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瑞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也就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活动。关注学生在有效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而关注学生的基础在于尊重学生。古人常说的“师道尊严”就是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够在学生身上发挥积极的作用,才能使有效教学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贯彻和落实。但要真正地落实好有效教学,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了兴趣,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保持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回望曾经的课堂教学不难看出:课堂教学通常都是以教师主讲为主,课堂模式基本上也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课堂上听,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情感價值观的培养。因此为解决这个问题,在现在的课程标准中,就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对化学持续的学习兴趣。因为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知识,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例如,在高一的化学必修二的第三章第一节“原电池”的课,当我们在学到这节课时,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导线,溶液,烧杯,电级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制作原电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有助于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真可谓是一举多得。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其次要制定有效的化学教学策略
有效的教学策略实质就是指导学生主动地掌握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构建知识网络的本领。倘若教学策略规划不当,容易造成学生对新旧知识点的混淆,对易考重难点的忽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教学策略制定一定要严谨有效。而相对来说,学生的学习就是一个主动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应用知识,锻炼思维,提高解题能力、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与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和对教材内容把握的基础上,依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导学案。在制作导学案的过程中应以问题为中心,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可以把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出来,进而又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所以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营造一个轻松的、和谐的、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主动探索,大胆质疑,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
三、最后上课时要因材施教,下课后有效布置作业
因材施教,故名思议,就是根据学生的情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因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适合别人的学习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所以,教师在上课时首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这样才能使课堂更加高效。另外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布置较多的课后作业,这不仅会使学生产生疲惫感,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布置作业首先一定要有针对性,应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精选习题。其次选题也要具有代表性,让学生在练习中能举一反三,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批改作业,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针对于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我们把它通常认为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的较大落差。据此我们必须强调重难点并对此进行重点辅导,这样学生就可以达到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目的,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使教学质量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
总之,有效教学应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获取化学知识,掌握化学基本规律,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主体。激发学生对化学持续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