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盛锋
教学目标:
1.阅读《漏》《枣核》两则故事,梳理故事情节,感受其中的智慧与趣味。
2.把握两则故事中的反差点,借助适切的学习支架,练习复述、续编故事,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与思维能力。
3.通过两则故事的阅读与交
流,在默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过程中感受反差的趣味,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漏》
任务一 梳理“漏”,初识反差
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漏》。请大家快速默读故事,说一说你觉得故事的哪些内容最有意思。
2.(板书生字“漏”)回顾字形:“漏”的偏旁是三点水,表其义。屋子漏了,雨水就会“跑”进屋子里了。
3.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在老虎和贼的眼里,“漏”究竟是怎样的呢?
4.写一写:在老虎和贼的眼里,“漏”分别是怎样的?(出示)
老虎眼里的“漏”:像胶一样,黑乎乎的东西,厉害,响声大。
贼眼里的“漏”:旋风一样,毛乎乎的东西,厉害,黑乎乎的东西。
任务二 趣味朗讀,感受反差
1.读一读:看来,老虎和贼都和往日的形象大不一样,太有趣了。我们一起先来到故事最开始的地方——老公公老婆婆的屋子里。请大家自由朗读第1~9自然段,觉得好玩的地方多读几遍。
2.(板贴老虎和贼的图片)组织学生自由交流觉得好玩的地方,相机指导学生感受这个故事角色的反差。巨大的反差,是老虎和贼都有的,让人捧腹。
3.练习朗读: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后全班展示,师相机指导。
山上住着一只老虎,山下住着一个贼。
老虎嘴馋,一心想着吃这头小胖驴;贼手痒,一心想着偷这头小胖驴。
一天晚上,下着蒙蒙小雨。老虎来了,贼也来了。老虎用爪在墙壁上抓,贼用手在屋顶上挖,不一会儿,墙被老虎抓了个窟窿,屋顶被贼挖了个窟窿。老虎钻进驴圈,贼也正想往下跳。
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说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4.读一读:这样精彩的片段,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片,看着字幕,请同学们来试着配音读。(播放视频)
5.演一演:老虎和贼都很害怕“漏”,还都把对方看成了“漏”,实在是太好玩了!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10~18自然段,可以和同桌合作朗读,一人扮演老虎,一人扮演贼。同桌练习之后,请同学展示表演
朗读。
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
老虎想:“‘漏真厉害,像胶一样,粘住了我。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他(贼)赶忙往树梢上爬,总嫌离地太近,紧爬慢爬,咔嚓一声,树枝断了,一个倒栽葱摔了下来,顺着山坡往下滚。
下过雨的山坡又湿又滑,老虎腿一软,顺着山坡往下滚。
老虎和贼一齐滚下了山坡,浑身沾满泥水,撞在了一块儿。他俩对看了一眼,同时惊恐地大喊:“‘漏哇——”然后都吓晕了过去。
任务三 复述故事,讲出反差
1.同学们,故事的情节发展和地点是有关联的:屋子 — 路上— 歪脖老树—路上—屋子。抓住这个特点,这个长长的故事,我们就可以简要、清晰地复述出来了。
(学生自由练习,然后组织集体交流,师相机指导。)
2.详细复述示范与指导:同学们,我们来争做“故事大王”,简单的复述还不够,我们还要有能把故事讲有趣的本领。老师也想来试一试,给大家带来一个片段。(片段略)
3.说一说:同学们,老师是怎样将片段讲有趣的呢?
小结:可以在故事中抛出问题吸引听众,可以注意讲述时的语音、语调,还可以加上表情、动作等。将老虎和贼的慌张、害怕渲染出来,让听众感受到他们的形象和平时行为的巨大反差。
4.练一练:结合刚刚讨论的方法,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片段练一练。
5.比一比:班级举办“故事大王”选拔赛,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片段,讲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作为小听众,听故事、互相评议(评价标准见表1),选出班级的“故事大王”。
任务一 初听故事,再认反差
1.听一听:有趣的故事总是听不够的,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枣核》。(学生听老师朗读故事)
2.说一说:谁来说说这个民间故事什么地方最有意思?
集体交流与讨论中,引导学生聚焦枣核的人物形象反差,积极调取阅读《漏》的经验。
3.摆一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按顺序将故事的插图标上准确的序号。(出示故事插图,略。)
请同学到台上来,将黑板上的图片按照顺序摆放好,一边摆一边说故事内容。
任务二 抓住反差,观察发现
1.找一找:同学们,枣核这么小,他的爹娘其实是非常担忧的。找出爹娘说的话,试着带上语气读一读。
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见长,爹说:“枣核呀,你真叫我白欢喜了一场!”娘说:“枣核呀,你一点儿不见长,我真为你愁得慌!”
在这个故事里,小小的枣核有大大的本领,他自己也说:“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请你再读这个故事,找一找,小小枣核有哪些本领?
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邻居们都夸枣核,枣核的爹娘非常高兴。
2.小小的枣核却成了人们心
中的大英雄。凭借聪明机智,他化解了哪些困难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
枣核帮大伙儿将牲口从县衙门赶回了村子。
衙役们绑不住枣核。
衙役们打不到枣核。
枣核蹦到县官的胡子上,衙役没打着枣核,却把县官的牙打了下来。
(师生交流枣核的特点:小、擅长“蹦”。)
任务三 运用反差,续编故事
1.启发谈话:这回县官可是吃了大亏。小小枣核勇敢又智慧。不过,接下来,县官一定会想新办法收拾枣核,枣核还能成功惩治他吗?
2.请大家在这两个情境中选
一個,小组合作,续编故事。(出示情境)
情境一:被打掉牙的县官怒火中烧,一想起枣核就气得牙疼,还没等嘴里消肿,便准备来收拾枣核。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衙役们来抓捕枣核时没有带上铁链,而是准备了一个个小瓦罐,众多衙役一拥而上,不出片刻便将枣核用瓦罐关了起来……
情境二:被打掉牙的县官怒火中烧,一想起枣核就气得牙疼,还没等嘴里消肿,便准备来收拾枣核。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县官命令衙役们不去抓枣核,而是将枣核的父母抓了起来,以此来要挟枣核乖乖束手就擒……
(除了教师提供的两个情境,也可以鼓励学生创设其他合适的情境。)
3.交流评价:请各小组分享续编的故事,其他同学对照评价表(见表2),边听边想,选出续编最精彩有趣的小组。
设计理念
《漏》和《枣核》两篇课文,一精一略,在任务群视域下进行梳理与整合,此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两方面的思考:
1.通过关联性任务整合学习
活动。“反差”是这两篇故事的“趣点”,也是教学的要点。《漏》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由三个任务组成:首先初识反差的由来,学生梳理老虎和贼眼里的“漏”,初步感受由反差带来的故事情节;接着在读中感受反差的趣味,角色扮演朗读、给无声动画配音读,从而在具体故事情节中感受反差之趣;最后复述故事,讲出反差,为学生创设感兴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其复述故事的兴趣。一系列的任务层层递进,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阶梯。
《枣核》这一课的学习任务同样前后关联,首先初听故事,再认反差,通过“1+1”教学内容的整合,让学生在初步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探寻反差;接着抓住反差,观察发现,着眼于小枣核大本领这一反差,梳理精彩的故事情节;最后为学生提供恰当的情境,帮助学生运用反差续编故事。
两课的教学设计既实现了两篇课文之间的内容关联,也充分体现了教学任务之间的关联,抓住了内在逻辑,以“人物自身的反差”为抓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切的支架,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与思维能力。
2.借助学习支架实现想象力
进阶。想象力的培养是中段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本单元任务群学习设计的明确方向。《漏》与《枣核》这两篇课文的教学围绕“人物自身的反差”展开,在落实复述课文这一语文要素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反差”中感受到故事的趣味,在复述、续编故事中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实现想象力的进阶。
对于《漏》的复述支架设计有两个,一是教材提供的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此为简要复述练习;二是教师的故事片段复述示范,要求学生总结方法并尝试复述片段,此为详细复述练习。学生在两种复述练习中都需要建立情节的内在秩序,并想象故事的画面,内化故事语言之后表达出来。其间,学生归纳、联想、想象,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发展。
《枣核》这篇课文的故事续编学习设计,同样对标想象力的提升。在教学时,为学生续编故事创设了情境,这里的情境基于故事原有语言风格,基于故事中人物特点、情节特点,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自主的言语实践。同时,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想开去,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续编故事的难度,更是打开了他们的视野。
由此,两个故事的整合教学,学生从经典民间故事出发,自主实践,交流并表达,让想象力得以进阶。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