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颖,段寒寒,陈 碧,张 娟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徐州 221000)
呼吸衰竭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肺通气、肺部换气功能遭受阻碍,导致肺气体交换受阻、二氧化碳潴留,导致生理机能紊乱[1]。临床常选用呼吸机治疗,传统的呼吸机具有一定局限性,且创伤性较大、操作繁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较高[2]。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是当前临床治疗呼吸衰竭患者最常用的措施,且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的特点[3]。循证护理是在护理过程中结合相关临床资料确立护理方法,该护理措施已在临床多个领域中应用,并取得满意护理效果[4]。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以循证为指导的护理模式联合无创呼吸机在改善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3月1日~2022年2月28日我院接受呼吸衰竭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入院期间均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无力症状,符合《日本呼吸病学协会无创正压通气指南(第二次修订版)》诊断,且需进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者[5];②患者入院期间动脉血氧分压(PaO2)≤60 mm Hg(1 mm Hg=0.133 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 mm Hg,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呼吸衰竭。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衰竭或先天性心脏病者;②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③合并面部皮肤严重感染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根据双色球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11例、女34例,年龄40~79(62.14±1.25)岁;观察组男10例、女35例,年龄40~80(63.42±1.5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签定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入院期间,了解患者机体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治疗措施。同时,给予辅助呼吸机帮助患者肺通气,加强病区巡视时间、次数,在护理过程中采用叩背或辅助呼吸机进行排痰,保持氧气供给。给予患者呼吸兴奋剂后,观察其临床症状,若在用药期间出现呼吸过快、出汗、呕吐现象,应及时停止药物治疗或减少药物剂量。观察患者有无二氧化碳潴留,根据临床症状给予药物治疗。
1.2.2 观察组 给予以循证为指导的护理模式联合无创呼吸机,具体措施如下。①建立护理小组。由主治医生作为主负责人,护士长、护理人员作为小组成员,定期培训、考核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给予无创呼吸机(VENTImotion30),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节呼吸机吸气上升斜率、呼气压下降斜率,同时采用流量、压力等理论保证呼吸机与患者的同步性。根据国内外相关临床路径理论知识对护理人员进行小组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无创呼吸机使用方式、呼吸衰竭患者相关知识,以及临床护理路径、流程、运行方式等,根据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结合相关临床经验制订科学的护理流程,有序地描述整个护理过程。②循证资料检索。通过国内外相关护理文献进行检索,如中国知网、OVID医学库、万方数据等进行检索,呼吸衰竭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的相关护理资料,统一整理数据,获取循证支持系统性评估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措施。③循证护理。根据临床相关咨询文献进行整合,对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在护理过程中准备消毒呼吸、管道、湿化管、无菌蒸馏水等,连接呼吸机管道,检测患者通气模式、呼吸状态。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消毒标准定期更换呼吸机通道、湿化器,禁止向呼吸机内部湿化罐增加生理盐水,避免湿化罐结晶,在无创呼吸机使用过程中,避免堵塞面罩呼吸孔。优化护理流程,增加临床巡视次数,记录临床指标,并根据变化情况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临床相关指标检测情况,抽取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评估两组护理前后PaO2、PaCO2、SaO2指标变化情况[6];以PaO295~100 mm Hg、PaCO235~45 mm Hg、SaO295%~98%为正常标准评估两组。②采用格拉斯哥评分量表(GCS)评估两组护理前后的意识障碍,每项满分为15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肢体反应、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越好,量表对呼吸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Cronbach′s α为0.826[7]。③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换气功能障碍、应激性溃疡,并比较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④评估两组面部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包括Ⅰ、Ⅱ、Ⅲ、Ⅳ期,发生率越高说明患者损伤越大[8]。
2.1 两组护理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2.2 两组护理前后GC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GC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护理后面部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后面部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比较[例(%)]
呼吸衰竭是一种临床最常见的综合征,由各种原因引起患者生理机能、代谢功能紊乱的过程,且在呼吸系统具有较高的影响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9]。无创呼吸机是一种改善通气的措施,也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首选方案,但在治疗过程中无创呼吸机使用依从性较差,虽具有治疗效果,但出现较多并发症,进而影响其治疗效果。因此,无创呼吸机通气过程中需结合护理干预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循证护理具有明确性、审慎性、明智性的特点,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对患者临床症状、需求、疾病症状等进行专业的判断,进而达到提高整体健康的目的。通过每日流程表内的护理,提高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效果,并在护理过程中通过面部、卧床等方面的护理,增加无创呼吸机治疗时的舒适度,提高呼吸机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PaO2、PaCO2、SaO2均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面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GCS中睁眼动作、语言反应、肢体反应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循证护理通过小组的方式,针对呼吸衰竭患者结合临床相关资料以护理专家国内外护理路径,制订相关的护理流程表,并执行相关护理措施,通过卧床护理、训练的方式加快患者临床体征的恢复,增加睁眼动作、语言反应、肢体反应。循证护理利用适应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专业的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减少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换气功能障碍等发生,可提高无创呼吸机通气和护理的配合度,确保通气顺利进行,改善血气指标。
综上所述,对呼吸衰竭患者给予以循证为指导的护理模式联合无创呼吸机,可改善患者临床血气指标、意识障碍,减少并发症、面部压力性损伤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