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升路径

2023-07-12 03:23杨光
家长·中 2023年5期
关键词:德育活动教育

杨光

素质教育的稳步实施要求开展德育工作,提升德育实效性。小学阶段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基础阶段,应当从德育内容、教育目标等方面出发,根据学生道德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创新,结合新课程标准筛选适合的教育内容,使用多样化教育手段,提升小学德育实效性。

一、突出德育地位

(一)落实以人为本观念

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是民族发展的未来。学生健康成长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积极影响。所以小学德育需要从展现新时期发展要求出发,在继承优良道德传统基础上进行教育创新。德育工作应当坚持从学生入手,确保学生能够学会做人。只有真正将学生看作德育主体,才能在教育中主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并以平等地位指导学生。在未来发展中,教育应当始终从尊重人、培养积极健康的精神等层面出发,结合新时期发展特点,确立以人为本观念,提升对德育的重视度,根据社会发展形式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德育能够有效塑造人的灵魂,应当保障德育始终以学生为主。

(二)落实综合发展观念

高效的德育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满足身心健康成长需求,实现全面发展目标。如果学生品德素质方面存在不足,会对成长、成才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小学德育应当重视培养学生品德素养,借助德育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坚持从长远角度出发,保障德育的预见性,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支持。德育落实综合发展观念时需要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联系,主动将德育与其他学科内容结合在一起,保障教育训练的合理性,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有效结合,展现德育的迁移性特点。

(三)落实系统德育观念

德育有着较强的系统性特点,不仅属于学校中的教育任务,也是需要发挥社会、家庭协助作用。想要提升小学德育实效性,需要发挥系统教育观念指导作用:一是从教育者层面来讲,需要承担起德育使命;二是从制度层面来讲,需要做好组织与计划工作,构建完善的教育管理系统,形成合理化教育机制;三是从德育内容层面来讲,需要加强教育内容组合,坚持由浅及深原则,构建完善教育体系;四是从德育渠道来讲,需要构建完善的教育基地,做好子系统划分,利用多样化德育基地,保障德育全面开展。

二、整合德育内容

(一)完善课程内容

小学德育应当坚持从青少年儿童道德发展规律出发,确保课程内容的合理性,在循序渐进中进行教育创新。在课程内容安排方面,需要提出合理的德育要求,做好活动组织设计,避免出现任意拔高问题。开展德育时,可以借助思想品德、常识教育、健康教育等课程,确保德育的全面性,满足爱国主义教育要求,提升学生思想认识,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新时期发展中开展德育还需要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心理品质,可以利用实践活动吸引学生关注,确保课程内容能够始终围绕德育要求进行。在教育中应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在满足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做好养成教育,规范言行与思想。

德育是一项需要坚持由浅及深原则的教育事业,应当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找准德育方向,实现情感升华目标。同时还需要提升德育趣味性,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发挥图文并茂作用,提高教学生动性与趣味性。以《从一滴水说起》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水资源严重匮乏角度进行教育,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几个苹果,苹果代表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要求学生在多次切分苹果后猜测地球中淡水资源总量是苹果的几分之几。借助循序渐进的方式,提升德育直观性,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水资源的珍贵。

(二)结合发展特点

提升小学德育实效性需要从完善课程体系出发,整合教育内容,在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实现德育目标。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分析,以此来形成专属的德育课程体系,突出品德课程中心地位,借助班会、晨会等方式进行教学,或是可以将德育渗透到其他学科中。德育应当严格按照教育计划进行教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划分教育内容,严禁出现删减、挪用等问题。面对低年级学生,可以使用模仿、观察等教育方式,提升德育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道理与行为要求,将抽象的知识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开展爱国教育时,可以从国旗、国徽、国歌等方面进行教育,如分析国旗每一颗五角星位置分布规律和蕴含的深远意义,或在演唱国歌的基础上营造浓郁教育氛围;在面对中高年级学生时,需要开展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教育,将我国的伟大成就展示在课堂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与观念,发挥人生观启蒙教育作用。

(三)展现德育功能

德育属于学校教育的重点组成部分,需要引起充分的重视。不同角度出发渗透德育元素,保障德育内容的全面性,可以利用革命传统教育题材,将德育渗透到各个环节中,展现德育功能,加强渗透,提升德育针对性。一是明确德育要求。提升渗透意识,从备课、讲课等方面入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升教育全面性;二是承担德育职责。提升德育意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提高教育积极性与主动性;三是制定高效教育方法。对教材进行分析,找出适合的滲透方法,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达到育人目标。同时,将德育渗透水平与效果等作为教学评价标准,调动教师参与热情;四是找准德育渗透切入点。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还需要找准教育切入点,确保内容之间的有效联系,以学生认知能力为主,在学习文化知识时掌握做人道理。

总之,教师需要运用科学的教育手段与方法,组织教育语言,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影响。根据德育要求,需要确保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符,在找准切入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思想实际,便于学生理解德育知识。德育中还需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展现德育功能,明确教育目标,在吃透教材基础上做好教育工作,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与知识。

(四)联系日常生活

1.内容生活化。

德育需要明确德育价值与规范,发挥目标引导作用,解决教育内容空泛化问题,加强德育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从以人为本角度出发,在关注学生个体潜能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创新,尊重个体生命多样性与独特性。

生活化德育应当联系现实生活,整合现实活动,运用科学教育手段,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在感悟与学习中建构价值理想。在内容生活化中需要从培养道德规范、行为习惯入手,遵循基础性原则,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学生特点与生活实际,找准教育切入点,整合德育内容,做好细化处理工作,丰富学生道德认知,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一是指导学生掌握人际交往方法,关注学生学习与发展,明确学习目标,保持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加深对人际交往基础知识的认识,提升交往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珍惜时间、热爱科学等主题活动,形成浓郁的德育氛围,发挥调节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实现全面提升素质目标。或是在学校开辟才艺展示长廊,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接受教育,提升交往能力;二是关注社会生活。将最新的新闻资讯展示在课堂中,挖掘隐藏的爱国情怀内容,整合教育内容,强化学生政治素养。

总之,做好德育生活化处理能够提升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度,使其能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自身发展奠定基础。

2.渠道生活化。

给学生提供参与实践活动机会,能够提升学生活动认同感,主动接受社会规则。所以,在开展德育活动时,需要将学生带出课堂,做好生活实践研究工作,利用班团队活动等吸引学生目光,提升德育有效性。

具体而言,一是强化实践体验基地作用。结合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如主动与当地消防部门、居委会等联系,借助体验教育活动基地针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确保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多样化的实践体验活动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二是发挥特色活动引领作用。鼓励学生参与家庭生活活动,如利用当家做主等活动,通过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受劳动的辛苦。或是可以在诚实守信教育中组织学生针对考试作弊进行探讨,在结合生活经验的背景下让学生认识到诚实的重要性;三是将学生带入自然界中,提升学生真实体验。借助社会实践活动,将学生带入到真实场地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四是开展多样化生活实践能力竞赛活动。借助竞赛培养生活能力,实现德育内化目标,不仅可以丰富学生活动体验,也可以强化道德情感,满足自我反省内化需求,提升道德品质。

三、创新德育方法

(一)开展实践活动

小学生正处于经验积累、思维快速发展阶段,教育中需要使用科学的教育手段做好启发与指导工作,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知识。在德育中还需要结合我国相关政策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德育活动载体,在社会实践中落实教育方针,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展提供支持。

借助系列化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观念,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与创新能力。一是开展教育活动,提升自学、自理等认识,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学校中需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生活生产技能,逐渐提升思想道德素养;二是开展手拉手活动,强化学生互助能力。借助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原有状态,在主动关心他人的同时提升思想认识。所以,需要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引入到德育实践活动中,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感受帮助他人的乐趣,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综合能力;三是开展主题体验教育活动。体验已经成为德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属于学生亲身经历后产生的心理活动,一般是针对情感活动来说的,能够让学生产生不同的体验。如将家庭作为服务场所,扮演家长角色,借助生活实际情况体验家长的辛劳,认识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在学校中可以以服务师生为主,承担不同角色,体验备课、讲课等角色,认识到尊重师长的意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将服务社会作为活动重点,通过扮演清洁工、售票员等角色,认识到对工作负责的重要性,明确应当成为合格公民,提升文明礼貌意识。教师也要做好教育指导工作,帮助学生适应岗位变化,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制定道德规范

规章制度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着积极影响,如果没有规则的限制,很容易出现违反规定行为,甚至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小学德育中,需要做好道德规范完善工作,避免出现制度形式化等問题。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后,需要做好执行工作,培养学生品德修养。一是提升管理效果,做好行为习惯训练工作。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明确学习习惯养成重要性的基础上做好训练工作,主动将习惯培养融入教学常规中,及时检查落实情况,以利用激励制度等方式积极开展交流与学习活动,确保落实效果;二是构建完善教育体系,发挥教育合力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对其未来发展有着积极影响,所以教师、家长应当紧密联系,构建完善教育网络,发挥督促与引导作用,如可以借助家长会将要求、方法等传授给家长,便于家长主动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德育工作,形成浓郁的教育氛围。

(三)发挥榜样作用

榜样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提升德育有效性。学生具有天真、模仿能力强等特点,小学阶段又是学生学习知识、强化技能的基础阶段,就需要转变传统德育模式,做好榜样教育工作,规范学生言行,在启发学生思想的基础上提升德育效果。

一是个人榜样。个人榜样具有范围广泛的特点,如老一辈革命家、十佳少先队员等。通过挖掘学生身边的榜样,以此来开展德育,鼓励学生向榜样学习,及时纠正自身的不足。榜样还可以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在学习他人优势的基础上解决自身问题,端正思想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二是特色榜样。小学德育不仅需要做好知识传授工作,也要做好特长教育。利用特色榜样进行德育创新,如挖掘学校各类特色人才,做好选拔、宣传等工作,提升榜样的感染力;三是集体榜样。当学生置身于良好风气的集体中,能够及时转变思想认识。所以学校可以借助量化记分等方式,以年级为基础,通过评选优秀班级并在升旗仪式中开展表彰活动的方式,鼓励师生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提升德育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应当从提升教育实效性出发,在强化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拓宽德育思维,依靠先进的教育资源整合小学德育内容,加强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采取新颖高效的德育方法,创新教育渠道,保障德育高效开展。

猜你喜欢
德育活动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题解教育『三问』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