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娟
黎明职业大学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与实施现代学徒制育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组建法人实体型运营公司,构建“实体化运作、全方位融合、双主体育人、长效化运行”的协同育人共同体。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职教集团 建筑业
没有省别,没有地域,人们初次看到“黎明职业大学”这一校名,往往难以判断这所大学所处的地理位置。正如“黎明”所代表的朝气与活力,黎明职业大学是一所以理想命名的学校。它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凭借天然的地理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支持以及学校自身长久的积累与探索,在培养新兴技术技能人才、开展深度产教融合等方面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绩,成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
黎明职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锋在与本刊对话时表示,加强和推动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是国家“双高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产教深度融合的难点。学校围绕从“离不开区域”到“区域离不开”的产城融合发展思路,以“晋江经验”为理论依据,主动融入泉州民营经济特区的发展,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组建了泉州市建筑职业教育集团。2020年9月,黎明职业大学入选全国首批示范性职教集团试点单位。
集团化办学构建利益共同体
在线学习:学校牵头组建泉州市建筑职业教育集团的出发点是什么?
王锋: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影响,互利共生。泉州发达的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和縣域经济,特别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旺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为泉州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厚的土壤。建筑业是泉州的支柱产业,2022年,该产业GDP达到2344.35亿元,建筑从业人员近60万人,办好建筑职业教育意义重大。
学校是福建省建筑行指委秘书长单位,组建泉州市建筑职业教育集团实行集团化办学,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不断探索办学体制机制和办学模式创新,解决泉州建筑市场在建筑职教人才培养中面临的资源聚合力不足、校企供需不匹配、专业创新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学校致力于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对接,开展联合办学;探索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力资源运作的新模式,满足泉州市现代建筑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在线学习:泉州市建筑职业教育集团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其间遇到了哪些的困难?
王锋:泉州市建筑职业教育集团经历了雏形构建、实践探索、创新提升三个发展阶段。2008年,学校与福建省五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共建智力合作型建筑工程学院,该模式成为职教集团的雏形。2010年1月,泉州市人民政府决定,由黎明职业大学牵头泉州知名的28家建筑企业、行业协会(学会)和有关职业院校组建“理事会型”泉州市建筑职业教育集团。2015年,集团按法人实体型运行管理体制进行重组。2020年9月,学校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
职教集团运行的前期,由于定位还不够清晰,“政行企校”全通道模式的有机协作不足,集团各方尚未形成利益共同体,加上行业协会自治性和社会公信力问题,以及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的羁绊,存在职教集团组织较为松散、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不健全、行业协会优势发挥不充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深入不到位等问题。随着政策性扩招的推行,面向生源多元化,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曾出现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实施不到位,过于强调技能而忽视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等情况。
企业化管理 市场化运营
在线学习:泉州市建筑职业教育集团如何做到对接泉州产业转型,坚持“跟着产业走”,不断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
王锋:学校直面生源多样化和泉州民营中小微建筑企业产教深度融合的痛点以及建筑职教集团存在的问题,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与实施现代学徒制育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组建法人实体型运营公司,构建“实体化运作、全方位融合、双主体育人、长效化运行”的协同育人共同体,创新协同育人机制,畅通育人资源有效供给。立足泉州中小微民营建筑企业占主体的实际,教学内容对标头部建筑企业的生产标准,实习就业依托行业组织“点引领—面支撑”的做法和校企二元评价,将传统知识传授型课堂转变为教学工厂化课堂,实施“知岗—轮岗—顶岗”育人,实现“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种身份转换。推进专业转型升级与数字化改造,契合建筑企业“工程总承包—专业分包”经营模式,适应大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由渠道伙伴向生态伙伴合作模式的转变,增强了学生的就业适应性。
在线学习: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有什么优势?
王锋: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的最大优势是可以有效确保职教集团利益共赢机制的建立,规范集团运行、保障各方利益,并调动各方积极性。实体企业是集团组织构架的粘合剂、组织运行的润滑剂和组织激励的催化剂。职教集团打造“学校+行业协会+领先企业”的“实体型+”运作模式,设置了培训中心、产业发展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可以很好地按照市场规则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社会服务项目。另外,由于有领先企业的参与,可以在承接的政府购买服务的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等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把行业最前沿的技术进行推广应用,进而促进产业发展。
在线学习:泉州市建筑职业教育集团在体制机制、机构运行、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王锋:一是职教集团“法人化”。坚持非逐利的教育协同型实体,而非纯营利的企业型实体理念,成立泉州市建筑职教有限公司。按照市场主体建立利益共赢机制,实体化运作泉州市建筑职教集团。二是建立了有效的实体运行风险管控机制。成立泉州黎大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代表学校参与职教集团实体公司的运营,构筑学校与市场的风险防控防火墙,有效管控国有资产流失等风险。三是学校与行业组织的关系变“协同”为“主导”。学校以秘书长单位身份推进集团股东——泉州市土木建筑学会按照市场规则,承接职称评审等政府职能转移并合规进行社会服务。一改行业组织从以前的政府行政部门下属单位变为社团法人后,在行业内缺乏专业权威性、相对独立性、依法自治性和社会公信力的状况,有效解决“政行企校”协同过程中行业组织作用不彰的问题。相关成果获2022年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并被推荐参评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激发企业参与热情 多方协同育人
在线学习:从政策和实践的视角,请谈谈如何更好地激发企业的参与热情,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发展。
王锋:一是完善“税收+金融+土地+信用”的组合政策。评选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落实社会力量办教育的财税政策,规范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产教融合项目建设,发挥税收优惠政策的撬动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引导社会资本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支持产教融合型企业用好市场化融资工具,按规定申请发行教育培训产业专项债券等,募集资金专项用于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支持企业投资或与政府合作建设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的建设用地,按科教用地管理。鼓励盘活利用企业存量工业用地或闲置资源补充职业技术教育的空间需求。二是推动“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的组合项目。设立一批产学协同育人项目,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职业院校、高等学校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高等学校合作开展面向在岗职工的培训工作,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支持采取政府主导型、学校为主型、企业为主型、混合所有制等多种形式,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完善产业重大科技项目联合向高校招标制度和高校面向行业企业共性关键性问题集中攻关机制,鼓励高校将企业一线实际需求作为工程技术研究选题的重要来源。支持学校参与创新型企业和行业骨干企业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企业研发机构。
下一步,职教集团将进一步提升集团的法人化以及对实体运行风险机制的管控,并面向“一带一路”国家,为世界贡献中国职教的智慧。同时,学校将充分利用泉州试点全国产教融合试点城市释放出来的政策红利,推进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四方联动,不断创新实践集团化办学之路。凝聚多元协同育人合力,推动泉州建筑职教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实现建筑人才供给需求强适配,产教融合两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