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杨琨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地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以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高校是培养文化创意设计人才的摇篮,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国高校文创设计人才培养存在许多问题,如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实践技能不足、创造力不强等。工作室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把好的点子转化为创业项目,主动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注重培養学生的创新理念和思维,围绕数字文创设计研究方向,对地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度挖掘,设计出能适应市场的各类文创产品。文章研究工作室的运作方式与机制,探讨工作室教学模式对视觉传达设计实践与教学的积极意义,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构建科学系统的工作室管理模式,发挥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文章以城市礼物文创设计研究工作室为例,具体分析工作室的基础建设、人员构成、科学管理模式、实践内容及效果,总结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和策略,并应用实际案例与作品进行验证。当前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文章提出一系列建设工作室的举措,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途径,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工作室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作室;教学模式;文创设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J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3-00-04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跨界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成果,项目编号:2022X061;2021年度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师资培训与课程建设(工作室开放实训云平台)研讨班”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01354018;2021年度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应用型本科设计类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与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02068009
为响应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提出以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特色发展方向,以文创产品开发作为应用型特色发展项目,组建文创设计创新教学团队。以城市礼物文创设计研究工作室(以下简称城市礼物文创工作室)为例,工作室以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旅游、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艺术衍生品等为设计内容。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工作室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和社会服务为主要内容,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有效的运作机制,并在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城市礼物文创工作室成为故宫文创的签约机构,并与中国文字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武汉博物馆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良好的专业氛围和教学环境。本文分别从工作室的基础建设、人员构成、科学管理模式、实践内容及效果等方面进行介绍。
1 工作室的基础建设
1.1 规划基础设施,提供学术研究与科研实践场地
城市礼物文创工作室拥有90多平方米使用面积的工作场所,由学生学习区、教师办公区、学生作品展示区组成。工作室不仅是一个学习场所,更是一个创新、交流、互相学习的地方。工作室将学生聚集在一起,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活跃、舒适的空间里交流和学习是建立工作室的初心。
1.2 制定规章制度,规范人才培养和内部设施使用条例
规章制度旨在确保研究工作的规范和高效开展,提高管理效率。为了确保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正常运作,必须妥善安排工作室内部设备的日常维护、安全管理和工作室开放时间,出现问题必须及时解决。
2 工作室的人员构成
城市礼物文创工作室主要由学生、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组成,优质的师生团队是工作室良性运行和发展的基础。
2.1 学生团队
目前工作室有学生23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5人、本科生8人。专业人数分布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17人,产品设计专业2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1人,公共艺术专业3人。所有成员都需要积极参加工作室的课题研究,定期进行课题阶段性成果汇报和成果展示等。
2.2 导师团队
2.2.1 校内导师
城市礼物文创工作室在教学组织、团队建设、内部管理、项目接洽等方面实施核心导师责任制。导师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社会服务意识,更要有较强的交流与管理能力,这样才能建立起一支优秀的导师队伍,保证工作室的正常运转。工作室共有3名校内导师,老中青导师相互配合,教学经验丰富,尊重学生的行为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师扮演引导者和纠正者的角色[1]。
2.2.2 校外导师
除了校内导师外,还有企业技术专家或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士担任校外导师,校内外导师联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一是聘请高校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可以在学科建设中提供独到的创意和战略思想;二是聘请行业顶尖设计师,可以分享丰富的职业经验,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三是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士作为企业导师,提供创新创业理念、企业的前沿技术;四是聘请“非遗”传承人,将理论与“非遗”技艺相融合,增强实践能力。不同行业背景的校外导师可以协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未来的事业发展方向,使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持续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竞争力[2]。
3 工作室的科学管理模式
工作室的科学管理模式由组织结构、管理制度、选拔制度、考核制度组成,保证工作室稳健运行,提高工作效率。
3.1 组织结构
建立以校内外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能力,以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学习。根据学生特长和兴趣特点,分为插画组、文创组和品牌组;从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中分别选拔一名优秀者作为组长,从而提高组织整体的协调性和高效性。
3.2 管理制度
规范的管理体系可以促进工作室高效运作。从言行、仪表和工作等方面,对工作室所有成员进行管理,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确保工作室人才的综合素质持续提升。
4 工作室的实践内容及效果
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落到实处,因此,工作室所有实践活动都围绕项目式教学开展。文创设计教学项目来源多样,可以承接企业真题项目,也可以是课题研究、比赛项目等。
4.1 真题真做,校企共赢
校企合作能够拓展设计人才多学科、多领域培养的广度,促进设计产业与教学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进行更高层次的培养。导师可以抽调适合项目的成员一起参加项目,让学生切身感受实战项目。近三年城市礼物文创工作室为《国家宝藏》节目、敦煌文创、中国航天、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市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月湖公园、安徽池州旅游、南京求雨山文创园、卓尔集团汉口北等设计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均被采用并投入生产。
4.1.1 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流程
以工作室实体项目为例,每个项目按照项目导入、项目反馈、资料收集、内部提案、沟通修改、二次提案、方案提交和文件交付等流程,让学生逐步参与实际项目,实现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为促进学科和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工作室以武汉市新洲区“稻田记忆”农副产品包装及文创产品设计项目合作为契机,具体内容包括标志字体优化、研学手册制作、鸡蛋外包装盒设计、大米包装设计、佛跳墙外包装设计、易拉罐装鸡汤包装设计以及研学课堂相关的文创产品设计等。工作室将真实项目引入工作室人才培养过程,使教学和实践双轨并行,实现了产教融合。
4.1.2 工作室合作
(1)学院不同专业学生跨专业合作。工作室包含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以及公共艺术专业的学生。工作室内部跨专业合作,加强了工作室的团队协作,推动了学生与资源共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专业技能,打开学生的设计思路,形成多方位思考的学习态度。学院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跨专业合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整合学习到的各项知识进行设计,有利于实现专业能力的优势互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使学生更快地适应今后的工作需求。
(2)学院跨工作室合作。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共有8个包含跨专业导师的工作室平台。高校的设计类专业方向划分较细,不同专业工作室增进交流,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知识来源,增强其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学习热情,拓展知识。例如,“万测”项目由产品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两个团队协作完成,打破了专业壁垒。团队导师引导团队成员重视与客户的直接沟通,并多次开展实地调研。通过此次项目,增强了团队成员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学校跨专业合作。跨专业合作体系是相对于传统的单专业发展而言的,强调在设计类专业教育中实行多学科体系[3]。跨专业合作指的是多学科协作、相互补充,各专业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特色,使学生的理论和专业技能得到发展与补充。
例如,i唱APP是由学校建筑专业、软件工程和艺术设计专业合作设计开发的移动端应用程序,是一个跨专业、多学科的设计项目。此APP集社团管理与音乐学习于一体,拥有超大资源库,包含上百种大师课和可视化乐谱教学,用图像的形式记录乐谱,帮助用户完成音乐启蒙和学习。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利用了专业的音响器材,例如音频采集和计算机分析软件,扩大了平面视觉媒介应用的技术范畴。项目成果在市人才工作局、市人社局主办,团市委青创中心承办的第二届武汉大学生“英雄杯”创新创业大赛文化创意专项赛中获得了优秀创新奖。通过交叉学科合作,能加强对教学资源的整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4.2 一人一品,聚焦地域文化
城市礼物文创工作室聚焦地域文化,继承和弘扬优秀地域文化,深入剖析其形式和内涵,进行创造性运用。工作室打造一人一品,让每一个学生选择具有荆楚地域特征的元素作为实践靶向,并逐步确立自身的品牌。项目倡导的是每一个学生用一年的时间打磨一件作品,类似于创业方向的课题,时间上具有包容性,能够使学生对课题进行深入思考。这也有利于导师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课题研究,从而反哺教学。在提供优质教育的同时,可以争取当地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支持,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4.3 展赛结合,教学相长
艺术设计专业竞赛既包含设计基本理论知识,又涉及设计的重难点,竞赛部分内容超出了传统专业课程教学范围,需要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工作室积极参加政府类、行业类高规格设计竞赛活动,将竞赛内容融入工作室建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将学生的个人设计理念和团队设计理念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强化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精神。一方面,将师生在工作室完成的实际项目或实验性课题成果带入综合类的文创大赛;另一方面,组织团队参加国内外专业设计大赛。近三年城市礼物文创工作室获奖100余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15项;与旺旺集团合作开发的有味道的文创——“百豆传”新品零食投入市场;团队成为故宫文创的签约机构;团队作品受邀参加国际展览7项;为辛亥革命博物馆设计的《辛亥之翼》衍纸在全国博物馆文创产品评选活动中荣获“文博传承”奖;团队代表湖北省版权局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并获得“金慧奖”;在釜山國际广告节组委会主办的华釜青年奖中国赛区中进入全国10强,代表中国赴韩国参加决赛。
4.4 鼓励创新,打造创业平台
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创新创业能力。工作室要培养具有创意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人才,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掌握创新思维技法、了解创业相关知识和基本步骤,更要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城市礼物文创工作室应主动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和思维。近三年来,工作室成功孵化了三个品牌,其中商业创业项目两项、公益项目一项,通过创业项目帮助学生将优秀的创新创意作品推向市场,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4.5 对外交流,提高知名度和增强辐射效应
城市礼物文创工作室定期完成校校、校企等各类讲座、论坛及分享活动,积极广泛与行业企业、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开展产品设计及研发工作,开展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形成和谐宽松、信息共享、共同学习的氛围。近几年,工作室作品应邀参加了2021武汉设计双年展、2019北京国际设计周文化IP展、第七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尼日利亚“中国文创产品展示周”活动、全国文博单位文化创意产品联展、第九届中国南京文化创意产业交易会及第七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等展会展出。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于好的作品,必须采用合适的传播方法,才能使其更好地融入大众的生活。在创作时必须有明确的定位,无论是内容、风格还是形式,都要按照工作室的品牌理念来塑造,加深大众印象[4]。工作室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及小红书等平台进行品牌宣传,小红书账号“城市礼物文创工作室”积极与大众互动,借助微信公众号转发推文,更新工作室项目进展等,打造优秀案例分析等栏目,提升工作室的知名度和强化辐射效应,扩大影响范围。
5 结语
随着教育不断发展,教学方法日新月异,教育改革既有机会,又有挑战。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创建工作室,以“实践中教学”为目标,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培養其设计主动性、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促进师生间的合作和交流,为文化创意产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使其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今后的工作室建设中,期望有更多的突破,建立更多样化、更切合实际的工作室。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应用范围广,内容复杂,很难建立一套适合的、全面的模式,存在较多问题,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参考文献:
[1] 佟壬秋.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法应用研究:以西安培华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J].大众文艺,2022(16):156-158.
[2] 段春莉,张潇予.“校外导师制”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2,8(9):28-31.
[3] 陆洲,余健.以跨专业项目合作体系为导向的设计类专业群建设[J].工业设计,2021(12):50-51.
[4] 杨梦茹.竹笛艺术工作室的品牌开发与传播策略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2020.
作者简介:王伟(1980—),男,江西上饶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创产品与品牌形象视觉设计实践。
杨琨(2000—),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