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香妃”民间叙事研究

2023-07-12 01:17金鑫张明旭刘佳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8期
关键词:香妃呼和浩特

金鑫 张明旭 刘佳

【摘 要】在清代北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背景下,“香妃”这一源自南疆的地域文化符号于民族徙居与文化互动中移入呼和浩特地区,与地方风物相结合,演绎出独具特色的民间叙事。作为当地回族民众历史记忆的特殊载体,该民间叙事在当隐性传承中历经地方正史、稗史的整合与重构,呈现出“和而不同”的历史书写。

【关键词】呼和浩特;香妃;民间叙事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8—042—03

“香妃”依附于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乾隆嫔妃——容妃而生,自清末以来与其相关的民间叙事肆传于北方多地,如呼和浩特回族坊间中一直流传着乾隆年间有护送“香妃”的亲族定居于郊外“八拜村”的传说故事。目前学界对“香妃”形象的具体演变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可对散落在北方多地的民间叙事及其背后所承载的社会历史意义鲜有关注。笔者在总结前人关于“香妃”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本与实地调查,对呼和浩特“香妃”民间叙事的背景、版本与建构进行解读。

一、缘起:民族交流的文化衍生

笔者认为呼和浩特回族坊间的“香妃”传说脱胎于特定的历史情境之中,结合了历史之外的文本,其形成与清中叶北方地区的民族交流以及清末“香妃”传说的播布、耦合息息相关。

在已发现的汉文典籍中,有关“香妃”的早期记述出自光绪年间南疆地区的官员与来疆文人之手,如光绪十年(1884年)由巴里坤领队大臣沙克都林扎布所绘的《南疆堪界日记图说》[1]与曾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旅居新疆的清军幕僚萧雄所著的《听园西疆杂述诗》。二人将位于新疆喀什的阿帕克和卓麻扎(Apak Khojo mazar,为容妃的家族陵寝)写作“香妃坟”却并未加以阐释,可见“香妃”与“香娘娘”在南疆汉语人群中的使用已为约定俗成。而在同一时期的察合台文文献《伊米德史》中记载了一则关于美丽少女与散发香味的沙枣树的故事,其亦与乾隆有关,在南疆的维吾尔族民间流传甚广。而清末至民国时期诸野史、诗文与戏剧的渲染是“香妃”成为广为人知的文化符号的重要原因,也使得有清代新疆民众徙居历史或相关文化遗存的北方多地衍生出与“香妃”有关的民间叙事。如北京地区的“宝月楼”“陶然亭”“浴德堂”以及河北承德都有关于“香妃”的民间叙事流传于世,后经学者考证均为附会之说,与容妃本人无涉。

至于“香妃”传说能够扎根于呼和浩特,笔者认为这与乾隆年间该地曾有新疆民众迁徙于此的历史有关。《归绥县志》载:“清高宗平准噶尔凯旋,驻跸于归化。回民随军至者一二千人,初居八拜村,乾隆五十四年迁旧城。”《绥远通志稿》亦对此有相关记述:“二十四年八月奏捷至京,明年二月,清军凯旋,回将额敏、和卓、霍集斯、鄂对等皆受封,赐赉有差,其出力回军之一部,则驻归化城外赴命,总数不足千人,初居于城东南三十八里之草原,姿其往牧,日久遂成村落,即今之所谓八拜村回回营也。迨乾隆五十四年,以回民既不便返西域(新疆),且解兵籍后,有妻孥而无恒产,又不可令其久占土默特蒙古户口游牧地,于是由驻防军、都统等奉命,饬其散居,俾得自由谋生,自此迁入归化城为民。”[2]虽然不同史籍中对迁居人数及缘由的记载略有不同,但有关于新疆民众于乾隆年间定居八拜村的记述是一致的。道光二十六年的一则官府档案也佐证了其真实性:“据回民马成恩供称:‘伊祖马文魁,原籍哈密国的回子。乾隆年间因本族分家,奉旨发在斯地统大人属下为民,拨给回回营子八拜村户口地四块。”可见乾隆年间确有新疆民众徙居于八拜村。

这些新疆民众在迁居之后逐渐流入归化城,成为呼和浩特回族源流之一。随着清末“香妃”传说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自乾隆时期迁徙而来的新疆民众又承载了当地回族群众对“香妃”的臆想建构,而护送“香妃”的亲族与“八拜村”这一地方风物的结合则体现了民间叙事的讲述情境与传说故事的背景场域二者之交融与统一。

二、演繹:集体记忆的活态整合

呼和浩特回族坊间的“香妃”传说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至今,其自身顽强的生命力不言而喻,对当地回族民众的意义亦可见一斑。笔者在实地调查与对民间文学集成及相关研究资料的梳理中发现,呼和浩特的“香妃”传说有不同版本,具体情节并非完全同一。现笔者根据记录时间先后对其进行整理,将所得材料分为两说,梗概如下:

版本一:“香妃”进京原因不详,只知有香妃亲族于乾隆年间在护送“香妃”进京定居于呼和浩特八拜村,而如今呼和浩特的回族就有“香妃”一族的血脉。

版本二:“香妃”家族在乾隆年间平叛大小和卓有功因而被赐旨入京,选“香妃”入宫。护送香妃入京的“香妃”亲族与回兵于归途中见呼和浩特八拜村一带水草丰美,土地肥沃,不愿再受千里跋涉之苦便奏请乾隆皇帝以留居于此。乾隆闻奏后赐给他们“一马之地”让其安居于八拜村,后迁入归化城散居。

根据笔者的实地调查,版本一是目前呼和浩特地区流传度最高且极具代表性与共性的“香妃”民间叙事。而通过对两个版本整体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各版本中均有关于“香妃”亲族于归途中落户呼和浩特的表述,这也是被坊间所广泛认同的,但“香妃”进京的缘由及其人物生平却各有其说。

笔者认为,各版本间的差异折射出不同时期内故事创作者与讲述者对“香妃”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与理解之不同。对于前两者,笔者在将其与内地流传的诸“香妃”故事进行对比后,发现二者基本上沿袭了《清史通俗演义》与《春冰室野乘·国朝列女传》等清末稗史、小说的故事情节,集中体现于“香妃”红颜薄命的人物形象与其香消玉殒的故事结局。而至20世纪70年代《“香妃”史料的新发现》《“香妃”生父考辨》等考证“香妃”身份的文章不断涌现,史学界逐渐廓清了“香妃”的历史原型——容妃及其家族协助平叛的历史功绩,与其他有“香妃”传说的地区一样,呼和浩特的回族坊间与学者将历史之“实”与传说之“虚”加以结合,衍生出新的内容,版本四即是最好的体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呼和浩特回族民众历史记忆中的“香妃”传说在历史演进中积累了丰厚的地方文化基因,凝结成为具有集体无意识的“文化活体”,而历史上不断变幻的“香妃”形象则可以看作被人为建构出的“文化母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外在的母体受不同时代对“香妃”这一文化符号认识、阐释的不同而不断发生着变化,内在的“活体”受到“母体”的影响,亦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三、建构:祖源历史的重新书写

笔者发现呼和浩特回族坊间的“香妃”传说自20世纪20年代始有文本营建,而在80年代地方部门对史志资料进行征集与汇编时出现了大量对“香妃”传说进行历史书写的文章。究其原因,为当时国内“香妃”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地学者在收集与“香妃”有关的民间叙事时未能对其进行释疑,于挖掘、梳理祖源历史中赋予其真实的历史价值。

荣祥在1957年的《呼和浩特市沿革纪要》一文中记录了当地回族学者讲述的“香妃”传说:“乾隆五十余年,新疆一带有些回民因护送香妃娘娘来北京,后清帝赐给一马之地,就是现在的城南八拜村,因而在该地落户。”至1981年《呼和浩特回族历史及其它》对这一记载进行转述:“乾隆五十余年,折疆一带有些回民护送香妃娘娘来到北京,后清帝赐给一马之地,就是现在的八拜村,因而在该地落户。现尚有后人者如通道街居民委员会主任马惠贤,即香妃本族”[3]1983年《历史上呼和浩特回族的几个问题》对这一传说的版本、细节进行详述:“乾隆年间,新疆一带有些回族护送香妃娘娘进入北京后返回,途径呼和浩特,在城南八拜村落户……不管传说如何,香妃亲族等二、三百回族在呼和浩特八拜定居,后迁入呼和浩特旧城,确有其事。”1985年《试析回族定居呼和浩特的问题》亦肯定了该民间叙事的真实性:“至于扈从香妃的维吾尔人归途中留居呼和浩特,说明了呼和浩特回族中也融入了维族的成份。”[4]同年的还有《“香妃”之传说与史实——兼谈呼和浩特回族源流》:“待香妃平安抵京后,乾隆皇帝便赐给香妃亲族铜锤一把,以表示香妃亲族为‘皇族。后香妃亲族等二、三百人,从北京出发返新疆,当他们来到呼和浩特八拜村时,见这里风光如画,水草茂盛。于是,他们请奏乾隆皇帝,请求在此定居下来。乾隆皇帝传旨,决定赐给他们一马之地,让他们在八拜定居。”以及《土默特回回户口地浅证》:“香妃死后,护送香妃进京的本族亲人和二、三百随从回民在返回新疆路经过呼和浩特时,决定留居此地。”[5]

这些考证呼和浩特回族源流的文章将当地回族坊间的“香妃”传说视为历史事实,在“香妃”与呼和浩特的回族民众间建构起长期、稳定的联系,进一步延续了“香妃”民间叙事的香火。至于所谓“香妃后人”之所云,笔者要指出的是《清高宗实录》与《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五百四十三·兵部制二》对自乾隆年间分批次迁居于京城的容妃亲族与之后因故离京的维吾尔族民众之数目有清晰、翔实的记载且这些迁移人口均隶内务府正白旗第五参领并归内务府上三旗统辖,容妃亲族也除个别得到封赏外均安置于西长安门路南居住,因此笔者认为其实为逸闻,不足为信史者。但在广泛的传播与记录中,“香妃”已成为承载当地回族人民历史与情感导向的会说话的“文本”,进入其明確的、特定的现实生活空间,当地回族坊间由此构建出属于自身的自然空间与文化场域的独特阐释体系。

四、结语

“香妃”这一文化符号在经过历史上各民族间的移动与接触后,于呼和浩特地区被回族坊间有意识地进行建构,同时在解释民族源流的叙事体系下赋予其地方色彩,进而濡化为当地回族民众共同的历史记忆。地方学者在搜罗与“香妃”有关的民间叙事时未能对“香妃”这一文学作品虚构出的艺术形象加以甄别,将其视为历史真实纳入呼和浩特的历史发展脉络之中。笔者以为在有关于“香妃”诸多谜团得以明晰的今天,学界更应按照史学研究的规范对“香妃”的民间叙事进行探索与酌留,以免传说之“虚”掩盖历史之“实”。

参考文献:

[1]王耀.“香妃”史實綴補[J].国学学刊,2017(3).

[2]绥远通志馆.绥远通志稿(卷五十七)[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3]刘桢.呼和浩特回族历史及其它[J].内蒙古社会科学,1981(3).

[4]马耀圻.试析回族定居呼和浩特的问题[J].宁夏社会科学,1988(6).

[5]白贞.土默特回回户口地浅证[J].内蒙古社会科学,1985(2).

作者简介:金鑫(2002—),男,回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本科,研究方向为中国民族关系史;张明旭(2002—),男,回族,河南开封人,本科,研究方向为西北民族历史与文化;刘佳(2000—),女,汉族,甘肃酒泉人,本科,研究方向为民族地区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香妃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之旅
工商企业管理的知识与操作实例
茶人赖法卫与香妃翠玉
呼和浩特旧居住区更新中袖珍公园的应用探究
姜大同
呼和浩特
美丽的呼和浩特
乾隆为何对香妃一往情深
国产790MPa级高强钢在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中的应用
香妃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