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伟
(合肥市杨林小学 安徽合肥 230000)
中小学阶段,不仅是少年儿童学习文化知识的黄金阶段,也是引导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最好时期。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成为我们持之以恒的奋斗目标。但当代少年儿童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在享受着优渥的物质生活的同时,还享受着来自亲人的过度溺爱,这导致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会关心父母及他人,道德品质方面存在缺失。因此,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意识,是国防教育的目的之一,也是对未来国家建设者的期望,故而少年军校融入学校少先队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安徽省合肥市杨林小学是一所新建学校,其融古纳今,始终坚持“和悦”文化理念,在创优争先的氛围中,打造特色学校教育,力争将学校办成一所独具特色的“少年军校”,让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能和美绽放。
从长远看,学校创办少年军校的出发点非常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但在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一是学校随迁子女较多,留守儿童占据大多数,由于长期缺失父母的关爱,他们内心比较脆弱,稍有不顺,情绪就低落;二是有些教师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授课方面,对学生的心理关注不够,育人意识不强,没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方法比较单一,只是泛泛而谈,没有针对性和标准,未形成有效的疏导措施;四是家园合作处于疏离状态,教师与家长的教育步调不一致,导致学生成为“两面派”,即在学校表现良好,在家却极度缺乏自控能力。
少年军校艰苦的训练环境,独立自主的生活管理培训,以及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项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意识,还能让他们克服娇气,发扬敢于吃苦、敢于主动争上游的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弥补他们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方面的不足。
开发健康课程,不仅是生活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健康就是一切”“健康是革命的本钱”是全社会的呼声。因此,学校不仅要为学生创设促进身体健康的环境,还要注重学生心灵的自由发展。为此,学校集中研发校本课程——少年军校实践课,要求在每年九月的开学季,进行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包括军姿、正步走、形体训练及队列等学习与操练,以及学唱军歌,使学生在其中感悟到刻苦、团结、互助、分享的精神内涵,从而实现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成长。
淳朴善良、公正公平、果敢坚强,这些美好的品行,都是高尚人格的象征。因此,要对学校进行资源整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创设德育环境。基于此,学校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重点工作建设。一是抓好阵地。学校里的少先队和党支部是围绕立德树人的理念开展工作的,故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优秀接班人,要发挥其阵地作用。因此,学校完善少先队和党支部的系列建设工作,包括组建、选拔与培训。二是用好时节。利用中国的传统节日,推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对家国的热爱之情。三是积极参与。倡导以学生为本,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活动,实现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获得。积极参与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满足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实际需要,最终实现经验的获得。四是育好少年。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培养具有“七彩、向上、向阳”气质的少年,让每一个少年儿童都树立正确的“三观”,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
为了实现“生命的和美”的办学目标,杨林小学以育人为载体设置课程内容,本着“和悦”这一整体思路,合力开发以“徽风皖韵”为主题的四个校本课程:一是为培养少年儿童从容淡定的气质和安静舒雅的神态,学校从儿童文学的阅读内容和层次中寻找灵感,开发校本“悦读课程”;二是从音乐及美术的功能性出发,以陶冶情操为基点,开设“悦赏课程”;三是从运动体能等特色项目方面出发,创设“悦动课程”,以此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四是构建“悦享课程”,帮助学生在学习交流中,学会分享与沟通,在情境探究、合作交流、拓展应用中,使广大少年儿童由“独悦”到“群悦”,进而实现从自主学习到合作学习的飞跃。
在教育目的和内容方面,少年军校始终以国防教育为主题,重视国防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国防意志和观念,充分发挥少先队的组织教育优势,围绕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利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开展与军事常识和理论相关的学习教育,以及与军事相关的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健康的体格和团队凝聚力,并定期对训练内容进行成果验收,使队员形成初步的国防意识,树立保家卫国、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另一方面开展户外的生存教育,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学习必要的生存技能,学会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提升与伙伴沟通协商的能力,从各方面磨炼意志,提高独立生活、勇于战胜困难的能力,同时认识到团队通力合作的重要性。绿色军营是学生心中向往的“圣地”,尤其是身姿挺拔、威武庄重的军人形象,让学生崇敬不已,坚毅刚强的军人们总是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舍己为人的优良品格深深地打动着他们的心,爱国主义情怀油然而生。由此可见,将少年军校的特色实践融入少先队活动课将有效地激发少先队员的国防意识和爱国之情。
研究发现,少年军校虽然以国防教育为主题,以行为训练为手段,但同时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载体,其中包含了很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等。可以说,少年军校对于新生而言,并不是舒适安逸的地方,因为这里有着严格的纪律、艰苦的训练项目和严肃认真的教官。不论是站队列,还是户外体验,都要讲究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要纪律严明,张弛有度,做事要有底线和分寸,不能盲从;遇到未曾预料的困难时,头脑要保持冷静,积极思考对策,不能当逃兵,要勇往直前,拥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杨林小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在其校训“和以至善、悦以致美”的引导下,培养健康向上、富有责任感的人,这也是少年军校教育的根本。所以,少年军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将各种制度规范、行为习惯、人际沟通技巧等渗透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以此为载体,创建出开放的、富有张力的特色课程,从而使学生提升素质、增强自我生存技能,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开辟出一条崭新的教学思路。
当前,大多数少年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由于从小被家长呵护和溺爱,成长在温室中,所以很少吃苦,缺乏必要的磨炼,抗挫折能力较弱,再加上学校教育以文化课学习为主,而一些必要的德育没有跟上,少年儿童优良品质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许多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行越远。少年军校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少年儿童克服长期以来的娇气,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抗挫折能力。
比如,军校以一周全封闭活动为契机,特意设计了相关的军事游戏,在这项游戏中,学生学会了主动参与、通力合作,勇于争先、敢于拼搏。各项有针对性的军事实践活动,全方位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使其能够正确看待竞争,以平常心对待输赢,增强抗挫折能力。
学校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开拓思维,增强少年军校的教育功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施过程及方法。
在坚持少年军校教育宗旨的前提下,杨林小学积极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营造国防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各项军事训练中,有意识地磨炼学生的顽强意志和军人气质。为此,学校专门请来部队官兵,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内容涉及军姿军容、队列行走、正步走等项目。在严格的训练要求和严酷的体能测试中,学生都经受住了考验,没有一个人面露难色,没有一个人退缩放弃,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勇敢少年”的含义。借助少年军校的品牌建设,学校少先队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学员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增强了自身体质,磨炼了意志,而且还加强了自身的国防意识,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
立足少年军校的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教育宗旨,都是保障校本课程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动因。此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让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出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是少年军校个性化的教育理念,也是建校的初心。从2017年9月至今,学校所有教职员工都参与其中,呕心沥血,认真钻研,从课程开发到资源整合,再到实践教学,以至于最终的评价体系,涉及方方面面。为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广大教师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不仅让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提升,而且使特色军校的办学思路有了新的突破。
杨林小学将少年军校的相关课程与常规教学任务紧密结合,尤其是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从而建立了“四悦课程体系”,分别倡导从阅读中吸取营养、从音乐角度对常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以体育为载体推进素质教育、增强竞争合作意识。学校还设计了少年军校实践课和传统文化研学实践课,在共享互动中,全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保家卫国的家国情怀。
少年军校的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是一种价值观的渗透。价值观看不见、摸不着,不容易通过宣传和简单的说教植入人心。实践证明,如果少年儿童对价值观只停留在理性认识上,而没有在情感上产生深深的共鸣,那么教育的结果只会是培养出说大话、讲空话的人。少年军校在中小学的探索与实践虽然主要依托学校少先队活动,但其具有特色的军营环境,以及纪律严明的军人作风,都将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无形中提升了学校的品质,成为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关注点,引发人们对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总之,在和平发展的当下,局部区域依然存在着不安定的因素,全球化的到来,必然催生文化的多元化,而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国家,开始打着多元价值观的幌子,对我国图谋不轨,妄图动摇社会主义的根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杨林小学实施军事化教育模式,用实际行动培养全面发展的战略人才,这既是当下学校素质教育的呼声,也是国家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坚强勇敢人才的需求。由此可见,创办少年军校意义非凡,它不仅能够借助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对广大少年儿童进行管理,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气,而且能充分构建全面育人的教育模式,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