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凯芝 何锦添 林肖霞 陆贻松 谭结珠 张巧珍 徐诗波
现阶段,随着国际医疗科技及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变革,医疗救治手段得到不断突破和延伸,对于部分治疗难度大、救治手段缺乏的疾病,相关医疗技术也得到了补充和发展,其中输血治疗已成为临床危重症患者救治中的必要缓解和重要手段[1]。但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我国目前无偿献血群体数量呈现持续性下降趋势,献血量难以满足我国目前临床上的实际用血[2]。无偿献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适当献血也有助于我们身体代谢平衡。但由于多种复杂因素作用,部分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结束后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献血反应,影响其献血体验,给献血者造成一定影响。同时献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也会导致献血失败,造成耗材浪费,并且降低献血者再次献血意愿,进而造成血液存储不足,无法供应血液需求,这些现实问题和情况也一直困扰着采供血工作者们[3,4]。献血不良反应主要是指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属于机体自主神经功能调节障碍,可引起脑低灌注出现晕厥或晕厥前兆的症状。轻微反应主要表现为晕厥先兆症状,没有意识丧失,严重反应人员同时会伴随意识丧失,有呕吐恶心,不能自制、抽搐等应激情况。部分献血者会由于迷走神经及副交感神经被过度激发而心跳减慢以及周边血管突然扩张,进而导致脑部缺氧、血压降低等系列症状[5,6]。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在初次献血者群体中发生几率较高,尤其是容易产生焦虑、恐惧以及有晕厥史的人群。研究指出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发生与献血者生理、心理等主观情况密切相关,同时在客观方面还与采血环境、工作人员技能以及现场实际情况有关联[7]。同时献血者献血当日及献血后的自身精神状况、体质因素等也是导致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关键因素。
在目前国内各地血库供血紧张的现实背景下,如何更好地预防和避免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发生,对于保持正常血液供应,加强献血者后续献血意愿,改善和优化采供血机构形象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接本血站实际需求,聚焦初次献血者,对献血者献血前适当饮用盐水是否可以降低血管迷走神经反应进行深入探究,旨在为降低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发生提供一种简便、有效且经济的方法,更好地预防献血不良反应特别是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发生,推进无偿献血工作的持续良好开展,使献血者的身心负担及对其的实际影响降到最低,增加固定无偿献血者人数,扩大无偿献血队伍,保障安全、充足的血液供应。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22 年1~12 月期间于广东省佛山市中心血站南海血站无偿捐献全血的500 例初次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①所有献血者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标准;②能够正常进行沟通,并配合后期随访交流。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研究内容 采用重力采血法,有ACD-B 采血袋,按标准操作规程采集200 ml 全血,由采血护士观察、记录。其中观察组献血者在献血前20 min 内饮用盐水(在10 min 内饮用完),对照组献血者不饮用盐水。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发生率、献血满意度评分、再次献血意愿评分,并记录分析献血者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原因。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判断标准:①轻微:献血者表现为全身不适、虚弱、面色苍白、出汗、焦虑、眩晕、恶心等;②严重: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晕厥)、抽搐或大小便失禁,如发生晕厥和摔倒)。调查并统计初次献血者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原因,对两组人员献血满意度及再次献血意愿进行统计,满意度评分为1~5 分,分数越高代表满意程度越好;再次献血意愿评分为1~5 分,分数越高代表再次献血意愿越强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发生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献血者献血满意度、再次献血意愿评分比较观察组献血者献血满意度评分(4.5±0.3)分、再次献血意愿评分(4.0±0.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2±0.2)、(3.1±0.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献血者献血满意度、再次献血意愿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献血者献血满意度、再次献血意愿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献血者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原因分析 19 例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献血者中,有10 例由于精神紧张或恐惧心理导致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应,4 例由于体质因素如空腹、饥饿状态及疲倦劳累导致,3 例由于献血环境嘈杂或者前一天睡眠不足导致,2 例由于穿刺疼痛引致血压升高导致。
自1998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来,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公众对无偿献血的意义和价值认识持续提高。虽然按照标准的操作程序依法开展无偿献血工作,但献血不良反应时有发生,症状表现各种各样,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是最为常见的献血不良反应,其严重影响献血者的献血体验,不利于献血群体队伍发展和扩大[8]。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应属于个体应激反应,由于献血过程同样会造成机体血液流失,同时由于献血过程献血者产生紧张、焦虑或恐慌等心理,引起机体心脏自主神经张力条件反射,血压下降,脑部血液供应不足,献血者逐渐出现头晕、心慌、出汗、呕吐恶心等情况,少数献血者发生晕厥等现象。绝大多数献血者症状轻微,在较短时间内可自行恢复,且不会对身体造成持久伤害[9,10]。究其原因主要是导致献血反应发生的因素较多,如献血者心理、献血量、身体状态、睡眠情况及采血人员采血水平等。无论是献血者还是与采供血相关的机构及工作人员,都十分重视包括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等在内的献血反应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发生在浪费血液资源及系列人力、物力的同时也给献血者形成身心负担,打击献血者群体的积极性,使继续献血意愿下降,献血工作难以持续进行[11]。因此,我们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争取避免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确保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
有研究表明服用盐水是一种简单、经济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盐水可以补充大量身体所需钠等元素,帮助恢复体力,减轻疲劳感。盐水的摄入也使献血者心血管活动增强,增加血管顺应性,改善血管抵抗性和血压,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使组织有效循环,保证血量不因献血行为而减少。其次,盐水的摄入也能够有效缓解献血者心理紧张恐惧等情绪,有效避免献血的不良反应发生[12,13]。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初次献血者在献血前适当饮用一定量的盐水确实能够有效降低献血者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几率,同时有效提高献血者献血满意度及再次献血意愿。
综上所述,饮用淡盐水可作为降低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一种经济简便、有效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初次献血者转变为固定献血者比例,壮大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确保血液供应安全充足,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同时可针对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原因采取针对性对策,也可有效避免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