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文 胡家玮
摘 要: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理念,高职院校探索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务之急。本文搭建起“旺工淡学、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架构,创新 “123456”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解决企业用人困难问题,从而实现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共赢。
关键词:旺工淡学 人才培养 研究与实践
School-enterprise Linkag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Prosperous Engineering and Light Learning, Alternation of Engineering and Learning"
——Taking Yi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and Testing Technology
Zhang Xuewen Hu Jiawei
Abstract:The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 is the concept of talent training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s imperative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explore a talent training model that adapts to market need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This paper builds a talent training structure of "prosperity of work and low school, and alternation of work and study", innovates the "123456" characteristic talent training model, improves students'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solves the difficulty of employing people in enterprises, so as to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for schools, students and employers.
Key words:Wanggong Danxue, personnel train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1 “旺工淡學、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的模式搭建
汽车制造企业的生产具有鲜明的季节性,一般每年3月至5月、10月至12月属于生产“旺季”,6月至8月属于生产“淡季”。“旺工淡学、工学交替”概念的提出,是根据汽车制造企业生产周期(旺季和淡季)的变化规律,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在生产旺季学生以线上(岗位)学习为主,在生产淡季学生以线下(课堂)学习为主的一种模式。学校以企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为契机,合理安排学生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时间,充分发挥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优势,兼顾校企共同需求,实现教学、生产两不误。在大一学习阶段,学生基本在校学习,寒暑假辅以认知实习,通过参观、观摩实习单位,形成对实习单位和相关岗位的初步认知;在大二、大三第一学期,旺季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生产性线上跟岗实习,通过专业人员的指导,参与生产性工作;在大三第二学期,旺季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生产性线上顶岗实习,独立参与实际生产活动,与就业零距离接轨。“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一览表(表1)。
2 “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的运行模式
我校与长沙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广汽三菱汽车有限公司、奇瑞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湖南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5家汽车制造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为了保证“旺工淡学、工学交替”模式的长期有效运行,校企双方基于合作共赢的理念,创新了“123456”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即锚定一个目标、强化两个基础、筑牢三双管理、遵循四个跟紧、夯实五个对接、达成六个融通。
2.1 锚定一个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党爱国,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愿为民族汽车技术发展、品牌提升作出贡献,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2 强化两个基础
通过职业素养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强化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基础,培养学生具有企业使命、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与人品,接受企业文化理念,遵守企业规章制度,懂感恩、求上进,掌握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装配、汽车性能检验及质量控制等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
2.3 筑牢三双管理
筑牢基于工学交替的学校和企业“双主体”管理、学生和学徒“双身份”学习、校内基地和企业基地“双环境”教学的“三双”合作育人格局。以奇瑞项目为例,校企双方成立项目组,建立长期沟通协调管理机制。项目组对项目运行全面把控,对项目教学环境、团队管理、业务规范、质量管理、运作指标等方面进行年终考核。学校按照项目组要求,负责整个项目的日常及教学管理,实行“双主体”管理。校企按照“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拟定教学计划,共同落实教学任务,实行“双身份”学习。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促进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运作,熟练掌握技术技能,学习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环境、适应企业管理,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实现“双环境”教学。
2.4 遵循四个跟紧
一是教師跟着行业趋势走,汽车产业技术更新快,教师要走出校门,深入汽车企业,追踪行业动态,跟上汽车行业的发展步伐。二是教材跟着项目任务走,传统教材内容滞后、形式单调、任务不明、编章杂乱,不适应企业要求,比如围绕着汽车制造四大工艺,编制新型活页式教材,涵盖剪切、清洗、浸润、焊接等36个项目任务。三是教法跟着服务需求走,受企业生产影响,学生在企业进行线上岗位实践时,往往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0小时以上、劳动强度大,从而忽视了理论学习,老师要尝试采用一些新颖的方式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确保完成线下学习任务。四是课程跟着岗位标准走,基于岗位分析,重构汽制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以奇瑞汽车项目为例,秉承“理论适度、突出技能”的思想,共开发了汽车制造工艺、发动机构造与拆装、底盘构造与拆装、汽车装配与调试、汽车品质检验、汽车实验技术6门专业(技能)课程模块。
2.5 夯实五个对接
一是培养目标与岗位能力对接,通过调研分析,汽车制造与实验技术专业主要面向汽车制造业的汽车装调工、汽车饰件制造工、试验员、汽车检验员等职业岗位群,能够从事汽车整车和部件装配、调试,产品检验和质量管理,汽车零部件加工,汽车发动机标定等。二是课程设置与岗位任务对接,汽车制造业的岗位任务主要涉及四大工艺,那么在汽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汽车制造工艺将作为课程设置的重要内容,纳入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三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紧密结合汽车制造企业车间的生产实际,合理设计课程的授课顺序,如汽制专业要严格遵循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装配、调试、实验生产程序,开设系列课程。一门课程的情境教学设计,也要与生产过程对接。如汽车制造工艺课程,也要严格遵循冲压、焊装、总装、涂装的工艺流程,设计教学情境,对接生产过程。教师在讲授“汽车制造工艺”这门课程时,就容易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情境,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四是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对接,汽制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设备购置成本高、占用场地大,如果教学场所还放在传统教室中,学生无法实现“学中做、做中学”,通过将课堂搬进车间,创造真实的职场氛围,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五是课程内容与项目认证对接,如在比亚迪项目班开设的汽车动力电池构造课程,融入了生池生产电化学原理、电池生产工艺及电池生产设备及安全,对接电池制造工程师认证证书内容,强化学生职业能力。
2.6 达成六个融通
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合作共赢”的原则,推进校企共同育人,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以奇瑞汽车为例,达成校企融通、教学融通、师资融通、教材融通、管理融通、文化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和促进企业发展。
2.6.1 校企融通
把合作办学作为学校与企业共同的责任和任务,建立学校与企业协同培养人才的合作机制,构建多元投入、多维育人格局。如与奇瑞合作,开设汽车制造与实验技术专业(一带一路国际方向班),学校提供教学、办公、宿舍、实训场地和相应师资等,企业方提供资金、专利、实训器材、设备、专用软件等,校企双方共同投入,共同建设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奇瑞汽车学院。校企双方共同开展就业教育,提供就业指导,发布就业信息,优先安排毕业学生在企业方就业。
2.6.2 教学融通
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共担教学任务。教学组织实行工学交替、理实结合,使学习过程与实践过程、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有机融合,凸显“做中学、学中做”,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根本转变。为学生提供健全有效的实践教学场所,双方同意在学校共建适应企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验实训室,学校提供场地条件,企业方负责建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企业方须实时更新实验实训条件。学生达到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要求后,校方颁发学历证书,企业方颁发职业资格证书。
2.6.3 师资融通
校企双方根据专业建设要求,共同组建教师团队,实现双方师资互聘、互培、互用。师资互聘,校企双方应根据合作办学规模,组建相对稳定的混编教师队伍,互颁聘书,互认资质,承担合作班级教学任务。师资互培,校方在企业方建立教师工作站,安排校方师资到企业方进修、培训、挂职锻炼,校方根据企业方需求,开展企业方员工学历提升、理论知识培训等教学活动。师资互用,校方根据企业方需求,安排教师参与企业方职工进修培训、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其他教学工作等,企业方在校方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派遣管理或技术人员到校方任教,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创新创业项目、技能竞赛指导等工作。
2.6.4 教材融通
根据汽车行业技术领域和对应岗位任职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技能考核标准、毕业设计标准,共同开发工作手册式、活页式校本教材。合作期间,共同完成合作专业核心课程校本教材。
2.6.5 管理融通
校企双方共同搭建管理团队,组建奇瑞汽车学院管理队伍,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实行联合管理。奇瑞汽车学院实行双院长负责制,建立混合管理团队,校方院长主要负责校内全面管理,企业方院长主要负责企业学习期间全面管理。双方联合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制订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确定工学交替能力模块、技能考核模块,建立“双主体”质量考核评价体系,规范人才培养新模式。
2.6.6 文化融通
将校方“育人为本、产教融合、教以致技、学以致用”办学理念与企业方“技术为王,创新为本”发展理念相融合,通过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业务研讨、文化交流等多种途径,实现校企双方文化共融,营造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充分利用双方宣传平台,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宣传、典型推介、品牌塑造,扩大校企双方的社会影响力。
3 “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的实施成效
通过实施“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汽车制造企业深度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整体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了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受益。
3.1 有效助推了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三教”改革的主体,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如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我校共建的汽制专业项目班,学校聘请奇瑞汽车王建国、吴超等4名国家级大师为该专业的兼职教师,担任现场教学和实习指导,学校派出12名汽制专业教师轮流到奇瑞进行岗位实践锻炼,通过外引内培,汽制专业教师团队的执教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近三年教师参加汽制专业相关赛项省级教学能力竞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教师团队围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对原有课程进行整合,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构建了以汽车制造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的课程体系,与合作企业共同编写项目式教材8本。教师团队开展课题研究,共立项省级教改课题11个、科研课题5个。
3.2 有效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一是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通过工学交替,从理论-实践-理论,加深了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二是完成了从学校学生到车间生产一线,甚至技术员、工段长角色转变,获得了岗位职业能力。三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质量意识融入学生心中,企业的管理制度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四是通过实际工作,学生展示了自己的能力,提前获取了企业的相关信息,对自已的末来成长有了更清晰的计划。企业也提前掌握了学生信息,会对优秀学生事先锁定,抛出橄榄枝,通过双选提高了就业率,2018年该专业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为77.6% ,2020年达到99.5%。学生参加省级技能竞赛,获一等奖8人次、二等奖11人次。
3.3 有效创新了教学管理模式
按照企业的生产时间,灵活调整实习时间,采取多学期分段制的形式安排实习,解决了学校教学时间与企业生产时间之间的矛盾,增强了教学组织的弹性和灵活性,将教学管理向企业延伸,加强对学生到企业实践的管理。另外学校制定了《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岗位实习管理办法》,从制度上明确管理职责,形成一套既能满足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要求又能切实保证良好运行秩序的教学运行模式和管理办法。
3.4 有效服务了企业长远发展
一是企业在每个生产高峰期有大批固定的专业学生顶岗,保证了汽车制造生产的有序进行,解决了企业临时用工困难。二是用人单位通过对学生岗位实习的考察与评价,可以遴选合适的学生留要本单位就业,节省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三是通过校企合作,企业获得了来自学校高学历教师的技术指导、项目孵化培训等服务。近三年,学院汽制专业奇瑞、比亚迪等项目班为企业提供实习学生2600余人次、培养车间技术员211名、班组长103名,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4 结语
高职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123456”人才培养模式既符合装备制造行业背景,又符合教学认知规律。学校和企业不仅是教学计划的制定者,还是学生发展的考评者。依托汽车骨干企业,继续深化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对学校汽制专业建设大有裨益,也顺应了高职教育的改革。
基金项目:
此为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ZJGB2021254)研究课题成果。
参考文献:
[1]吴毅洲.高职交通运输业“旺入淡出,工学交替”培養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5):10-11.
[2]黄敏.探索旺工淡学模式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7(33): 24.
[3]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五对接”特色专业建设方式[J].职业教育研究,2014(6): 150-152.
[4]“四段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1(3):230-231.
[5]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时代汽车,2020(9):64-65.
[6] 专业群“校企融合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5):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