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秋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主题”所依附的最小知识结构是“单元”。单元主题可从课标中找出处、从教材分析中寻定位、从学生视角得落地。单元主题内容可以基于对单元名称、教材语篇、关键词句和教材配图的分析来确定。
关键词:主题;单元主题;小学英语;语篇研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为课标)指出,英语课程内容中,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 。结合课标中“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多个章节对主题的论述可见,在教学过程中,“主题”所依附的最小知识结构是“单元”。每个单元的“主题”都发挥育人功能,组合起来、衔接起来,能绘就学段乃至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教学的育人蓝图。
在教学实践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备课时,首要任务就是确定单元的主题。笔者通过调研发现,确定单元主题对教师们来说不是一件易事,有时甚至经过反复斟酌、仔细推敲、同伴研讨后,仍不得法。本文从小学英语单元主题的来源和内容分析两个方面为一线教师理解和确定单元主题提供思路。
一、 什么是主题?
课标中没有为主题给出定义,仅提出了主题在课程内容六要素中的地位,分析了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课标正文内容中,“主题”一词却出现了高达132次,足见其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中对“主”的其中一项解释为,事务的根本,主要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对“主题”有三个解释:第一是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第二是泛指谈话、文件、会议等的主要内容;第三是特指主标题[2]。不同学者对主题的定义均不相同,但多采用的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一项的解释,更加倾向于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
在基础教育英语教学领域中,梅德明、王蔷在《改什么?如何教?怎么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一书中指出,主题指的是围绕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相关的某一个范围展开的话题类别[3]。
笔者看来,话题类别是一个较上位的概念,其本质是指学习中遇到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语言话题的归口,也就是语言的中心内容。
二、 主题从哪里来?
1. 課标——主题的理据
课标在第四部分“课程内容”第一方面的内容要求中,对主题范畴进行了分类和整理,提出了三个不同级别所对应三个范畴所属的10个主题群,还列出了主题群下的子主题内容项目,一级(小学3-4年级)20项、二级(小学5-6年级)23项、三级(初中7-9年级)29项,共72项。这些项目较为全面地梳理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英语课程学习时涉及到的主题内容,体现了学生对自我、对社会、对自然的认知学习和实践探索层次及相互关系。
教学所用教材的编写也遵循了这一框架及逻辑顺序,从自我出发、从表象开始、从周围入手、从简单起步,再逐步过渡到较为远、大、繁、复的主题。
小学英语教师要从课标中找到单元教学需要设定的主题来源,找到单元教学主题和主题群特别是自主题内容的隶属关系。这其实就像是语篇研读时的“What”,找到单元主题的最上位概念。值得注意的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单元,一般情况下仅对应一个子主题,也可能不仅对应一个子主题。会可能以一个范畴或者主题群的一个子主题为主,并也同时对应另一个范畴或者主题群中的另外一个子主题,还有可能对应一个范畴或者主题群下的多个子主题,或多个范畴、多个主题群下的多个子主题。总体来看,一个单元对应的子主题最多两个。究竟对应几个、对应什么子主题内容,要根据教材编写时选用的语篇内容决定,还取决于教师深入研读教材后的解读。
2. 教材——主题的出处
小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容也应和他们的年龄特点、身心状态、认知发展等相适应。英语教材的编写遵循了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螺旋复现的原则,小学阶段的教材内容更具趣味性、多样性,版式灵活,可读性强,配图更加丰富。从三个级别的三个主题范畴来看,一级、二级所对应的小学阶段的子主题群内容相对浅显,更加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更加聚焦基本社会常识,更加关注养成良好习惯,更加重视打下课程学习的基础。
教师要有强烈的同理心和代入感,以学生视角、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就能从教材中找到主题的出处。
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How can I get there?,从单元名称就可以知晓,单元主题一定对应的是二级主题内容要求中“人与自然”范畴下的“自然生态”主题群,可能对应的子主题内容是“中国主要城市及家乡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再向下解析后,可以发现本单元可以呼应的内容是“家乡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但是这种解析依然大而空,并未到达结论点。这不利于下一步对单元目标的设定,特别是明确育人目标的指向,需要再向下思考、深度推理、精准定位,增强教学目标的针对性。
对教材进行纵向梳理后可以发现,在三年级下册 Unit 4 Where is my car?四年级上册 Unit 1 My classroom 和 Unit 4 My home 三个单元中,学生已经循序渐进地学习了如何询问物品位置的句型以及相关方位介词的意义。在四年级下册 Unit 1 My school 中,学生进一步学习了如何询问场所位置的词汇与句型,在五年级上册 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 中,学生学习了更多的方位介词的用法,在 Unit 6 In a nature park 中,学生学会了借助地图简单描述地点的位置。教学体系中的前面的这些单元,都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认知与能力基础。再对教材进行横向梳理后可以发现,本单元是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其中关于城市中场所位置的描述及交通标识的学习对于学生继续学习 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 中关于出行的不同交通方式以及交通规则又是一个很好的铺垫。由此可见,本单元的学习也为第二单元的意义探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4]。综合以上分析(图1),本单元的主题可以定位为:问路与指路。
3. 学生经验——主题的“土壤”
对照課标的目的是找到源头、寻求理论支撑,分析教材的目的是梳理内容逻辑、寻求准确定位,而联结学生才是贴近学生的过程,要以学生视角,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这是继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对主题进行定位之后的复核和验证。
如:“人与自我”一级的子主题中有“饮食和健康”。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Lets eat!、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 you like pears?、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Dinners ready、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What would you like?都属于这个子主题。但这四个单元都应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已有生活经验,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年级中不同单元的主题。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这个主题的起点。教材要求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食物名称,会用简单句表达对食物的诉求和喜好,能用短句表达吃喝的动作,这是与三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匹配的。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基本和三年级上册在一个知识逻辑内。教材要求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水果,会用简单句询问和表述对水果的喜好,但出现了认知的发展点,那就是“多吃水果、有益健康”和“不能浪费食物”。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给出了更加完整的生活情境,相比三年级两个单元而言,更加复杂但更加真实,与实际场景无异。教材中反复使用餐厅的场景呈现了更多的食物、复现了表达食物喜好的语言知识、渗透了就餐礼仪,在居家就餐的场景中呈现了中、西方常用的不同餐具,还结合沙拉制作介绍了备餐的流程,这些是在三年级两个单元的初步认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让食物与食物喜好、就餐和就餐规则成为一个完整的“饮食”学习圈。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相比之前内容,实现了“饮食”学习圈的螺旋发展,学习主题聚焦在“饮食习惯”和“饮食健康”上,教会学生“不仅要吃得开心,还要吃得健康”。
根据上述对教材分析,可见各个年级不同单元主题的“概貌”。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可以是“常见的食物”,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主题可以是“常见的水果”,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可以是“食物喜好和就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可以是“就餐和健康饮食”。其中,五年级上册的单元主题与“人与自我”二级子主题中的“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也进行了衔接。
如果结合三、四、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生活背景,将其放在小学阶段英语学习进程的线索下,可以发现可以对应关系(表1)。这样,就完成了对相互关联、衔接、发展的四个单元主题的复核和验证。
三、 如何确定单元主题?
“主题”,让小学英语教学遵循课标而行。“单元主题”应是课标给定的72项主题项目在单元教学的具体内容,是主题项目在单元中的具体表达与实践形式。教师在教学中,确定单元主题是备课过程的第一步。但在备课时,确定单元主题对教师来说不是一件易事。笔者建议,确定单元主题,可尝试以下路径。
1. 单元名称中找线索
目前的小学英语教材多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排,单元名称是单元主题的重要线索。有的单元名称就是单元主题,有的单元名称虽不适合作为单元主题,但可以成为单元主题的内容线索(表2)。
通过表2可见,单元标题时单元主题的主要来源,这是由小学阶段英语学习内容相对浅显、生活化强的特点所决定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材编写者更倾向于以学生视角、学生语言特点呈现教材内容,多以短语、短句形式作为单元标题,这为确定单元主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2. 主要语篇中定内容
按照人教版(三年级起点)教材的单元编排方式,每个单元一般都有四个语篇,分别是两个对话语篇(A部分的Lets talk、B部分的Lets talk)和两个故事语篇(B部分的Read and write、C部分的Story time)。这几个语篇是单元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是单元主题的析出主体。只要深入研读这几个语篇,就不难确定单元主题。
以五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为例,单元名称是My favorite season,但是主题不一定就可以确定为,最喜欢的季节。第一个对话语篇内容是音乐课上琼斯老师教大家《四季歌》时和同学们讨论喜欢的季节,呈现出了四个季节;第二个对话语篇内容是艾米向怀特老师展示自己一幅秋天的画,她们讨论起各自喜欢的季节;第三个故事语篇内容是介绍了机器人Robin喜欢的四季和四季不同的美景;第四个故事语篇中考拉到Zoom、Zip这里过圣诞节假期,见到这里的大雪感到惊奇,接着便讨论起南北半球的季节反差。
通过对四个语篇的研读可以发现,My favorite season这个单元名称不适宜作为单元主题,这是因为单元内容不仅仅讨论了大家最喜欢的季节,还较为全面的介绍了四个不同季节的各自特点,单元主题设定为:四季和最喜欢的季节。
在教学实践中,一个单元教材的主要语篇不止一个,只有将多个主要语篇的研读连贯起来,通过研读发现语篇内容的内在逻辑,单元主题的确定才会更加精准,更能发挥单元主题在单元教学活动中的统领作用。
3. 关键词句中求验证
通过以上两步的推进可见,单元名称虽然可以为单元主题的确定提供线索,但是必须研读语篇后才能基本“钉钉子”,而关键词句可以将语篇研读后的“钉子”——单元主题“钉”得更深,并为备课时单元主题与课时主题建立结构框架。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I have a pen pal也是一个单元名称和单元主题不对应的例子。单元中的内容不是介绍笔友这一个人的基本信息、外貌特征,而是通过交笔友引出人们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通过研读语篇不难发现这个结论,如结合关键词句则可以更好加以验证。
A、B两个部分的新词汇有dancing、singing、doing kung fu、cook Chinese food、do word puzzles、go hiking等,全部聚焦同学们的兴趣爱好上;单元中反复出现的主要句型是What are your hobbies? 、I like… 、Oliver does word puzzles every day.。这些词句验证了对语篇研读的结论,单元主题为兴趣、爱好和特长会更加合适。
4. 教材配图中补细节
小学英语教材配图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是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英语特点的。图片的使用,不仅使得版式更加儿童化、充满趣味,更重要的是配图和文本一起传达语言及情境信息。因此,图片也是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单元主题时不能被忽略。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How tall are you?教材中的配图从主题页开始,基本都围绕两个主题,测量和比较。有关测量的配图有:主题页中的测量动植物的高度、测量重量、测量鞋码(P2-3),A部分中的测量身高、测量衣服(P5),B部分的测量鞋码(P6),关于比较的配图更多:主题页中Zoom和小恐龙比身高(P2-3),A部分中恐龙之间比高度,张鹏、迈克和小恐龙比身高(P4),艾米和怀特老师比年纪,同学们之间比身高、比衣物长短(P5),B部分中同学们之间比鞋码(P6)、比体重、比书包重量、比自己钓到鱼儿的长短大小(P7),语篇故事小鸭子和树爷爷比影子长短(P8)等。
结合单元名称、教材中的对话语篇和故事语篇等可以发现,配图“全心全意”在为单元主题服务。配图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传递最易传达的单元主题:描述自身和与他人比较。
四、 讨论
借用课标中提出的研读语篇方法来说,一个单元的主题也可以分为What、Why和How三个维度。课标中提供的三个范畴下的主题群和子主题内容是有唯一答案的,但结合综合“教育背景、生活阅历、认知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自己的解读后确定的单元主题,应该是基于课标方向的个性化描述,其实是没有唯一答案的,这就是为什么教师备课时,应值得教师自己独立思考、和同伴及教研团队共同研讨、互相交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确定的单元主題才更加适切。
课题信息
本文是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评价的行动研究》(编号:JK2005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16.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
[3] 梅德明,王蔷.2018.改什么?如何教?怎么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 安徽省教育厅. [EB/OL]. (2022-09-27)[2022-12-30]. http://www.ahjks.cn/Article/jydt/jygg/202209/20220927131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