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建设问题探讨

2023-07-06 02:35潘嵩阳
时代商家 2023年27期
关键词:内审审计工作国有企业

潘嵩阳

摘要: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进程中,国有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国有企业面对的挑战也更加多样化、复杂化。为了防范风险,保证国有资产安全,促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企业急需提升管理水平,构建适应自身发展的内部审计体系。本文介绍了国有企业构建内部审计体系的现实意义,指出了其内部审计体系运行中存在的内审独立性较低、成果利用率低、信息不对称、内审人员专业性有待提高和信息化水平不高五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体系

国有企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推动力量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支持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内部审计可以有助于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错误,也能帮助企业改善内部经营管理,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国有企业构建内部审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有企业构建内部审计体系的现实意义

(一)内部审计体系是国有企业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体系除了可以监督和评价企业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效果,还增加了对党的方针政策执行情况、战略实施、人才梯队建设成果等方面的监督评价,在完善企业治理、规范内部管理、提高资金效率、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国有企业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国有企业构建内部审计体系是优化内部经营管理的必然要求

内部审计相较于外部审计而言对企业内部情况更为了解,更容易获得审计的第一手资料,因此提出的审计建议会更加切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有助于国有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具有参谋作用。

2.国有企业构建内部审计体系是实现对经营者监督的必然要求

国有企业的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受托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理应接受监督。内部审计受董事会直接领导,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三公经费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等专项审计,可以实现对经营者审计监督的全覆盖,是实现对经营者监督的有效工具。

(二)内部审计体系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保证经营管理活动依法合规、有序运行,而对人、财、物,以及各项工作流程实行有效监管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COSO委员会1992年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认定内部控制中的“监督”因素包括內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评价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各类专项审计,能够确定企业的政策是否得到贯彻,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可以监督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并提出整改意见,从而促进内部控制健全完善,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三)内部审计体系有助于维护国有资本权益

内部审计不仅关注问题并纠正错误,还关注企业的发展战略、风险控制、人才培养等方面,通过对企业的战略规划、“三重一大”决策程序、业务合规性、人才梯队建设等进行监督评价,审查企业战略规划是否科学、治理的过程是否合法合规、资产效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可以推进企业依法合规管理,助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发挥纠错防弊、保障科学决策的作用,为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夯实基础。

二、现阶段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较低

当前国有企业为减少管理成本,内部审计机构大多与法务、纪检等部门合署办公,权限划分不清晰,审计人员在相当程度上承担了其他职能,分散了其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内审机构只能尽可能地压缩审计项目的数量,无形中也降低了审计质量。同时,根据领导分工,一般由经理层分管部门工作,实际上审计工作是在经理层的指导下完成的,这导致内部审计无法有效进行评价和监督。另外,部分国有企业存在集团本级领导兼任下属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情况,在对该下属企业进行审计时,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会受到影响,最终影响了审计报告的质量。

(二)内部审计成果利用率低

近年来,随着中央对审计工作要求的不断提升,国有企业审计项目日益增多,规模也急剧增长,审计人员在投入大量精力的同时,审计成果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这主要是 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进行审计时,因为双方所处的环境、背景等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双方看待问题的角度存在偏差,对某些问题的判断标准也有所不同,同时,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成果本身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进而很少利用内部审计成果,增大了工作量。

其次,当前国有企业普遍认为出具审计报告即代表完成了审计工作,未能充分意识到后期整改工作的重要性,同时,部分审计建议未能真正触及问题根源,导致被审计单位的整改工作流于形式,在后续工作中类似问题仍然屡查屡犯。另外,被审计单位自身对审计整改不够重视,对内部审计提出的建议不予采纳,最终导致内部审计失去应有的作用。

(三)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

在国有企业监督过程中,各个监督职能部门独立工作,各自为政,信息不对称,多头监督、重复监督的问题比较突出,监督效果不佳。对于内部审计来说,信息不对称一方面会使内审人员无法充分获取被审计单位的全部信息,导致审计工作可能出现纰漏,另一方面也会引起重复检查,增加工作量,降低工作效率。

(四)内审人员专业性有待提高

1.内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内审人员作为审计工作的主体,其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审计工作的质量。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来自财务部门,本身没有审计方面的理论基础,也没有审计实践经验,只能被动开展审计工作。常年的财务工作经验,使其过分关注账务处理存在的问题,而忽视了风险防范、内控管理等方面,导致审计结果达不到预期。同时,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对于专业性要求高的审计项目,其往往需要依赖外部中介机构实施,不利于内审队伍培养。

2.审计方向有待转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国有企业业态不断丰富,管理链条不断延伸,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从过去的纠错防弊向高层次的决策制定方向发展;从以审查业务真实合规性为主向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为主的审计方向发展;从以财务报表为中心的财务收支审计向以内部控制为中心的管理审计方向发展;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方向发展。目前,传统的财务审计已无法满足企业实际管理需要,迫切需要向管理型、服务型审计转变。

(五)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审计环境、审计线索、审计内容等都已发生了变化,很多审计证据成为具有特殊性的电子证据,传统的审计工作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要求。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所向,部分内部审计人员不能紧跟时代步伐,提升信息化能力,改变和提升审计工作方式,极大地影响了审计质量和效能。

三、完善国有企业财务内审监督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内审独立性,建立健全独立性保护机制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第八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隶属于组织的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接受其指导和监督并取得其支持,以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国有企业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最高领导层直接领导下开展。企业高层管理者要定期听取内部审计年度工作总结,审议年度审计工作计划、研究审计问题整改方案和队伍建设等重要事项。有条件的国有企业还应当建立总审计师制度,由总审计师协助党组织、企业最高领导层管理内部审计工作。同时明确集团总部内部审计机构对下属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实行垂直管理,并负有指导和监督责任。

国有企业还要建立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约束和保护制度,如要求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内部审计工作,保障内部审计人员能够依法履行监督职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不得对审计人员打击报复;内部审计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保守秘密;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泄露秘密、玩忽职守等,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自身也应提高认识,坚守原则底线,恪守职业道德,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二)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实现闭环整改监督

1.加强沟通联系,强化业务交流和成果共享

企业应有计划地组织内审人员参加审计机关开展的审计项目,通过审计机关业务骨干的言传身教,促进审计人员在审计业务流程、审计方案编制、问题查询、报告撰写等工作中取长补短,参与专题讨论,加深对相关业务的理解,提高内部审计成果在审计机关中的可信度,确保审计成果得到有效运用。

2.细化流程,完善工作机制

国有企业应结合自身业态和管理需求,制定内部审计相关制度和操作细则,完善内审工作奖惩办法,进一步细化审计流程、统一审计标准、规范审计行为,建立审计考核评价机制,构建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从制度层面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3.严肃整改,实现监督闭环管理

企业应重视审计整改工作,建立审计整改责任追究机制,严肃落实整改责任,完善审计整改的领导、落实、监督机制,推动审计发现问题应改尽改,进一步提升审计整改成效。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审计建议并进行整改;针对制度缺失、不健全的问题,梳理业务流程,制定、修订相关的规章制度,杜绝屡查屡犯现象。同时,企业应归纳审计中發现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将该类问题的表现形式、违规情况以及整改措施编写成册,并在适当范围内公开,以起到风险预防的作用。

(三)使职能部门协同互补、高效联动

国有企业内部多个职能部门均有监督职责,例如内部审计、法务、综合监督、纪检监察等,几个部门虽然职责、分工、业务重点不同,但都具有监督性质,在维护企业经营稳定中、防范和减低企业风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工作中,具有监察职能的部门应有效协同、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以让内部审计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要使相关工作人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加深对不同内部监督工作职责与流程的了解,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监督保障。

(四)提升审计人员专业能力,拓宽监督范围

1.外招内培,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协调人事组织部门招聘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审计人员,加强审计力量配备,同时内部审计机构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审计项目,以审代训、参与内部审计后续教育,鼓励审计人员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不断拓展和优化知识结构,深入业务一线学习交流,开拓审计视野等方式,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激发审计思路,促使内审人员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进而使其成为发挥内审为组织增值作用的保障。

2.强化自主审计

国有企业应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积极探索自主审计模式,既要牢牢把握内审工作主动权,制定重点关注风险清单,又要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审计力量,协助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全面细致的进行审计,使报告更具针对性和权威性。

3.前置审计监督环节

内部审计机构可以从采购招投标、预算控制等方面前置部分监督环节,加强源头治理。

首先,为确保企业提高招标透明度,保证招标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内审人员可通过参与招投标工作的方式,实现对招标活动合法性、合规性和真实性的全过程监督。内审人员在招标前应重点监督招标筹备过程的合规性及招标文件编制的科学性,招标过程中应重点监督招标现场程序的规范性,招标事后应重点监督采购合同的签订及执行情况。

其次,进行预算编制审计。预算编制审计应重点关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编制依据的充分性和编制结果的可实现性,将处于事后审查环节的财务决算审计适当向预算编制环节前移,以有助于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实现监督环节的前置。目前预算编制包含经营预算、投资预算、费用预算等内容,内审人员通过参与预算编制的审查,可以在事前了解公司年度各项预算计划,明确审计工作重点,有助于事中、事后及时评价经营投资完成情况。

4.转变观念,找准定位,发挥好内审参谋作用

内部审计机构应将审计目标确定为提高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以利用审计经验,在熟练掌握相关监管规定的基础上,协助企业设计经营投资项目的操作路径,梳理业务管理流程,合理预防经营风险和损失,为企业决策发挥好参谋作用。

(五)着力提升审计信息化应用水平

国有企业应积极推进审计监督数字化建设,搭建业务、财务、内审、法务等各职能条线一体化平台,探索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审计数字化管理新模式,创新审计数字化管理新维度。通过信息化手段,内部审计机构不仅能够实现多渠道的数据共享,还能提高对关键数据分析抓取的效率效果,帮助内部审计人员扩大审计范围,进而得到更加准确的审计结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工作应融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贯彻“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工作理念和思路,既要帮助企业防范风险,又要帮助企业抓机遇、促发展。国有企业应通过构建内部审计体系,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和权限,完善内部审计工作规程,推进审计全覆盖,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维护国有资产价值增值方面的作用,从而助力企业安全、高质量实现发展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裘陟岑.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的构建策略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 (22):123-125.

[2]唐肖敬.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J].财经界,2022 (15):128-130.

[3]陈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整改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探讨[J].当代会计,2021 (11):122-123.

[4]汪晓丹,靳草.新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探索[J].财政监督,2023 (02):92-97.

[5]孙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研究[J].现代商业,2022 (03):172-174.

猜你喜欢
内审审计工作国有企业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