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益政 王坤敏
海油石化工程着力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工程建造水平,为中国海油主责主业发展持续赋能。
超大型LNG储罐及接收站、大型原油储罐、油气田地面工程、石油化工设计总承包……这些领域都是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简称海油石化工程)的发力方向。
近几年,海油石化工程发展“一年一大跳”,总承包营业额在全国2万多家设计企业排名由2019年的94位攀升至2021年的42位,在石油化工行业近400家设计企业排名由2019年的19位上升至2021年的12位。
“我们紧紧跟随中国海油高质量发展步伐,围绕‘1534总体发展思路和‘三大工程、一个行动‘四个中心建设谋划工作,坚持‘依托海油、服务行业、国内一流的发展理念,着力提升中下游领域过硬的专业服务能力和工程建造水平,为中国海油主责主业发展持续赋能。”海油石化工程负责人表示。
锚定一流,聚焦主责主业
牵头总承包年处理能力600万吨LNG的盐城绿能港一期和一期扩建项目,创造了全球LNG接收站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的纪录,入选2022年度央企十大超级工程;
总承包库容500万立方米的东营原油商业储备库,一次性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原油商业储备库,较国内同类项目用时节省近100天;
参与总投资额500多亿元的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核心技术谈判,引入多个在国内和亚洲首次采用的先进技术,推动石化产品向高端化差异化迈进……
作为中国海油最早参与推动LNG接收站技术攻关和项目建设自主化的重要成员,海油石化工程与气电集团技术研发中心、海油工程组成联合体,集中力量攻关LNG设计、建造、试运行等技术,对引进的国外技术消化、吸收、创新,形成一批专有技术,建立大型LNG接收站工艺设计指南等标准,增强了LNG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海油石化工程副总工程师仇德朋就是其中的亲历者。“没有核心能力,也就没有话语权。每当遇到困难,我就会用师傅那句‘不能照搬照抄,一定要实现自主创新的话激励自己。事实证明,我们做到了。”他说。
2022年9月26日,盐城绿能港项目一期工程顺利投产,目前一期扩建工程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将建设6座27万立方米储罐。与此同时,仇德朋和同事们忙着推动浙江LNG三期项目接收站建设。“这些都是全球最大容积LNG储罐,我们有信心如期保质保量完成,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贡献力量。”仇德朋说。
与仇德朋一样充满自豪的,是东营原油商业储备库项目经理何文辉。作为项目的总承包方,海油石化工程发挥专业优势,在一片滩涂上“一口气”建成50座10万立方米的原油储罐,实现当年开工建设、当年储罐主体建成。今年2月16日,东营原油商业储备库正式进入试生产和商业运营阶段。回忆起自己曾经连续300多天驻场的经历,何文辉还是抑制不住的激动:“我们来时,眼前是一片虾池、泥潭、盐碱地。我们走时,咸水滩涂变‘罐区。当整片场地的灯光都亮起来,过去的一切艰辛都已成过眼云烟,留下的只有心中的骄傲自豪和继续向前的奋进力量。”
架桥铺路,立足中间平台显价值
从1958年在济南创立的山东氮肥设计组到之后的山东化工规划设计院,再到2006年加入中国海油,海油石化工程发展成为中国海油中下游业务领域唯一以设计为主体的工程公司,拥有化工石化医药工程行业、建筑工程专业、环境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等3项甲级设计资质和石油天然气行业设计等7项乙级资质。
海油石化工程人数不及千人,可它“身板小”却能量大。作为一家人才和技术密集型的专业服务公司,它一肩挑两头:科技研发和实验室研究成果和工程项目建设落地,通过设计和工程管理将科研成果落地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生产力。
海油石化工程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将按照中国海油集团公司战略规划,充分发挥设计和工程公司的中间平台作用,当好‘架桥人,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在中下游领域落实落地。”
海油石化工程上承中海油化工与新材料科学研究院,积极认领中海炼化“一条龙项目”,发挥工程设计优势,将“专精特新”成果转化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包;下联惠州石化、中海壳牌、中捷石化等炼厂,推动工艺包落地转化并承担大量的技改技措项目,既为炼化装置升級改造发挥重要作用,又将生产需求反馈至科技研发,促进科研更贴近生产。
海油石化工程与气电集团技术研发中心等科研单位强强联手,合作开发LNG接收站技术,并开展工程总承包任务,推动了国内LNG接收站建设串珠成链,为我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东营原油商业储备库项目充分发挥EPC总包设计龙头作用,坚持以项目管理为中心,实行强矩阵管理,在业内创造了“海油速度”。
以专制胜,不断构筑新优势
与上游专业服务公司高投入、高科技、高风险等特点不同,海油石化工程所在的中下游专业服务公司面临着迥然不同的竞争环境。从业内看,全国有2万多家设计企业,石油化工行业有近400家设计企业,竞争激烈,属于典型的人才和技术密集型企业。
海油石化工程负责人表示:“要突出重围,只有按照集团公司规划的差异化、特色化、国际化、高端化发展路线,不断强化工程设计专业能力建设和专业队伍建设,以专制胜,以人取胜。”
依托主责主业,海油石化工程不仅要做中下游领域项目设计建造的主力军、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的主导者,更要做中下游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引领者。
“我们在LNG冷能利用、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炼油化工等方面充分发挥设计特长,抓源头、抓升级,努力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和降本提质增效作贡献”,海油石化工程总经理助理、经营管理部经理张忠富告诉记者。“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LNG冷能发电技术的设计转化应用,将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技术运用于油气田地面终端,探索炼油化工低碳烯烃资源高价值利用新路径……”
持续深化运用“揭榜挂帅”等机制,以课题长领衔地下水封洞库、大型油气终端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将15万立方米大型原油储罐设计技术、LNG换冷站冷能利用技术等具备较强市场应用潜力的科研项目纳入“星火计划”;打造“名片工程”,培养行业知名的高层次专家、领军人才、项目经理……
在提升设计能力的基础上,海油石化工程努力向数字化设计、数字化交付和数字化智能工厂发力,推动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责任编辑:郑 丹
znzhengd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