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务群,狄庆锋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株洲 412000)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于2020年5月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目的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教材是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材建设,是贯彻落实《纲要》的基础性工作,是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1]。
自2005年以来,为适应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人民卫生出版社在教育部、原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下,组织和规划并出版了包括中药学专业在内的系列教材1~4版,每一版教材的出版都成立了中医药高职高专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各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以指导和组织教材的编写和评审工作。该套教材首版以来及时缓解了中医药高职高专教材缺乏的现状,满足了全国各高职高专院校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需求。随着国家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不断融合,第1~4版教材建设与时俱进。中药学专业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教材是中药学专业的基础课教材,3门化学课程的教材建设具体情况如下。
1.1 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进,但资源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 2005年出版的第1版教材[2],是与培养实用型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相适,以“实用为先,够用为度”为原则而编写的纯纸质版教材;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同步编写了配套的《习题集》。2010年出版的第2版教材[3],在第1版的基础上,紧密对接行业标准,如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与职业资格考试对接,如执业助理药师考试。为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以化学家简介为主要内容的知识链接模块;为了帮助学生复习与提高,同步编写了配套的《学习指导与习题集》。此版教材仍为传统的纯纸质教材。为进一步增强教材的教育性与实用性,2014年出版第3版[4]优化了知识链接的内容,增加了化学与医药、化学与生活等内容;根据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需要,人民卫生出版社构建了数字资源共享平台“人卫医学网”,编写出版纸质教材的同时,制作与教材配套的网络资源,主要有PPT课件、学习指导、目标检测、拓展阅读等,依托平台搭载作为教材的增值服务。2018年出版第4版[5],为适应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进一步融合,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在优化第三版数字资源的基础上,增加了部分重点、难点的微课视频、动画等,并通过二维码方式嵌入教材中相应位置,呈现出纸质教材+二维码扫描的纸数融合的教材。
1.2 立体化教材认识逐步形成,但结构化资源不够完善 立体化教材的含义是立足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在纸质教材的基础上,整体设计并建设多形式、多层次的结构化资源,以有利于教师个性化教学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6]。近年来,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化学教材的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进。但在设计上,还缺乏完整性,一些重点、难点知识点、技能点的资源不够;在形式上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如缺乏破解抽象知识点的动态资源;在数量上,主要还只解决从无到有,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师、学生个性化的教与学对资源的需求。
1.3 课程思政教育观初步形成,但思政素材的系统性缺失 对化学教师而言,课程思政观已入脑入心,已建设的部分数字化教材资源有思政教育的作用,但根据《纲要》要求的基于课程思政教育所需要的共建共享的丰富而系统的思政教育资源的化学教材仍是欠缺的。化学课程知识面广,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主要包括科学探究与学术前沿、辩证思维能力、爱国情感与文化自信、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安全意识与规范操作、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美学教育与艺术熏陶等[7]。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的化学课程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在第一学年开设,大一新生习惯于中学期间被动知识传输和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课程思政资源,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为立德树人发挥课程所蕴含的育人功能。
目前人民卫生出版社在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正在组织包括中药学专业在内的“十四五”规划教材的建设,中药学专业的化学教材正迎来了建设发展的关键期,作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无机化学》第1~4版主编,对“十四五”规划化学教材的建设有如下思考。
2.1 组建业务能力强、育人情怀深的编写团队 组建一支优秀的教材编写团队是关键,要思想政治素质高,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主编要有主编教材的经验及较强的编写水平和能力,有强烈的课程思政育人责任感,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编写团队成员应由全国各兄弟院校的骨干教师组成,教书育人情怀深厚,信息素养高,善于学习和钻研,勤奋刻苦、精益求精。编写团队在思想上能形成共识、在工作中能形成合力。
2.2 建设纸数融合的立体化思政教育资源 信息化教育教学背景下的教材应该是纸数融合型的立体教材,给丰富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建设及多样化的呈现形式提供了条件[8]。
(1)纸质化形式。为了教材的精练有序,部分思政资源如化学家故事、案例、拓展阅读、复习思考题等方式可以以纸质形式有机嵌入教材中相应位置,作为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方便教师讲解、课堂互动或学生课前课后阅读、复习等。(2)二维码嵌入方式。有些内容可以制作成数字资源,如重点难点微课视频、安全事故及环境污染案例的视频、规范操作及化学反应演示视频等以二维码的形式嵌入教材中相应位置,提供给学生课前、课后同步自行扫码学习。(3)平台资源库方式。在基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要求下,不断推进与完善在线课程建设,将相应的课程思政资源纳入建设内容,形成与纸质教材配套与互补的结构化的数字资源库,建成基于课程思政的立体教材,服务于教师教和学生学,服务于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全教学环节。
2.3 建设全方位的思政育人资源 化学课程思政资源非常丰富,但应该在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生源特征、中药学专业特征,以培养学生热爱中医药事业的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崇尚科学、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意识,培养安全规范意识,培养健康生活意识等为目的挖掘、遴选课程思政资源,并精心编制,实现化学知识与课程思政资源有机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服务课程育人[9-10]。
(1)化学家故事,以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敬业、奉献的爱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如:侯德榜放弃了国外优厚条件,毅然回国,艰辛探索,发明“联合制碱法”的事迹;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稀土之父”徐光宪院士的爱国奉献的事迹;戴安邦作为中国配位化学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也是中国著名化学教育家的事迹。(2)科学发明故事,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如不锈钢的发明、青霉素的发现、牛胰岛素的合成等,蕴涵着善于观察、分析、探究的科学精神,勇于开拓、探索的创新精神。(3)环境污染事故,培养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意识。如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6年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日本的水俣病事件”、1931年日本富山县由于矿山废水引起镉中毒的“富山事件”(也称“骨痛病事件”)、2011年云南曲靖重金属污染水库事件(铬元素)等,虽然这些重金属污染时隔多年,仍须引以为戒,勿让悲剧重演,教育学生要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4)安全事故,培养安全责任意识。如2014年江苏省昆山市经济开发区因铝粉爆炸的特别重大“8·2昆山工厂爆炸事故”、2015年危险化学品爆炸的“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案例等,安全事故代价惨重,触目惊心,我们每个人要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安全防范是第一要务的意识和责任感。(5)专业实际案例,培养学习兴趣和专业素养。如屠呦呦与青蒿素、黄鸣龙与甾体药物、铂类抗肿瘤药物,“反应停”与“海豹畸形儿”、砒霜治疗白血病、临床透析等。人类的生命活动及临床医药无一不与化学相关,理论联系医药实际的典型案例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对专业的使命感。(6)化学与食品安全案例,增长科学常识,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9]。如三聚氰胺与毒奶粉、苏丹红与食品、吊白块与食品,塑化剂与食品包装等案例,提升学生基于化学知识对健康饮食的理解,树立健康生活理念。(7)化学学科前沿技术案例,培养热爱科学和开拓创新的意识、强国有我的精神。如锂离子电池的发展与应用、海水反渗透制淡水、可燃冰的开采等。(8)实验指导资源,培养规范操作技能和安全环保、资源节约意识及观察分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10]。化学实验规范操作,如各种常用仪器的使用、各种试剂的取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现象观察和记录等;实验室安全及环保教育,如实验室安全规范、试剂安全使用要求、实验废液的分类处理要求等;安全应急处置措施,如金属钠着火的处置方法,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等撒到身上的处理方法,有毒有害物质喷溅到脸、眼睛等的急速处理方法等。高职高专学生化学实验基础比较弱,将这些实验指导资源制作成微课视频以二维码嵌入纸质教材相应位置,或同步在线课程资源库,或实验室管理平台安全教育模块,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实验素养,提高实践育人效果。(9)预习复习试题,编辑含有思政元素的习(试)题,并与相关内容中所包含的思政资源相呼应,形成完整的教材内容体系,确保化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如“烷烃”这一内容的有关思政资源“我国可燃冰资源及开采技术”“瓦斯与煤矿安全”,可以作为数字资源嵌入教材中或作为立体教材资源搭载于指定平台,供学生课前预习或课后阅读等,同时可根据资源编制习(试)题,如:“可燃冰”又称“固体瓦斯”和“汽冰”,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我国可燃冰资源丰富,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_____,分子结构为_____型。”在介绍甾体化合物时,将“黄鸣龙是我国有机化学的奠基人之一,请同学查阅资料,谈谈黄鸣先生对祖国医药事业的贡献,并请写出甾族类物质的基本结构”。知识点+思政元素点的融合,习(试)题信息量丰富起来,在评价知识达成度的同时,也解决了对思政教育的考核评价问题。
2.4 打造美学浸染的教材 化学是充满美学元素的学科,要从内容到版式、从风格到特色、从线下到线上,充分挖掘美学元素,呈现整体简而不繁、美而不俗的纸数融合的立体化化学教材,实现以美育人[11]。(1)教材的内容美,可匹配恰当的插图、实验演示小视频等予以美的展示,主要包括:化学理论的美,如酸碱理论、氧化还原理论、化学平衡理论等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物质结构的美,如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微观领域有序的美、对称的美;物质形态的美,如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的形态美及丰富的色彩美;物质变化的美,各种化学反应的规律及现象的美等。(2)语言文字美,规范的化学用语,简洁流畅的语言文字;(3)图表符号的形象美,符合国际标准、行业标准的各种符号、单位、代码等;(4)教材版式美,且有中医药特色;(5)制作的课程思政资源的文档、PPT课件、视频、动画等形式的数字资源质量高且画面美。全方位打造美学浸染的化学教材,培养学生美学素养。
只有将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灵活运用于教学活动中,才能有效发挥育人的作用[12]。主要有如下建议。
3.1 全过程应用 教学活动的过程包括预习、理论课堂学习、实验课堂操作、课堂互动、课后复习及作业、单元测试、课程考试等,教学团队要通过集体备课,做好教学设计,结合教学内容将各思政资源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应用到各教学环节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接受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中受到课程思政教育,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关于绿色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教育,可在无机化学《绪论》的“无机化学与人类健康”引用重金属中毒导致地方病例的图片或小视频,如骨痛病(镉中毒)、水俣病(汞中毒)患者的图片,激起学生认识化学与生命健康的关系,唤起学生对重金属污染给人类带来病痛的认知,从而认识保护环境的意义。在教学《d区主要元素及其化合物》“锌、镉、汞及其重要化合物”时,引用“日本富山事件”和“日本水俣病事件”案例的视频资料或文档资料,主要介绍事件的原由、致病的机理及对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我国实施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刻认同。在进行“重要过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实验时,要求学生正确回收废液与废渣,有了之前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案例教育,学生已经形成了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自觉。在实验报告中再要求学生完成“重金属离子废液、废渣该如何回收处理及其意义”的思考题。这样有关绿色发展、环境保护这一思政教育贯穿教学的过程中,由点成线,逐步深入,对学生的教育实现了从认知、到认识、到自觉的转化。
3.2 多维度应用 将同一思政目标的思政素材制作成不同形式的资源以应用于不同的教学活动,实现多维应用。如:适应于课前预习的阅读文档、小视频,用于预习评价的思考题、讨论题,用于新课导入的案例或问题;用于课堂互动的抢答题、练习题;用于课后拓展学习的材料及复习巩固的作业题;用于考试的测试题。如讲授《烷烃》重要代表物甲烷,有关甲烷的思政资源有天燃气与能源危机、可燃冰资源与开采等,可制作成阅读文档、小视频、图片、习题(填空题、选择题、思考问题等各种形式)等,应用于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复习及单元测试等活动中,多维度的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强化学生的能源危机意识,树立科技强国的决心和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3.3 课程平台支持 建成包括课程思政资源在内的结构化的各种类型、各种形式资源的在线化学课程,真正形成立体化教材。通过平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施教学过程管理和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思政教育效率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