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提升辽宁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2023-07-10 06:09李宏岩
辽宁经济 2023年4期
关键词:结构调整高质量发展竞争力

李宏岩

〔内容提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对辽宁而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产业发展能级、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关键路径。辽宁省应着力促进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与工业化、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现代化产业体系;结构调整;竞争力;高质量发展

2022年,辽宁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9%,第二产业增加值占40.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50.5%。从产业内部结构看,辽宁省第一产业以农业、牧业为主;第二产业以工业为主,其中,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冶金三大行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70%以上,是支撑辽宁省工业发展的主要构成部分;第三产业以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为主。一直以来,产业结构特别是产业内部的行业结构优化升级是辽宁省经济工作重要任务和明确目标。近几年,辽宁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三次产业融合持续深化,“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扎实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仍面临深层次的矛盾,主要是新产业规模小、产业发展不均衡。尤其是在制造业方面,突出问题表现为:石化产业总体呈现“油头大、化身小、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的结构,中游化学工业不强,下游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全省超过80%的石化产品为能源类产品和基础化工原料产品;装备制造业核心技术不足,标准件制造企业少,用于装备整机生产的基础零部件和核心功能部件在省内配套能力弱,产业链条分散,生产协作效率低;钢铁企业装备水平整体落后,生产成本高,产品向下游延伸能力不够强;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数量依然偏少、增加值占比低。

一、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推动辽宁制造业迈向中高端

辽宁工业结构中重化工业比重较高,且以原材料工业居多,受外部因素特别是大宗原燃料的价格变化影响较大。高技术产业占比低,高效协作的产业集群偏少。因此,要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推进传统工业特别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制造业能级,增强产业竞争力。

一是要充分发挥技术改造投资对制造业优化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作用。持续加大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实施力度,以优化投资结构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完善细化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扶持政策,适当降低企业技术改造补助的项目投资门槛。推动省内重点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打造知名品牌,着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重点推进现有大型石化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建材行业窑炉技术改造,引导菱镁行业企业工艺装备提标改造。逐步淘汰钢铁、石化企业现存的限制类设备,加大环保和节能减排改造力度。

二是要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以智能制造、新材料、洁净能源为主攻方向,依托优势科技资源和重点企业,推进全要素整合,促进全产业链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支持机器人、数控机床、集成电路、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输变电等产业联盟发展,推动企业在协同创新、协作配套、市场开拓等方面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以提升产业链韧性为目标,培育打造产业集群,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和集聚区特色化发展。

三是进一步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机器人、新材料、生物医药、通用航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科学统筹项目布局。发挥产业基金引导带动作用,科学研判形势,引导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向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以及未来产业倾斜,选择重点企业作为突破口进行投入带动。

同时,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市场。通过促进兼并重组、引导企业转型转产等方法,建立防范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长效机制。建立以行业准入、金融调控、财税支持、差别化价格、土地管理等为主的防范过剩产能政策体系,严格环保能耗执法监督。建立重点行业产能过剩监测预警机制,也要对新兴产业产能进行监测,如出现产能过剩的苗头,应及时预警。

二、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挖掘生产性服务业潜能

辽宁很多工业企业拥有雄厚的物流、配套服务等资源,具备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的基础,在市场竞争中也具备比较优势,一些新兴服务业更是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是要进一步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将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重大举措,作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服务业与工业、农业有机融合,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

二是鼓励有能力的工业企业重点围绕提高研发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发展市场调研、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工程总包和系统控制等业务。鼓励建立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设计企业和工业设计服务中心,促进工业企业与工业设计企业合作。

三是大力扶持新兴服务产业发展。优化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服务,提高物流企业配送的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鼓励将数字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丰富产品功能,提高产品性能。

四是要着力推进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积极创造新型服务产品,形成新的朝阳产业。加快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医患陪护、家庭用品配送和維修等服务行业,加快建立健全以企业和机构为主体、社区为纽带、满足老年人各种服务需求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不断提升家庭服务业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大力发展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总代理等现代经营方式,推动商贸服务特色化、品牌化、连锁化、规范化、便利化发展。

三、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作为辽宁产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应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在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的基础上,推动农业现代化,支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决守住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加大资金投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黑土地保护,对大中型灌区进行现代化改造。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聚焦水稻、玉米、大豆、高粱等优势品种,支持种业龙头企业牵头,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技术攻关。

二是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升级。切实提高农产品加工装备水平,推动产品结构向多元化、优质化、功能化的方向发展,提升精深加工产品比重。重视农产品加工生产工艺研发,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运用先进技术和技艺,不断研发加工生产工艺,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在生产、采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进行联动。培育国内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加强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和管理,强化农业品牌原产地保护,推广“公用品牌”和“集群品牌”做法,提升品牌价值。

三是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社,扩大家庭农场等农业发展经营新模式推广范围,积极推进农产品产销结合,削减产销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加强环节间结合的紧密度,保证农民收入增长。鼓励发展订单农业,构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流通和农业科技服务等生产性专业服务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农业休闲旅游,提升农业价值,深入推进“绿色”农业,完善生态循环生产模式,保障食品安全。

四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依托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资源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加快现代技术与农业产业融合,提升投入产出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发挥政府和企业、市场的协同作用,大力培训并充分依靠新型农民,引入现代化农业经营性人才,提升农业市场化水平。

四、加快提升创新能力,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

当前,产业发展已经进入由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阶段,要将创新驱动作为辽宁产业优化升级的最重要途径。

一是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深入挖掘科技、人才资源潜力,完善创新资源的投入和使用机制。制定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充分释放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健全促进国企创新的激励制度,对在创新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技术人员、工人实施股权和分红权激励。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科研人员在企事业之间、企业之间合理流动,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的局面。

二是创新技术研发模式。推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引导制造业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尽快突破制约产业向高端升级的关键技术。整合开放实验室平台,发挥开放性实验室的作用,完善建立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组织机制,鼓励研究机构以多种创新模式和机制运作中间服务平台。

三是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大对科技成果孵化的投入,加快建立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以满足科技成果转化在各阶段的资金需求,形成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市场环境。设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统贷平台、股权交易中心等业务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科技信贷投放规模。组织协调省内企业与驻辽国家级科研院所、高校进行技术、项目、人才等创新资源的全方位对接,将创新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辽宁产业发展优势。

五、完善保障措施,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营造产业升级的软环境。促进各类要素在产业内和产业间的合理流动、高效集聚,形成統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场。消除区域市场壁垒,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提升市场准入政策透明度和负面清单使用便捷性,全面清理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打破行政垄断。协调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深入企业实施“一对一”精准服务,为民营企业搭建产需、技术、产融等对接平台。加大与京、沪、苏在产业对接、平台共建、人才交流等领域对口合作力度。

二是要加强产业布局省级统筹。准确把握地区和产业定位,强化省级统筹和专业化招商,制定地区定位和产业定位情况名录以及省级关于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清单,在组织招商引资时依据地区定位和产业定位组织项目对接,强化政策导向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

三是要拓展辽宁产业转型升级的市场和空间。突出优势互补,扩大投资和贸易合作,深化与东北亚国家、欧洲国家产业对接合作,通过引资、引技、引智,推进辽宁产业结构升级,培育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与欧洲各国、日本、韩国以及俄罗斯等技术先进或处于产业链高端的国家合作,进一步扩大技术贸易、服务贸易规模,并通过并购高端技术、知名品牌和建立境外研发、营销体系等方式进一步扩大“走出去”规模,提升“走出去”质量和效益。积极拓展中亚、东盟、南亚、中东、非洲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市场,扩大辽宁冶金、装备制造类优势产品进出口。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数据管理中心(辽宁省信息中心)]

猜你喜欢
结构调整高质量发展竞争力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引入产业投资基金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机电类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研究
日本竞争力
浅析“互联网+”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