培养方法

1.点线面读图法。

运用点线面读图法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读图顾名思义就是阅读地图,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可以从中快速地读取出相关的地理信息,脑中构建地图,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如我国夏季与冬季平均气温分布图就代表了不同季节我国气温特点。用“点线面”读图分析法可以让学生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了初步理解,从点到线再到面,从小到大一步步认识地理事物,从而快速掌握中国冬季和夏季气温的特点,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2.位置比较法。

运用位置比较法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地理空间对比分析能力,构建起部分到全部的地理空间思维。如东南亚、南亚、西亚都处于同一个大洲——亚洲,但三个区域不论是地形、气候还是其他地理元素都是不同的。对此教师可以将这三个区域放在同一张地图上,重点标出各自的所处的纬线位置及范围,然后结合“纬线”知识来引导学生对三个区域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等进行思考,得出最终的结论。

(二)培养措施

1.巧用地图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部分地理知识内容是无法直接用单纯的语言文字进行表述的,地图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如等高线、地形图等知识,要么是用语言无法概括全面,要么解释起来相对繁琐,学生一听就懵,而通过地图让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则更加直接、客观。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时地图有着巨大的优势。

以“等高线”内容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运用等高线来培养学生空间立体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先与学生一起学习、归纳等高线平面图的构成要素及体现出来的特征。之后继续分析常见的几类基本地形形态等高线的图形特征,鼓励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亲眼见到、参与的或者电视节目中观看的不同地形、不同部位以及呈现出来的不同特征进行交流、分享。最后要求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见闻、师生之间的交流总结整合起来,形成基本的框架之后自己绘制一幅地形素描图,在图中画出对应的等高线示意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空间形象思维能力。再以“气候的基本特征”内容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四川盆地”的山脉的走向、气温的变化、霜期的长短、降水的分布等入手提出相关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按照空间逻辑顺序和四川盆地相关知识总结正确而全面的答案,进而学生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培养与发展。

2.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

地理教学包含了计算区域之间的距离、分析地图、绘制地图等内容,这些内容都需要学生运用空间思维去学习、理解和记忆,这样就需要用到比例尺,用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运用到的是数字的计算。其数学的逻辑性和思维性较强,在地理知识中的运用可以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以“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数学中的空间图形和知识来进行思考,再结合地球仪演示,使学生思路更加清晰,从而得出“黄赤交角的度数决定太阳直射范围的度数,极圈的纬度数与黄赤交角的度数是互余的”正确结论。除了数学之外,理化生学科也与地理有着莫大的关联,如方向辨别可以以植物的生长趋势和特点为参考。因为植物喜光,所以枝叶茂密的一面是南面。

3.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

地理学科本质上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涵盖的知识点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学习地理是为了能运用地理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实践活动的开展则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不仅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鉴于此,教师可以在节假日或者向学校申请组织研学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考察活动,以考察和观察的方式对地理事物进行体验、感受。学生通过直接观察,也能直观感受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上所处的状态。

如在学习了关于中国南北方在气温、气候、地形等方面的内容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这些地理元素之间的异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南北方分界线标志园,要求学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同学之间相互协作,利用手机来规划有效的参观路线、制定可行的参观方案;利用工具书、网络以及自己所学过的知识,讲述不同区域、不同气候条件下植被、生产及生活的各种情况,同时进一步了解我国还有哪些地理分界线,并各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手抄报;结合自己家乡的实际地理情况,分析各种自然灾害种类、成因、影响以及防范措施。

4.借助道具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

道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理内容展现出的空间范围是比较大的,甚至有些已经超出了学生的空间认知范畴,导致学习的难度增加。对此教师可以利用道具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空间、培养空间思维。

以“经纬线”内容教学为例,这部分内容虽然是入门知识,但相对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学生利用空间思维感知经纬线是怎样划分的,能够在脑海中描绘出一个立体的地球并从中知道经纬线所处的位置。教师可以准备一支较粗的树枝、一个大而圆润的柚子,然后將树枝穿过柚子中心部位,树枝代表地轴,柚子代表地球,然后对应地球仪在柚子上画出经纬线。柚子球体不像地球仪那样有着很多的内容,上面只有经纬线,学生看得会更加清晰、直观。这样化大为小的方式缩小了地理空间范畴,发现了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特点,帮助学生构建大尺度的地理空间思维。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地理空间思维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和关键。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是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内容,这对于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着积极的影响。对此,教师要充分理解地理空间思维内涵,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相应原则来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空间思维,从而为学生后续地理学习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空间思维教师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最美教师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