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肖萍
近日,“第八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在山东启幕。这是一项由中国国家画院与地方省级文化主管单位联合主办的全国规模的学术品牌活动,展览策划的初衷是发挥中国画院系统的美术创作研究前沿阵地作用,汇集展示画院体制中的优秀艺术成果。“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作为周期性届展,今天走到第八届,在前七届的基础上数量和品质实现连续突破,成为引发业界关注的美术展览。
一项展览长期设立并不断突破自我,自有其存在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在梳理展览前,先从画院历史说起。画院作为中国美术史上独有的艺术建制,是从事绘画创作的专业艺术机构,在中国绘画史上起到了审美导向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画院作为继承和繁荣中国画创作研究的机构被重新设置成立,美术创作和研究是新中国画院的第一职能。画院为适应新的时代需求,经历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第一个大发展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后的第二个大发展时期,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中国画创作研究机构或综合性画院,形成较为完备的建制,画院系统成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中坚力量。其间,1981年成立中国画研究院,2006年更名为中国国家画院。随后,中国国家画院以前瞻性学术引领全国画院美术创作研究方向,成为“中国美术的新的发展策源地和引领者”。其所发挥的引领性作用突出表现在组织美术创作工程、策划美术展览活动、培训创作研究人才、整合拓展美术资源等多方面。“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便是中国国家画院组织策划的系列品牌活动之一。
“第八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呈现的几大特点值得关注。一是在推介艺术成果和培养美术人才中起到正面的影响作用。“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是雙年展形式的周期性展览,每两年一届,这种方式既保障各省画院开展创作动员、任务布置,同时给予艺术家充足的创作时间。从历届参与度来看,展览的作品数量在逐年提升,从第五届的145件邀请作品、305件征选作品,第六届的180 件特邀作品、407件征选作品,第七届的238件特邀作品、665件征选作品,到今天第八届的223件特邀作品、936件征选作品,每一届参展数据的提升,代表着这项展览对全国各省地画院的调度情况,体现广大画院艺术家的创作热情。促成画院发展的因素是多元的,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精品和人才的长效输出,展览以双年展的形式,激励画院中青年艺术家充分参与,促进精品生产和人才成长,使广大画院系统的创作队伍得到拉练提升。
二是以多画种、多面貌、大体量积淀促成美术“高原”景象。“高原高峰”建设是时代赋予中国美术的使命,“高原”是“高峰”的前提铺垫,只有在连绵不断的高原上才能积蓄出“高峰”力量。量的积累是质的提升的前提因素,此次展览汇集了全国画院的优秀成果1100余件,由中国画、油版雕、书法篆刻三个分展组成,涵盖中国画、油画(包括水粉、水彩)、版画、雕塑、书法篆刻五大门类,大体量和高品质共同构筑起一个“美术高原”化平台,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出全国画院的整体创作面貌、创作现状,成为画院美术能量汇集的高原阵地,深度参与助推中国美术从“高原”向“高峰”迈进。
三是延续历届办展传统,展览和论坛积极回应当前中国美术界的关切话题。如2017年第五届的主题“丝路情怀与现实理想”,既呼应“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也对应于“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全面实施阶段;2019年第六届的“从高原到高峰——新时代画院的历史使命”主题与新中国成立70年的时代节点相呼应;2021年第七届的“新时代背景下画院创作的品格与追求”主题立足于探讨画院创作在新时代境遇下的发展;2023年第八届“主题性美术创作命题和突破”的主题则呼应当前的主题性创作热潮。在本届展览评选时便明确提出了对作品思想性、艺术性、主题性的严格把关,展出的很大一部分作品是画院系统在前一阶段深度参与主题性创作取得的成果,所以在展厅现场明显感受到,大尺幅、精工细作的作品比较多,作品的主题性表达深切,总体呈现出历史厚度、思想深度、时代温度与艺术高度相互渗透、促进、融合的良好发展态势。
四是作品以主题性创作为主导,仍不乏艺术精神的闪现。主题性美术创作有着自身的历史逻辑和创作规律,以图像叙事形象表达历史图景、生动展现时代现实是其价值所在。随着主题性创作的深入,出现了题材雷同、技法相近、艺术感染力弱化等现状和困境。从本届展览中,明显看到艺术家着力于摆脱困境的努力,在题材取向、艺术表达上开始由宏大叙事走向日常生活。在关注时代、反映现实中兼顾艺术精神,在讴歌时代、表达主题中凸显艺术才华,成为艺术家的一种自觉追求和品格设定。此外,特邀艺术家作品是展览的一大亮点,特邀艺术家作为画院前辈,其作品承载了数十年的创作实力和实践检验,既为展览增添了艺术的纯粹性、绘画性,也展现了当代中国美术的传承性。
五是作品回答时代课题的同时,鲜明地体现出地域性美术风格。在当前全球化大趋势下,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艺术风格的地域化是普遍关注的话题,在国家形象建构的大环境下保持地域文化视域的美术风格极为重要。地域美术作为地域文化的一种艺术表征,一直以来,各省画院积极立足本土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地域美术,如山东画院以儒家文化为主题的“大哉孔子中国画创作工程”,甘肃画院以敦煌文化为主题的“朝圣敦煌美术创作工程”,天津画院以天津人文为主题的“话说天津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以打造地域画风为抓手实施的创作展览活动,如山东画院的“齐鲁画风”、河南省画院的“中原画风”、湖北国画院的“荆楚画风”等。在展览中按照省地分类查看,同一地域艺术家在绘画题材上倾向对本土自然人文的关注,在风格表现上也显露出地域性画风。对于这一点,前期组委会专家在赴各省调研时也给予高度关注和反复强调,各地要“突出地域特色,推出优秀美术精品”,以多元多样的审美语言挖掘本土文化内涵、传递地域文化魅力。从地域文化视角培育艺术风尚、展现人文精神,这也是各地画院承担的职责使命所在。
在总结成果的同时,也要看到“全国画院作品展览”潜在的一些问题,比如,保证展览权威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品牌效应,推进展览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目前作品数量已增至1100余件,这种数量的增长不是无止境的,展览亟待以增量为主转向存量提质或精简提质,从粗放外延式发展转向为集约型内涵式发展。唯有做到严把学术品质、艺术品位、文化品格,才能让展览保持高品质、高品位、高品格兼备的文化品牌。此外,画院自身建设是保证展览品牌品质的前提。当前,面对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课题,各画院一直结合实际在实践中主动摸索、创新求变,积极寻求更为适合的运行机制、谋求更大发展。毋庸置疑,两年一届的“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专业权威、学术力量愈加铿锵,成为全国画院间沟通交流的重要契机、创研成果展现的重要平台,也成为助力当代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在全国画院院长工作会上谈到的,“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已逐渐成为美术界的响亮品牌,我们要以展览为重要契机,在策展机制、作品创作、学术定位上不断创新模式、不断擦亮品牌、紧密凝聚力量、打造第一方阵。在中国国家画院的学术引领下,全国画院共同携手以美术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文化强国的建设发挥画院力量。”
(作者系山东画院研究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