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忙舞中眼神语言的运用研究

2023-07-06 11:55刘欣扬
艺术科技 2023年13期
关键词:非遗江南

摘要:农忙舞是由丰收时节的祈福活动逐步演化而来的,是劳动人民为庆祝丰收的自娱自乐型民间舞蹈,充分体现了先民在生产劳动中的精神风貌。農忙舞生动质朴的风格特点与人类最原始的生存本能相契合,十分吸人眼球。当前江南“非遗”舞蹈研究缺少对舞蹈眼神语言的关注,因此文章以江南运河流域的“非遗”农忙舞为例,针对目前可考的江南“非遗”农忙舞,如《扫蚕花地》《茶花担舞》等,从舞蹈本体出发,基于历史视角和当代创作视角进行研究和创作分析,通过探讨影响农忙舞感染力的一大因素——眼神语言在农忙舞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表达内心情感的潜力,为舞蹈行业从业者提供农忙舞眼神语言表演及编创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眼神语言;江南;“非遗”;农忙舞

中图分类号:J7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3-00-03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以农为本,统治阶级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天下之根本。在中国古代,农业是社会中最早出现且最为重要的产业。农忙即丰收季节,是喜悦的时刻。农忙舞属于一种能够充分表达劳动人民丰收喜悦的视觉艺术,体现了劳动人民在生产劳作中的精神风貌,将人类文明拓印在翩翩舞姿中,在重现过去环境、情境的同时浸润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用“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勤劳之光启迪现代人。“非遗”农忙舞情感最集中也最易被忽视的眼神语言,在不受关注的现实环境下,十分值得探究。

1 舞蹈中眼神语言的具体含义

眼,亦称“眼睛”“目”,是人体感知外界最直接的器官,眼睛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眼神是人心灵的窗户,是人类宣泄情感的媒介,能够清晰地展现人类的情感。对舞者来说,眼睛是舞者与观众之间传情达意的工具,一名优秀的舞者如果没有一双会与观众沟通交流和传递情感的眼睛,那么他(她)的舞蹈是没有灵魂的,舞者也只是一具展现动作的躯壳。眼神的“神”字大有来头,值得细细考究,舞蹈艺术中最宝贵的财富便是神韵,而神韵常常是通过眼神来刻画、展现的[1]。一名优秀的舞者会将自己的灵魂注入舞蹈,运用“传出神,稳住眼”的方式方法,主导舞蹈作品情感发展与艺术灵魂在舞台上的绽放。农忙舞是一种带有强烈生活气息的舞蹈,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情,其中眼神所蕴含的含义值得深究。分析研究农忙舞中眼神的运用方法,可以加深人们对农忙舞中眼神运用作用以及内涵的认识与理解,为研究农忙舞这一舞蹈形式提供理论依据。

2 眼神运用在农忙舞表演中的重要性

农忙舞作为一种生动活泼、极具感染力的舞蹈,其诞生于最真实自然的人类情感,因此演员的眼神变化必定会影响情感传递效果,若在舞蹈呈现中失去了眼神的参与,那么舞者便难以舞出打动人心的舞蹈[2]。目前可考察到的江南“非遗”农忙舞仅剩浙江德清的《扫蚕花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苏江阴的《茶花担舞》(又名《挑茶担》,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苏南京的《麻雀蹦》(又名《方山大鼓》,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表演过程中,农忙舞者的眼神与动作,还有音乐、舞美灯光、道具等皆向观众传递信息,较好地把握这些要素,有利于高质量地展现作品丰富多样的情感,让观众体会先民的质朴无华。同时,还能营造与舞蹈相契合的舞台氛围,美美与共,既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又鼓舞观众的精神,有助于向观众传达独特的感受,将观众带到舞蹈塑造的意境中,让观众充分感受到农忙舞的独特魅力。

2.1 塑造人物形象

农忙舞表演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需要结合舞蹈内容进行有效的眼神表达,让观众更好地理解舞蹈蕴含的情感,还要通过眼神让观众区分农忙舞中不同角色具有的不同形象和性格。例如,通过舞者看向禾苗的眼神,向观众展现“割禾”的动作,其在看到“割禾”的时候,会瞬间联想到禾苗生长的画面,此时便可以通过眼神向观众传达收割庄稼的情景。在表现“割禾”时,男舞者要用眼神示意,在观众面前塑造朴实的农民形象。女舞者含情脉脉地看着男舞者,让观众明白这是一对本分的庄稼人。相关舞蹈动作有利于进一步传递情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农忙舞表现的主题。

2.2 传递内心情感

在农忙舞表演中,舞者除了要向观众展示相应的肢体动作之外,还需要通过眼神向观众传递丰富多样的情感,使观众更深刻地了解作品意蕴。比如在农忙舞表演《大地飞歌》中,舞者需要通过眼神展现内心的喜悦与满足,使观众能够从舞者的眼神中感受到饱满的情绪。舞蹈《大地飞歌》表现了和平年代,中华儿女团结一心、辛勤劳作的场景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盼。舞者们拿着竹篮,眼神中充满希望,向观众传递幸福积极的情感。在农忙舞表演过程中,舞者需要与观众进行持续稳定的情感交流,借助眼神与观众互动,传递丰富饱满的情感,让人物“活起来”,并引导观众融入舞蹈,代入角色内心,使观众的情绪随跌宕起伏的舞蹈情节而变化,从而提升整体审美高度,更好地展示舞者的内心情感。在表演过程中,如果农忙舞者不能有效将内心情感传递给观众,那么观众就不会产生情感共鸣,也就无法获得理想的演出效果。

2.3 展现舞蹈风格

在舞蹈表演中,舞者通过眼神语言传递内心复杂的情感,而观众则通过视觉感官来感知舞者输出的情感。在农忙舞表演过程中,舞者需要严格把握好眼神语言与作品的配合度,将自身融入作品情境,从真实形象中汲取力量,一旦脱离农忙舞的源头——劳动人民的生活,那么舞蹈呈现必将如无根的浮萍,仿佛无病呻吟,因此只有严谨踏实、一丝不苟地铺排眼神语言,才能表现出作品独特的风格。在农忙舞表演中,舞者将自身的灵魂与舞蹈融合,扎根现实,如农忙舞《一枝花》展现了热情的新疆人民在采摘果实时载歌载舞的画面。舞者通过不同的眼神塑造了热情好客的人物形象,准确地将自己内心的想法传递给观众。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舞者通过眼神向观众传递丰富的情感,从而塑造出完美的农忙舞作品。

2.4 共情舞蹈意境

眼神是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传递舞者情感的重要方式。在表演过程中,农忙舞的舞者不能只注重肢体动作,更要重视眼神对于传递内心情感的作用,将舞蹈动作与自身情感充分融合。舞者通过眼神,将自身独特的情感、感受和思想传递给观众[3],将观众带到作品营造的意境中,将自身情感与观众的情感相联结,引发观众共鸣,进而产生共情,充分展现作品的特定感情,达到理想的表演效果。

观众在观看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要关注舞者的眼神表达,因为舞者往往会通过眼神来传达自身独特的感受,彰显舞蹈作品的内涵意蕴。农忙舞中,舞者通过眼神表达,可以将自己对辛勤劳动精神的推崇或者对家乡的留恋,通过眼神传递出来。比如在农忙舞《故乡的原风景》中,舞者将眼神集中在一个点上,表现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在《麦浪翻滚》中,舞者将眼神集中在麦粒上,面对成熟的麦子挺着沉甸甸的腰杆的场景,舞者的眼神里充满了激动与欣慰,经历一年辛苦的劳作终于等到了丰收的时刻。此时舞者的眼神是热烈的、幸福的、暖洋洋的,表达了丰收的喜悦,让观众在切身领悟舞蹈主旨的同时在脑海中呈现一幅幅充满丰收喜悦的画面,与舞蹈、舞者产生情感交汇。

3 眼神语言在农忙舞表演中的运用策略

3.1 农忙舞眼神之风韵

首先,眼神作为一种舞蹈语言,能够帮助舞者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塑造故事情境[4]。在农忙舞与中国古典舞表演中,舞者需要准确把握不同眼神的含义并精准处理。通过不断模仿与练习,熟练掌握运用眼神表达情感的能力。

其次,在中国古典舞和民间农忙舞中,眼神语言表达有本质上的不同,中国古典舞是基于情感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来表达眼神。作为中国的一个艺术门类,中国古典舞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其审美原则脱胎于上下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果把中国傳统文化比作一片肥沃的土壤,那中国古典舞则在这片土壤上茁壮成长并结出了累累硕果。中国古典舞具有诗的意境和“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的特点,而眼神的运用正体现了古典舞的“形神兼备”。农忙舞中的眼神是基于纯朴的劳动活动形成的,相较于中国古典舞的眼神表达,更直抒胸臆。农忙舞的眼神语言更直接,具有淳朴的语言韵味,这种意蕴更加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更能打动人心。应如何表达最朴实无华的情感?不是华丽繁复的动作,不是丰富饱满的队形调度,更不是花哨的服装,而是要用心灵的窗户——眼睛来展现最质朴的眼神。

上述分析可以为中国古典舞和农忙舞的发展提供借鉴,在表演时能够更好地展现人物形象,从而展现出不同风格的舞蹈魅力。

3.2 农忙舞眼神之运用

江南流域的农忙舞,离不开这片土地带给人民的无尽财富。江南气候温润、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加之北方战乱不断,而江南地区战乱较少,许多人为了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人口的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等,促进了江南农业的发展。随着农业的稳定发展,江南流域也慢慢成为国家的重要粮仓,这使江南流域的农忙舞蓬勃发展,其农忙舞的素材通常为简单的劳作活动。如以采桑、采茶、划船等劳动内容为主题,形成了自娱自乐、人们喜闻乐见的农忙舞蹈。舞蹈动作较为平缓委婉,以躯干运动为主发展到其他关节运动,突出秀丽柔美的风格特点[5]。相较于其他地区的农忙舞自由、大气、豪迈的风格,江南流域的农忙舞更加突出细腻优美与美感意境。如果没有眼神的运用,只有丰富的肢体动作,那么农忙舞将变得千篇一律,毫无区域风格特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环境与人文历史等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生产劳作形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性格特征,使舞蹈百花齐放、更有韵味。

江南流域农忙舞要表现细腻与柔美的风格,眼神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其中眼神的运用有垂目还羞、凝神远眺、定神期盼等。脚下是生活,眼里是对丰收的期待,这也是农忙舞的核心情感表达。舞者们表演劳作时眼神淳朴、在田间嬉戏打闹时眼神灵动活泼、为阿哥阿妹送水时眼神羞涩、丰收时刻眼神激动幸福,这都是农忙舞至真至纯的情感表达。

4 眼神语言在当代农忙舞发展中表达内心情感的潜力

从前文内容来看,眼神语言在农忙舞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农忙舞者也通过眼神语言彰显了内心情感。农忙舞也要根据时代的需求进行创作,目前已有不少优秀的作品问世,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眼神语言发挥出的巨大作用。例如江苏扬剧《大丰稻鱼》中,男主人公从“打稻”到“收稻”再到“吃酒”三个阶段的眼神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还充分体现了当代农民的生活状态。

在当代农忙舞的创作中,眼神语言是表达编者思想情感最直接、最有力的方式。眼神语言不仅能够塑造人物形象、传递内心情感,还能反映农忙舞所围绕的特定主题。编者在创作时,若想使作品的审美性、观赏性、传承性等实现整体提升,在眼神语言上下功夫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眼神作为心灵的窗户,与舞蹈作品中的各个元素相辅相成,在传递作品核心话语方面,可谓贡献巨大。如何设定、铺排极其考验编者的耐心与细心,归根结底,需要回到人民中去,挖掘眼神语言,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5 结语

眼神语言的运用是“非遗”农忙舞的重要特征之一。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忙舞动作语汇和风格表现方面,对眼神语言运用的研究较少,这与目前学术界对眼神语言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关。“非遗”农忙舞是江南流域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眼神语言和肢体动作传达出了江南流域民间丰富的审美情感,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眼神语言是“非遗”农忙舞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其在当代创作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农忙舞眼神语言的运用可以为舞蹈作品注入生命力。其次,眼神语言是“非遗”农忙舞传承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对农忙舞的未来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在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背景下,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将农忙舞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呈现在大众面前,让更多人了解其价值和内涵。农忙舞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虎.浅析舞蹈表演中眼神的运用[J].当代音乐,2015(9):121-122.

[2] 裴红艳.舞蹈训练中的“眼神”[J].大众文艺,2014(9):157.

[3] 赵新慧.眼神:舞蹈艺术的灵魂[J].音乐时空,2015(9):55.

[4] 董欣璐.眼神在舞蹈表演中传情达意的表现[J].大众文艺,2016(10):272.

[5] 周文静.江南民间舞蹈的特点与传承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8.

作者简介:刘欣扬(200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舞蹈创作。

猜你喜欢
非遗江南
最美江南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致力非遗保护,实现文化传承
江南瓦
绣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