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云喜
【摘 要】群众文化舞蹈具有强身健体、培养人们健全品格、促进智力开发的重要作用,是地域特色文化发展的方向标,还可进一步传承群众文化因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在群众文化舞蹈创作与编导过程中,要结合群众日常生活实际情况,并全面了解群众思想波动和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为群众练习和表演舞蹈提供便利,并以适合群众为舞蹈创作初衷,以鼓励群众参与编导为创新方法,全面提高群众文化舞蹈的包容性与亲切感。
【关键词】群众文化舞蹈;创作与编导;贴近群众;地域文化特色
【中图分类号】J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8—158—03
引言
舞蹈作为群众娱乐性很强的一种活动,由于其自身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群众舞蹈不同于专业舞蹈类型,它更注重的是业余性、群众性和参与性,人们在舞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感受到他人的思想感情。群众通过舞蹈不仅可以相互交流,还能丰富精神生活。因此,舞蹈成了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群众愿意参加到日常舞蹈活动中。
一、基层群众舞蹈创新的现状
基层群众对于舞蹈的创新形式的发展一直处于较为迷茫的状态当中。究其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因素。
(一)基层群众舞蹈创新的基础投入不够
现如今人们对于精神需求娱乐的项目积极的投入,但令人尴尬的情况在于,即便是群众满怀热情,然而为基层群众去提供相应的娱乐场地却非常少。例如在人民群众开展舞蹈活动的过程中,就需要一块非常大的场地,然而这些场地对于他们而言,有时甚至成为奢望。即便是有时有了场地,却因为接近于居民住宅区,而不能任意的去播放音乐。而这种无声的舞蹈形式,在使他们感觉到枯燥的同时。更是失去了创新的热情。因此想要激起基层群众对于舞蹈的放心,就必须加大投入的力度。包括硬件环境、软件设施等。只有获得了发展的空间,才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具有魅力的舞蹈形式语言出现。
(二)基层群众舞蹈创新的团队建设不足
真正的舞蹈创新不仅需要基层群众的热情,还需要专业方面的知识。如果没有专业的舞蹈人士进行专业性的指导,也很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因此为了能够更多的实现这种创新的可能性。首先就要解决以下问题:第一,群众舞蹈创新过程中没有专业的舞蹈人士进行指导。即便是有了创新,也很难达到艺术上的层次与追求。第二,基层群众舞蹈人员自然是没有过硬的舞蹈基础,因此对于这种没有过硬舞蹈基础上的舞蹈创新势必会受到影响。想要提升它们的舞蹈素质,就要激起更多的民众对于舞蹈的兴趣。然而民众对于舞蹈的兴趣却又不能趋于一致性,这也是其中存在的一大问题。第三,作为基层群众的舞蹈团队,在进行工作时,并不能够达成完全的协调与一致。
(三)基层群众舞蹈创新的过程不够严谨
现如今,尽管有很多基层群众愿意参与到舞蹈活动当中,但是他们对于舞蹈创新方面的意识还是较为薄弱。其主要原因在于,在很多基层群众当中,他们所参与的舞蹈仅仅是出于比赛的目的,并没有从舞蹈这种艺术形式本身来进行延展。换言之,他们的思想意识并没有达到那样一个高度。即便是有所创新,也许只是为了赢得比赛而出于短暂性的排练。而不是将其作为一种持续性的创作加以贯穿始末。另外还有一些基层群众所创作出来的舞蹈,仅仅是为了应付基层组织领导的检查。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的舞蹈是毫无精神内涵可言的,它缺乏生活的实践性体验,也因此缺乏了舞蹈本身所应展现的深刻内涵。最后便是对于基层群众创作舞蹈。这个过程本身没有激励措施,这也是导致舞蹈创新缺失的主要原因。
二、基于群众文化舞蹈创新的改进措施
(一)舞蹈编排主题创新
舞蹈編排应该做好创新,可以从舞蹈的主题和题材选择出发,在群众文化建设中,舞蹈艺术的服务对象是大众,因此在舞蹈主题编排过程中要选择一些大众喜闻乐见且略高于日常生活的内容,以此确定群众舞蹈的主题,让群众在舞蹈艺术中感到生活的影子,又可以根据舞蹈艺术引发情感共鸣,借助舞蹈主题表示出社会精神。比如说,可以把社会热点新闻或者大众普遍关心的事物编排进来,以此增强舞蹈编排的创新性,更好的满足群众舞蹈艺术需要。同时,还需要在舞蹈主题创新中思考其他影响因素,比如说在舞蹈主题编排过程中注重融入当地特色文化,注重区域特征,利用穿插、镶嵌等设计方法融入地域性的舞蹈动作和文化语言形式,尤其是结合人文历史增强舞蹈辨识度和个性化,这不仅可以增强舞蹈主题创编的效果,也可以唤起当地人群的历史印象和地域归属感。
(二)舞蹈编排团队创新
在推动群众文化舞蹈艺术发展创新的同时,还要促进舞蹈编排团队的创新。舞蹈编排团队创新不是固定在特点人群之中,不是对单一群体舞蹈编排意识和技能的发展,是从整体角度实现创新,需要广泛吸纳社会人才,促进舞蹈艺术形式和情感表达的多样化发展。另外,舞蹈创编需要具有丰富性,在群众舞蹈艺术发展中也可以看出,各年龄阶段的群众对舞蹈的热情都比较高,因此在舞蹈编排过程中不要单独为某一群体服务,这也是舞蹈编排团队首先需要了解的。因此,需要不断扩大舞蹈编排团队的范围,创编多种舞蹈形式,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同时,舞蹈创编团队可以注重不同群体的兴趣、爱好分析,了解到他们对舞蹈艺术的看法和观点,在充分结合群众的不同心理需求和行为方式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尤其是结合老人、青年、少年不同的生理特征和行为编排舞蹈动作,合理控制动作幅度,讲求动作延展性,以简洁、健身、缓慢为主体。最后,需要创新舞蹈编排形式,这是舞蹈创编团队能力的体现,可以借鉴传统舞蹈形式进行创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做出变革,降低专业性动作的难度,改变为大众普遍接受的动作形式。保证舞蹈动作的“少而精”,群众业余舞蹈没有大块时间训练,需要在编排过程中考虑到这个因素。
(三)采纳群众审美观念
要想提升群众文化舞蹈创作审美高度,需要正视群众审美观点,基于群众视角创新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新形式。群众文化舞蹈具有特殊性,真实反映出群众文化创作的审美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和路线。群众文化舞蹈创作可以增强群众对舞蹈艺术的认知,是丰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进行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而群众文化舞蹈创造也需要依靠群众智慧,集中民智,反映民意。新时期,群众的审美理念发生变化,艺术追求也不断提高,在群众文化素质普遍增长的大背景下,应当坚持采纳群众的审美价值取向与群众思想意识,以此保持情感与内容的一致性,从而表达出群众文化舞蹈的社会价值,获得群众的认可。另外,群众文化舞蹈创作也是基于感情深处产生的艺术形式,可以与群众产生共鸣。群众文化舞蹈反映出大众的审美价值和审美倾向,舞蹈创作中不断融入来自群众的情感和体会,彼此形成了情感交织的深刻影响,提升了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大众意识,展示出一种深刻而准确的感情需求和表达愿望。因此,将群众审美观念作为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基础,不仅符合大众审美需求,更表达出群众舞蹈的价值和魅力,引发了群众舞蹈深处的共鸣。
(四)对群众舞蹈定义和发展方向进行明确
群众舞蹈虽然看似没有任何的专业性基础,然而它的使命却非同一般,因为是源于群众,正所谓艺术的生活来源于生活,而群众就是生活的见证者,与体验者因此群众舞蹈,它的真正的意义就是能够充分显现出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与魅力。如果群众舞蹈却忽略了群众存在的价值感及它的意义,那么对于群众舞蹈的创新而言,就形同虚设。最终群众所进行的舞蹈也只是足以表面形式的表演或工人欣赏的服务文化,那么这种舞蹈价值观念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因此要充分的认识到群众在群众舞蹈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及它的价值所在,要充分的挖掘出群众对于舞蹈的兴趣,使他们能将生活的疾苦融入到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当中。通过它们的肢体语言展现出这份独有的舞蹈形式艺术魅力。如果不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那么群众在这份参演的过程中很可能就此走入歧途,失去了原本对于舞蹈那份执着与热爱。
(五)鼓励群众勇于参与舞蹈编导
舞蹈起源于劳动、社交、求偶、禮仪、庆典,可见舞蹈本身就是在群众日常生活基础上发展而来,与专业舞蹈针对对象不同,不需要重点突出舞种的专业性与技术性,对艺术美要求相对不高与舞蹈技术含量较低,更加重视亲民性与通俗性,全民皆可参与。基于群众文化舞蹈的大众化和包容性,通常在舞蹈编导时不需要向专业编舞师一样要求精湛的编导技艺,为更加贴近群众生活的编导舞蹈,应鼓励群众积极主动参与舞蹈编导,相关人员可为群众提供专业指导,激发群众编导潜力。同时给予群众充分的展示空间,使舞蹈爱好者能够各抒己见,将现实生活中的邻里趣事、所见所闻等编排到舞蹈动作中,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情感融入到舞蹈作品中,再加以合理的艺术性改造和调整,实现舞蹈编导的升华。
(六)结合舞蹈意境合理加入音乐
舞蹈与音乐作为姊妹艺术,常相辅相成不可分割,音乐的融入可增强舞蹈感染力,例如:近年来广为流行的广场舞,将流行歌曲融入到舞蹈中,群众随着音乐的切换和变化,变换舞蹈动作,一时间在希望的田野上、最炫民族风等歌曲响彻大街小巷,热情演绎的旋律吸引着群众主动参与到广场舞队伍中,在领舞的带领下,模仿着舞蹈动作欢快起舞。音乐不仅可营造生动的表演氛围,给予群众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冲击,还能够直击心灵,使群众感受到舞蹈中蕴含的情感与意境,是群众文化舞蹈编导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要结合舞蹈题材、风格、动作等,选择适合的音乐,以音乐带动舞蹈节奏,统一舞蹈动作、主题、情感,在不改变舞蹈主题和情感的基础上,围绕音乐编导或者调整舞蹈的队形、动作等,是常见的编导形式之一。音乐选择要具有时代性和大众化,符合群众普遍的审美需求。
(七)强化基础设施
保障群众舞蹈的物质基础,是推进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中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基础,这就需要社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舞蹈的开展提供合适的场地和设施,帮助群众舞蹈活动的开展。以广场舞为例,一般来说,广场舞具有极强的感染力,简单易学,能够吸引周围的群众迅速加入。这就需要有广阔、平整的场地,对此,可以建设喷泉广场、街心花园等,为广场舞提供场地,以提升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当中的地位。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尽量注意场地平整、空旷,避免地面起伏及被一些建筑物体的遮挡。此外,一些群众舞蹈对于场地要求更高,也更加严谨,如拉丁舞、踢踏舞等,这就需要设立专业的室内练习场所,比如设立文化馆等,为群众舞蹈提供更加专业的训练场所和动作指导,促进群众舞蹈文化的传播。
(八)完善舞蹈活动机制
目前来看,一些常见的群众舞蹈文化通常并不是以“舞蹈艺术”在人们心中存在的,如广场舞在很多人心中都是老年人的活动,甚至很多人会觉得广场舞“扰民”,这与舞蹈活动制度的缺乏脱不开关系。对此,群众舞蹈的组织者、参与者应该借助群众优势,开展相关群众舞蹈比赛,进一步完善群众舞蹈活动机制,通过设立奖金、奖品的方式,吸引更多人参与舞蹈比赛,实现群众舞蹈的广泛宣传,提高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此外,还应该重视群众舞蹈的宣传,通过多样化的媒体平台宣传群众舞蹈,如抖音、火山、微信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平台,以及各类直播平台等。除了要加强对群众舞蹈的宣传推广之外,地方、社区等文化部门还要引导群众文化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完善其组织、相关规定等,不断提升群众舞蹈活动的文化层次。
三、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群众舞蹈实际上是新时期新时代的一种独特的群众文化活动。群众舞蹈具备时代特点以及文明特点,对群众舞蹈的宣传和推广,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群众舞蹈之中。而对于群众舞蹈的编排者,应该对群众舞蹈进行再创作,鼓励群众舞蹈的创作者以新颖的方式,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时代的精神结合到其中,从而成为城市人民群众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群众舞蹈和新时代群众文化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对于群众舞蹈的道德情操引导作用要进行增强,通过群众舞蹈的文化特性,吸收更多积极的文化因素,让其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琼.新时期基层群众舞蹈对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性[J].中国民族博览,2020(7).
[2]龙念,赵华健.类型创新·文化呈现·审美追求——舞蹈类综艺节目的创作思考[J].中国电视,2021(5).
[3]张春杨.浅谈群众舞蹈的社会作用与发展对策[J].现代交际,2014(8).
[4]崔英美.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重要意义[J].艺术大观,2021(9).
[5]吴文婕.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与编导研究[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