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浙江农村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2023-07-10 11:19宋世清杨德民
中国市场 2023年17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宋世清 杨德民

摘要:在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领域产业发展不充分等问题仍然突出,探索出一条科学的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对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促进农村发展水平和农民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浙江南浔星光数字粮油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产”创新生产模式,总结出三条适用农村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即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农业产业数字化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发展理念,走生态文明农业之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产业,缩小城乡差距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3)17-000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17.000

农业农村问题历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中央一号文件每年都紧紧聚焦在农业农村问题上。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乡村振兴主要表现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方面的全面振兴,进而促进实现农村领域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产业兴旺和治理有效,明显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的差距。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切实将推进乡村振兴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任务,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于乡村村如何进行现代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全面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1 乡村振兴的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有众多深厚的理论来源,其中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村发展的思想论述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马克思指出“农业劳动是其他一切劳动得以独立存在的自然基础和前提”,“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全部社会的基础”。马克思的观点阐明农业是处于基础性地位的,虽然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的经济地位逐渐下降,但是农业产品对其他经济发展的贡献性则变得更加显著。唯物史观指出,在生产力还处于较低水平的人类早期社会,城市和乡村之间是不存在明显区别的,只有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才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社会上的一部分人用在农业上的全部劳动——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必须足以为整个社会,从而也为非农业工人生

产必要的食物,也就是使从事农业的人和从事工业的人有实行这种大的分工的可能,并且也

使生产食物的农民和生产原料的农民有实行分工的可能”。这个时候,城市和乡村就自然分离了。由此可以看出,城乡分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城乡发展绝不是割裂和对立的,

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需要走向融合,也必将走向融合。基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城乡融合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实现形式。此外,中国共产党人基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要求,形成了具备中国特色的农村发展思想。例如农业工业化是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中国的农村长期以来实行“一家一户式”的个体生产,对于农业工业化的实现产生了较强的阻力,因此党在农业问题上的基本方针是“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电气化”。但是,由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人民公社所提倡的平均主义挫伤了多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邓小平充分考虑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认识到农村要发展就必须要让农民获得土地经营自主权,并指出“农村政策的核心是,尊重和扩大生产队、农民的生产自主权,建立责任制,这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同时,邓小平充分肯定农村工业化在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而且实际在农村改革中,许多各种行业的乡镇企业在不经意间都发展起来了。而现今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一系列宏伟规划都为新时代如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2 当前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现阶段,由于我国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农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持续发展,使得農村与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被进一步拉大,农村产业发展之路也愈来愈困难。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解决“三农” 问题指明了重大战略方向,主要目标就是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然而实际中推动农村产业振兴发展还面临以下几点普遍性难题。

2.1发展质量不高,产业整体活力不足

农村产业历来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由于地理位置欠佳、相关资源匮乏、劳动力不足等原因,许多农村企业都只是从事低端粗加工产业,企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不强,且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更注重产量的增加而忽略了品牌的打造以及品质的提升,导致企业的所能创造的产值也相对较低,企业整体发展质量不高。另外,科学技术水平低下和社会资金的缺乏使得农村产业发展严重缺乏活力,具体表现在农业科技人员数量少、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科技服务水平不高,农村普遍缺乏能够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较高素质的劳动者;乡村产业对于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足,乡村资源转变为资本的渠道不多,农村企业做大做强存在着根本上的困难和阻碍。

2.2产业规模较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受传统农业生产观念和生产模式的影响,我国农业领域的生产方式呈现“小而全、多而杂”的粗放型特点,因此农村产业普遍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规模较小,其标准化以及机械化的程度也较低。此外,由于农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引进难、培育难,导致农村的龙头企业数量少、整体产业规模不大,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同时,现有的农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带动作用也不够强,主要体现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和紧密,产业规模化和产品品牌化对于反哺农业和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较弱,合作经济组织运作不规范,最终导致龙头企业对农村产业化发展的牵引作用不强。

2.3产业结构同质,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目前农村产业发展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例如全国各地部分乡村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自身条件和特点,集体热衷发展民宿经济。同质化发展不仅使得大多数企业或个体本身很难盈利,而且由于重复开发建设等原因,对于乡村相关资源也造成了一定的浪费。我们国家还是一个农业资源非常紧缺的国家,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同时,这种一窝蜂地跟风建设,也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另外,各地的农村建设了很多乡村产业,但是部分产业自身造血能力不强,并没有很强的发展潜力,需要不断地靠政府政策扶持输血才能维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较弱。

3 南浔星光数字粮油基地的成功经验

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浙江南浔星光数字粮油基地正以“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产”的模式带动村民致富,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产业新发展之路。在“农业农头企业+家庭农产”的模式中,农业龙头企业是星光农机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即星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致力于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智能农业项目的开发建设,并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以及生态效益。家庭农产指的是数字粮油基地建设,涉及10000亩的土地面积,7个行政村的农户。星光数字粮油基地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依托,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水稻种植、农机社会化服务、粮油加工、订单生产、数字化应用等农业生产活动。星光数字粮油基地在创新农业生产实践方面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逐渐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星光农业模式”,并得到了浙江省委袁家军书记莅临指导和充分肯定,被列入浙江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全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现场会现场考察点。

3.1 建设“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一体化的产业联合体和利益共同体

星光数字粮油基地创新建立的利益共同体可全面实现“耕、种、管、收、储、碾、销”闭环管理,通过订单收购确保保底收益,并带动农民增收、种粮大户增收、村集体增收。在带动农民增收方面,主要通过提高土地流转金,实现让利于民。据实际统计数据来看,按每户5亩农田计,每亩增加租金250元,可带动1610农户户均年增加土地流转租金1250元,总计200余万元。在带动种粮大户增收方面,通过赠施有机肥、优惠农机服务、高于国家保护粮价收购稻谷等惠农措施,每亩农田可增加收入250元,按每个种粮大户种植200亩土地计算,户均增收5万元,可带动50个种粮大户增加收入250万元。在带动村集体增收方面,以每年每亩100元的标准作为村集体留存,按8130亩农田计算,村集体可每年增收81万元。综上三方面,通过项目运营,每年可实现农户、专业种粮大户、村集体共计增收532万元。公司、村集体和农民依托星光数字粮油基地形成的利益共同体,所要实现的目标是人人都能得到发展,共建共赢的良好局面。“星光模式”稳粮保耕新途径见图1。

3.2 建立现代化粮油生产体系,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走出一条适合地区实际的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道路

2021年是乡村振兴元年,数字经济与技术正在稳步向农业农村全面渗透,为数字乡村和数字农业建设提供良好的契机。星光数字粮油基地是数字经济应用农业的重要示范样本,基地开创粮食生产新模式,运用数字化管理方式,助力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基地充分利用星光农机企业优势,运用物联网、4G/5G通信、北斗卫星导航等技术,建设以自动施肥、自动灌溉、智能控制等为基础的区域农业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构建农机联合作业和协同作业生产闭环作业体系,全面实现标准化生产管理,打造全能型“田保姆”,形成一套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包”。此外,基地利用智能化设备和数字化管理系统分析水稻病虫害及需肥情况,动态引导农业机械进行精准、高效的施肥施药。建设以农业废弃物处理、农机服务、粮食加工存储、数字农业管理为主要功能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提供全程农事服务,其中包括日处理量60吨的全套碾米设备,以及总仓储量达1000吨的10个干谷仓,可满足1500亩稻谷的存储。星光数字粮油基地所展现的正是数字技术应用加速传统农业各领域各环节的数字化改造,进而为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的真实写照。从宏观上看,数字技术对提高农村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的作用正在日益凸显,也正在农业中大力推广和应用,促进智慧农业发展。

3.3 发展循环农业体系和环境改善体系,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理念是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在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农村如何发展不仅涉及农业领域本身,也关系到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进展。星光粮油数字基地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依托星光农业自有的有机肥制肥技术和全流程制肥设备,开发了“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农业废弃物(主要为秸秆、农业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循环利用机制,产生的秸秆经处理制成有机肥,以每年1吨/亩的标准反哺给大户。此外,星光农业基地通过土地配方测定、病虫害智能预警等手段,坚持全程施用有机肥,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控,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田生产力持续力,实现“肥药双减”。每年可以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达40%以上,实现了耕地地力提升、作物品质提升、农田环境提升,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4 乡村振兴背景下浙江农村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农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应该立足于原有乡村的资源生态特色,继而嵌入数字化、生态化和集成化的新技术元素,推进农村产业现代化建设。围绕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产业发展不充分等关键问题,结合浙江南浔星光数字粮油基地的建设经验,需要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4.1 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集体经济是农村的基层经济形式,可以通过资产租赁、生产服务、联合发展等方式发展集体经济,如用利用集体土地等不动产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通过招标或者合资的方式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项目。在农村发展过程中,跟外部资本产生关系过程中,以及資源转换过程中要注重发挥集体经济的协调作用,通过集体经济的协调和所提供的平台,有效调控收入分配问题。其次,可以探索建立符合市场要求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推动农民受益。如浙江南浔星光农业“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合作模式是当地集体经济的创新发展,活用外部资本,推动土地流转,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带动农民、村集体增收。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借助其产业优势,发挥聚合作用,将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有效集合,把集体经济与产业链条深度衔接,企业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同时,在企业的带动和帮扶下,可以改变原有一村一庄单打独斗的模式,打破区域边界,实现多个行政村集体受益。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企业发展、产业做大、集体增收和群体致富的统一。

4.2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农业产业数字化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数字化能够使得信息技术与农业各个环节实现有效融合,对传统农业改造提升、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有着关键的助推作用。农业产业实现数字化可以帮助完善农业生产体系,数字技术的应用也使得生产过程中分工明确、高效协作,以较低的管理成本生产出高品质农业产品,打造“优质、安全、放心”的农业品牌,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数字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现代农业生产设施和设备的智能化水平,真正实现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控制和智能化生产管理,例如星光数字粮油基地通过利用物联网、4G/5G通信、北斗卫星导航等技术,建立起区域农业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实时对农作物进行观察及管理,及时对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和趋势开展分析与模拟,为相关资源有效利用提供关键的信息。同时,利用智能系统实现精准施肥、喷洒农药,在保质保量的,实现了肥料和农药的双减,也节约了生产成本。

4.3 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发展理念,走生态文明农业之路

绿色发展是农村产业发展必须要坚持的原则和内在动力,在农村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要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进而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就是要把农业产业发展的模式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变为质量、效益、数量并重,从依赖要素的大量投入转变为依靠科学技术与劳动者技能的提升上来,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充分注重与传统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的有机结合,切实依托现代农业技术来优化传统生态农业生产方式。同时,政府方面要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扶持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对使用绿色农资、生态循环、维护本地优良生态环境的农业企业进行补贴,在农业市场探索农产品的官方生态认证,提升农产品生态价值,引导企业走可持续的生态农业之路。要重视农业产业的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农业发展,不断打造农业产业新优势,加快形成科学高效的生态农业产业链,让农业发展也走上可持續发展的绿色道路。

参考文献:

  • 张红花, 郭爱兰. 乡村振兴战略下文化扶贫的思路及对策研究——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J]. 生产力研究, 2018, No.317(12):97-100.
  • 孔德议, 陈佑成.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融合,人力资本与农民增收——以浙江省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 40(10):8.
  • 沈彦雄, 陈建辉.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民增收途径研究——以甘肃省庆阳市为例[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4):15-15.
  • 邹学荣, 吴彬, 罗婷婷. 乡村振兴:乡村发展的历史逻辑必然与现实路径选择[J]. 创新, 2020, 14(2):10.
  • 邓怡, 王娜.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测度及路径选择[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1, 15:1-7.
  • 孟波, 康春鹏. 论乡村振兴战略下推进区域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选择——以青岛市为例[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

[作者简介]宋世清(1993—),男,伯明翰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中共湖州市南浔区委党校教务科科长,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政府改革;杨德民(1981—),男,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共湖州市南浔区委党校副校长,研究方向:农村发展。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