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瑛 张玉冰 王家兴
[摘 要] “宏观经济学”是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对商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传统宏观经济学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关系等方面存在三大“痛点”——承余创亏,纸数平行;虚强实弱,轻情重智;以教代学,师生分离。聚焦三大“痛点”,对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度改革与探索,并积极完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能力培养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三破三立”;线上线下;宏观经济学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领域专项(数字经济)“广东省数字经济就业形态与人才培育研究:现状、路径与趋势”(2021ZDZX3009);2020年度广东省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示范项目“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宏观经济学第九章第一节”(202023136)
[作者简介] 周 瑛(1987—),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广州南方学院商学院数字经济专业主任,讲师,主要从事数字经济与经济韧性研究;张玉冰(1977—),女,湖北武汉人,博士,广州南方学院商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王家兴(1972—),男,台湾人,博士,广州南方学院商学院经济学专业主任,讲师,主要从事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1-0168-04[收稿日期] 2022-12-0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1]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研究能力,成为具有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2]2021年3月5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10号),其中强调:“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3]基于此,教学团队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推动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模式创新,通过学用结合重构教学内容、OBE教学模式、“三制交叉”教学组织形式、“三个核心九步走”教学活动、多样化教学方法等教学设计以及多元化教学评价系统等举措打造了科研教研结合、重视与发扬课程思政、符合“金课”标准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达到了学生主动学习、学习热情高涨、实践能力提升,教师持续优化课程且频获肯定的双赢改革成效。
一、传统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困境
目前,在本科院校“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种“食洋不化”、缺乏思政引领、理论脱离中国实际的倾向。其教学过程往往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名词、数理模型、理论观点、学术流派等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很难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若干现象和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与理解。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进行经济数量关系分析,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精确描述和解释成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新趋势[4]。但是,深奥、晦涩的数理分析,往往学起来枯燥乏味、望而生畏,理解起来如水中望月、雾里看花,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有的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就高校本科“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来看,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承余创亏,纸数平行
承余创亏是指承接别人的成果,没有自己的创新;纸数平行是指教材和慕课之间没有连接,线上与线下学习断裂。
目前,传统的线下课堂讲授法仍然是高校讲授“宏观经济学”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部分教师依旧不善于用慕课进行混合式教学。近年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十分盛行,中国大学慕课、超星、学堂在线等平台汇集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这些优质教学资源免费对全国高校开放,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5]。但是,部分教师仅仅是照搬照抄混合教学模式,并没有完整看过线上慕课的视频内容,没有研究过线上慕课的题库,对于数字化的教学部分没有深刻学习、吸收和思考,也没有探寻线上数字化教学与线下纸质教材、教案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没有整合线上与线下的资源来重新设计、规划“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因而虽然表面上承袭了国家一流线上慕课,但实际的线上与线下教学断裂,课堂教学内容缺乏统筹规划,更难以创新应用该种教学模式。
(二)虚强实弱,轻情重智
虚强实弱意为只在意理论的学习,不注重实际应用;轻情重智是指专业课缺乏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宏观经济学起源于西方、发展于西方,从教学理论到案例,更多的是西方的思维体系[6]。在传统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照搬及教学设计简单等各项因素的影响,导致课程思政少,专业能力培养、应用能力培养及素质能力培养不平衡,教师往往不断强化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与我国国情、时事相结合,忽略了对学生的知识实际运用能力及素质能力的培养。另外,传统宏观经济学教学重理论轻实际,从书本到书本,学生为了应付期末考试热衷于背诵“表象”而无视“成因”;教师偏重于对概念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脱离实际应用,学生对碎片概念似懂非懂,不会学以致用,经济学无用论盛行。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研教分离;教师更重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视素质能力的提升,难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
(三)以教代学,师生分离
以教代学是指教师为授课的绝对中心,无论是备课还是授课,都是以教师为核心单向向外辐射,没有重视学生的反馈;师生分离是指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局限于课堂上,缺乏持续性。
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教学知识量大而课堂时间有限,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习惯以自己为教学中心,单向“灌输”知识,这种“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接受知识效率低。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学生习惯于接收“碎片化”的知识,“互动式”学习早已渗透“00后”的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若教师没有做好学情分析,依然按“老套路”备课、授课,将导致学生学不进去,教师教不下去。另外,学生的知识常局限于课本,不会提问、不敢提问,学生对“宏观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学习也仅局限于课堂上,课后即便有疑问,也很难及时得到解答。
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笔者团队立足传统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课程形式、课程内容、主体关系等三个方面,全方位进行“三破三立”。
(一)破“承余创亏,纸数平行”,立“承创结合,纸数交融”
笔者团队承袭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历经四轮混合教学模式的迭代更新,在2018年年初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经过四轮教学模式的迭代更新,2022年实现了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笔者团队不断探索、学习、反思,形成了“一中心、两主体、三应用、破时空学评”的课程特色,打造了兼具高阶性、创新性、效率性、挑战性的符合“金课”标准的新文科混合课程。“一中心”指以应用型高校经管类学生发展为中心;“两主体”表明结合数字经济、乡村振兴、湾区经济发展等宏观经济时政主题,打造师生双主体共同渐进式探索动态问题的环境;“三应用”则为“时政案例讨论”“虚拟仿真实验”“宏观经济实践”这三大应用方式,推动学生走出课本,走向产业数字化转型、乡村经济振兴、创新驱动经济;“破时空学评”是指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结果性评价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多元化教学方式破除时间、空间的壁垒,形成评学结合,可视化分数和滚动式排名,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破“虚强实弱,轻情重智”,立“虚实相依,情智相长”
笔者团队从五个维度全面重构课程内容,以思政为引领,以专业为核心,改革课程内容,强化课程的应用性,理论联系实际,提升课程的“两性一度”。
1.理论内容选取。以经世济民为主线,挖掘家国情怀、大局观、“四个自信”、创新思维四大德育元素,将宏观经济的理论内容与产业升级、數字经济、乡村振兴等战略热点结合,细化出24个思政点,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先进性,以及中国人民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情怀。同时,润物无声地融入案例,从而隐性植入课程思政,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融入需求侧改革等时政主题,培养学生解读复杂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追踪前沿研究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课程的专业深度与挑战度。
2.实践内容选取。引入虚拟仿真博弈实验系统来模拟不同的宏观政策和经济环境,分组进行企业决策,在相互博弈中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精准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增强课程的创新性。开展“数字产业化”“乡村振兴”等主题调研,构建产学融合的参与式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敏感度,提升课程温度与高阶性。
(三)破“以教代学,师生分离”,立“教学相长,师生共进”
笔者团队重构了课程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多样化教学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式考评,以教导学、助学、促学、督学,实现了师生共同发展。
教师设计理论与现实结合的问题,激发学生应用理论解释现实,师生进行双向交流。团队结合课前的预习资料、学情分析,设计优质问题,制造“场”,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的参与感,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课后借助学习通App、虚拟仿真博弈实验等信息化平台,形成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在课下展开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刨根问底,在探索中掌握知识,进而推进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探索及应用,打破线上线下空间壁垒,破除课前、课中、课后的时间障碍,实现师生共发展,提升课程的挑战度。
以结果为导向,确立前沿理论、时政案例、实验实践应用三大核心,以视频预习和文献阅读为导学,通过时政案例、实验复盘或实践策划报告促学。“线上+线下”的课堂讨论、分组任务、主题讨论贯穿教学全过程以实现助学,课后案例分析、章节作业督学实现以学立教、教学两相衡。
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成效
教育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宏观经济学”为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对标商科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课程紧扣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构建具有课程思政元素的专业化教学架构,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奠定根基。
笔者团队积极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因材施教,将能力培养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均获得了较大提升,具体成效如下。
(一)立德树人
学生作业紧追社会热点问题,在课堂展示中,由抄袭过时新闻、刻板照念PPT转变为浅析时政案例、生动演绎图表,大胆尝试将理论运用于实际,解释现实问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双赢。
(二)教学相长
教改模式下的新型课程以学生的学习成果反哺教学,促进教案的更新和教学内容的延展,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推动了师生的共同发展。教师团队带领学生公开发表相关论文8篇,有力阐释了以科研促教研。
(三)能力导向
2019—2022年间,笔者团队指导学生参加虚拟仿真实验大赛,累计获得32项全国赛奖项,其中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8项;连续三年暑期,教师团队带领学生进行“数字产业化”“乡村振兴”等主题调研,共同体会“绝知此事要躬行”,该项调研活动已上升为学院的品牌活动。2020—2022年间,笔者团队所指导的学生累计获得1项国家级立项、1项省级立项、2项省赛奖项、10项校级相关奖项。另外,该教学模式改革成效获得了社会的肯定和广泛关注,体现出较为显著的推广价值,包括:(1)学生学习成效明显提升,教学相长、师生共进;(2)慕课覆盖面广、惠及面大,具备普遍推广的价值和可行性;(3)混合课程建设模式、创新教学设计在校内外相关专业具有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的推广价值;(4)学生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强,社会评价高。
結语
大学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任重道远,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会不断涌现出新问题和新挑战,唯有通过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师培养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师生共同探索实践,才能有效解决教学“痛点”,提升教学质量,从而实现更优的教学效果,推动新时代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22-11-01].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008/t20100802_93704.html.
[2]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9-10)[2022-11-01].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10号[A/OL].(2021-03-05)[2022-11-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41/202103/t20210317_520232.html.
[4]罗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农经,2020(4):135-136.
[5]邓琪.应用型本科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4):370-371.
[6]程蹊.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来自《宏观经济学》的课堂实验[J].教育教学论坛,2018(32):169-170.
Research on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ree Breaks and Three Resolutions” : Taking the Macroeconomics Course as an Example
ZHOU Ying, ZHANG Yu-bing, WANG Jia-xing
(Business School, Nanfang College·Guangzhou, Guangzhou, Guangdong 510970, China)
Abstract: Macroeconomics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s in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supporting role in achieving the goal of economic talent training. There are three “pain points” in traditional Macroeconomics in terms of teaching form,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relationship: “bearing the surplus and creating losses, parallel paper and number; virtual strength and real weakness, light emotion and heavy intelligence; replacing learning with teaching, and separat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Focusing on the three major issues, the paper has carried out in-depth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n content, organizational form, activities, methods, evaluation and other aspects, established a “combination of commitment and innovation, paper and number integration; virtual and real interdependence, emotional and intellectual growth; teaching and learning grow together, teachers and students progress together”, and actively promoted the innovation of the “online+offline” hybrid teaching model, which will run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student training.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
Key words: “Three breaks and three builds”; online and offline; macro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