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历史的长城

2023-07-12 03:23赵生群
中华瑰宝 2023年7期
关键词:自序体例世家

《史记》系统记载了从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史学巨著,在经学、史学、文学、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以人物为中心的叙述方式,开创了传记文学的先河。

《史记》为“二十四史”之首,奠定了中国史学的基本格局。它记事始于黄帝,迄于汉武帝太初年间,时间跨越两千多年,系统记载了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世界史的规模。司马迁意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研究历史,注重考察社会的发展变化,探究国家兴衰治乱的规律,从历史观和方法论上提升了史学的境界。其开创的纪传体,被历代史学家奉为圭臬。

父子相继写作《史记》

《史记》由司马谈、司马迁父子相继撰写而成。司马氏世代典掌周史。《太史公自序》(以下简称《自序》)说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仕于建元、元封之间”,长期担任史官,曾“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他的《论六家要指》对阴阳、名、法、儒、墨、道德各家学说的评析精到中肯,第一次从学派和学术流变高度评论各家得失,并且确立了学术批评的客观标准,是一篇极有见地的论文。司马谈有意继《春秋》而著述,搜集了大量的史料,规划了《史记》的基本框架,并且留下了若干篇章。《孝文本纪》赞语说:“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这显然是司马谈的手笔。元封元年(前110年),司马谈病危,嘱咐司马迁完成《史记》,司马迁在父亲面前郑重表示:“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在今陕西韩城)人,出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自序》云:“(司马谈)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史记索隐》曰:“《博物志》:‘太史令茂陵显武里大夫司马迁,年二十八,三年六月乙卯除,六百石也。”《玉海》卷四十六载:“《史记正义》:《博物志》云迁年二十八,三年六月乙卯除,六百石。”知《索隐》和《正义》同本于《博物志》。今本《自序》曰:“五年而当太初元年。”《正义》云:“案:迁年四十二岁。”“四”当为“三”之误。

《自序》说司马迁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南游江、淮,他曾经向董仲舒请教《春秋》之学,向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元封元年,司马迁出使西南夷,此年,他的父亲司马谈去世。元封三年(前108年),司马迁任太史,开始“?史记石室金匮之书”,从事资料准备工作。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参与制订的《太初历》完成,他正式开始《史记》写作。天汉三年(前98年),司马迁因李陵事件得罪汉武帝,被处以腐刑。《汉书·司马迁传》说司马迁被刑后,“为中书令,尊宠任职”。中书令是皇帝身边的近臣,当时都是由宦者担任。遭受腐刑,对司马迁来说是奇耻大辱,面对严酷的身心摧残,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司马迁作出了生死抉择,更堅定了完成《史记》的决心。征和二年(前91年),《史记》基本完成。司马迁《报任安书》称《史记》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自序》叙述全书及各体篇数,与《报任安书》相同,且撰述各篇提要,总括全书字数为“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声称要“藏之名山,副在京师”。《自序》完成时,《史记》已经定稿。

《史记》的体例、内容及其影响

唐代刘知几《史通·六家》把古代史学论著分为六种体例:《尚书》家、《春秋》家、《左传》家、《国语》家、《史记》家、《汉书》家。六家分别代表记言、记事、编年、国别、纪传体通史、纪传体断代史。

《史记》所采用的是一种复合式的述史体例,这与其所承载之历史内容有关。《史记》纵贯两千多年,这一时期,社会形态极其复杂:有王权集中的一统时期,有天子、王侯并存的封建时期,有五霸迭兴的春秋时期,有七雄并峙的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形态,莫能出此范畴。复合式的体例,完全适用于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内容的需要。《史记》的内容是对前代史学的一次大总结,其体例亦是集大成之作。复合式体例的包容性和灵活性远较单一体例为优,所以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后世各史,门类或有增减,篇目或有损益,名目或有异同,总体上都跳不出《史记》范围,原因就在于此。

《史记》一百三十篇,系统记载了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的历史。《史记》五体,各有分工:本纪记载帝王、王朝或对历史发展影响巨大的人和事,世家记载王侯贵族和其他一些重要人物,列传记载形形色色的人物活动及周边民族历史,表记载王朝及诸侯大事,书记载各种典章制度及专门事物。其内容涉及极广:五帝三王,各国诸侯,天子王侯、公卿贵族,文人学者、刺客游侠、倡优佞幸、日者龟策等各色人物,无不备载;外国四夷,礼乐律历,军事祭祀,天文食货,无不囊括其中。

五体之中,本纪、世家、列传都是以人物传记为主。从《汉书》以下至《清史稿》,都有纪、传二体,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纪传体正史。纪传体是《史记》的主体,“以无数个人传记之集合体成一史”(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为传记文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史记》作为“二十四史”之首,具有开创之功,其会通著史和分类述史的方法对后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学即人学,历史是人的活动的总和,历史学和文学都致力于对人的研究和叙述。纪传体的创立,使历史和文学的统一成为可能。先秦史传,是以事为中心展开叙述的,而《史记》人物纪传却是以人物为中心。司马迁对传主的生平事迹有全面深入的研究,《史记》对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性格乃至心理的把握和描摹极为生动准确,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也非常娴熟。人物传记之中,又融进了高妙的史识,使得《史记》人物传记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后代文人效法的典范。

《史记》的史料价值

《史记》的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网络。五种体例相对独立又互为补充,各体之间,乃至于表、书、世家、列传各篇之间,有着丰富的横向联系。这种经梭纬织的结构、系统周详的内涵,是以前的史传望尘莫及的。

司马迁以“通古今之变”的历史眼光对国家历史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对中华民族进行了追本溯源的考察。《史记》纵贯两千余年,史料繁杂,散见于《尚书》《诗经》《春秋》《左传》《国语》《国策》《世本》《楚汉春秋》等书,而诸侯史记、诸子及档案谱牒等各种资料数量也十分可观。司马迁对这些分散的史料作了全面的整理,去芜存精,将原本散乱的史料理出了清晰的头绪。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夏、殷、周、春秋、战国、秦、汉历代帝王及相关事迹,《史记》都作了尽可能系统翔实的记载。黄帝建立国家,尧舜禅让,夏殷周三代兴亡治乱,以至于秦汉得失,脉络分明,一目了然。

汉以前的史传,大多偏重于政治,多载天子、诸侯、公卿大夫的活动,叙事偏重于祭祀、战争、会盟、行人往来等,未能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史记》本纪、世家、列传,形成了一个系统的人物纪传序列。本纪主要记帝王,世家记王侯、世家大族及有影响的公卿大臣等,列传记载范围广泛,社会各行各业的人物几乎无不网罗其中,八书系统记载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的事物,大大拓展了记叙范围。如前文所言,历史是人的活动的总和,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司马迁,以其卓越的实践,第一次深刻揭示出历史学的博大内涵。

《史记》的史料价值,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汉书·司马迁传》称《史记》为“实录”,大量出土文物也使《史记》的史料价值得到了确证。如:王国维作《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二文,证实了《殷本纪》殷代先公先王的载述;陕西省眉县杨家村出土的逨盘,记载了单氏家族八代辅佐文王至宣王十二位周王的史实,证实了《周本纪》周代世系的可信性。

当然,《史记》的史料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可分为三种不同情况:一是因作者疏失而造成的错误;二是由史料来源和《史记》体例原因而造成的一些歧异,因《史记》“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取材广泛,作者“信则传信”“疑则传疑”,将不同的史料散入,难免正误杂出;三是《史记》在流传过程中产生的讹误。

虽然《史记》在史料方面并非尽善尽美,但就总体而言,它是一部价值极高的信史,无愧于“实录”之美誉。由于这一时期的相关文献大多已经散佚,《史记》的史料价值显得尤其珍贵。

赵生群,山东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自序体例世家
SAGA世家表:跨界演绎,链“饰”潮流
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胡适论红楼梦》自序
可以听,可以读,可以弹——舒泽池自序
木玩世家第三代的接班故事
萧相国世家1
皮影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