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龙
摘 要:社会进步需要生产力发展和人才的加持作用。时代新人作为人才第一资源,是历史选择的规律性结果,他们的历史继承性体现在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与落后科学技术、落后势力、落后文化思潮不断进行斗争的精神赓续延展。同时,时代新人又蕴含着与时俱进的现代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见证者、参与者,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素养,终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生力军与主力军。
关键词:时代新人;生成;历史;发展
历史是在生产力与人才的互动过程中前进的。现代唯物主义把历史看作人类的发展过程。[1]判定历史方位的变化需要从生产力和人才两个关键因素出发,否则是不全面和不客观的。辩证逻辑则要求我们更进一步。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2]在决定历史进步的一切动因中,生产力是“历史的真正动力的最后动力”[3],作为第一资源,时代新人居于人才的关键位置。
人才始终是历史方位时代转换的关键变量
马克思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表现形式。“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4]二者共有的关键变量是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
1.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历史进程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遭受的种种屈辱,就本质而言,是生产关系不能胜任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有鉴于此,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明确国家的历史任务是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是促进生产力进步的第一资源,“又红又专”的新中国建设者成为此时急需的时代新人。在较好解决了所需人才的背景下,社会生产体系和治理体系初步建立,“站起来”的根本问题迎刃而解,中国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中央明确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换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以改革开放为契机,持续调整生产关系,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富起来”成为现实。步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强起来”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我国随即开启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中心的新一轮生产关系调整。新中国发展史证明:正是对不同时期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准确把握,围绕人才培养开展一系列改革,使社会生产力得以飞速发展。
2.人才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变量
回溯人类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是生产力进步的关键推动力。马克思认为要正视科学技术的作用,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因为它是“人类同大自然进行的残酷而又顺利的斗争”[5]的结果。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正是在发明人才辈出的英国开始的,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成为生产领域上下游最重要的“第一资源”,社会生产力全面释放,造就了“日不落”的大英帝国。19世纪,以“电气化”为代表的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强化了人才与技术的双向互动范式,让生产力一路狂飙,把资本主义带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0世纪以来,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巩固了西方世界在科技、经济上的垄断地位。21世纪以来,以信息化、AI人工智能、通信5G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科学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带动了新兴国家的崛起,也强化了对人才的强烈需求驱动。社会生产力得以几何倍数的增长,全球发展步入了新时期。
历史前进过程中,人才是科学技术的生产者和推动者,是生产力进步的关键变量。人类发展历史一再证明,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是第一资源,没有人才强国,就没有科技强国,国家就失去了前进的蓬勃伟力,人才的战略价值不言而喻。由此可知,生产力是推动历史更迭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保障,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则是时代方位转换的关键变量。
时代新人的历史继承性
“单是由于后来的每一代人所得到的生产力都是前一代人已经取得而被他们当作原料来为新生产服务这一事实,就形成人们历史中的联系,就形成了人类的历史。”[6]正如历史发展是在继承基础上的进步,作为人才第一资源的时代新人正是历史选择的规律性结果。
1.时代新人的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征程中,每个时期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新人,爱国主义精神就是串起他们的精神脊梁。“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7]这正是时代新人在不同时期的真实写照。“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虎门销烟,开启了近代中国不屈不挠抗击外辱的救国历史。民国时期,严复、梁启超则敏锐地意识到人才对国家振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始启发民智、培养“新民”。“有才千人,国可以立;有才万人,国可以强。”[8]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家国情怀此时已然成为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
时至“中华民国”建立,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但当时“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9]陈独秀、李大钊犀利地指出,培养具有民主、科学精神的新青年是救亡图存的首要任务。所以,《新青年》“一开始就面对青年而不是其他群体,目的就在于为‘中华民国培养一代现代公民。”[10]此时的时代新人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下,进一步吸纳了民主科学精神,内涵更加进步丰富。中国民众开始觉醒,民权、国权意识勃兴,最终形成声势浩大、团结社会阶层广泛的“五四”反帝反封建运动,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时代新人灵魂中的熊熊火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各界都涌现出大批优秀中华儿女,他们成为时代新人最好的注解。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演化为精神谱系,如“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工匠精神、抗疫精神等,成为时代新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延续和继承。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的利益相关。”[11]时代新人的利益从来不是个人的私利、小利,而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大利,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赴后继,成为真正的时代英雄。
2.时代新人的斗争精神赓续延展
第一,时代新人是敢于和落后势力斗争的鼓号手。所谓落后势力,即为阻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革的人物、思想、组织构成的综合体,是一切进步力量需要克服的势力。它既包括国内阻滞势力,如封建势力、剥削阶级等;也包括海外反华势力。近代中国的“斗争”主要就集中在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上,而它首先是由那个时代思想上已经实现“自觉”的时代新人作为鼓号手领衔展开的。“公车上书”的康有为、梁启超;启发民智的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和发展时期,前赴后继的时代新人主动展开斗争,他们用斗争的胜利成果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强大的生命力,给世界格局带来了深远影响。
第二,时代新人也是善于和落后科学技术斗争的排头兵。当西方国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崛起为世界“第一梯队”国家时,中国还在落后的农耕文明时代苦苦挣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方面,学习当时社会主义第一大国苏联的成功教育经验,改革教育体制,派出多批中国留学生前往苏联学习新中国急需的科学技术;另一方面,召唤海外优秀人才回国服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模式,加快培养时代新人。党中央多次召开全国科学技术代表大会,并在不同时期发布科技领域的“863”计划、“97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大批深具家国情怀的青年人才应运而生。由他们担当的探月工程、深海深空探测技术、5G通信技术、载人航天技术、基因技术令世界侧目,他们用创新劳动改变了我国落后的科学技术面貌,展示了时代新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第三,时代新人还是勇于和落后文化思潮斗争的搏击手。文化思潮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离不开物质基础的决定作用。时代变迁以生产力为标志,与之适应的文化就是进步的、先进的文化思潮;否则就是落后的文化思潮。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代表着时代的进步,袁世凯却复辟帝制,大开历史倒车。“共和政治,不是推翻皇帝,便算了事。国体改革,一切学术思想亦必同时改革;单换一块共和国招牌,而店中所卖的还是那些皇帝御用的‘旧货,绝不得谓为革命成功。”[12]李大钊创办的《甲寅》,痛批袁世凯倒行逆施、字字如刀;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对其遗毒鞭挞至深。国民革命期间,蒋介石希冀把“臣民”思想延续下去,以梁实秋、闻一多为代表的青年志士创办《新日》杂志,猛烈抨击国民党当局的倒行逆施,觉醒的中国青年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时代新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味着生产力的迭代进步。然而,在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的情况下,旧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落后思潮并没有完全消除。党中央充分利用统一战线力量,调动广大青年破“四旧”,起到了正本清源的斗争效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直至新时代,随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各式文化思潮都打着“全球化”普世价值的旗号,冲击国人的精神世界。党中央带领时代新人坚定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夯实“四个自信”,发起意识形态的积极斗争,使其发生全局性、根本性的改变。时代新人在不同时期传承了弥足珍贵的斗争精神,展现出不折不挠的时代精神。
时代新人的现代性
现代性是相对于传统性而言的,本质在于对传统的扬弃和超越。时代新人是现代性的表征,也是现代性的助推力量。
1.时代新人生于现代中国
时代新人不仅展示了其丰富的历史继承性,而且也凝聚着与时俱进的现代性。依据“现代性”的界定,今日中国是当之无愧的现代国家。事实证明:全球竞争的焦点不仅在于以经济、科技、文化为核心的国家综合实力,而且还在于国家的制度设计和治理理念。我国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坚持人民性的本质特征,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专注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且还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绿色低碳生活,我国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造福世界人民。中国也是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超过30%的第二大现代经济体,引领全球化进程,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不仅建立了“亚投行”,而且还推动“一带一路”沿线69个国家同乘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奔向共同富裕。日新月异中国“智造”,如高铁、5G通信、电子支付、载人航天、农业科技等,犹如一张张中国名片,纷纷走出国门造福世界。盛世中国,勾勒出饱含大国风范、大国气度、大国胸怀的现代图景,时代新人生逢其时,不仅是现代中国的公民,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2.时代新人具有现代意识
现代中国涵养现代人才,中国社会扑面而来的现代气息赋予时代新人与时俱进的现代性。在全球化、多边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铸成共识的洪流下,现代性意识俨然成为时代标注。物质决定意识,实践改造世界。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治理思维、现代文化、现代教育、现代工业、现代生活,一切都是在现代性的实践内涵中展开。时代新人生于现代中国,他们沉浸于现代性、理解现代性、實践现代性,自然也是生成现代意识的最佳路径。“生活世界是日常交往实践的核心,它是由扎根在日常交往实践中的文化再生产、社会整合以及社会化相互作用的产物。”[13]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是最伟大的社会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时代新人的历史担当与使命。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方向,为时代新人踔厉奋发提供了广阔的人生舞台。时代新人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促成“现代性”由社会向时代新人传导,加速他们的现代性成长,最终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3.时代新人具备现代素养
时代新人就是人才的时代标准。他们的现代素养是人才的能力内核和国家竞争力的底气所在,“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14]所以,我国在时代新人培育过程中,始终强调“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15]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2.93万所,在校学生2.91亿人,专任教师1844.37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9年。在直接产出人才的高等教育领域,共有高等院校3,012所,高职院校1,486所,专任教师188.52万人,在学博士生50.95万人,在学硕士生282.29万人,[16]为时代新人的培养和产出奠定了坚实的现代教育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时代新人的培育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们的现代政治素养、文化素养、语言素养、国际素养以多元复合能力的形式展现在国内外舞台。活跃于国际组织中的中国优秀人才与日俱增,科技、经济、文化领域里越来越多的时代新人开始担主责、承大任。他们卓越的现代素养得到了实践的全方位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质量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历史前进需要时代新人
历史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时代新人。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是生产力。“划分经济时期的事情,不是生产了什么,而是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手段生产,劳动手段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分度尺,并且也是劳动所在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17]马克思睿智地使用“劳动手段”标注生产力,显而易见,劳动手段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方式,都离不开人才的力量。
1.时代新人是生产力迭代的基础
生产力关涉人才和生产工具两个关键要素。二者相互砥砺,成就生产力的迭代进步,推动了社会的长足发展。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从刀耕火种到人工智能,人才和生产工具的双驱动始终是“在整个历史中以及个别时期和个别国家的历史中起支配作用规律的唯一途径。”[18] 生产工具是人类在与大自然斗争过程中发明的器具,是马克思言下“生产力的物化”。生产工具与科学技术密切相连,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就不会有生产工具的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科教强国、人才强国的道路上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瞩目成就,如深海钻井平台、巨型盾构机、精密机床、超大龙门吊、“人造太阳”聚变反应装置等大国重器应运而生,如果没有时代新人生产、应用科学知识,就不会有这些生产工具的耀眼进步,也不会有生产力的飞跃发展。自第一次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科学技术革命开始,生产工具就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迭代升级,使生产力水平得到几何级数的增长,就本质而言,以时代新人为代表的人才支撑是技术进步的根本所在。
2.时代新人推动科学技术发展
新科学技术的诞生,意味着对劳动力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时代要求,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论断在技术运用领域同样适用。如果科学素养不能与劳动技能有效融合、衔接,就意味着劳动力资本的技术淘汰。近年来,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过程正是劳动力科学素养华丽转身、技术加持的明证。当人类兴奋地步入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时,对人才与科学技术互融共生的关系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目前,中国正在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转变,科学技术的生产力转化离不开时代新人的艰辛付出。芯片设计与制造、数据算法与架构、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都需要擁有优秀科学技术素养的时代新人去引领和驾驭。他们是科学技术的一线生产者、传播者,有力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国际地位,增进了民族自信,再次有力说明科学技术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时代新人。
3.时代新人是社会变革的先锋力量
社会变革肇始于生产力和社会思潮两个方向。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意识的基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社会思潮作为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往往处于社会变革的最前沿。纵览海内外,拥有“觉醒”意识的有识之士在历史上勇敢承担着启蒙者的角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三星”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科学界的哥白尼,哲学界的马基雅维利等人,用他们的先进思想照亮未来,引领社会思潮的进步变革。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建立等每一个历史关键走向,都是由饱含家国情怀、舍身忘我的中华儿女引领的。步入新时代,中国社会迎来了激流勇进的新局面,时代新人正如历史中的先辈那样,担当着这场声势浩大的变革的先锋力量,他们参与变革、融入变革,在变革中成长。
时代进步的关键在于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他们凝聚了发展所需的关键要素,成为历史发展的时代所需和推动力量。时代新人的生成,既是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动的历史结果,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8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 “新时代大国公民与价值观认同研究”(课题编号:BEA18011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3][5][11][1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4,245,650-651, 187,245.
[2] [4]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74-475,223.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21.
[7]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1).
[8]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二[M].北京:中华书局,2015:14.
[9]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J].新青年,1917(3):1-5.
[10]李新宇.什么是“新文化运动”?[J].社会科学战线,2004(3):90-97.
[12]陈独秀,李大钊.新青年精粹:第二册[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9.
[13]于尔根·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M].曹卫东,付德根,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85-86.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9.
[1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7.
[16] 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22-09-14)[2023-05-25].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209/t20220914_660850.html.
[17]卡尔·马克思.资本论[M]. 郭大力,王亚楠,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174.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卜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