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研究

2023-07-06 11:40武永辉
时代商家 2023年27期
关键词:战略研究中国企业走出去

武永辉

摘要: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我国进行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时至今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了“走出去”发展战略,经过不断努力,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冲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取得成就的同时,面临的诸多问题也不断涌现,文章通过对“走出去〞战略的现状分析和思考,希望能共同探讨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为企业走出去建言献策。

关键词: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双向的开放既包括“引进来”,也包括”走出去”。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的阶段,在国家“以市场换资本”战略指引下,主要以港澳台的企业以及华人华侨资本为代表的大量外资推动了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90年代开始至二十世纪末的10年,国家的开放战略提升到“以市场换技术”的新阶段,提高了引进外资的质量,制造业和科学技术与研发领域获得迅猛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资本和技术的积累,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资源配置逐步优化,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和进一步升级,改革开放的硕果累累。中国出现了众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的企业。面对当今世界大背景,“引进来”和“走出去”共同发展,促进资本流动实现合理双向流动使国家进入了改革开放新阶段,把世界引向了中国,使中国走向了世界。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必然性

(一)中国企业持续发展具有了国际竞争能力

开放经历了从广度到深度到全面开放的三个阶段,中国企业已经从最初的简单加工制造,早已过渡到创新1.0,时至今日已经蝶变为全球视野下的创新4.0时代。中国已经出现了众多具有国际视野,创新与研发能力突出的全球化企业。随着能力的提升以及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些企业走出国门、加强国际交流,寻找更为广阔的全球市场机会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国家政策及先发企业的带动作用,会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去开拓更广阔的全球市场,合理利用全球资源,以获得更高的效益,实现企业的做大做强。越多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发展道路,就能带动更多的行业、企业发展进步,进而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新能源领域已经实现弯道超车,成为全球新能源发展领域的一面旗帜,从技术到人才均已处于国际前列,在中国新能源市场进一步扩大的同时,走出去开拓更大的国际市场空间的时机已经成熟。

(二)国际产业链需要中国企业

持续已久的全球化浪潮,使得全球产业已经形成了紧密的供应链条,处于其中的中国企业,同样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已经是国际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整个生产过程,无论从技术、研发、生产、设备、材料、零部件角度,还是从供应端到客户端等各个环节,某一产品的完成往往是几个,甚至是几十个国家共同合作的结果。国际化程度提高,不可或缺的地位更加稳固,参与全球产业链、跨国经营已成为必然。当下,全球产业链面临着重新调整和布局的新情况,中国企业适时的顺应新变化,积极主动的走出去参与到国际产业链的建设中去,实现海外投资与合作,以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新能源市场,無论是规模还是技术均已处世界前列。国际新能源市场离不开中国领先的创新技术和规模庞大的新能源市场,同时中国新能源企业也需要积极的走出去参与全球新能源市场的建设和开拓。

(三)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代机遇

这些年金融危机、地缘政治危机等重大事件,无一不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产生着较大的影响,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新产业、新市场层出不穷,新的产业链也逐渐形成中。面对新机遇,政府鼓励和加大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同时人民币升值与人民币进行结算的境外贸易规模稳步增长,也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推进,加快了区域经济的大交融,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的极大的便利。同时,众多全球不稳定因素造成了众多海外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积极性的大幅下降,中国企业可以利用机遇,积极进行海外投资或并购跨国企业,以获得海外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网络与市场资源,积极为跨国经营的实施进行战略布局。

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

(一)面临很多外部困难

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使得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相比,依然实力偏弱,在技术创新、资金、人才、品牌以及管理能力上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同时走出去战略的提出,是二十一世纪之初才开始起步的,缺少国际化经验的积累,核心竞争力能力较弱,无论是国际化运营还是对国际资源的整合,以及国际化市场控制方面的能力都还是比较欠缺的。对国际规则的了解也不全面,对国际市场竞争的风险和复杂程度的认识也不够。外部市场规律及法律、商业习惯已经形成多年,中国企业仍存在很多陌生范畴,也容易因为文化差异造成诸多障碍。这些都给企业走出去实现国际化带来很大的困难与不确定性。

(二)对外投资结构欠优化

中国对外投资制度经历了探索、起飞和扩张三个阶段,逐步进入了对外投资发展“快车道”,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贸易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的海外投资基本原则。

虽然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增长迅速,却也存在较大不足。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投资结构尚不够合理,大都集中于商业服务领域,即使投入到非商业服务领域的,也大都投资规模较小为主,难以取得规模优势,不能获取真正的优势技术以获得有效的研究、开发。即使出现了投资规模较大,也获得了一定技术,成立了研发中心,但大都不属于核心创新项目的产业投资,仍是初级产品范畴。中国企业的走出去的地区仍旧以亚太和拉美为主,到欧美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去的投资近年来虽然增长加快,但比例仍然较小。2022及之前三年的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企业应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抓住这来之不易的走出去的历史机遇。

(三)企业仍处于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处于世界前列。进入21世纪,中国企业的成长速度更加明显,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企业并展现出了爆发性成长的特性。临近十年,中国企业的科技发展更加迅猛,重大创新成果日益涌现,一些领域已经跻身国际领先行列。但中国企业仍有很多范畴需要向国际先进的国家和企业学习。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中国企业自身发展能力仍有很多不足,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仍不够强,关键的核心技术的创新仍需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水平距离世界先进企业仍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中国企业的创新环境和文化已经形成。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中国企业与世界跨国企业基本同步,同样拥有了大量的先进基础设施、技术手段、技术人才、发明和专利等。更多的中国企业一定会与世界企业一起,创造出更多、更好、更为优秀的服务与产品。中国企业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顺势而为,逐步从追随者发展成为引领者,同世界企业一起推动整个工业文明和社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三、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国际政治环境

国际贸易中的政治风险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难以预料。不同国家政治结构的不同,以及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也会导致不断出现政治方面的摩擦,并逐步升级扩大到经济领域,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经营行为。持续的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大发展与融合,使得国家间、不同国家间的不同企业之间在技术生命周期应用时间的差距越来越短,国际竞争已经从简单的技术竞争走向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中国科技企业的迅速崛起对一直以科技领先的部分国家和企业造成了极大的挑战,局部国家、地区出现了“逆风”现象,不断提高的创新壁垒与绿色壁垒使得国际竞争的环境更加严峻起来。中国新能源行业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技术领先的优势明显。走出去需要新能源行业企业有极大的耐心以及更为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来持续突破不断修订的“绿色壁垒”规则。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冲突、产业链的重组,是危机也是机会,中国企业从中看到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二)国际经济环境

三年疫情,使得全球经济萧条明显,衰退加剧。随着全球疫情形势的快速好转,对全球经济的复苏、消费的增长、人员的流动、资本的流动、以及各种要素的流动等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全球经济贸易的回复和发展虽然总体向好,但复苏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全球市场整体消费能力下降明显,总体需求不足仍是目前及未来国际经济市场上的最大特点,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依然会面临国际经济环境的艰难情况。

(三)企业国际化能力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程先后经历了产品的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如今已经进入能力国际化的新阶段。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验尚有不足,但中国企业在人才建设、品牌经营、技术研发、全球供应链构建和竞争优势等方面的能力均有了较大的进步,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国际化资源和国际化运营能力的领军企业。这些中国企业具备清晰准确的国际化战略、高质量的国际化人才、国际化运营团队和组织能力以及发展趋势的国际化洞察能力。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是企业国际化的关键能力和路径。前十年是中国企业科技创新高速发展的阶段,很多科学技术领域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在很多科技领域中国企业都有很大的国际话语权。既有耳熟能详的华为、联想、腾讯、阿里等企业已经拥有的巨大国际影响力,同时中国在电子商务、人工智能、量子技术以及新能源领域拥有着全球顶尖的技术。中国成为少数的拥有完备的新能源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和完整产业链的国家,拥有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核心技术和竞争力,在新能源领域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四、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思考

(一)充分发挥核心竞争能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以往的经营、研发、服务等一系列营销管理过程中培育并形成的具有独特属性的技术优势、文化优势和管理优势。也是企业走出去的前提和基础。中国企业已经从生产要素主导开始向投资主导转变,在维持传统优势的同时对产业进行创新升级,重视研发,加大创新投入,与大学、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等进行合作创新开发,形成立足自身優势面向全球的科技创新机制。企业核心能力的发挥离不开企业的学习型组织、创造性团队和优秀的人才,同时持续营造企业文化内涵,让企业的核心能力与企业拥有的各项资源充分结合,以形成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

(二)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1.传统优势的出口战略

传统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小型中国企业,在资源整合和管理经验的积累方面有比较优势,出口仍是此类行业走出去的主要战略选择之一,同时加大投资和国际宣传力度,走出去更加贴近市场,持续满足不断变化着的本地化需求,逐渐形成国际化品牌。

2.成本竞争优势战略

出口经验丰富以及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随着企业实力和规模的不断壮大及国际经营能力的持续提高,可积极的走出获取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材料,利用廉价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实现当地化生产,拥有成本竞争优势的同时扩大了全球市场份额,逐渐成为国际化企业。

3.技术与管理国际化战略

在新技术及管理领域,通过投资国外企业,充分获得和利用国外的新技术、新工艺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各项资源,并与自身资源相结合,形成新的全球同步的技术优势与管理理念。也可以将一些产能过剩的处于衰退期的技术转移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技术获得充分利用和延续的同时,可以满足更多国际需求,扩大全球市场份额。

4.创新技术及市场政策战略

中国企业在航天、生物工程、通信及新能源领域已经接近或超越了国际先进水平,以上技术在国内市场竞争充分和饱和情况下,可以走出去开拓更加广阔的全球市场。尤其中国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领域的领头羊,技术迭代层出不穷,一些已经进入成熟期的技术完全可以通过“以技术换市场”的方式走出去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三)加强战略实施与控制

健全的战略管理体系是战略贯彻、落实直至达成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既包括组织结构的保障,又包括执行层面的机制。能清晰并快速适应多变的国际经营环境的组织架构,在很大程度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目标和策略产生较大的影响,,决定着各项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最终决定着走出去战略实施的成效。

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在不同的时期,国际际市场环境都会有较大的变化。高效、明确富有应变弹性的的执行机制是保障战略目标达成的必要条件。走出去战略实施中,企业应随时掌握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及企业内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时对企业走出去战略目标实现的阶段性目标进行评估和判断,及时对差距和偏离进行纠正,最终使得企业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五、结束语

当前的国际化进程与全球化理念,与以往境遇已有较大不同。中国企业经过持续发展和积累,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相对完整的“走出去”的理论体系。一定会有更多、更优秀的企业走向世界、走向发达市场,与众多世界级发达国家的企业一样,承担起服务全球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朱奇萍,孙朱琳,陈思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走出去”战略分析[J]市场研究,2018 (11):38-40.

[2]梁淑红,盆凌宸,曹晓彤.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趋势变化及其对海外发展的启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 (7):7-9.

[3]徐奇琦.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障碍与对策分析[J].2019 (7):98-99.

猜你喜欢
战略研究中国企业走出去
广西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研究综述
基于SWOT分析法的山东省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现状及战略研究
迈过海外风险
新型城镇化农村体育发展现状与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