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俊强
阅读综述
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阅读中常见的考查论证方法的方式是:“文章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例说明其作用。”中考考纲要求考生掌握四种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即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即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使论述具有思想的深刻性和理论的权威性,从而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3.比喻论证:即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将抽象的、深奥的道理讲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容易让读者理解。
4.对比论证:即通过将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鲜明的对比,使“对”与“错”更加分明,突出强调正确的观点。
典例呈现
读书当有牛精神
◎周慧虹
读书该有股牛精神。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从大处着眼,读书可以经邦济世;就小处而言,读书可以怡情悦性。“读书”投资不大而收益颇丰,可谓至为“划算”,此道理虽说是人人都懂,然而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则往往事与愿违。疏于读书的理由有千种万种,最根本的恐怕还在于——缺乏一种牛精神。
什么是牛精神?勤劳、开拓、奉献,既是牛精神的概括与凝练,也是牛文化的精髓之所在。与之相对应的“老黄牛”“拓荒牛”“孺子牛”形象,也早已栩栩如生地印刻于人们的脑中。干事创业,需要学习三种“牛”精神,读书学习,亦当如此。
读书当如“老黄牛”,持之以恒不懈怠。过去,可读的书太少,因而有了《黄生借书说》的脍炙名篇,“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名句广为流传。如今,书海浩无际涯,读书早已不再是什么难事,可它似乎依然是一件奢侈之事——之所以谓之“奢侈”,盖因置身网络信息化时代,人们面对的信息来源实在太多,读书这件事常常陷入一种“说起来很重要”的尴尬境地。当我们对一些读书“牛”人心生艳羡时,当我们一年又一年地在读书上“常立志”时,不妨就从现在开始,静下心来拿起书,脚踏实地潜心读,尝试做个善于自我管控的“老黄牛”。
读书当如“拓荒牛”,深思熟虑不盲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个人在读书时不能唯唯诺诺、墨守成规,不能任由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读书,最好是精读善思、富于联想,哪怕自己的理解与作者的原意稍有出入,但只要自己能够从个性化解读中有所收获、有所提炼,这就够了。德国美学家沃夫岗·伊塞尔说过,读书就是要在你读的书本里面有你自己的一种创造性的联想。如此读书,仿若在茫茫荒原探寻属于自己的路径,苦虽苦矣,然而苦中有甜,苦也值得。如果,你能够摆脱外在诱惑而亲近读书,那么,不妨从现在开始,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满足于人云亦云,不要习惯于跟在别人身后亦步亦趋,而是要下力气做个勇于探索的“拓荒牛”。
读书当如“孺子牛”,善于分享不吝啬。读书固然是一件很自我的事情,但读书同样需要分享。窃以为,分享读书是一种美德,它不但能加深分享者对于所读内容的理解,而且也可以濡染他人,引导更多的人关注阅读、崇尚读书;进一步说,这其实也是在为推进全民阅读添砖加瓦,为营造书香社会奉献自己的才智。读书使人充实、快乐,而以适宜的方式分享读书,可以让这份充实、快乐加倍传递。如果,你还只是埋头于书本“快乐着自己的快乐”,那么,不妨改变一下自己,俯首做个甘于分享的“孺子牛”。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努力将牛精神融入个人阅读,相信读书会成就不一样的我们。
(选自《联谊报》2021年1月26日,有删改)
●借鉴
1.本文第五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1)判断论证方法。引用名言,故判断其为道理论证。(2)分析作用。引用沃夫岗·伊塞尔的名言,“读书就是要在你读的书本里面有你自己的一种创造性的联想”,生动具体地证明了本段的分论点“读书当如‘拓荒牛,深思熟虑不盲从”,论证有力。
2.本文第五段和第六段的论证思路有什么相似之处?
答: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思路。两段都是先提出观点,然后论证观点,最后总结观点。
专项训练
用阅讀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
◎雅 言
阅读对于儿童成长至关重要。首先,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翻开书籍,和伟大的经典对话,如同打开一个辽阔的精神世界。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培养阅读的兴趣、学会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习惯,对其心灵滋养、审美塑造、知识储备等,均大有裨益。
用阅读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有书读”是基本要求。有教育学家曾说,当偏僻乡村学校的孩子们有了与中心城市的孩子一样多的优质图书时,他们精神发展的起点就站在了同样的起跑线上。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拉乌彝族乡,拉乌完全小学校长谢红芬常常在周末背上书包,装满精心挑选的书籍,到学生家中和孩子、家长一起读书。对这些孩子而言,一本薄薄的书籍,就能让他们看见更广阔的世界。目前,在一些中西部地区,很多儿童拥有的课外读物数量还很少。如何为这些孩子提供更多的优质图书,保障他们阅读的权利,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也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任务。
在“有书读”的基础上,“读好书”对阅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联网、社交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书籍本身并不缺乏,但大多数孩子依然面临着“该读什么书”“怎样去读书”的困惑。当“浅阅读”“碎阅读”充斥于眼前,如果不增强甄别能力、思考能力,就很容易在无边的信息海洋中迷失方向,把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明确课外读物的质量标准,要求学校做好课外读物进校园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这一举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有助于发挥阅读的育人功能。
“有书读”“读好书”的目的是要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阅读是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重要内容,为少年儿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孩子爱上读书、读有所得、读有所乐,需要社会各方协同努力。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以在某个固定时间段,放下手中的工作,开展亲子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教师应不断提升阅读鉴赏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开发出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阅读指导课程;此外,图书馆、书店、书展等公共阅读空间也应强化配备和管理,创造良好的儿童阅读环境。
用阅读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让他们学会阅读、热爱阅读,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开阔视野、丰富心灵,孩子们一定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24日)
●训练
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2.文中第二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3.第二段和第三段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答:
(本期答案见下期中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