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玲贞
【摘要】教师运用跨学科知识展开教学情境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应用跨学科知识组织学习活动,能够拓宽学生探索视野;引用跨学科知识对接生活认知,能够强化学生感知体验;采用跨学科知识助力训练设计,能够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知识;应用
所谓跨学科,是指多种学科的交叉,代表专门学科的综合科学含量,带有知识的混合和应用特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渗透跨学科知识应用机制,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专业分析和解读,自然渗透其他学科知识信息,借助多种跨学科教学设计手段展开创新组织,为学生提供深入研学的机会,教师充分研究学情,对学生知识储备情况做客观分析,以便推出适合的学习活动任务,组织学生展开补偿性学习,在跨学科知识应用过程中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一、运用跨学科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发掘,利用跨学科知识打开教程,借助知识传授机会引导学生展开创意学习,促使学生在实践体验性学习中建立學科认知。
1.整合跨学科知识资源
道德与法治学科带有综合性特征,其学科知识带有跨学科特点,教师要做好整合设计,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提炼出跨学科知识信息,为教学设计提供有效参数。道德与法治学科与语文学科、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联系比较密切,与数理化等自然学科也有关联,教师深潜教材之中展开专业探索,对跨学科知识进行分类归结处理,或者发动学生展开知识归类活动,也能够创造一些学习契机。
如教学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走向共同富裕”,教师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个重要时间节点,播放有关二十大的视频短片,结合党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政策、衡量社会文明程度标准等相关内容展开教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时,教师推出一些专业概念,归结出一些知识点,组织学生结合相关知识展开深入研学行动。在这个教学设计环节,关涉历史、语文、文学、文化、艺术等学科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知识信息,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研学行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研学机会。学生对跨学科知识应用比较敏感,教师有意识展开知识渗透设计,引导学生学习党章、改革开放发展历史、文学文化建设等学科知识,以提升学科教学品质和效率。
2.创设应用性学习情境
跨学科知识带有融合性、开放性等特点,教师针对学生知识储备情况做对应设计,组织学生进入知识补偿性学习环节,形成崭新教学契机。问题投放、媒体展示、案例解析、故事讲述、生活观察等,都能够渗透一些跨学科知识信息,对学生多种感官形成冲击,以调动其学习主动性,教师对教学手段进行优化设计,将跨学科知识进行科学处理,以便顺利渗透到学科教学设计环节,形成崭新教学启动力。
“创新改变生活”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展开内容设计,教材内容针对改革开放主题展开设计,展示了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学生对改革开放相关内容比较熟悉,但对新理念、国家高科技、创新实践等内容不是很了解,自然存在知识短板,教师针对学生知识积累现实展开教学设计,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纪录片,展开信息素材搜集活动,对新理念、新科技等方面的成果进行归结和讨论,逐渐补充知识短板,然后进入到深度研学环节。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科技应用情况展开教学安排,组织学生围绕新科技应用体验进行互动讨论,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二、应用跨学科知识,拓宽学生探索视野
教师执行教学方案时,有意识渗透跨学科知识内容,学生回馈主动,在知识应用过程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在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环节,教师要做好活动组织和安排,以提升其活动效率。
1.组织跨学科探索活动
学生对知识应用有不同期待,教师对学生知识储备基础展开客观分析,针对性设计一些学习任务,以便调动学生学习潜力。教师教学设计要考虑教情和学情的多重制约。跨学科知识的合理应用,可以为学生顺利进入学习活动创造良好条件。跨学科知识带有理论性,对学习活动组织形成重要支撑,教师科学应用跨学科知识展开活动设计和组织,势必创造更多学习契机,形成崭新学习新起点。
如教学“参与民主生活”,学生对“人代会、民主实现方式、参与民主生活意义、议案”等内容缺少专业认知,教师利用多种渠道搜集信息,引导学生熟悉相关知识,围绕学习主题展开学习交流活动。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要求学生展开独立思考,自行设计“微议案”。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提交议案,现场筛选相关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对应讨论活动,学生都能够积极响应,介绍自己的议案内容,评价议案设计,交流设计经验和方法,课堂研学气氛逐渐形成。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议案设计情况做专业点评,引导学生展开互动评价活动,学生从互动交流中获得不少学习启示。教师设计“微议案”征集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议案研讨活动,其学习效果极为显著。从学生研学行动过程和探索效果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设计是比较到位的。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关涉政治、社会、国家政权等相关知识,教师科学设计,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
2.传授实用性学习方法
教师有意识传授一些学习方法,其助学效果更为突出。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整合学科知识体系,组织适合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然进入到研学环节,适时传授一些学法,这是学生最为需要的。跨学科知识应用本身就带有学法属性特点,教师做好学法分析,针对学习活动需要做出匹配设计,具体分析生活案例,借助跨学科知识创设学习活动,都能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
学生进入学习环节,要运用现有知识进行研学行动,教师及时出手相助,投放一些知识信息,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性研讨行动,都能够创造一些学习起点。如教学“凝聚法治共识”这部分内容,教师先介绍“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相关概念,对“守法光荣、违法为耻”相关理念进行深入解析,从建设法治国家角度展开教程安排,组织学生借助多种信息渠道搜集生活案例信息,在充分阅读和讨论基础上达成更多学习共识。学生对国家法律法规有一定认知,但大多缺少深度研究。教师从跨学科知识应用角度展开教程安排,利用多种互动交流活动进行教学组织,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组织效果更为突出。
三、引用跨学科知识,引发学生求知欲望
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从知识应用角度展开教学调整和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学法支持,学生回馈主动,其研学行动顺利启动。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教学设计,势必能够创造更多学习新动力。
1.对接跨学科生活认知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需要知识支持,教师对学科概念、定义,以及其他知识做整合处理,能够为学生顺利进入到研学环节提供有力支持。在知识应用环节,很可能会遇到跨学科知识应用问题,教师要做好融合处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法支持,组织学生借助跨学科知识展开创造性学习,以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对知识应用比较有感觉,这些跨学科知识大多带有生活属性特征,教师从生活对接角度展开设计,能够创造在崭新学习探索机会。
“正视发展挑战”是第六课第一框内容,这部分主要介绍人口问题、资源问题、正视问题、挑战问题等内容,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结,组织学生理清一些概念。如人口增长与资源占用关系问题,学生大多没有专业研究,教师从自然科学角度展开解读,利用网络搜集相关案例进行展示,给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教师对学生知识储备情况比较了解,针对性做出知识补偿设计,组织学生先期学习相关知识内容,透过生活案例进行深入研学,自然形成知识补偿效果。学生对跨学科知识应用比较有感觉,教师围绕学生知识储备情况做研学组织,成功激发学生探索主动性,促使学生在知识补偿过程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2.强调生活化学习探索
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大多带有生活属性,案例解读、话题讨论、生活观察、社会调查等学习活动,都要涉及生活知识应用的问题,教师对知识点做优化处理,从学生生活知识基础实际出发展开具体设计,及时传授一些实用性学法,都能够大幅度提升其学习效率。生活化学习和探索,与道德与法治学科高度契合,教师对学生生活知识占有情况做客观分析,以便做出针对性设计,以促进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成长。
学生对比较陌生的内容有主动探索的兴趣,但知识储备不足,往往形成一些制约,教师对此需要有理性分析,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支持,引导学生在知识构建过程中进入到学科学习核心,在主动研学行动中形成学科认知基础。如教学“共筑生命家园”,学生对“绿色发展、自然和谐、五大发展理念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等概念的认识和知识储备不足,教师选择具体的生活现象展开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参与话题研学行动,在充分讨论基础上达成学习共识,对生命家园主题有了全新认知。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的案例,教师选择环保方面的素材,组织学生进入生活环节展开观察学习,针对生活污染现象设计学习任务,成功激发学生研学主动性。
四、采用跨学科知识,强化学生感知体验
在学科训练设计环节,教师有意识渗透跨学科知识,能够延伸学生训练维度,也能够创造一些实践契机,满足学生个性学习需求。学生从跨学科知识应用角度展开训练探索,其训练效果显著。
1.延伸跨学科训练设计
课堂训练渗透跨学科知识应用内容,能够延伸学生学习视野,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教师有意识应用跨学科知识展开训练组织,引导学生展开创造性学习,深入到生活环境之中,对生活案例展开专业解读和分析,对生活知识应用展开创新设计,无疑能够创造更多学习内驱动力。生活案例分析、生活情境展示、生活话题讨论、生活实践体验等,都需要知识支持,教师引入生活化跨知识应用内容,学生感知体验更为深刻而丰富。
跨学科知识应用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教师对此需要有客观分析,以便做出准确判断。在教学“维护祖国统一”这部分内容时,关涉“一国两制”“国家主权”“国家安全”“解决台湾问题基本方针”等内容,这些环节关涉的知识点大多属于社会科学、政治等专业,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信息搜集活动,要求学生借助网络搜集一些生活案例,选择最感兴趣的案例进行具体分析解读,准备参与集体研学展示行动。学生在其他学科学习时接触过一些内容,但其知识储备还有一定短板,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知识应用情况做观察,及时出手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知识应用做针对性辅助,确保研学行动顺利推进。教师从知识应用角度展开训练任务设计,学生回馈积极主动,其组织效果更为突出。
2.创新实践性学习组织
创新实践性学习组织,教师要考虑跨学科知识的应用,线上线下对接、课内课外对接、跨学科融合等,都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知识应用无处不在,跨学科知识应用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注入丰富动力,教师要从实践角度出发展开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行动,实地观察、社会走访、景区参观、街道寻访、课题研学等,都带有实践属性特点,学生自觉进入到生活化研学行动之中,其感知体验更为丰富,特别是知识应用实践时,能够从跨学科知识应用中建立学科认知。
学生对时事热点内容比较有感觉,教师从时事政治信息积累方向展开设计,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化学习,其激励作用更为突出。如教学“共圆中国梦”,教师先期解读“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等概念内涵,了解“中国梦”的具体内容,探索实现“中国梦”的路径,要求学生结合生活认知积累,从不同角度解读相关概念,结合自身实践经历,解读“中国梦”丰富内涵。学生在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都接触过“中国梦”相关内容,对其丰富内涵有一定了解,教师组织学生结合其他学科学习经历展开训练活动,借助具体的生活案例解读“中国梦”的深入人心,其训练效果凸显出来。教师从学生生活认知出发展开设计,组织学生对“中国梦”内涵展开深入研讨活动,成功激发学生研学主动性。
学生对跨学科知识应用比较敏感,教师从跨学科知识应用角度展开教学安排,组织多种跨学科知识应用活动,创新跨学科知识训练设计,能够创造丰富学习契机,增加学生探索积极性,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带有综合性,跨学科知识渗透点众多,教师深潜教材展开教学研究,能够提炼出诸多跨学科知识信息。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跨学科知识展开教学设计,学生学习表现可圈可点,说明教师教学设计是比较适合的,成功激发学生学习思维,创造更多学习起点。
【参考文献】
[1]周琴.浅析如何利用跨学科知识丰富道德与法治课堂[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01).
[2]曾惟.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融合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研究——以“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一课教学为例[J].学园,2021(26).
[3]陳龙彪.跨学科知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