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深度阅读的智慧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2023-07-11 17:02:19唐晓俐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3期
关键词:新课标深度文本

唐晓俐

摘要:本文立足新课标,通过案例分析来阐述如何打造小学语文“深度阅读”的智慧课堂,提出教学实践建议。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掌握深度阅读的方式和技巧,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促进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效打造深度阅读的智慧课堂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新课标智慧课堂

引言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以及贯彻实施,核心素养深入人心,在为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指明发展方向、带来创新发展助力的同时,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提出更高要求。而深度学习理念与小学语文阅读课程高度契合,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引导学生进入深度阅读状态,能够显著提升阅读课程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分析新课标背景下打造小学语文深度阅读的智慧课堂教学实践策略,以期提升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

一、深度阅读概念分析

深度阅读与浅度阅读相对应,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文本内容展开深度探索、深度挖掘,确保学生可以与文本内容展开深度对话,对阅读材料具有更加深入的认知和更加精准的解读,从而通过阅读活动,顺利完成知识内化,拓宽知识储备,构建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具体而言,深度阅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展开深度研读、深度拆解、深度分析、深度整合、深度联想与深度创造,感悟文本内容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并且顺利进入到高阶阅读状态,是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改革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助力与有效手段。为学生创设自主式阅读情境、批判式阅读情境,确保学生在特定的情境当中展开深度探究与自主探索,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主分析能力、创新意识以及质疑精神,增加学生思维深度,从而顺利实现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目标。

二、智慧课堂特征分析

首先,智慧课堂可以有效拓宽学生学习资源获取途径,突破传统教学材料限制。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环节引入微课视频以及互联网资源,制作更加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其次,在智慧课堂当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利用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一系列便携式联网设备,开展密切的互动与交流,交流方式与互动方式呈现多样性特征。结合某一阅读主题开展深度探究,教师与学生之间处于平等状态,打造优质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及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制约,保证课堂交流频率与互动频率。最后,智慧课堂依托于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技术,而互联网技术与信息化技术在信息获取、信息传输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突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限制,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拓展到课堂之外。教师可以将深度阅读素材上传至互联网教学平台,学生通过观看阅读材料以及微课视频等方式完成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三、新课标背景下打造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智慧课堂的实践策略

(一)采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深度阅读氛围

通过对新课标的深度学习,我们发现学习任务的完成有赖于“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也就是说,虽然表面看学习任务是根据主题设计的,但学习任务的本质是为语言文字运用服务的。借助信息化技术,将抽象性知识以更加形象、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提升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程度与认知程度,并且借助科学提问策略,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存在密切关联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阅读热情,以确保學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深度阅读情境当中,在特定的情境当中得到科学指导,顺利完成情境阅读任务。所以,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深度阅读教学环节,教师应当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搭配多元化教学手段,创新深度教学模式,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例如:在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春夏秋冬》正式授课之前,教师必须要对文本内容展开深度分析与综合性考量。这篇文章是通过描写春夏秋冬气候特点,引出与各个季节相关的气象词汇以及关键词,其三维目标是确保学生可以将文本内容与自身日常生活建立联系,感受四季气象特点以及春季所呈现出的事物形象。为实现以上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主题与季节相关,而上学期我们也学过一篇与季节相关的课文,大家还记得吗?”全体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四季》!”随后,教师应当趁热打铁,对学生展开科学引导:“相信同学们昨天通过自主预习,已经对本文内容有了较为深刻的认知与理解。那么,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本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呢?”这一启发性问题,能有效唤醒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记忆和生活经验,同时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

(二)教会学生深度阅读方法,显著提升阅读 效率

新课标中提出“学习任务”,其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技能、方法和思想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成概念性理解,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发展语文核心素养。这正体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确保学生在阅读环节对文章内容开展系统性探究,针对不同文本内容选择不同类型的阅读方法。科学选择阅读方法,可以确保学生在阅读环节顺利进入到深度阅读与深度思考状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对于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而学生是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关乎深度阅读效率以及智慧课堂应用效果,对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教师应当积极更新阅读教学理念,将深度学习思想渗透到教育活动的各个关键性节点当中,传授学生小学语文阅读中需要经常用到的阅读方法。

例如:在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我多想去看看》教学环节,首先教师应当针对本课教学目标展开深度分析,引导学生完成“我会认”和“我会写”的任务,精准把握文章当中的关键语句,积累优秀短语,并且针对文中带有感叹号的句子展开深度诵读与深度交流,体会感叹号的用处以及作者所表达的强烈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其次教师可以采用谈话方式开展课程导入,在潜移默化之中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同学们,你们有随父母去旅游的经历吗?去过哪些地方呢?那些地方有什么标志性建筑呢?”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中分享旅游经历,营造优质的课堂讨论氛围。教师所提出的讨论主题与学生兴趣特点高度契合,顺利引出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的中心主旨以及行文构架。在教师的科学带领下,学生完成关键段落的阅读任务,并且针对段落的首句与尾句开展深度阅读。学生通过深度阅读掌握文章中结构相同的两个段落,体会“我想去看看”这一情感。而教师则通过向学生讲解文本当中感叹号的作用以及具体应用方式,顺利引出拓展性活动,帮助学生完成拓展知识学习任务;通过为学生布置一系列朗读训练任务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助力学生完成知识内化,将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践。最后,教师带领学生针对文章题目展开深度分析,带领学生对文章内容展开深度分析、总结并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掌握深度阅读的方法,为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活动提供助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深度感知作者的创作情感

由于接触正式教育时间不长,主要受到家庭教育观念熏陶与影响,因此小学生普遍缺乏集体意识与自我控制力,难以长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小学生处于思维能力形成、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环节,应当针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展开有效培养,合理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方法,对学生展开科学引导,确保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文章阅读环节,并且结合教师所提出的针对性问题,探索文章当中的核心内容,開展深度挖掘,形成独特的见解与观点。经过系统性自主训练,学生逐渐养成独立的阅读思维模式,可以深度感知作者的情感,与作者展开情感互动与情感交流。学生通过一系列阅读训练,养成深度阅读习惯与深度阅读思维,为更深层次阅读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为语文写作提供丰富的创作思路与写作 素材 。

例如: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植物的妈妈有办法》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当首先带领学生通过查字典、同桌互助、老师点拨等多种方法扫清生字词障碍,感受文本内容的韵律之美,了解植物播种的办法。其次开展生动的字词接龙活动,要求学生以一人读一句的方式完成阅读,通过游戏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内容上,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与认知程度,对学生展开科学引领。在完成课堂游戏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到更深层次的自主阅读活动当中,向学生提出启发性问题:“文章当中分别描写了哪几位植物妈妈?她们分别是谁?其中蒲公英的妈妈通过什么方式进行播种?你认为蒲公英的播种方式如何?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何种方式进行播种?阅读这一段落我们需要选择何种阅读语气?苍耳的妈妈是如何进行播种的?豌豆的妈妈又是用何种方式进行播种的?你想对他们分别说些什么?”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开展更深层次的阅读活动——“你还知道植物世界里更多的传播种子的方法吗?可以去看看《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也可以问问家长,更可以自己去大自然里观察,将你的发现和同伴们说一说,仿照课文再编写一小节或者多小节诗歌。”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抓住“读”与“写”的契合点,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的有效途径。这种综合学习的方式,能促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展开更加深入的探究与分析,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精准掌握文本阅读要点与阅读技巧,促使学生进入到深度阅读状态,发挥智慧课堂教学优势。

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标背景下,打造小学语文深度阅读的智慧课堂极为关键,它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与核心素养培养高度契合,二者之间具有诸多互通之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深度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使其深度感知作者的创作情感,与文本产生共情,在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同时,为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综合素质发展奠定坚实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浦晓婷.深度学习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探究——以《列那狐的故事》的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21(4):61-63.

[2]吴晓玲.深度学习视域下小说探究性阅读教学要诀与路径——以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小说教学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11):47-50.

[3]胡金凤.“深度学习”:引领儿童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以小学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活动为例[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1(8):35.

[4]刘征云.变换教法,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思维——以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3 My day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2(9):73-75.

[5]邓颖媛.基于橙光游戏平台的深度阅读教育游戏设计策略研究——以《福尔摩斯探案集》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2(2):225-227.

责任编辑:丁蔚

猜你喜欢
新课标深度文本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趣味(语文)(2021年10期)2021-12-28 09:34:35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 02:20:53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深度观察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