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
自2019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以来,长沙市扎实落实《长沙市智慧教育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的“八大任务”“八大工程”,把智慧教育作为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引擎,以数字化构建区域智慧教育新生态,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前不久,教育部副部长吴岩率专家组到湖南开展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建设考察验收,对长沙的“智慧教育”,特别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给予了高度评价。
“智慧教育”何以成为长沙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数字化如何助力长沙教育生态重构?本刊邀请长沙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孙传贵分享了智慧赋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长沙探索”。
线上线下融合,构建“智慧五育”新场景
《教育家》:在创设智慧五育新场景、引领育人方式变革方面,长沙市积累了丰富经验。请结合学校案例,介绍长沙市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推进五育并举。
孙传贵:近年,我市以“人人通”为载体打造智慧五育新场景,构建线上线下结合、虚拟现实融合、校内校外协同的育人新方式,推动区域教育提质升级。
一是推进智慧德育。一方面,我市创新开展“云思政”,遴选思政精品课355节。其中,芙蓉区育英学校的郭晓芳老师作为湖南省“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总班主任,打造了影响力辐射全国的网络思政品牌,其本人也被评为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同时,借助科技手段,推行“课程+文化+活动+实践”四位一体的德育,促进德育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让德育“看得见、摸得着”。另一方面,在“人人通空间”成立在线家长学校,开设心理健康版块,提供家长课程、育儿百科、专家直播等功能服务,构建家校社協同育人机制。
二是推进智慧教学。近年我市全面建设交互式多媒体教室,覆盖率达到93%。支持156所学校开展以平板电脑为载体的智慧课堂教学,变革教学模式,注重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支撑个性化、适应性学习,驱动规模化因材施教。如长沙市第六中学探索了“三阶九步”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定教、以学评教;改变教学时序,学习任务前置,实现翻转课堂校本化落地;重构以问题导向为核心的学习过程,将问题情境设计放在突出位置;开展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重视高阶思维培育;基于大数据技术,开展人机协作的教育教学活动,将自主、合作、探究贯穿教学过程。
三是推进智慧体育。利用AI技术、可穿戴设备等推进学校智慧操场建设,构建智能化、趣味化、全场景的校园体育新模式,强化体育教学,智能分析学生状况,形成个性化AI体能运动作业。2022年,全市63.4万余名学生参与日常体育锻炼,累计参与1.13亿次。依托“人人通”开展跨校、跨区、跨市的体育云赛,举办“校长喊你来运动”公益课堂,2022年寒暑假带动17.8万户家庭参加云锻炼,有效互动740万次。开展基于“学练赛评”的智慧体育共同体研究,带动株洲、湘潭、怀化等共同体单位,共同开展智慧跳绳、智慧跑步、智慧足球等项目,承办2022年湖南省跳绳云赛。同时,以智慧跳绳为切入点,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全面开展智慧游泳、智慧足球、智慧武术等活动,形成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的智慧体育教育格局。监测结果显示,2022年我市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优良率分别为97.24%、52.49%,较去年分别提高了2.54、10.46个百分点。
四是推进智慧美育。打造数字美育教室,联通名师课堂,推送个性化资源,开展自主互动学习;联通省市博物馆、美术馆、剧院、非遗馆等场馆的数字资源,支撑线上线下沉浸式教学;开发“博物馆里的美育课”“戏画西游——传统文化进校园”等网络课程;编写《美育》地方教材,涵盖湘绣、花鼓戏、铜官窑陶艺、长沙童谣等地方文化;打造在线公益课堂,传承长沙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普及和提升。如天心区仰天湖实验小学用智慧美育重构学校新生态,确立了以“场景优化、课程融合、智慧赋能”为路径的全景式智慧美育架构,学校自主研发美创记录仪,引入人脸认证、3D扫描、音视频同声录制等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能自主便捷地完成3D、平面美创作品的数字化采集和云端上传,极大增强了美创教育的趣味性和未来感;同时开设云上美学课程,提升教师的美育素养,为学生研发美学课程和100门博物馆课程,让孩子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历史之美;邀请高校的美育专家开设“大师课”,汇聚优质的美育资源,提升学校美育水平。
五是推进智慧劳动与社会实践。我市开发了劳动与社会实践服务系统,开设劳动教育专栏,研发数字化的劳动文化课程、思维课程、实践课程、趣味课程,引导学生主动走进实践场馆。学生通过“人人通”账号网上预约,就能免费到图书馆、科技馆、植物园等场馆,以管理员、讲解员等身份开展服务实践。同时,一些学校开展了独具特色的智慧劳育,如雨花区砂子塘吉联小学的智慧种植,可通过平板电脑监控水温、湿度、空气,智能完成雨水收集、肥料处理、阳光板调控等。线上线下融合,开辟了劳动与社会实践新视域,增强了学生的劳动与实践能力。2022年评价结果显示,我市88.4%的中学生能按要求完成学校劳动实践任务,劳动素养测评平均分达82.37分,90.99%的中学生对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状况感到满意,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情绪调控能力等得到显著提升。
数据驱动评价改革,学校展活力、学生强素质
《教育家》:长沙市在推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方面成果突出,有哪些特色、创新做法可供借鉴?
孙传贵:我市近年来依托智慧教育云平台构建了教育数据底座,积极推进基于过程、数据支撑的教育评价改革,营造了良好的教育发展生态。
一是依托数据建模优化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围绕学生成长、教师成长、学校发展三大主体,构建涵盖11项一级指标、48项二级指标、123项三级指标的测评体系,挖掘“教学研管评测”全链条大数据。先后探索并运用了K均值聚类、多元回归模型、多层线性模型,目前升级为多水平SGP增值评价模型,精准量化学生学业成长、教师教学效能、学校发展增量,追踪学校从起始年级到毕业年级学业质量的增值变化,突出考察学校对学生学业进步和能力提升影响的净效应,切实解决了因起点不同带来的评价不公难题,引导学校师生“不比基础比进步幅度、不比背景比努力程度”,激发了各层次学校的发展活力,涌现出一批深受群众认可的优质品牌学校。首创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电子地图”,通过图表、文字、动画等形式呈现不同区域、不同指标发展状况,为改进教育教学提供数据支撑。
二是依托“人人通”优化综合素质评价。我市研发了长沙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并依托“人人通”联通综合素质评价与劳动和社会实践、体质健康及在线学习等28个系统,伴随式采集学生成长过程性数据,以及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多主体评价的大数据,实现写实记录、整理遴选、自评互评、抽样插标、公示审核全流程信息化,智能生成学生数字画像,支撑中小学开展一体化纵向评价和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实现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智能化、常态化实施。例如:雨花区长塘里小学构建了善美少年、智美少年、雅美少年、和美少年、健美少年的“五美”智慧评价模式,利用“人人通空间”为每个学生刻画独具个性的“五美少年”成长画像;长沙市第十一中学探索形成了网络空间支持下的“1+5+8+X”(以“德”为核心、综合素质五个维度、学生未来八大能力、学生个性特长)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范式,并运用“人人通空间”有效解决了过程数据采集难、评价标准制定难、多元评价操作难、评价结果应用难等问题。
今年,我市《区域构建普通中学教育质量增值评价体系的实践探索》和《基于“人人通空间”区域推进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改革与实践》两项成果分别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创设智慧教研生态
《教育家》: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长沙市如何通过智慧教育助推教师发展?
孙传贵:一是以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依托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城市、全国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区和湖南省人工智能社会治理教育实验城市建设,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市级智慧教育体验中心,加强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培养教师信息素养。包括: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分批分层分级开展“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培训;在“十四五”期间培养1000名信息技术专家型教师,推动智能教学助手教师应用率达100%。引导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成长过程引导者、教学资源开发者、教学方法创新者、教育教学研究者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终身学习者。
二是研发智慧研训系统。围绕听评课、集体备课、专题研讨、赛课活动等教研场景,以“人人通”为载体打造跨区域、跨学科的一体化研训系统,实现线上学习、网络研修、课题管理等教研工作智能化,推动教研工作从经验型走向实证型,精准服务教师专业发展。
三是组建网络教研联盟。我市组建了46个网络研修工作室、296个教研联盟,获批31个省级网络名师工作室,常态化开展网络研训,形成了远程协同、网络共同体、精准教研、课例教研、混合教研5种教研模式,创设了跨校际虚实融合的教研生态环境,增强了教师的“参与”体验,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融合教学能力。
服务教育管理决策,以数字化推动治理现代化
《教育家》:长沙市如何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提高区域教育治理的科学性、有效性?
孙传贵:近年,我市汇聚师生数据、教学数据、招生数据、评价数据、舆情数据、安全数据等,形成长沙教育数据可视化展示,动态发布长沙智慧教育发展指数,服务教育决策,支撑和引领教育治理方式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数字赋能科学决策。推进云网融合,对全市教育门户网站、OA系统、教育教学资源、管理与服务等系统集成优化、门户集群,建成全市教育大数据决策指挥中心,智能分析学位供给、教育教学、师资水平等方面的动态数据,为优化教育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如我市根据学位指数预警,推动中小学校规划千人指标由80人调整至90人,使得学位增长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的新需求。
二是数字赋能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长沙智慧教育云平臺增设了疫情防控综合管理系统,可实时记录师生员工晨午(晚)检、因病缺勤及追踪、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重点人员排查、聚集性疫情报告、师生员工防疫等信息,并对相应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逐级上报,形成长沙教育系统总体疫情防控概貌。同时根据学生信息采集家长以及同住人员基本情况,设置各类数据模型和数据调取方式,根据不同需求随时调用涉疫人员信息推送到街道和社区,加快流调溯源和精准管控,实现了对校园疫情的精准防控和人员信息的精细掌握,变被动防控为主动防控。
三是数字赋能综合治理。我市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办”、市内“一网通办”、市外“跨域通办”。校车营运在线监管、学校一键式紧急报警、校园视频监控系统与属地公安机关联网、“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覆盖率均达100%,有效提升了学校的安全管理水平。
《教育家》:下一步,长沙市将如何进一步完善“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推进教育数字化?
孙传贵: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从升级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环境、打造联结融通的教育数字底座、探索智慧教育应用新场景、深化数据驱动的教育评价改革、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完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等方面全面深入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加快数字化教育转型,树立“品质教育”新品牌,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