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美利
摘要:情绪和课堂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情绪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保持飽满的情绪和高度的热情,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渴求的情绪进行学习与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情绪;有效控制;灵活多样;教学效果
情绪指人的心情及心境,如喜悦、兴奋、难过、烦燥、焦虑等。情绪和课堂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情绪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保持饱满的情绪和高度的热情,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渴求的情绪进行学习与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反之,沉重、恶劣、压抑的情绪会造成学生懒散、疲沓、漫不轻心,甚至厌学的不良情绪,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情感力量,刻意创造一个感情色彩浓厚的教学环境,控制课堂气氛和节奏,使教师教得舒心,学生学得开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呢?
一、 不将不良情绪带入课堂
在上课之前如果教师受自身或外界环境影响造成不良情绪时,不妨先作自我调节,可采用深呼吸,数数,强迫转移思维等形式,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心平气和后,再进入课堂。
在课堂上冷静调控每一次“激动”。课堂上的“激动”,往往是教师行为“失控”的直接原因。积极情绪下的激动,能激发潜能,促进交流,对课堂教学气氛有润滑作用。但是,在课堂上我们更多地会面对困难、困惑、质疑、“发难”等课堂情境,此时如果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因激动而引发埋怨、训斥、体罚学生等过激行为,就会严重地伤害学生,损害师生感情。在和谐的课堂、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为此,很多容易激动发怒的教师,常常反思、自责,并总结出了很多调节个人情绪的方法。例如:当感觉到自己要发火时,最好先不要说话,可以做几次深呼吸,或者暂时离开现场,让自己有时间冷静下来;想想自己面对的是没有长大的孩子,是需要教育、需要帮助的学生;想想陶行知、魏书生等教育名家教育学生的类似案例,想想他们如何用幽默、睿智化解矛盾、取得成功......自然就坦然平静了。当然,只要教师能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善待每一个学生,就能创建和谐课堂。
二、着装整齐庄重,充满自信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整齐庄重的着装会给自己心情愉快和充满信心,充分自信会使自己情绪饱满、高涨,讲课时就自然精神焕发,兴致勃勃,热情洋溢。加上授课的语气、速度,面部表情也会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使教学节奏波澜起伏,张弛交替,以保持学生大脑皮层高度兴奋,这样,注意力才会高度集中,达到“忘我”的境界,汲收知识就会更快、更主动、更充分、更牢固。
三、课前准备要充分,教法要灵活多样
课前准备指备课,包括备教材、备教学方法、备学生。课前准备充分,上课时就不至于心情紧张,手忙脚乱,漏洞百出,学生就不会摸不着头脑,答非所问甚至漠然处之,就会自然而然地紧跟教师设计的步骤及速度来共同完成整个课堂教与学的任务。教师也就不会因丢三落四造成整个课堂凌乱不堪,导致心情烦燥产生恶性循环,使教学无法预期完成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另外,由于年龄特点及多种因素影响,学生听课不可能从始至终都保持旺盛的精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保持精力旺盛的同时,打破教学常规,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随机应变的教学技巧,把学生在课堂上游离了的兴趣再转移回来,保持课堂不出现冷场现象,达到师生情绪同时旺盛两情相融的最高境界,使整个课堂教学自始至终保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加强文化修养、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教师能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不是轻而易举的,还要不断地提高个人修养。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对控制和调节教师情绪至关重要。文化修养的高低决定一个人对自身情绪、行为、语言的控制和调节水平。对课堂上发生的任何事情都能恰如其分地处理,不动肝火,不发脾气,很有涵养地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使课堂教学平稳地进行。为此,教师必须时刻注意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提高自己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必须不满足于现状,加强理论学习,探讨教学新路子,总结和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永远充满自信,精力旺盛,情绪饱满,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情绪是把双刃剑,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尤其是课堂上的情绪控制,始终让积极良好的情绪占据课堂,既利于老师身心健康,又利于课堂,更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期望每一位教师都是调控情绪的高手,都能在情绪调控中享受到课堂的乐趣、生活的乐趣、师生和谐融洽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